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臺,是整個中央內閣六部之外唯一的部門了,貞觀之前,御史臺僅僅可以風聞奏事而已,但現在,王迪費盡心機的把它獨立出來,當然不是爲了這些事情,於是,在他的部署下,負責糾察、彈劾官員、肅正綱紀,並且,還掌握了獨立的司法審判權力,只針對政府官員的違法亂紀的那種權力——本來還想直接來個反貪局或者廉政公署的,只是不想刺激這些可惡的封建官僚,所以還是和諧一些吧。
初步敲定了中央的改組後(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一帆風順的事情,具體視李流的運作實踐再行調整應對),下一步就該鼓搗地方了。
地方的切分本來是很複雜的事情,但隨着摧毀性的戰爭結束後,阻力少了很多。
綱領性的一條,就是確立爲分封制+郡縣制的特殊“二元制”。
之所以說是特殊的二元制,是因爲自打大秦帝國轟轟烈烈的坍塌之後,漢朝襲取教訓,雖然是承秦制,但長期以來一直是郡國並行的雙軌地方行政制度,將當時全國60個郡的四分之三分封給了諸侯王,中央直轄僅15個郡。結果就是引發一系列矛盾衝突,甚至是七國之亂,最後,經過歷代帝王的努力,這種二元制在兩漢,雖然算是名存實亡了,但是,這不代表中央和地方博弈的結束,只不過是換了劇本和演員而已。
王迪玩的這種變種二元制,是以郡縣制爲核心主體,所謂分封,其實就是在兩個地區有特殊性而已,一個是荊州,一個是暗箱操作,掛兩塊牌子的底特律,純粹是爲了方便自己:得益於自己多年來的“辛勤耕耘”幫助,先帝孫皓“託孤”的兒子其實是三個:孫文、孫逸、孫獻。
“長子”孫文,已經被保送到中央登基去了,孫逸和孫獻也不能就此冷落不是?孫逸,留在了荊州,孫獻,則是在成年之後前往底特律,前者,是爲了告訴世人,自己就是一個給孫家看攤的,一點兒野心慾望都沒有,荊州不論怎麼搞都不會變了顏色,而且,他是封國所在,怎麼搞都情有可原;後者,則是爲了以後堵住天下的悠悠之口:誰說那裡是蠻族撒歡的場所?東吳沒有法外之地,明明是孫獻的封國,人家怎麼搞和你們這些看客沒有半毛錢關係——自然,這一點王迪也和德麥克麥有過交代,德麥克麥自然不會對一個眼下只有兩歲的孩子做掛名領導有什麼意見和多餘的想法。
除了荊州和底特律(對漢人掛牌子是底特律郡,對內掛的是底特律山越自治區,當然了,黑翼教來了之後會是什麼樣子就不好說了),其餘地方,包括事實上成了陶家地盤的交州郡(交州郡與廣州郡合併),以及揚州各郡,都是歸中央統轄,玩的還是郡縣制。
只不過,被王迪裡裡外外重新切分了。
因爲底特律郡實際控制的是廬陵郡、臨川郡和建安郡南部,所以,這三個郡等於是合併成一個,建安郡的北部地區併入臨海郡,改名爲臨安郡;會稽郡併入到吳郡,保留吳郡名稱;鄱陽郡與新都郡合併,更名爲陽都郡;丹陽郡保持不變;廬江郡廢除行政稱號,改爲廬江建設兵團屯墾區,純粹的軍事區域,直屬於中央內閣;靳春郡與江夏郡北部、東部合併,設置爲新春郡(因爲武昌在這一區域內,也是爲日後的遷都埋下伏筆),豫章郡名義上也劃分合併到新春郡當中,但實際上,王迪以這一地區經濟殘破指數直逼廬陵爲由,設置爲豫章特區,全方位和接壤的南郡、長沙郡對接,給予一系列優惠政策振興經濟(其實就是變相的從揚州給劃出來歸荊州管了),算是作爲犧牲掉江夏郡部分領土的“補償”吧。
荊州方面,因爲人事變動太大(李流調到中央了),所以重新調整爲建平郡、南郡、武陵郡、零陵郡、長沙郡五個郡,江夏郡剩下的部分合併到南郡,宜都郡還是合併到建平郡,衡陽郡併入零陵郡,湘東郡一分爲二,分別被長沙和桂陽整合。
交州,王迪放了他一馬,至少眼下,大家還是戰略合作伙伴,那裡也不是自己感興趣想染指的地方。
州郡縣三級,一番整合之後,州牧的權力等於是沒有了,法理上不存在了,只是因爲自己和陶家的特殊而留存,這一點,以後肯定是要作出改動的。當然了,僅僅做到外面這幾刀,還不是全部,遠遠不是。
郡這裡切分完畢,縣這一級王迪沒動刀,原來有就有,改劃到那個郡就劃到哪個郡。至於郡縣兩級地方政府的下屬辦事機構與職能部門。諸如:辦事機構稱門下,置門下主簿,下設文書檔案、侍從警衛、財務出納和謀議等機構;職能部門稱列曹,有掌民政的戶曹、田曹,理財政的倉曹、金曹,主兵政的兵曹、尉曹,管司法的賊曹、決曹;縣設負責營造交通的司空、將作、橋津、傳舍等部門,各部門主管稱椽史和嗇夫。這樣具體細微的部門,王迪就不準備做出改變了,畢竟,玩的太狠,變動太大,很容易玩脫了,趙括和王莽這樣的就是反面典型,荊州都成熟運轉這麼多年了,王迪都沒輕易下手,只是敢在裡面加點刪點而已。
動的最狠的一刀,是縣下邊,鄉、亭、裡。
鄉置三老主教化,嗇夫主訴訟和賦稅,遊徼主治安;鄉轄亭,亭置亭長;亭轄裡。
本來在太平歲月,王迪是沒有理由,也沒有辦法下手的,眼下,荊州和交州,包括充分“放權”的底特律那裡,也不準備下手,唯獨揚州各郡,因爲鄧朗的強行遷徙,因爲人員流失逃亡和死傷等諸多因素的疊加,可以說這些機構組織已經亂作一團了,甚至很多地方已經名存實亡。
正因爲這樣,才方便王迪的“魔爪”伸向這裡。以人口緊缺不足爲理由,硬生生的將鄉亭裡整合成鄉村兩級體系,以集中資源和人口方便管理,搞經濟發展爲突破口,將原本分散在各地的民衆儘可能的集合起來。
精簡機構是次要的,主要是通過這種手法,可以真正的把國家意志形態滲透進最基層啊,讓民衆有最基本的家國觀念,尤其是愛國主義教育,必須貫徹下來(要是能做到這一點,原時空和本時空的孫皓,都不至於命運會這麼悲慘了,每到王朝的末世,那些吃着國家俸祿的幹部們暫且不提,基層的百姓大多是無動於衷,抱着換誰來當領導都一個鳥樣的心態實在是要不得)。呵呵,零落的世家、虛弱的地主、人丁不旺的宗法家族,難道這不是解決所謂皇權不下鄉的最好時機嗎?
荊州這裡已經基本運行到位,揚州那裡具體分爲幾個情況,鄧朗先前的遷徙已經徹底拆解了先前的宗法體系,就等着重新組裝呢,新成立的臨安郡沒問題了,不出意外,諸葛靚是要留在內閣裡面的,那麼,他的兒子諸葛頤八成是要分配在新成立的陽都郡那裡了,這一帶最大的問題就是缺少人丁,等於命運被自己扼住;孫苗的兩個弟弟在豫章特區和傀儡沒什麼區別;新春郡是未來的帝都輻射區域……
所以,也就是合併之後的吳郡以及丹陽兩地還有可能被殘存的世家翻盤和抵制的可能了。
但問題是,魯淑與虞昺這僅存的兩個頂流世家,有這個魄力和膽色嗎?把你們把控在中央的內閣裡面,兒子在地方掌權,這種“骨肉分離”模式就是爲了屏蔽意外的出現啊。
最關鍵的,真要走到那一步,有一個算一個,把諸葛靚也給算進去,都不用荊州出馬,甚至李流都可以來一出借刀殺人——底特律郡方面定會樂於扮演頭號馬仔的角色,不然真的翻了天,沒人會承認他們這個什麼狗屁自治的。
如此切分之後,王迪心寬了不少。
不是說如此安排就不會有意外出現了,而是有足夠的的實力不怕意外出現,再者,這麼多年來,出現的意外還少嗎?不也有驚無險的趟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