0086:藏拙

“回門?”王迪再度刷新了自己的認知,不知道修個城門得罪鄧艾哪裡了,居然要和回孃家這種民間習俗掛鉤。

“曲城!”鄧艾換了個詞。

“沒、沒去過……”王迪小心翼翼的回到。

“……闉!”鄧艾覺得眼前這個小混蛋是在挑戰自己忍耐的極限。

王迪心虛的回頭看了看李特等人,這幾個貨很是沒心沒肺的衝自己聳聳肩,一副愛莫能助的樣子。他想哭,前幾個詞還知道是門,和城有關,最後一個,闉(讀做yin),估計自己都寫不出來,只能低聲下氣的向鄧艾告饒求別再繼續羞辱:“太尉大人,有話但請明講啊!”

“城門,在防禦體系中是極爲關鍵的,同時,城門,也是最爲薄弱的一環,如何保衛城門,就是城防體系的重要一環了,”鄧艾舒緩了一下心情,耐心的解釋:“就先不說護城河的問題了,剛纔進城時就總是感覺缺了點什麼,轉了這一圈終於發現,爲何不在城門外側加築小城,使其與城門、城牆連爲一體,從而防止城門直接暴露在外,這樣既能夠在一定限度之上阻礙敵軍的進攻,保護城池,而且在這上面也能夠設置很多的防禦設施,比如說像是箭樓或者門閘等等,如此一來,敵軍攻城難度也大大增加,守軍就有了充分時間來集結軍隊。假若敵軍攻入,由於其內部空間狹小,就可以有效減少敵軍士兵和器械數量,使其戰鬥力在短期內遭到削弱,而此時已經集結排列好的守軍還可以給敵軍一迎頭痛擊。這些問題都沒想過?這個築城草圖究竟是誰設計的?”

“受教了,太尉大人。”見李特想要說什麼,王迪連忙搶先一步阻止了他的發言,把這個話題接了過去。

聽鄧艾羅裡吧嗦的說了半天,王迪終於明白這些都是什麼東西了。就是甕城啊,什麼回門、曲城,還有那個什麼來着(闉,已經忘了),小爺我怎麼知道一個甕城在歷史上還有這麼多叫法啊!

甕城是古代城市主要防禦設施之一。在城門外口加築小城,高與大城相同,其形或圓或方。圓者似甕,故稱甕城;方者亦稱方城。西漢昭宣時期甘肅居延甲渠侯官治所塢門門外,有類似甕城的曲壁,可能是甕城的雛形,當敵人攻入甕城時,如將主城門和甕城門關閉,守軍即可對敵形成“甕中捉鱉“之勢(西漢以前的城市有沒有類似甕城這樣的構造有待考證,有人說《墨子·備城門》中的“郭門”是甕城的雛形,“闉”在《說文解字》中就被翻譯成爲“曲城”,而曲城正是甕城的別稱,但是那個時候的這些東西和後來真正的甕城相比,可能意義已經相去甚遠了)。

大部分的甕城都是外甕城,正如鄧艾所說,單一城池防禦形態下,守軍只能堅持死守(比如羅憲當時鎮守永安的時候,因爲大部分時候都是閻宇當一把手,數次打造永安城都沒有設計甕城,結果,臨陣磨槍,被陸抗一陣猛攻拿下),而有了甕城的防護後,守軍可以在在甕城中排兵佈陣,主動衝擊進入甕城的敵軍。可戰可退,十分靈活。並且,甕城四周都是高牆,牆上還可以佈置弓弩手。敵軍攻入甕城,弓弩手便可居高臨下和包圍優勢對敵軍放箭。好處的確是很多。

王迪也想搞甕城,只不過搞的不是外甕城,而是內甕城,而內甕城其實也不是他的原創,大明帝國時期,南京明城牆一反外甕城舊制,將甕城設於城門內,在城體上設置了“甕洞“(藏兵洞),京城13門中,除神策門外均爲內甕城,大大提高了防禦力度。

王迪要學的就是這一種,其實不管是外甕城還是內甕城,只要是修築了,鄧艾都不至於看不見,只不過,李特和李流等人聽了王迪的想法後,指出,如果是出於這個設計的話,則沒有大張旗鼓的再搞出一個來,因爲此處城門城牆是依山而建,兩側高山的間距和高度很合適,簡直就是一個天然的甕城城牆,這樣,就可以把抄襲的明代版本的甕洞挖在山上,再加上山上本來就有一些天然的山洞,配合鬱鬱蔥蔥的樹木,此刻的鄧艾根本就不知道,他可正是被3000多隱藏在山體甕洞中的蠻兵包圍着!

李特和李庠、李流等人,蜂巢中的人自然是知道的,剛纔嘴快的李特差點就說了。但是,王迪用眼神制止了。

鄧艾是對自己不錯,敢孤身前來也的確很讓自己感動,只不過,感動歸感動,以後是敵是友還沒有定論,甕洞藏兵算是一個隱藏技能,就這麼曝光了實在是可惜,所以,還是暫時隱瞞吧,裝傻藏拙,必要時還是應該的。

只不過,這個藏拙是藏不了多少的,離開在鄧艾眼中毛病一大堆的城門,接着往裡走之後,他終於發現,在外人看來,無比重要的城門城樓處其實並沒有想象的那麼重要,這個王迪,建城思維很是奇葩啊。

古人建城,一般都是要依山靠水的,大部分著名城市其實都建在山的附近,比如北京城外有百花山、西山、陽臺山、萬壽山、香山、玉泉山……洛陽城南有龍門山;西安城南有終南山;南京城有紫金山、棲霞山、幕府山;徐州城有獅子山、白雲山、鳳凰山;長沙城有嶽麓山……

還有的是把山的一部分包括在了城池之中,以便據守山頭保護城池,屬於半山城。

還有的乾脆是將城池建在了山頂上,如滎陽縣廣武山漢楚二王城;河南平頂山城;湖北武當山紫禁城……,啊,還有白帝山白帝城,這就屬於山城或者叫做山上城了,安全係數更高。

再比如大神諸葛亮,以漢德縣有“大劍至小劍隘束之路三十里,連山絕險”,於此“鑿石架空爲飛樑閣道,以通行旅”。又於大劍山峭壁中斷兩崖相峙處,倚崖砌石爲門,置閣尉,設戍守,成爲軍事要隘。就是這個劍閣,前不久剛剛把鍾會的十幾萬大軍折磨的欲仙欲死。

以上很多和山有關的城池,王迪統統……沒有注意觀察過,知道的那麼幾個也是在書中看到的,但也正因此,打造的這個蜂巢體系,也沒有太多的侷限,比如,劍閣他是知道的,這個城門口未嘗沒有向其致敬的意思,可是,有一點王迪和姜維類似,就是單純的防禦,拒敵於國門之外,雖可以保一時平安,卻不能大量殺傷敵人,所以,這個城門口並非是真要設計的固若金湯,而是要給敵人以希望,一個付出大量傷亡代價之後可以突破進來的希望,然後,拼死殺進來的敵軍,就會絕望的死在兩側甕洞中的伏兵刀箭之下。

但是,姜維推翻前幾任漢中太守,重新設計的漢中防禦體系毛病在哪裡?一旦有鍾會這樣十幾萬重兵,甚至更多軍隊前來圍剿,分兵包圍其餘據點,重兵鑿穿口袋底部的陽安關,這漢中也就完蛋了——蔣舒的背叛只是一個意外,即便他和傅僉一樣奮力死戰,還是頂不住魏軍的瘋狂進攻,畢竟那裡不是劍閣,鍾會也就是多付出一些代價罷了。

所以,在王迪的設計當中,城門被突破,甕洞守軍被摧毀,他依舊有翻盤的希望和妙筆。

因爲這裡面的別有洞天,將會令不計其數的敵軍陷入絕望:

森林覆蓋率達到了將近一半,大兵團根本就無法展開,反而很適合各個山地兵出身的蠻兵嫺熟的發揮自己的才幹將其分割包圍各個擊破(對於賨人和蜑人這些來說,將敵人拒之在外實在是浪費,放進來消滅纔是最爽的事情);

蜂巢中有一處名爲扎鹿盤,是一面開口的鍋圈巖窩,三面高度約100多米的絕壁圍成一個卵圓形的圈底。圈底長約300米、寬約50米,開口一方寬20多米,王迪命人在巨門東側用片石壘了一道高約4米的小門,西側僅存門牆。囤一支人馬於其中,假若敵軍在附近出沒,守軍採取進可突襲退可固守的騷擾策略,令人防不勝防的同時也不厭其煩,疲於奔命;

海拔2000餘米的夏冰洞,洞口朝東,呈角形,高5米,底寬10米;洞身長40米,高20米左右,底寬50米。每當盛夏時節,洞外夏日高照,洞內卻冰柱林立、寒氣逼人。隆冬時節裡,洞外天寒地凍,洞內卻是冰乳潛形、溫暖如眷。發現此處後,王迪也設置了一支人馬在其內埋伏,若有敵軍來攻,好吧,夏天的時候,進去後凍的跟孫子一樣,冬天的話,去了裡面又熱的跟狗一樣,而洞中的守軍則早就準備好了相應的防寒與保暖措施;

……

總之,只要能發掘出的變態防禦方法,王迪都充分的發動羣衆,因地制宜的設計了。

所以,參觀了一圈之後,鄧艾終於明白城門處爲何就弄成那個樣子了,玄機在裡面啊。

“好!好地方啊!好地方啊!老夫怎麼早沒有發現此塊寶地!”走着看着,鄧艾突然激動起來,雙手顫抖不止:“老夫不走了!”

什麼?!不走了?!鄧艾!你要點臉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