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

關東,在秦漢兩朝,謂之函谷關以東,大江以北的六國故地。

暴秦二世而亡,及至大漢初立,關東豪族林立,士子禮文,豪傑任俠,世家豢養門客之風遠盛於關中,更遑論巴蜀、江南與西南之地。

歷代漢帝有鑑於此,皆對關東行“抑豪”之舉,先徙齊諸田,楚昭、曲、景及諸功臣於長陵,後又徙吏二千石、高訾富人及豪傑、併兼之家於諸陵,以弱關東豪族。

及至今上劉徹登基,更頒佈王侯京居令,遷各地王侯入京,且令巡察御史明察暗訪各郡縣,內朝更設尚書檯以糾舉勾連豪族之朝臣,另有暗衛多方探察,凡武斷鄉曲、橫行邦邑、雄張閭里者,無論豪滑之民,累世大族抑或封疆大吏,皆依律重懲,奪爵抄家者爲數甚衆。

非止於此,漢廷雖愈發薄徭輕賦,隱有徹底廢除丁口稅賦的趨勢,然僅限尋常漢人,凡家中僮僕、私兵、門客、奴隸,反是要加徵重稅,尤是私兵,依其主家爵位,豢養數量與所持兵械皆有嚴苛限制,妄自聚衆執械、擾民逼官者,更視同謀逆,斷獄刑罪之重,可至梟首夷族。

此等嚴刑峻法下,莫道關東之地,便是民風剽悍的關中,世家豪族皆不敢違禁,爵位在身者爲免犯忌,往往主動裁減大半私兵,豢養門客的風氣也漸漸轉向,多文士而少俠客。

譬如樑王劉武,昔年豢養的數千門客,早已遣散大半,甚麼劍客豪俠皆是不留,唯餘一衆文士僚屬,陪他飲酒作賦,終日風花雪月,亦是悠然愜意。

如此情形,雖符合漢廷利益,然在短期內,也免不得些許麻煩。

世家大族紛紛裁減私兵,遣散門客,導致各郡縣出現了不少無業遊民,此類羣體雖不至好吃懶做,終歸由奢入儉,失卻了主家給予的優渥待遇,要回鄉自食其力,心理落差必是有的,心態也須調適。

好在大漢愈發富足,耕者有其田,勞者得其食,但凡肯努力謀生之人,總不至流落街頭,食不果腹,饒是家徒四壁的鰥寡孤獨,各地官府乃至鄉里都廣設粥棚,施飯贈衣以爲救濟,終歸是凍不死、餓不死。

或有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偏想不勞而獲,享受錦衣玉食者,以任俠之名,行盜寇之事,各地官府皆力行峻法,遣吏卒乃至府兵將之擒拿剿殺。

現今之世,官府甚得民心,凡有作亂爲禍者,人人皆曰可殺,鮮有包庇匪患的百姓。

尤是統掌京畿治安的中尉府,蝰蛇張湯雖已外放玄菟太守,然現任的中尉也不是心慈手軟之人,卻是曾拜大將軍,領軍征伐巽加與安息的膠東王劉寄。

身爲大漢親王,背後又有皇帝兄長爲其撐腰,沒甚麼世家豪門是他不敢得罪的,沒甚麼高爵勳貴是他不敢殺的。

他得罪的權貴愈多,下手愈狠,中尉的位置做得愈穩當,也愈發得皇帝信重。

所謂孤臣,不外如是。

二十餘年來,接連三任中尉皆是狠人,蒼鷹郅都、蝰蛇張湯、暴虎劉寄,使得關中世家愈發遵紀守法,京畿治安愈發良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實乃天下首善之地。

有此典範在前,各郡縣的主官僕射每歲返京述職,自要被公府用以參照,列入政績核鑑,使得諸多主官返歸治地後,皆大力整肅治安,打擊違法亂紀的遊俠盜寇,饒是對本地豪強也毫不手軟。

阻人官途,無異奪妻殺父,莫以爲都尉與縣尉轄下的府兵刀刃不利乎?

如是多年,漢廷“抑豪”之舉成效卓著,各郡縣皆治安良善,地方豪強也漸漸分化削弱,世家大族雖仍常聯姻維繫,彼此守望相助,卻已不復秦末之盛。

饒是如此,想完全消滅世家勢力,不現實,也無此可能,後世的華夏和歐美都做不到,現今的大漢更做不到。

古外今來,歷朝歷代,從未做到過,或許直至人類徹底消亡,都是難以做到的。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這是天性。

莫說以宗族爲主體架構的世家,便是地域之別,也有不同的羣體之分。

現今大漢,中央集權體制已近極致,皇權至尊至上。

習得文武藝,貨於帝皇家,士子想要出人頭地,進入官僚體制,無疑是最佳選擇。

然隨着漢廷普及官學教育,任官取仕的面向更廣,選擇更多,不再拘泥於精通經史子集的文士,尤是大農府轄下八大附府,多選學有專精者。

舉士待詔的太學,更已重整規制,並舉兩院,是爲漢學院與科學院。

近年來,公府取官反是愈發偏向科學院諸博士或政經官學的學子,即皇帝陛下所謂的行政、經貿、財稅與理工人才,讀書人若只知清談務虛,難得重用。

舊士族不是沒有反彈,然現今皇權獨大,天子恩威並施,既普惠萬民,又廣納世家子弟和寒門士子入各大學府就學,權貴的利益有所保障,庶民亦得見進身之階,自不肯冒着掉腦袋的風險,爲少數利益受損的文士搖旗吶喊。

文士造反,三年不成。

高祖劉邦尿溺儒冠,不正是鄙薄腐儒只會動嘴麼?

饒是後世華夏的公知精英們,亦只能敲擊鍵盤,做網絡噴子,指着他們經世治國,倒不如訂閱本書,讓作者君得了稿費,買根肉骨頭,對他們道一句:嗟,來之食!

嗯……又是離題,實乃近日蠻夷媒體借交趾偷渡客之事,污我華夏,諸多公知見獵心喜,造謠誹譏,吾深以爲恥,不吐不快。

言歸正傳,話說從頭。

世家權貴遣散門客,朝廷公府又易取仕規制,使得不少因循守舊的文士丟了飯碗,不得不另謀出路。

有返鄉歸家,躬耕營商者;有申往官學,任教授業者;亦有心懷不甘,謀求舉薦者。

舉薦賢良,乃是漢官風氣,然不是每位官員都可向公府乃至皇帝舉薦的。

譬如現任大農令孔僅,昔年得舉的“孝廉”一科,屬於清流之目,乃由各郡主官察舉,太守每歲僅可推舉數人至京師,由公府加以考評。

一郡之地,每歲數人,比後世華夏各省的高考狀元也差不了多少,更要才德兼備,聲名在外,還要太守這等封疆大吏肯以自身名望作保,否則若是舉薦之人日後鬧出甚麼岔子,身爲舉薦人的太守少不得要落個“識人不明”的名頭。

在地方郡縣,想獲得舉薦,着實難於登天。

唯在高爵勳貴雲集的京畿之地,尤是在長安城內,文士若得揚名,得朝堂重臣看重舉薦,或得名士宿老青睞,批下不錯的品鑑之言,想入仕無疑要更容易些。

若說攀附權貴,未免太過,然想獲得舉薦的文士,找些機會登門拜謁顯貴和名宿,倒也屬尋常。

長安權貴們對小有名氣的文士,雖不會再隨意收爲門客,卻也會以禮相待,雖說多半不會親自接待,卻也會讓家中子侄好生招待,既可獲得禮賢下士的好名聲,亦可結下幾分善緣。

莫欺少年窮,指不定有誰日後飛黃騰達,不求其知恩圖報,好歹莫因今日怠慢,遭人記恨在心。

當然,想登門拜謁,也要尋個合宜的由頭。

最普遍的方式,也是華夏自古最容易拉近彼此關係的形式,無非就是敘同鄉情誼。

有道是,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

同鄉之間,尤是遠離家鄉的遊子間,終歸能聊聊鄉愁,聊聊故鄉那些熟悉而難忘的人和事。

況且,在漢廷未普及官學教育前,教育資源乃是被權貴與士族壟斷的,民間的求學途徑不多,許多名士皆師出同門,尤是同個地域的士子,多多少少都能扯上些關係。

譬如現今儒家執牛耳者,公羊學派宗師胡毋生,其弟子淄川公孫弘、蘭陵褚大、東平嬴公、廣川段仲、溫之呂步舒,皆爲關東大儒,謂之公羊五士。

儒家源出齊魯,胡毋生又出身齊地,且現任太學漢學院的博士僕射,爲儒家博士之首,故公羊學派大興,齊地儒生多習之,以胡毋生的徒子徒孫自居,倒也不爲過。

這沒甚麼可非議的,但凡想上進,就不宜孤高自賞,必得懂得找到展示自身的舞臺,尤是看重入仕的儒家,孔夫子周遊列國,與其說是爲了收徒授業,更多的無非就是爲了求得諸侯重用。

漢室崇尚黃老之學,當今天子雖不抑制儒學,卻也不獨厚儒家,而冀望兼容幷蓄,汲百家之涵養,充實完善所謂的漢學。

窮則思變,儒生眼見大勢所趨,自是順應時局,老老實實的閱覽百家經典,不再執着於“孔子獨聖”的傲慢,固步自封,免遭漢學體系內諸子百家的孤立。

公羊學派最早順勢而爲,得以大興,故齊地儒生也沾了不少光,至少不似某些固執的儒家學派般受人排擠。

長安城內,未得公府任官的齊地儒生,更是時常相聚,除卻抱團取暖,更是爲在齊地大儒前混個臉熟,展示展示才學。

只不過,光得大儒看重,也不足讓儒生們平步青雲,但凡有些門路的,還會登門拜謁同爲齊地出身的高官顯貴。

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二百一十五章 文君出蜀第七百三十六章 少年志氣第三百零一章 如此撮合第四百二十章 創投基金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五百四十章 鳳翔珠寶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五百七十章 佛國尋釁第四百七十四章 諸般遷調第三十九章 皇子抉擇第一百八十章 太學老者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三百零九章 麥棉複種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七百二十八章 歸化名額第三百四十六章 瑣碎諸事第二百六十六章 烏桓備戰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六十八章 諸事妥當第七百二十二章 寢殿之中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四百五十三章 滇國來朝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三十七章 遺孤內院第一百五十一章 掙錢差事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四百八十六章 揚帆遠航第三百三十六章 暗度陳倉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三百八十二章 全軍潰逃第二百二十六章 羣臣譁然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七百七十三章 盼得君歸第五百四十五章 伏特電堆第四百零三章 春滿人間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機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六百七十五章 伴駕出行第六百八十九章 翁主下嫁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一百零六章 播下種子第一百五十三章 樑國風起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三十二章 王嬸還鄉 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二百七十章 三伏景象第三百六十八章 蠢萌白羆第七百一十九章 嗣子逛街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一百八十一章 公羊春秋第一百五十章 豐年秋收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二百七十五章 發行邸報第四百四十九章 王侯京居第三百七十三章 各自抉擇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二百四十一章 破格拔擢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五百三十七章 歲末除夕第七百二十五章 皇后賜笄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八百一十章 天羅地網第五百一十二章 害人害己第八百零三章 東方先生第六百九十二章 與汝還家第一百五十二章 心理醫官第六百零四章 安息特使第七十四章 工業血液 第五十一章 諸般算計第三百七十六章 皇后有孕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九十一章 匈奴撤軍第一百六十一章 年節將近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七百七十四章 父母子女第七百六十五章 爲官爲臣第三百一十六章 長安週報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二百二十九章 泰安公主第六百六十六章 卓氏大喜第六百七十七章 四郡兩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