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願請長纓 手縛蒼龍

未央宮含元殿外,風吹過盛夏,有繁花似錦,開了又落。恰似人間朝暮,日月無常,正得意處,轉眼成殤。

殿內御座上,皇帝劉徹目光有些呆滯,看着下面的羣臣,不知道說什麼纔好。一幫侍讀、學士、侍衛等人也都呆看着,好好的一場商討軍國大事的朝會,這會兒變成了菜市場!

事情是從長樂侯元召跟廷尉張湯的賭注開始的。然後,憤怒的汲黯拍案怒斥張湯以老欺小,隨後與張湯爲朋黨的大臣趙禹、李固之輩又指責汲黯君前無理,見此情況,太中大夫鄭當時等一幫忠正之臣也不得不出來聲援元召與汲黯了。互相指責,各不相讓。再加上丞相田玢陰陽怪氣的在旁邊添上幾句,於是就演變成了現在的意氣之爭。

皇帝重重的咳嗽了一聲,用手指了指下面:“你們、你們……爾等還有一點兒朝堂大臣的樣子嗎?如此作爲,成何體統!”

聽到他發聲了,底下稍微安靜了一下,田玢這會兒也緩過勁兒來了,朝上拱了拱手:“陛下, 休要怪臣子們失禮啊,實在是忍受不了這黃口孺子在此胡說八道,如果聽信此人之言,貽誤了軍機大事,到時候就悔之晚矣了!”

“哦?我的謀劃還並沒有說出來,丞相大人你又怎麼知道我在胡說八道呢?莫非你是鐵口直斷的神棍?呵呵!”

沒等皇帝再表示什麼,元召接過了田玢的話頭,卻沒有理會別人,只是轉向田玢,靜靜的盯着他。

看到元召撇向自己的不屑眼神,又勾起了心中被皇帝打壓後剛忍下去的羞憤,田玢的怒火再也無法壓抑,陡然涌起殺機。

他從來都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一點兒小怨小恨也必加倍報復,何況今日的這般大失顏面!

“元召,今日在這含元殿上,你既然已經立下了軍令狀,口說無憑,立字爲據!來人,馬上寫下文書,讓他簽字畫押!留作憑證。哼哼!”

沒想到元召一點兒都不慌張,眼珠一轉:“看來田丞相與廷尉一樣,對我一點兒信心都沒有哇!唉,張廷尉倒是有氣魄,敢拿出一半兒的家產來賭小子的無知,卻不知道丞相大人……?呵呵!”

“哈哈!元召小兒,這有什麼。老夫爲了這大漢天下的安危,說不得也要與你賭一把。如果你能憑着那萬餘人馬,解了南國危機,本丞相願與廷尉一樣,心甘情願把一半家產奉送給你。但如果你只是大言不慚,逞口舌之利,拿着如此大事開玩笑的話,老夫豈能容你,那就該下廷尉府問罪了!”

說到後來,已經是聲色俱厲。所有人心中吃驚,下廷尉府?進了那個地方就是進了閻王殿!還沒聽說過有幾個人能活着走出來的呢。田玢這是要致長樂侯於死地呀!

劉徹坐在那裡聽的明白,心中對田玢今日所爲有些不滿,正要出言阻止,卻見元召那小子彷彿迫不及待一般,提起筆來,刷刷刷一揮而就,然後簽字畫押,就遞到了田玢與張湯的面前。

汲黯、鄭當時、石寬以及與元召交好的東方朔、司馬相如等人大驚,欲要阻攔,卻已來不及了。這可是生死狀!一旦籤就,誰也救不了。

張湯那容他再反悔,一把就抄在了手中,略微看了幾眼,上面所寫正合己意,與田玢對視一眼,呵呵而笑,再看向元召的時候,已經如同看一個死人。

皇帝劉徹陰沉着臉,瞅了一眼內侍呈上來放在御案上的那份軍令狀,再擡頭看了看下面表情各異的幾個人。他想不明白,元召那麼聰明的一個小子,爲什麼做事這麼魯莽,做事情不留點餘地,把自己放到一個危險的位置,到時候一旦有個閃失,朕都沒法子幫忙。

“好了,丞相和廷尉大人既然這麼慷慨,小子的計劃便又想的更周全了些。陛下,現在可以聽小臣給您詳細的解說一下了。”

元召聲音爽朗,一改剛纔的模樣 ,衆人心中一震,劉徹眉頭微動,坐正了身子,開始認真傾聽。

“小臣爲陛下策劃的就是,欲解南疆之危,可兵分兩路,一路派會稽郡駐軍出兵東甌,自正面擋住東越兵鋒,不要求他們立下多大功,只要能拖住東越軍隊就行。而另派使臣奔赴南越,說動南越王發兵,襲擊東越後方,如此南北夾擊,東越可破,從此可爲我大漢去除一大患也!”

元召說完以後,含元殿上有片刻的寧靜。劉徹沒有去看臣子們的表情,他忍住了想要站起來的衝動。

“元卿,南越王如果不肯發兵怎麼辦?”

聽到皇帝的疑問,元召淡淡的笑了,朝廷相關部門的反應太遲鈍了,難道連南越王趙佗已經死去的消息,到現在都沒報給皇帝知道嗎?

“陛下,如果是放在從前,南越是否肯出兵,還值得懷疑。但在現在這個檔口上嘛,與大漢合作,滅掉東越,平分其國土,對於他們來說,正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可是,南越王趙佗恐怕沒有那麼大的魄力吧?”這次發問的是大行令,他曾經出使過南邊的這幾個國家,知道那南越國王素來是個守成之君。

“呵呵!趙佗已經死啦,就在上個月,現在的南越王是他的兒子,年僅二十一歲的趙子胡,新君即位,正是需要大展雄心的時候,我們給他創造的機會,他會不牢牢的抓住嗎?”

“好!太好了!此事應當可行。元卿,如此說來 ,只需要從長安派出兩個使臣去就可以了?”

皇帝暫時沒有去追究自己爲什麼不知道南越王更換的消息,他的語氣中帶了興奮,這一刻覺得元召分析的太有道理了。

“不錯,正是如此!陛下只需要挑選兩位得力的使臣,持節出長安,分別去會稽郡和南越,把陛下諭旨宣示明白,這兩處起兵之日,就是東越敗亡之時,如此,大事可成! ”

含元殿內所有人聽到這裡,心中震驚的同時,竟然不約而同涌上一個念頭:現在,還會有人懷疑這位小侯爺是信口開河嗎?

不管心中是什麼情緒,這會兒,反正沒有人敢去看田玢和張湯的臉色。這兩位一個丞相,一個廷尉,位高權重,卻都不是有胸襟的人,要是被他們發現自己在背後幸災樂禍,以後還會有好果子吃嗎!

劉徹也沒有去看那兩張開始哭喪的臉 ,反而朝御案上的那份軍令狀努了努嘴,示意旁邊的內侍把它好好收起來,元召爲自己解決了這麼大的難題,當然應該好好的獎勵。你們兩個人出點兒血,也算是幫朕的忙了,不就是點兒錢財嘛,哈哈!

但凡能走進含元殿參加這種朝會的人,也都算是朝廷的重臣了,無論賢愚,“決勝於廟堂之上”這個道理還是都懂的。

元召的一番話,雖然還沒有看到最終結果,其中的變數,不可預知的意外,當然也還會有。但,仔細預測的話,勝算已是佔了八成,這是誰都可以想明白的事實。

“會稽郡與南越,分別派誰可去?衆卿家可有推薦的人選?”

皇帝非常滿意,在他看來,元召此計絕對可行,剩下的就只不過是找兩個使臣的事而已。南部邊郡與長安相隔幾千裡,如果去南越,還要出海,一幫上了年紀的老臣是去不了的,必須要年輕些的後進之輩,方可擔此重任。

然而,他問過之後,半晌並無人應答,不禁感到有些奇怪。按說,這可是建功立業的好機會,應該是好多人爭着搶着去纔是,有想讓子弟後輩上進的臣子,趕快抓住機會啊!

可是,很詭異,沒有人接旨推薦。鄭當時與汲黯對視一眼,又彼此垂下了眼簾,最合適的人選當然是元召,但他們不想讓他再去冒險了。

元召不動聲色的看了看,見許多大臣本來是想說話的,但在目光瞄過那兩位瘟神的臉色後,又把涌到嘴邊的話嚥了回去。他冷冷一笑,心下了然,如此正好,就別怨這個機會自己要利用一下了。

“陛下,且容小臣再說兩句,如何?”

劉徹本來見羣臣大多在低頭沉思狀,心中正覺得納悶兒呢,見元召又有話說,隨即對他點了點頭。

“如果小臣記得沒錯的話,陛下繼位至今,求賢若渴,已經發布過好幾道招賢令了吧,可見陛下對有才之士的看重。所以,對於今日選派使臣,我有一個小小的建議,請陛下不要侷限於薦舉之人是何等身份,也不要管他有無資格擔任這個使節,而要看他有沒有勇氣和這個能力!唯纔是舉,方爲公平。”

說完,元召退後一步,目光有意無意的掃過侍立於御案旁邊的幾個侍讀身上時,稍作停留,發現有人臉上露出了激動的神色,他無聲的笑了。

劉徹聽到元召這樣說,稍微的愣了一下神,隨機點了點頭,“無論身份,唯纔是舉”!這樣的事雖然於朝廷傳下來的規矩不合,但他是誰?他是大漢當今天子,他的偶像是秦始皇!他心中的志向無比遠大,既然始皇帝可以打破許多規矩和藩籬,自己爲什麼就不可以?

“好,朕允了,無論是軍民臣等,也不管等級高低,只要有能力,都可以爲國出使效力,功勳同賞!”

天子詔令,金口玉言,如白染皁,別看他這隨便的一句話,史官是要記入史冊的,因爲這將是朝廷用人政策的一項重大改變!

名叫東方朔的儒雅男子站在皇帝身側,心中無比佩服。真是英雄所見略同!隨着大漢盛世的繁榮,沿襲自前朝的用人制度,明顯已經束縛了許多有才之士的上進之路。

勳臣貴族,門閥子弟壟斷了朝堂,平常出身的人想要嶄露頭角,何其難也!即便像他這樣驚豔絕倫的不世之才,也只不過待在皇帝身邊做個心腹侍讀而已,要講究軍國大事,還輪不到他的參與。

東方朔早就想借機進諫了,只是此事太過重大,他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不敢輕舉妄動。

而元召卻借了這次出兵南疆的事,在不動聲色之中就完成了一個意義更爲重大的國策,此子做事恰似潤物無聲,水到渠成,一點兒都沒有生硬之感。腦中智慧、心中謀略真是非同小可,比自己更勝一籌啊!

羣臣也都心中震驚,皇帝這麼輕易就開了口子?“功勳同賞”這四個字的分量可是很重!

然而更讓他們吃驚的還在後頭。在這世上,從來就不缺乏勇敢的人,也不缺乏自信的人,對於這樣的人來說,所缺的唯有一個機會而已!

現在長樂侯已經爲他們創造了一個良機,能不抓住嗎?如果這個時候再猶豫不決,那就不是英才,而是蠢才了。

“陛下,既然暫時無人願去,微臣願毛遂自薦,持節去往會稽,督促駐守將軍出兵東越!懇請陛下恩准。”

嘩的一下,所有目光都聚集到了說話之人的身上。但見此人乃是年輕書生模樣,有一部分人對他有些印象,正是不久前剛剛被天子選到身邊的侍讀嚴助。現在只不過頂着一個殿前郎中的名頭,卻並沒有什麼實際的品級。

好多人心中不屑,一介書生,也能去辦此大事?只不過礙於剛剛皇帝說過的那番話,沒有人出口訓斥他罷了。

在這樣的場合下,有人敢主動自薦,且是位身份低下的郎中,皇帝劉徹心中已經先給他加了三分,他對嚴助印象還是很好的,當下溫言問道:“嚴助,你爲何自薦請命,可有緣由?”

名叫嚴助的書生擡起頭來,眼中有光芒閃動:“啓奏陛下,微臣願擔此重任,原因有二。第一,臣不敢隱瞞,微臣的家鄉就是故吳越之地,會稽郡也。南國烽煙,波及家園,臣雖然身在長安,聞聽消息,卻是時時掛念。”

原來如此,其情可憫。御座之上的人點了點頭,羣臣釋然,聽他繼續說下去。

嚴助稍微停頓了一下,目光掠過那位靜靜站立的小侯爺臉上,帶了傾慕之色。

“還有一個原因,微臣去年來長安參加詞林苑選賢的時候,曾經答過一篇策論。那是陛下親自出的題目,自從那日後,其中的某一句話就一直記在了微臣心中,時時鞭策,不敢忘懷。聽說那句話最先出自長樂侯之口,就叫作‘位卑未敢忘憂國‘!因此,微臣雖然才疏學淺,也怨不辭辛勞,爲國效力!”

“啪”的一聲,把正在認真聽着的臣子們嚇了一跳。擡頭看時,卻是皇帝陛下激動的站了起來,伸手拍在了龍書案上。

“就是這句話!好、好、好,當初朕的苦心果然沒有白費,原來還是有人記得的。就憑你有這種爲國的情懷,今日朕就準了你。嚴助,朕正式任命你爲欽差使臣,即日出發去會稽郡,督軍出兵東越,好好做,別辜負朕的信任!”

嚴助大喜,躬身拜謝。卻聽旁邊有人說道:“且稍待,小臣還有幾句話。”

只見元召走過來,面向嚴助道:“卻不知嚴兄此去,當以何計督軍出戰?”

嚴助是個聰明的人,他知道元召這樣問自己,必有深意。遂恭敬地拱了拱手,請元召示下。

“我也沒有什麼可教你的,不過就是以嚴統軍,做到令行禁止而已。嚴兄以書生身份第一次持節督軍,在權威方面,呵呵,不妨求皇帝陛下再加重一點嘛!”

嚴助猛然醒悟,元召這是怕地方駐軍不肯聽從自己帶去的戰略意圖,一旦有推諉扯皮,會怡誤戰機。

劉徹也早已聽明白他話中的意思了,用手指了指他,哈哈大笑。

“沒問題!只要能去辦成此事,朕又何惜借權呢!嚴助,朕賜你尚方寶劍一把,可臨機決斷,先斬後奏。”

嚴助跪拜在地,伸出雙手鄭重的接過內侍捧過來的天子劍,不禁胸懷激盪,豪情萬千!

劉徹滿意的看了看退到一邊的新任欽差使,轉過臉來,再問一句:“此事罷。還有出使南越的差事,誰人敢去?”

話音剛落,早有人應聲而出:“陛下,微臣願往!”

只見此人也是侍讀打扮,卻比嚴助還要年輕,也就十七八歲年紀。從一邊轉到階前,躬身施禮。

元召心中暗贊,果然是他!斯人英名,流譽青史,從前自己早已仰慕。可惜他爲國捐軀,英年早去,令後人扼腕嘆息!今天既然自己在這裡,就絕不允許他再那般如流星般隕落。

“終軍,你年紀這麼小,就願意出使南越,爲國效力?好膽量!”

皇帝劉徹感到心中驚奇,在他前不久御筆圈定的八個文學博士侍讀中,從東方齊魯之地而來的這位終軍名聲極大,而年紀卻是最小的。

“陛下,臣雖年幼,可是難道年幼的過長樂侯嗎?長樂侯以弱冠之身,千里北行,凜懾匈奴,威震邊關!臣心中時時以爲榜樣,今日既然有這樣的機會,豈能錯過!還望陛下恩准!”

劉徹最欣賞的就是這樣的少年銳氣,聽他說以元召爲榜樣,更是心中歡喜。

“好,有志氣。不過,南越國與大漢的關係一直若即若離,極不穩定。並且老王趙佗駕崩,王位剛剛更迭,如果南越新的國王以不能出兵爲由,對我們提出什麼過分的要求,那你怎麼辦?”

其實皇帝心中已經打算應允,說這些話,不過是想故意考驗他一下而已。

“若果如此,陛下,臣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

終軍,時年剛剛十七歲,胸中氣概,已是豪情萬丈!

第三百三十二章 樹欲靜 風不止第六百五十一章 甲兵入殿第一百四十七章 胸中愛恨 戰血方酬第六百五十章 殺機乍破第二百六十三章 紫禁之巔多悲涼第二十五章 黑白易分辨 生死卻無憑第八百一十一章 風吹雨打舊江山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變始生第四百九十八章 明日大戰 風起雲沙千層第五百九十九章 虎威喝斷小西山第七百二十七章 星月彎刀第五百七十五章 此間少年當英雄第三百零二章 將進酒 利刃誅第二百七十四章 生死須臾分成敗第六百六十三章 喋血宮門第四百九十七章 男兒慷慨 不過策馬彎弓第四百九十章 紅塵丹心 照破山河萬朵第二百一十二章 暗香盈袖繾綣生第六百三十一章 大變始生第二百四十二章 畫屏深處起天瀾第五百零五章 旌旗擊鼓戰平川第六百二十章 且共從容第五百一十八章 塞上長城當自詡第二百七十章 鐵骨傲寒氣無雙第三百四十六章 長風烈 貫西東第三百六十六章 龍城風 關山月第一百一十二章 弦似霹靂 心如烈火第六百六十一章 長安秋雨第一百八十一章 功勳銘刻 重任在肩第四百七十六章 經略天下 且待妙手乾坤第一百五十章 馬踏江山 牧野鷹揚第七百零八章 鉤弋宮深第一百八十五章 素笛藏夢 秋水含情第八百二十八章 龍戰於野血玄黃第五百八十四章 刀光劍影顯神兵第四百六十九章 殺人無形 不動聲色之間第五百二十五章 金戈鐵馬談笑生第六百五十二章 威震長安第八百二十二章 家國重義將欲行第一百九十九章 有王東來 非友是敵第四百四十六章 歸來長安 原是故地情深七百六十一章 脣槍舌劍第七百二十五章 針鋒相對第六百七十七章 生死在握第六百四十四章 權力之途第七百四十九章 山崩地裂第二百八十五章 浴血遼東染冰花第六百六十六章 風起青萍第七百五十一章 借刀刑天第一百八十九章 成敗有因 禍福無門第五百九十二章 負劍袖手辨黑白第四百四十六章 歸來長安 原是故地情深第二十五章 黑白易分辨 生死卻無憑第七百六十五章 前塵舊恨第五百零九章 英姿勃發世無雙第一百三十七章 長城內外 是我故鄉第一百九十一章 驚鴻掠影 絕代雙姝第四百七十六章 經略天下 且待妙手乾坤第二百八十一章 國士無雙漢明珠第六百零四章 煞氣縱橫第七百二十六章 如畫江山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家少年展鋒芒第八百五十二章 芝蘭玉樹滿庭芳第八百一十二章 紅顏不負眉間雪第八百五十二章 芝蘭玉樹滿庭芳第七百五十五章 貶逐塞北第十七章 大雨臨將至 情尤埋怨生第四百八十章 大戰起時 千騎萬弩激發第八百八十六章 王城之外逆水寒第二百一十三章 藥石無醫非是病第三百六十章 遇英雄 當折腰第三百零三章 王之怒 氣如虎第五百四十一章 馬踏匈奴不惜身第八百七十五章 酒泉歸路馬不行第四百八十一章 八千貂錦 埋骨葬身胡塵第七百七十四章 計殺諸王第七百七十六章 兵火之城第三十八章傾城昭紅日 黑霧掩殺星第六百三十四章 龍章鳳印第六百八十九章 刀光劍影第三百六十五章 卷千騎 披星火第三百六十八章 馬蹄烈 真如鐵第五百九十二章 負劍袖手辨黑白第三百八十章 傾城立 有佳人第七百七十九章 浩然之氣第四百二十三章 山水重疊 桃花落陣成行第二百七十一章 半步青蓮彈指開第七百三十七章 危在旦夕第一百一十九章 利之所在 義之所往第四百三十章 烈烈風塵 壯士埋骨黃沙第七百六十章 中山狼牙第八百六十三章 十萬重甲星光寒第一百五十八章 無聲業火 得琉璃身第三百八十二章 殘陽血 似海深第一百二十六章 空城妙計 兵法傳奇第五十九章 彈破煙雲暮 卷飛寒無數第十七章 大雨臨將至 情尤埋怨生第七百七十八章 矯旨傳召第五百六十二章 此間肝膽是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