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在的人均糧食、肉類、禽蛋、奶製品、蔬菜、食糖、食用油佔有量來說,帝國平民以上階級的民衆,生活水平已經可以穩定超過溫飽線。
經濟處在平均線上的平民家庭,三五天吃一頓細面白米,十天半個月割一頓肉,平時粗糧乾飯管飽是能做到的。
平民階級甚至還可以通過購買國債或者購買銀行理財產品多少儲備一點備用資金,將來孩子長大了娶媳婦蓋新房,都用得着。
在現在這個時代,讓數千萬人口達到這個生活水平已經是個很誇張的成績了,未來史書上來個共和盛世的評價都不算太過。
就算是庶民,以目前的食品佔有量來說,縱向對比其他朝代,至少也能混個粗安的評價,這意味着他們可以在農閒時喝粥,農忙時吃飯,平時找機會打打短工掙些零錢賣點針頭線腦,或者年底的時候給婆娘孩子扯幾尺布做件新衣裳,也不是太難的事。
奴隸的生活就差的很遠了,除了那些在大戶人家做奴婢的幸運兒,在窮苦地方開荒的奴隸或者大農場、大礦場的農奴、礦奴就不得不依靠狩獵小獸,或者在雜糧粥裡摻雜自行採摘的蘑菇、野菜、橡子等最粗糲的食物,半飢半飽的勉強維生。
如果不是帝國在節假日時期偶爾發放的一點糖和廉價的魚肉和下水碎肉做的香腸充當安慰劑,並且給奴隸保留了上升通道,這些奴隸估計早就爆發大規模死亡潮或者直接武裝起義了。
帝國其實是不缺糧的,給奴隸更多糧食也不是不行,但這樣就無法給各階級拉開生活水平,無法刺激低階級的人努力向上爬。
更何況,帝國需要更多糧食儲備,以應對不時之需,或者平衡國內糧食市場。
在以往的朝代,連續豐收容易引發糧價暴跌,從而傷害農民生產積極性,正所謂“穀賤傷農”。
但欠收自然更不好,那就不是傷農的問題,而是有可能動搖國本了。
帝國領土範圍內,這幾年大部分地區還可以算是風調雨順,結合一直如火如荼的全國水利工程改造、大規模集體滅害蟲行動以及相對豐富的肥料來源(畜牧業的發展可以提供更多畜肥,此外帝國還有南洋的鳥糞石資源)的支持,帝國核心地區的土地單產一直呈現一個穩定上升的趨勢。
爲了平穩物價,目前,帝國對各地主糧作物執行國家定價統購統銷政策。
具體來說,就是每年收穫後,去除農業稅、農民自身來年所需的種子和自家食用糧之外,其餘糧食國家按照標定價格統一收購。
根據各地種糧成本,統購糧食價格略有調整,不過都高於私人糧店的收購價,以此避免《多收了三五斗》之類的事情發生。
這種統購併不具備強制性,只不過國家購糧價格最高,農民若是想賣糧,只有賣給國家纔是最賺,而農民也需要現金購買肥料以及其他生活必需品,餘糧完全不賣也是不可能的。
這就相當於國家出面,直接把糧食收購價托起來。
之後國家對外出售糧食,同樣會按照各地行市酌情定價,通常比收購價略高一些,因爲收購、儲備、出售都是有成本的,帝國也不能賠本。
這個定價不會太高但也不會太低,若是私人糧行願意降價搶市場那麼帝國鼓掌歡迎。
若是奸商們想要搶先大規模吃進,然後囤積居奇,那麼帝國也不反對——帝國手裡掌握着北大荒和安南省等地龐大的國營農場,又有農業稅做支撐,廉價糧食足以淹死所有敢做類似嘗試的私人資本。
實際上,在江南的某些地方,這種經濟戰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了。
比如在金陵,1795年秋收的時候,帝國以新幣2兩一石的價格敞開收購農民手中的餘糧,而各大豪族掌控的私人米行給出的價格只有1兩,結果就是,除了租子(這個也被規定上限了)和農民從銀行借錢還貸(帝國清欠積帳,理所當然的限定了利息,並且很大一部分欠賬因爲證據不足而被否決)外,豪族們幾乎就沒收來什麼糧食。
等到1796年,贛省一些地區發了大水,糧食欠收,豪族們正準備運糧過去高價出售,準備大賺一筆的時候,帝國又在贛省以3兩一石的價格敞開賣糧。
要知道,帝國糧食到來之前,當地士紳甚至自己就把糧價炒到10兩一石了!若是加上外地豪族,這個價格本應該提高到15兩甚至20兩,直到逼得農民賣田賣屋,賣兒賣女,最後把自己賣掉纔能有一口吃的的程度爲止。
趁着災情兼併小戶土地,以及放貸,這纔是大多數大戶發家致富的常規手段。
爲了不放過這一好機會,金陵、杭州(臨安)、揚州,來自江南各省以及贛省本地的豪族前所未有的團結起來,大規模吃進帝國出售的糧食,人爲製造糧荒。
但是帝國就那樣不聲不響的運糧,容易發大水的地方,航運通常都很發達,一艘大船就能運來幾千上萬石糙米,因此帝國也不怕運力不足。
結果,半個月的時間內,帝國向災區運進三百九十萬石糧食!不僅把糧價死死壓在三兩一石的水平線上,還讓受災民衆以工代賑,以參與重修水利設施等工作掙一份錢糧養家。
生生吃進三百萬石糧食的豪族們虧了個滿臉血——災民又不傻,有選擇的情況下,誰會不吃3兩的糧食而非要賣掉祖業去買15兩的天價糧?
災情基本過去後,三百萬石糧食積壓在手裡,沒能大發一筆橫財的豪族們只好再把糧食降價出售。
遺憾的是,這次帝國收購價依舊是2兩一石……。
豪族的錢也不是無限的,類似金陵四大家族這樣的頂尖豪族,在這場經濟戰的後期也是暗戳戳從銀行貸款來吃進糧食的,到了時間,銀行一掐貸款,手裡沒有流動資金的豪族只能賠本出售,結果就是他們幾個月時間就虧損了三百萬兩以上。
這還不算應該支付給銀行的貸款利息,以及虧本也堵不上窟窿之後,銀行直接回收抵押物所造成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