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歪嘴的和尚

第一位奉詔的五經博士名叫張會,此人一生專治《春秋》,乃是五經博士中的佼佼者。

在聽完皇帝的疑惑之後,他就很自然的給皇帝講述了春秋范蠡的故事。

范蠡一生中,三次將掙來的財富分給朋友和百姓,分完以後又重新創業。

而且在創業中始終以誠信和仁義爲經營的出發點,他從來不像一般商家那樣精打細算,盤剝斂財,而是對合作者謙和禮讓,對待僱工十分慷慨。

遇到災年減產,就減免地租,同時,開粥場賑濟災民。

在年初,和一些農民、商人簽訂貨物收購合約,到年底如果貨物價格上漲,范蠡按照現價收購,如果價格下跌,就嚴格履行合約價格。

所以由於他的誠信和仁義使他三次千金散盡後很快又能取得巨大的財富。

范蠡這種樂善好施回報家國的善舉,更使范蠡的經商之道和誠信仁義遠近聞名、流傳後世。

正因爲他仗義疏財,從事各種公益事業,從而獲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

張會認爲,雲氏生產自然會增加財富,多生產一顆雞蛋,那麼國家就多了一顆雞蛋。

而經商不會,他們不過是把一個地方的財富搬運到另一個地方從中賺取差價,行爲非常的卑劣應該打擊。

雲氏的行爲很明顯,是在師法范蠡,應該受到國朝的獎勵。

聽完張會的解說,劉徹與張湯更加的疑惑了,於是,劉徹又命召見年紀最大的五經博士申屠根。

申屠根聽完張湯的講述之後,閉目沉思一陣,然後道:“陛下,何以單獨言利?

唯有義利相合,纔是大政……”

而後,申屠根告訴皇帝跟張湯——

儒家並不反對對“利”的追求,認爲“義”和“利”並不衝突,只是對“利”的獲取應該符合“義”的原則。

《論語》中孔子說:“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孔子認爲獲取“富和貴”(即利益)是人人都想要的,但利益一定要取得的有道義,如果違反道義的去獲取財富,是不可以的,所以儒家認爲一定是在遵守道義的情況下去取利。

還告訴皇帝,要多讀《論語》,一部《論語》中還有許多關於義與利的論述。

如“富與貴,人之所欲也”,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爲之”等等。

最後告訴皇帝,雲氏的做法非常的符合孔丘對義利結合的要求,如此人家,亦是大善之門。

申屠根洋洋灑灑的敘述了一柱香的時間,見皇帝跟張湯都已經理解了何爲利,何爲義,這才滿意的告辭。

申屠根走了很久,張湯小聲問皇帝:“陛下,申屠先生可是專治《論語》的大家?”

劉徹看了一眼張湯,若有如無的點點頭。

剛纔兩位先生自然是博學的,他們說的話也沒有絲毫的謬誤,只是,直到現在,皇帝與張湯依舊沒有弄清楚,爲何雲氏經商對所有人都有利,卻沒有傷害任何一個人。

不過,皇帝之所以與衆不同,最大的原因就是他能熟練地從別人的智慧裡提煉出自己需要的東西。

劉徹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范蠡每次從別人那裡賺來無數錢財之後,他都會散盡家財,保證世間的財富依舊平衡。

而且,他這樣做了三次之多,到了最後,他也沒有帶走多少錢財,而是帶着西施泛舟湖上,成了一個漁翁……

申屠根口中的巨賈子貢也是如此,這個最後彈冠而死的傢伙,也沒有帶走任何財富……

皇帝是不能疑惑的……

於是,皇帝與張湯二人很快就達成了一個簡單的見解,那就是不把財富拿走,最後還給世界的商賈纔是一個好商賈。

餘者,不足與論!

“雲琅成親,微臣還是要走一趟的,不知陛下可有其它吩咐?”

張湯已經準備告辭了,他今天在皇宮中停留的時間太長,眼看就要天黑了。

劉徹站起身,揹着手沉思了片刻道:“告訴雲琅,一且封賞朕都給他攢着,白登山回來之後,就是他雲氏光耀門楣之時。”

“微臣代雲琅叩謝吾皇大恩。”

張湯拜謝過皇帝之後,就踩着最後一縷光輝離開了皇城,在將要上馬的時候,忍不住回頭觀望。

金燦燦的陽光給黝黑的皇城塗上了一層亮色,諾大的皇宮如同黃金鑄就的一般。

張湯一點都不希望雲琅去白登山,之所以會問皇帝最後一句話,就是希望能從皇帝口中聽到不準雲琅去白登山的消息。

現在看來,皇帝更在乎一個臣子的忠誠,而不是智慧。

去了白登山,生死兩茫茫……

雲氏的藏書遠比司馬遷預料的要多,畢竟,阿嬌不喜歡讀書,卻很喜歡藏書,於是,在最短的時間裡,長門宮的藏書有一大半都被雲琅找長門宮藏書樓宦官,重新抄寫了一份。

這份工作延續了兩年多……

長門宮藏書與其餘地方的藏書有很大的不同,不同之處就在於長門宮藏書不用遵守皇家的忌諱,也不用在乎諸子百家的內鬥,只要是長門宮沒有的書,他們就會積極地收錄下來。

比如司馬遷看到的這本《淮南子》。

淮南王劉安現在的日子過得很悲慘,據說連四匹馬拉的馬車都已經改成了兩匹馬來拉。

他的閨女已經遠嫁去了匈奴,他的兒子正在陽山爲大漢挖銅,他的封國已經被皇帝拿走了一半還多。

所以,只能依靠賣書來維持簡樸的生活。

這本《淮南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生活上劉安是簡樸的,然而,在精神世界裡,劉安卻是富裕的。

一本《淮南子》就讓司馬遷徹夜未眠,通讀了三遍之後依舊愛不釋手。

即便如此,司馬遷還是敏銳的注意到了雲氏收藏的西域地圖,與他在太史令藏書館中看到的有很大的不同。

身爲一個對世界有着無窮好奇心的人,司馬遷將雲氏地圖與太史館藏的地圖做了對比之後,就覺得自己很有必要跟雲琅當面交談一下。

雲琅很疲憊。

昨晚,宋喬並沒有回到自己的住處,兩具年輕的肉體在碰撞了一夜之後,鐵打的人也會感到疲倦的。

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睡不踏實的雲音還總是時不時地醒來,然後大哭兩聲……

“雲兄,你家藏有《淮南子》也就罷了,爲何你家收藏的西域地圖也跟國朝收藏的大爲不同呢?

你真的確定,大月氏就在蔥嶺西邊?”

面對司馬遷的咄咄逼問,雲琅疲憊的打了一個哈欠道:“司馬兄,我如今正處在大婚的緊要關頭,這時候說這些不合適吧?”

“醇酒婦人有什麼好的,哪有談論學問來的有意思。”

“那是你啊,我就是一個俗人,俗人就喜歡一些俗事情,好了,這些天你就好好地在雲家休憩。

您的父親大人既然已經回老家了,你也沒有什麼牽掛,雲氏藏書又多,吃住也不錯,你就好好地做學問就成了。

現在啊,不要抓着我問東問西的,小心我會胡說八道。”

“既然如此,我就列一個條陳,把自己的疑惑都寫在上面,等你大婚之後,你再一一解答。”

他是一個很乾脆的人,見雲琅不想理睬他,立刻就走,片刻也不停留。

雲琅原本還想跟他說一下請他當先生的事情,人就走的不見蹤影了。

估計想要請他當家裡的先生,就必須先回答他那些無聊的問題,這個人的脾氣倔着呢!

第一八零章天理不容《漢鄉》 番外篇——龍武天下第一二三章 雲琅論馬第十章總能有用的郭解第十九章 看客第二十二章有用的就不要浪費了第三十九章西北理工第九十一章劉徹的育兒經第二章 被燒焦了第八十一章雲琅是最合適的人選第六十九章三個壞蛋第十七章蘇武必須牧羊第二十六章新發現第一一五章選擇了路,就別停止前進第十九章辨識枕邊人的法子第四十一章換心第九十五章朋友啊朋友第一五一章心結第八十五章誰是誰的金山?第四十四章覆盤第六十八章 天有道第六十八章天下鷹犬第一四六章始皇帝第一七九章鑿空西域第五十三章優伶的建議第一章東方朔守節第四十一章 雲琅殺師(第一章)第九十六章平衡真的很重要第三十一章名校入住上林苑第二章雲氏子的作用第一七二章分不清是誰的《短歌行》第四十二章 兵戈謀第六十一章點燃森林的人第五十四章 赤膽忠心第一二七章三日廷尉第十八章將軍蘇涼第一三二章患得患失的紅袖第一五一章原點第二十六章君子可以欺之以方無標題章節第一三八章大時代的開端第一零七章襲擊(2)第一五零章誰對誰錯?第一二三章都是美麗惹得禍第一五零章誰對誰錯?第五十二 章,騙人是一輩子的事情第一六三章匈奴人早就不是麻煩了第三十章變化無常第二十七章河馬的嘴巴第四十章金日磾的報復第二十九章考教第一五二章割耳謝恩第十一章反漢復秦?第七十七章泥沙俱下第十六章此一時,彼一時第一四五章皇帝令!第六十五章宋有喬木(第一章)第五十六章臧僖伯諫觀魚第一二零章情場失意的阿嬌第四十七章可憐的人第一五五章急功近利第一一二章董仲舒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人第四十章章煩躁的根源第一六九章殺奴(2)第一三七章女子大丈夫第一三四章無兄弟,不遠征(8)第二章白衣李長風第一零五章官員的行爲習慣第二十六章新生的赤谷城第四十二章情切第六十一章 玄宗道第一四九章能力的極限第二十四章誰都有執念第四十六章長安來的老宦官第一四三章 夏蟲不可語冰第十七章雲琅的堅持第一七二章救命藥與遺言第一一一章軒然大波第一二七章懷化公主第一四七章畫蛇添足第二十八章捱揍換來的主意第一一零章 兩敗俱傷第七十三章霍光的反擊第九十八章陳阿嬌的怒火第四十二章 無差別生氣法第五十七章是麻煩就逃不掉 (爲白銀盟主巔峰之龑皇加更)第六十五章呀,原來是有女懷春第四十五章艱難的錢莊生意第二十五章廢物利用第二十八章陰陽家第一零八章襲擊(3)第八十六章來自凱撒的教訓第一零八章濁浪滔滔第四十九章生吞活剝表心聲第一零九章古仁人之心第一百章玩物第七十章 莫論封侯事(第二章)第七十五章命不好的狄山第七十五章富貴逼人?第一三五章逼上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