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9:航海

“有何不可?”羅襲不明白陶璜爲何要如此問。

“走海路是要坐船的啊。”陶璜友情提示。

“自然是要坐船,那又如何?”羅襲笑了:“世英兄可是以爲小弟不習水戰?那可是小瞧了,江河之上,雖不能說是如履平地,但是,也不至於像北人那般不堪,更何況,此番是要乘坐吳國的戰船?”

羅襲對吳國的戰船自然是抱有很大的信心。比如樓船。

樓船的歷史要比孫吳政權悠久多了,因外觀似樓而得名,春秋時代的吳越就有,到了西漢時期,樓船開始成爲主力戰艦,爲主帥所乘,船上可容兵員數十至數百名,因此漢代將軍中有統帥水軍的樓船將軍,水軍亦稱樓船士。樓船每一層的四周都建有3尺高的女牆以防禦敵人。矮牆上開有箭孔和矛穴,士兵可從箭孔、矛穴向敵方射擊和搏鬥。每層樓的四壁還蒙上皮革以加強防護。上甲板以下的艙室爲划槳手操作的場所。樓的最上一層頂部豎有幡幟以壯軍威,還設有金、鼓、旗幟用於指揮、聯絡,船體形高大,載兵衆多(可達千人),兵器和防護設施都很強,能攻善守,宛如水上城堡。到了孫吳這裡,所造的樓船如“飛雲”、“蓋海”等,皆有五層,可載3000名士兵。西晉泰始八年,晉武帝升王濬爲益州刺史,並密命其於四川組建樓船,以滅東吳,其所造之船,最大的可載2000多人,且能在船上馳馬往來。可見技術之先進。所以,在羅襲看來,自己本來就有水上運動的經驗,這吳國的戰船又是最先進的,當然沒有問題了。

“首先,這樓船也不都是優點啊。”陶璜覺得作爲一個專業人士,有必要給這種業餘選手掃個盲:“我們吳國的戰船雖然已經有了船尾舵,可以很好的控制船隻行進方向,使船隻的靈活度極其精確,即便水面風向不利,也可通過船舵最大限度的控制行進方向,但是,由於重心問題,抗風能力卻是一般,內陸河流湖泊還好,出海的風險就要變得極高了,甚至在江面之上,一旦遭遇強風,也會出事的。”

“少將軍可曾聽過董襲?”見羅襲一臉不以爲然的樣子,陶璜只能現身說法,拿出半個世紀前的一位名將悲劇結局舉例了:“昔日,曹操攻濡須口,董襲率五艘樓船到濡須口。至夜深時,暴風狂襲,五艘樓船都要傾覆,將軍死守在船上不退,最終不幸溺水而亡啊。”

聽了這話,羅襲臉色變了,董襲是聽過的,溺水而亡也知道,但是,船被幹翻了這樣的細節就不知道了,合着這船堅固一些,大一些也不是那麼靠譜的?

“其次,此番航行,走的可不是水路,而是海路啊。”

“這方面的經驗應當是很豐富的吧?”羅襲知道點這方面的事情:“遠征夷洲,三攻遼東,聲勢浩大啊。”

“實際上呢?”陶璜苦笑:“各種細節內幕只有我們吳人知情啊,那將軍衛溫、諸葛直帶領甲士萬人出海。艦隊先南行至夷洲,擄掠夷州土人數千,其後東行亶洲。因爲路途遙遠,水土不服加瘟疫,士卒疫死者十亡八九。在海上顛簸了一年後還是沒到達亶洲,最後二位將軍也是因此而死,攻遼東?那也是要看天吃飯啊,別看最後一次所獲頗豐,但是第一次可謂損失慘重,周駕等從遼東返回航行至成山,遇到大風,艦船不是觸礁沉沒,就是停靠海岸,無所遁形,魏軍田豫突然殺出,周賀被斬,上岸士兵均被俘虜,船隻多所沒失。”

“但是我們此番並非遠航啊。”羅襲仔細想了想,找到了一個可以安慰自己的地方,航行路線熟的不能再熟,又是貼着海岸線的牆根走,補給方面也不成問題。

“雖非遠航,但是我軍此次共計20000餘人出海,因爲不是海上作戰,所以不用以軍船出行,而此帶民船之最大者,不過是裝載1000餘人,如此算的話,攜帶一些物資,則需要50餘艘,未免打草驚蛇,就不能離海岸線太近,更不能頻繁補給,所以,還是要遠一些的,這樣的話,就涉及到一個導航的問題,一旦有所迷失,必然會耽誤行程,而如果在海上行進的久了,少將軍能吃得消嗎?”陶璜繼續解釋。

“世英兄沒有問題,小弟也就沒什麼可說的!”做過功課的羅襲一拍胸脯說道:“吳國這聶友、陸凱二位將軍率兵三萬自海上遠征珠崖、儋耳,一帆風順吧?交址太守士燮死後,其子士徽作亂,爲廣州刺史呂岱督兵三千人晨夜浮海而滅,吳國聲望大振,也是事實吧?可見這南海之上,沒有那麼多的可怕與危險。”

反正根據自己的經驗,內河航行,從來沒有吐得稀里嘩啦,了不起航海的時候萎靡一下唄,適應了就好,總之,就是不能認慫,就是要建功立業!

“少將軍沒有問題,那手下的將士又當如何?”陶璜還是覺得沒有必要,這些山地蠻族爲主的士兵冷不丁的扔到大海之上,即便是撐到了最後,戰鬥力還剩多少真的是不好說了,所以,這個麻煩事還是交給我們吳人好一點,你們就老老實實的配合着關彝把陸地上的業績做上去不就得了?

但是,羅襲很固執的決定,一定要走一次海路,因爲只有那樣,纔有機會和眼中釘李特直接對話!

見爭執不過,陶璜也只好聽之任之了,反正已經好言相勸了,到時候吐得七葷八素別怪我沒提醒就行。

之後,就是二人暗中準備相關物資,調撥船隻遠航了,至於羅襲在未來的兩個多月的時間裡,如何後悔當初的選擇,手下士兵,一羣旱鴨子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就無需多言了,在這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按照羅襲的謀劃推動,整個揚州,包括後面的南荊州各郡,可以說是打得烏煙瘴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