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不知道同志的內心真實想法如何(其實他是被忽悠了,濮陽開當然不會和盤托出實情),但冥冥中覺得有些不對勁的陶抗,還是拒絕貿然輕進,一定要穩妥爲上。
於是,爭執不下的濮陽開,居然利令智昏(從後來的結局看的確是利令智昏)的選擇了分裂,自行前往建安郡去和老家會和。
只要能夠突破廬陵方面的圍堵(孫秀並不知道他二人有何戰略目的,反正被人狂懟就是不爽),進入到建安郡境內,就算是有敵情,有疫情,但是也算進入了自家地盤,以後就可以一馬平川的回到建業,到時候……
濮陽開已經開始想象濮陽興爲首的族人對自己熱烈歡迎的盛大場景。
自己於公是勤王之師不說,於私也是可以幫襯濮陽家族在朝堂之上有了軍方倚仗——孫皓很注意這種權力的分散制衡,內閣的成員們和軍隊沒有瓜葛,唯一的例外就是濮陽興把濮陽開放了出去,但是當初也是讓他去地方監控王迪的,是孫皓點頭的,誰能想到掌控了地方軍不說還能回來呢?而且,這回來的時機把握的很好,中央正是缺人啊。
現在,已經突破了平陽,遙望揚都和揭陽一帶,建安郡已經是近在咫尺,所以,最近一段時間戰場上的自信逐漸拿回來之後,自覺佔據“大義”的濮陽開,決定,和陶抗分開,率領本部(此時還有8000多人)繼續突破,就連路線都設計好了:進入建安郡之後,無視那裡的犬牙交錯態勢,一路繞行,走相對戰亂較少的臨海郡、會稽郡,最後再到達建業,雖然耗時太長,但是,安全係數高啊,也能最大程度保留實力不是?畢竟,隊伍拼光了,自己成了光桿司令的話也不會被人高看一眼的。
要想被人重視,就要有利用價值,連被人利用的價值都沒有了,豈不是悲劇?
濮陽開不傻,這個道理還是明白的,這也是他選擇和陶抗分裂的一個原因,再這麼在廬陵一帶和孫秀他們真刀真槍的耗下去,那纔是真的爲國家好,可是,真要這樣吸引火力的話,自己早晚變成光桿司令,這才幾天光景,就已經摺損了3000多弟兄,還有不少人喪失了戰鬥力。
濮陽開並非不辭而別,對於他的這個決定,陶抗深表遺憾,但也是無可辯駁,所以,還是很大方的表示:如果一意孤行的話我也不勉強,甚至還可以掩護一下你,但是,錢糧方面就不會提供太多,現在戰線已經拉的很長,老子還要留在這裡鞏固根據地,就給你一個月的軍糧,反正只要進入建安郡之後,你可以賒欠嘛,總能解決一部分的。
歸心似箭的濮陽開也是這樣想的,就不信這數千大軍能在自己的地盤上活活餓死?至於所謂掩護的許諾,他也相信,勉強算得上一個赤誠君子的陶抗,既然說出來了就會盡力去做,至少,不會因爲觸怒於他就給自己穿小鞋不是?
於是,“依依惜別”之後,濮陽開率領本部人馬踏上了征程。
這個選擇,手下軍士們倒也並不反對,雖然他們大部分都是荊州人士,但也有一些都是從揚州跑過來討生活的,再者,荊州揚州,不都是大吳國嘛,與其在廬陵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每日都面對刀光劍影和暗處的敵人,還不如拼一下子直接回建業——再怎麼說,那裡也是國都所在,而荊州,暫時也是回不去了。
在陶抗的掩護下,在將士們的努力下,濮陽開憑藉着一股子狠勁,擺脫了揭陽的最後一股襲擾部隊,進入了建安郡,然後,就準備無視當地一些苦苦掙扎的政府軍懇求,避實擊虛的進入臨海郡時,遭遇到了孫秀派過來的主力部隊:鄧朗的4000先遣軍。
自從加緊對揚州各地的攻勢,尤其是拿下了新都郡和臨川郡之後,孫秀作爲核心,親自將槍口瞄準了丹陽郡方向,而鄧朗,則是從臨川郡出發,繼續橫掃內地各郡,這4000先遣軍裡面只有不到800人是裹挾進來的“僕從軍”,其餘盡皆是當初被北邊帶過來的親信部隊,經過疾病的洗禮之後,優勝劣汰的強者戰鬥力無疑更爲彪悍(已經有了免疫力了,尤其是經過與死神的較量之後,心理素質更爲強大,出手更爲狠辣)。
這就是濮陽開倒黴的地方了,這一路以來都在想方設法的避開孫秀手下滲透進來的“僞軍”部隊,又不曾想到會遇到敵軍主力(以爲孫秀的重心是建業方向,即便出現了也是零星的戰鬥人員),所以,本來是“避實擊虛”,卻成了“誤打誤撞”,直接和鄧朗幹上了。
本來,在和陶抗合力的前提下只能勉強和僞軍對峙中佔些優勢的濮陽開,終於對自己的實力水平有了清醒而深刻的認識:其實就是一個前菜,一個輔料,真到自己當主角的時候,完全撐不起來,結果,猝不及防之下,以8000對4000,被鄧朗打得體無完膚,也就是仗着人數上的優勢和鄧朗準備不足(猝不及防這一點很公平,同一起跑線),所以,沒有給對手包圍全殲的機會,再加上腳底抹油的經驗值刷的飛起,所以,混亂之中,還是很狼狽的帶着3000多人跳出了戰場,幾經周折之後混入了臨海郡。
濮陽開還可以卑鄙的活下去,這3000多人如果能全須全尾的活到建業的話,危機動盪的局勢下勉強拿的上臺面(還有點利用價值),但是,不能否認的是,這8000人的兵團建制已經不復存在了,被擊殺在戰場之上的有1700多人,不知所蹤散了架子的有1000多人,剩下的2000多人成了鄧朗的戰俘。
而鄧朗,只付出了1200人的傷亡——其中死傷的基本都是炮灰部隊,主力框架猶在。
戰爭是殘酷的,鄧朗火速甄別,坑掉了戰俘裡面的基層軍官和喪失戰鬥力的傷兵,迅速將剩下的1000多人補充到了戰鬥序列中,打完此役,實力居然是不降反升。
更重要的是,從降兵的口中,鄧朗得知了濮陽開與陶抗分兵的事情之後,當機立斷改變了作戰計劃,以手中的4000人、臨川郡拼湊出來的5000僞軍、豫章即將派過來的5000援兵,再加上廬陵境內的6000多僞軍,分成四隊,圍攻尚不知情孤軍奮戰的陶抗所部——本來,這些人馬,除了廬陵那些牽制部隊之外,都是要滲透進其餘各郡的,現在,都圍着陶抗來了。
陶抗現在手中能指揮的可戰之士也就是10000出頭了(最可怕的是,不知道敵軍的動向),先是蹊蹺的發現,廬陵境內的僞軍部隊一改往日猥瑣打法,不僅活躍度變得極爲頻繁,還大有集中起來發動總攻的架勢。
他的嗅覺還是比某些戰場菜鳥靈敏的,深知不妙,如此囂張,擺明了是有人撐腰啊,尤其是根據探子回報,四面八方不斷有新的敵情出現。
如果這些個數量和動向差不太多的話,那麼就代表廬陵的敵人已經大大超過了以往,這說明什麼?說明孫秀暫時要把自己作爲主要對手了,說明已經知道自己的實力大爲削弱。
這麼快就察覺,很有可能是濮陽開的行動被發現了吧?
……
這個時候,陶抗是沒有心思繼續關注濮陽開是死是活的,反正你已經進入建安郡了,老子已經仁至義盡了,而留在廬陵吸引火力固然是新的方針政策,卻不代表真的要飛蛾撲火,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於是,陶抗一不做二不休,立刻全軍向贛縣和南野方向轉移,準備進入交州,回到陶家的勢力範圍內。
結果,之前那些都是虛兵的存在,作爲曾經的荊州上層之一,鄧朗自然瞭解陶抗的身世背景,當寡不敵衆尋求自保的時候,要麼是回荊州要麼是跑到交州,跑回荊州就拿你沒轍了,但是,至少我可以防備你回家族控制區吧?所以,在退往交州的路上,鄧朗早就虎視眈眈的等着了:等到了最好,等不到就當養精蓄銳了。
又是一場遭遇戰,陶抗雖然要比濮陽開的水平高一些,但,也就是高一些而已,又不知道對面的是鄧朗這樣的野戰精銳,人數還比對方多,交州又是近在咫尺,所以,抵抗的就比一觸即潰的濮陽開要堅決一些。
這一堅決,就沒跑出來……
此役,鄧朗以傷亡2000的代價,擊潰陶抗中軍,陶抗戰死,從死者1300多人,3000多人士氣一瀉千里繳械投降,餘者,則是藉着鄧朗兵力不足,無法形成包圍圈的機會跑了出去。
這,就是王迪趕上的天賜良機了。
當他把荊州內那些潛藏的異己分子清理的七七八八的時候,這外圍的戰事,揚州戰場出現了一個重大拐點:長久以來牽制監視他的陶抗濮陽開,一死一逃。
荊州,再無孫皓的勢力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