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三章 憐我世人多悲歡

四海八荒,中原大地,近二三百年的時間以來,經歷的是無數烽火、戰亂、割據、殺戮……!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這些威風凜凜的名字背後,是屍山與血海,白骨與黑暗。

沒有人喜歡戰爭,但宿命的安排就是如此殘酷。分分合合,天下大勢!想要和平與寧靜,就必須要經歷血泊與刀鋒。

高祖皇帝以天命歸身,終於結束了秦末戰亂。大漢開國至今七十年了,盛世的曙光已經出現,和平終於重新降臨這片大地。

可是,破壞容易建設難,人口的繁衍尤其緩慢。即便是經過了文景之治,天下郡縣統計在冊的人口並不多,荒無人煙之處,到處皆是。

在這樣的形勢下,最好的政策就是寬衍民生,廢除一切苛捐雜稅、嚴酷曆法,給天下蒼生營造一個寬鬆發展的大環境。

廷尉府的設立,意在執掌律法天平,歸束臣民行爲。可是,發展到今天,廷尉府的作用,已經大大偏離了軌道。

春秋法家制定的律法精神,視“法”高於一切。所謂“不別親疏,不殊貴賤,一斷於法!”。即使是天子也在法律規範之內,與民同法,此爲公法。持平執法,法不阿貴,世間付諸實施,這才叫真正的法治。

可是現在廷尉府所謂的執法,已經演變爲狹隘的專制主義。它服務的對象,只是皇帝本人,鼓吹的是君主一人集權的獨裁專制。在這樣的制度下,又怎能有真正的法治?廷尉府的歷任主官,名爲大漢律法代表,實則只不過是皇權的行屍走肉,成爲酷吏。

在很多時候,他們既是執行苛法者,又是曲法枉法者,恣意妄爲,作惡多端。他們並不是真正的用律法來整頓天下,反而常常是公報私仇,法外爲治。無事之人,以罪之,有罪之身,無事之!廷尉府把握律法的隨意性,讓人膛目結舌。論其本質,還在於法律的皇權專制主義性質決定了這種混亂的結果,打着皇帝的名義,名曰執法,實則無法無天。

如果任由他們這麼折騰下去,早晚還會走上那條歷史的老路。大臣、將軍、皇后、太子、天下民衆,都會成爲犧牲品……無數的冤獄,無不是經由廷尉府之手炮製而成,最後釀成一幕幕無法挽回的慘劇,萬千生靈塗炭。後世史書評價大漢吏治敗壞由漢武帝開啓,不是沒有理由的。

對於這樣的廷尉府,元召早已經痛恨良久了。不過一直忙於別事,無暇顧及於此。這次他們竟然惹到自己頭上,不趁機好好的打擊一番,更待何時。

這次的博望苑宮中會談,除了元召與皇帝的對答之外,只有衛夫人與太子劉琚在場,其餘的並沒有外人。至於元召究竟進行了怎樣的直言進諫,太史令所著的史書沒有詳細記載,後人無從得知。

不過,隨着長樂侯與廷尉府在長安城外對抗的事漸漸的傳開,許多人已經從中發現了端倪。一直以來跋扈不可一世的廷尉府,低調了許多。

不久之後,有樑王、蜀王等部分對朝廷恭順的諸侯,開始上書,彈奏廷尉府的辦案人員在郡縣之內縱橫不法,製造冤案。爲了個人的私慾,或是勒索凌辱王室成員,或是貪污受賄,中飽私囊。

這樣的奏本,雖然皇帝的態度是留中不發,沒有公開表態。但這本身就已經能說明很多問題了。

於是,隨之更大的彈奏廷尉府不法事的浪潮到來了。不論是朝中大臣還是普通民衆,沒有人會願意有這麼一股不受約束的力量,隨意的抓人定罪。誰都怕有一天也會不明不白的被下到廷尉府啊。

皇帝沒有表態,並不表示他什麼事都不知道,也不表示他無動於衷。所有關於廷尉府的奏章,都有諭旨,令尚書檯進行了詳細的分類整理,有名有姓的有關人員,有事實依據的不法之事,都記載清楚,加以備案。

幾位奉旨的尚書常侍心中振奮,他們都很清楚這些東西的分量,皇帝這是要查辦了!也就是說,小侯爺與廷尉杜周的較量分出了勝負,這讓大家都放下心來。所有人都很明白的一點是,如果皇帝真的能下令查辦這些人,這不僅是對廷尉府的一次嚴重打擊,更重要的一點是,皇帝的態度,發生了改變。

果然,不久之後,在一次大朝會上,皇帝公開了這些罪證,以十分嚴厲的語氣,對廷尉府進行了批評,言辭中有“辜負聖恩,深失朕望”之語,隨之下旨,這些執法人員,知法犯法,罪加一等,皆重處,斬刑者近三十多人!

御史大夫張湯,廷尉杜周及其黨羽,面色灰白,低頭股慄。皇帝雖然沒有處罰他們,但那目光中的警告意味,已經足以讓他們心驚膽戰了。

那些作惡過的酷吏被押赴長安鬧市明正典刑,在宣佈完他們的確鑿罪狀後,當衆斬首,以明天子公正之意。

三十顆血淋淋的人頭,成爲一個標誌。今後的廷尉府再也不敢狐假虎威,以皇帝的名義胡作非爲了。幾千蒙受過冤屈的臣民,在未央宮外伏闕叩謝天恩,感謝皇帝陛下明辨是非,爲民除害。

皇帝坐在含元殿龍椅上,聽着遠近傳來的感恩戴德之聲,心中有些感慨。那些案卷中的斑斑血淚,冤情似海,他都曾經親自看過。長安尚且如此,天下郡縣可想而知。執法之重,果然是關係到社稷安穩的頭等大事。元召在博望苑中對自己說的那番話,一點都沒有誇張。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簡單的幾個字,說的真是太對了。他已經親自把這句話書寫在了御案旁,以便經常看到,時時警醒。臣民心中的不平之氣,絕對不能淤積。這就如同治理洪水氾濫的江河一樣,宜疏不宜堵,常疏理則上下通暢,政通人和。一直封堵,則天子朝堂就會與民衆脫離,各自離心,久而久之,就離着大亂不遠了!

元召以不久前治理洪水的經驗,歸結爲溝通朝堂與民間的道理,皇帝對他的話深以爲然,因爲,前鑑不遠,強大秦朝的敗亡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這讓欲有一番大作爲的劉徹又怎麼能不悚然心驚呢!

就是在這次大朝會上,皇帝同時宣佈了一項新的任命,朝廷設立了一個新的官職,司隸校尉。

這是皇帝爲了增強監察權而特別增設的一個機構。品級並不高,但手中的權力非常大。皇帝親自授予特別的節鉞,對於普通的低級官吏,可以有先斬後奏之權。

而司隸校尉最讓人吃驚的地方在於,它有一千名編制的司隸兵,可以職掌督察百官以下及京師近郡犯法者。這其中就包括廷尉府。如果仔細的想一想,也就是說它的職權範圍,可以監督到下至各州郡國,上至皇太子、三公九卿,甚至包括皇太后,其權力之大,令人驚歎。

司隸校尉的主官直接受命於天子,以天子令奉使考命諸官。因此,可以無所不查,無所不糾。這個重要的主官人選,令所有人矚目。

並沒有讓人等很久,幾天之後,大漢司隸校尉就走馬上任了。看到那張英氣勃勃的年輕面孔,走進這處位於朱雀門一側的新署衙時,所有人都大吃了一驚。原來是他!

司隸校尉署的佈置很簡單,開衙之日有些冷清,沒有什麼同僚來祝賀什麼的,因爲所有人都知道,這兒,將會是一個特殊的存在。屬官們都是些從各處挑選來的新面孔,雖然來歷不同,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都很年輕。

名叫終軍的新任司隸校尉,擡頭看了看有些簡陋的大堂,心中豪情萬丈。從待詔金馬門的普通書生,到今天踏進這重要的朝廷核心機構,他用了不到三年的時間而已。

當初,有個少年,從齊魯之地奔赴長安,西出函谷關時,守城關吏曾給他備下可以回程的符信,少年問:“以此何爲?”關吏答:“這是作爲回來時的憑證。”少年說“大丈夫西遊,如不成功,絕不復還!”。棄符而去,勇往直前!

後來,這個少年,以孤弱之身出使南越,天子問策。少年說:“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豪言壯語,流傳天下。

而今,這個少年也終於成長爲國之重臣,責任在肩。在此刻,畢生追隨元召的信念是如此堅定。他回頭遙遙的對送他來上任的尚書令恭敬的躬身長揖後,轉身走了進去,步履無比堅定。

元召騎在馬上,在宮門外靜靜的看着終軍走上這個更重要的位置,心中有寬慰更有喜悅。歷史的軌跡終究還是因爲自己而改變了許多。

終軍本來在兩年前就應該已經死了,死在南越國的暴亂中,世人謂之“終童”,可謂是天妒英才,半路夭折,令後人扼腕嘆息。而因爲自己的參與,避免了這種遺憾。

還有竇嬰、灌夫。他們本來在這個秋天和冬天也會相繼的身死族滅,而現在看來,這個悲劇也許永遠不會發生。因爲,罪魁禍首田玢已經死去了……。

相比起朝堂搏殺、戰場策馬所取得勝利的那種酣暢,也許,一些人命運的改變,纔是自己最爲暗中欣喜的事情吧!元召嘴角輕揚,笑着撥轉馬頭,在朝霞中漸漸的遠去了。 www⊙тTk ān⊙c ○

第三百零一章 玄刀負 白衣渡第五百四十一章 馬踏匈奴不惜身第三十一章 風過長安肆 香飄梵雪樓第四百七十八章 暖玉生香 笑語嫣然無瑕第四百九十一章 下弦月落 大漠雄風似刀第七百二十六章 如畫江山第四百五十八章 明月樓上 驕橫誰家子弟第六百七十五章 獠牙猙獰第二百四十九章 流光千里踏霜行第五百四十七章 殺王奪命消怨恨第七百一十三章 一騎絕塵第一百五十三章 彩雲之南 烽火連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風起未央 橫過玉門第九百九十五章 華夏傳承者第六百九十九章 封喉之刃第八百四十五章 酒中豪情似海深第三章 青郊十里外 秋風酒意香第八百九十章 千生百劫此身輕第六百五十五章 皇權抉擇第六百七十一章 父子君臣第一百一十五章 皎皎白駒 其人如玉第一百七十章 光輝歲月 從此啓程第八百三十五章 無限榮耀在遠方第七百一十三章 一騎絕塵第七百二十七章 星月彎刀第四百章 塞上雪 大漢風第五百一十六章 九劫不悔尚從容第三百一十三章 生死嘆 杯酒間第四百四十一章 俠骨柔情 仁義重於生死第三百二十六章 英魂去 骨留香第五百二十三章 聲震天山雪域洲第二百零七章 天下諸侯從此分第八百八十章 殺王祭旗春秋訣第七百七十四章 計殺諸王第八十二章 萬字平戎策 一語定興衰第五百六十九章 聽聞君王慕仙途第二百二十四章 鴻門宴上酒中刀第五百零二章 豐碑銘刻未染塵第五百三十三章 龍城大戰萬兜鍪第八百四十七章 心似絕代天驕種第六百四十四章 權力之途第一百四十章 尋常巷陌 市井傳說第三百七十四章 刀藏笑 袖底花第六十章 山水冷回眸 煙籠長安路第六百六十八章 天地豪情第八百六十九章 亮劍屠盡萬萬千第六百一十七章 巾幗紅顏第三百六十七章 雁門關 將士血第一百三十四章 風雷布子 天地爲棋第二百八十四章 戎馬山河爲繁華第八百七十九章 間關百戰從頭越第四百九十四章 長安春釀 飲君一盞黃泉第八百八十八章 王權寂滅轉眼間第七百二十八章 長歌英雄第九十九章 挽弓射鵰處 千里暮雲平第七百一十九章 未央落日第四百三十二章 手掌乾坤 必定不負卿意第五百六十八章 鐵甲風塵歸長安第一百五十九章 揚帆破浪 逆水風流第七百一十七章 任重道遠第三百一十五章 西風烈 疾如火第三百七十四章 刀藏笑 袖底花第六百五十五章 皇權抉擇第四百三十六章 文華之盛 以載道育精英第一百九十八章 千秋功業 且待從頭第八百五十六章 鷹武飛揚塵翕張第一百九十九章 有王東來 非友是敵第五百八十四章 刀光劍影顯神兵第三百六十章 遇英雄 當折腰第六百二十三章 風起雲涌第四百七十五章 長風浩蕩 大道起於足下第五百五十四章 風過無痕密謀劃第六十五章 鐵血鏽忠骨 丹心照汗青第六十八章 故夢動簾珠 今生又何如第一百五十一章 魚與熊掌 亦可兼得第六百三十七章 國士無雙第一百六十四章 萬千朱紫 一人白衣第八百七十一章 置之死地而後生第八十四章 風雪北歸客 江山夢裡人第七百四十四章 刃有鋒芒第二百三十四章 逆水行舟踏煙波第八百四十七章 心似絕代天驕種第八百八十六章 王城之外逆水寒第二百三十四章 逆水行舟踏煙波第五百四十一章 馬踏匈奴不惜身第七百一十三章 一騎絕塵第七十四章 風雲千機變 磨劍待十年第四百一十九章 龍在九天 大音處聽無形第八百六十四章 流沙大戰敢爭先第六百八十八章 山河激盪第八百七十二章 殺伐果斷笑談中第五百七十二章 黑白殺伐不用刀第八百二十九章 縱橫捭闔誰可當第三百九十四章 燈殺照 霜雪明第二百三十一章 爲卿添得英雄色第一百二十八章 英雄赤血 長虹貫日第六百五十五章 皇權抉擇第二十五章 黑白易分辨 生死卻無憑第八百六十三章 十萬重甲星光寒第六百六十四章 波詭雲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