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

八月初十,秋分。

今歲的秋祭大典遠比往歲來得盛大,是夜,皇帝劉徹率太子及羣臣往西郊設壇行祭,劉氏王侯亦皆隨行,原因無他,今日乃是太尉府既定戰略中,對百乘王朝正式征伐的發起日。

隨着大漢航海和對外貿易的不斷髮展,時差的概念已不算新鮮了,在漢軍專用的寰宇四海圖上,百乘王朝東海岸與大漢帝都長安劃分時差約爲三個時辰,這意味着大漢皇帝在長安西郊登壇行祭時,百乘王朝的東海岸正值午後。

四百艘大漢風帆戰列艦已抵達百乘東部沿海,這支艦羣是從保克海峽北上的,搭載的兵馬正是數月前登陸斯里蘭卡島,輕而易舉征服了獅子國的兩萬巽加將士。

獅子國臣服後,巽加將領依照巽加王案達羅迦事先頒佈的王令,屠盡原本的獅子國王族,扶持勢力最大且識時務的雅利安大貴族圖查加爲新王,又讓麾下將士休整了半月,便即又盡數登艦,北上百乘王朝外海。

現今的斯里蘭卡島上,壓根沒有半個巽加王朝,封鎖保克海峽的漢軍艦羣也已盡數撤離,然集結了大批兵馬的注輦國卻未渡海登島,重新奪回對獅子國的掌控。

諸多注輦大臣甚是不解,紛紛勸諫注輦王喀珮卡楠,皆以爲機不可失,該是迅速出兵奪島,並派重兵囤駐該島,如此即便大漢和巽加再想故技重施,也是再難得逞。

喀珮卡楠卻絲毫不爲所動,少數最得他信重的近臣亦曉得內情,紛紛傾盡所屬家族的力量,籌集更多的糧草,集結更多的兵力。

戰爭,尤是勝算極高的戰爭,往往是大貴族們發家致富的絕佳機會。

現下付出的一切,喀珮卡楠王必定會在取勝後加倍回饋給他們,在這年月,實是各國皆如此的,便連皇權穩固的大漢亦不例外,其實家族政治貫穿了整個人類歷史,不足爲奇。

深得君王信重,能獲知機密軍情的大貴族,自是近水樓臺先得月,早在大多數臣民毫無所知時便已做足了準備。

早在七月下旬,注輦國早先集結的大部分兵馬就已往高韋裡水的下游移動,大批爲躲避大漢水師艦羣而駛入高韋裡水的巽加戰船也已載滿了糧草軍需。

到得秋分之日,高韋裡水下游已然集結了足足五個注輦薩拉姆,所謂“薩拉姆”乃是注輦軍伍編制,類似後世的軍團,每個薩拉姆軍團約爲五百頭戰象、三千騎兵、兩萬步卒。

五個薩拉姆軍團,意味着注輦國出動了高達兩千五百頭戰象,一萬五千騎兵,十萬步卒,如此龐大的兵力,近乎傾盡了注輦國的常備兵力,且還不乏諸多大家族的私兵。

要曉得,注輦國現今的屬民尚不足六百萬,養個二十萬常備軍已是極限,此番集結的兵力,生生抽調了大半,導致注輦各地皆是兵力空虛。

好在注輦國獨據身毒半島南端,陸地上無與之接壤的強大鄰國,海上除卻斯里蘭卡島的獅子國,更是再無他國了。

注輦羣臣認爲喀珮卡楠王太過小題大作,要重新徵服獅子國,派兩萬步卒都嫌多,足足五個薩拉姆軍團,血洗斯里蘭卡島都用不着這麼多兵力。

然就在他們暗自腹誹之時,儲君基裡瓦拉文已執君父王令,統率那十餘萬大軍沿高韋裡水溯流而上,悍然侵入高韋裡中游流域。

蜿蜒流淌兩千餘里的高韋裡水,上游和中上游爲百乘王朝佔據,下游入海口則在注輦國領土內,中段數百里流域則是兩國默契中的“緩衝區”,林立着諸多小國和城邦。

見得注輦大軍突是入侵,那些小國和城邦的軍民皆是嚇瘋了,不是出城歸降就是舉家出逃,壓根沒人打算作出無謂抵抗,以卵擊石除了憑白送命沒有任何意義。

基裡瓦拉文讓大軍就地停駐,任由注輦將士四處劫掠,然不得過於分散遠離,且須做好時刻拔營進軍的準備。

他在等,等百乘王朝派來使者譴責注輦國侵入高韋裡水中游流域的挑釁舉動。

他在拖,拖到百乘使者跪在地上哀求注輦國退兵。

退兵?

自是不會退的,百乘使者到時愈是哀求,他愈是不會退兵,反是會進軍高韋裡水中上游,從百乘人手中奪回他們泰米爾人的祖地。

一切的一切,都要看大漢和巽加是否能依三國密約的條陳,按照預定的時日,派出足夠的兵力在百乘東海岸登陸,並給予百乘王朝足夠的壓力,迫使其徵調大多數兵力到東部抵禦。

正因如此,百乘王朝到時派來的使者姿態愈低,說明其國內的兵力就愈發空虛,對於霸佔泰米爾祖地的百乘人,注輦國的絕大多數泰米爾人皆是極爲憎惡的,尤是身爲儲君的基裡瓦拉文,現今正等着用腳將百乘使者低下的頭顱踏入泥裡,再興兵奪回祖地,成爲注輦國的英雄!

一旦大功得成,再是無人能威脅到他的儲君地位了。

大漢和巽加確是沒讓他失望,秋分之日的黃昏時分,從保克海峽北上的漢軍艦羣與從巽加外海南下的五百戰艦會師於百乘東部沿海,送得足足五萬巽加兵馬登陸。

隨後月餘,漢軍艦羣不斷往返於巽加和百乘沿海,運送巽加兵馬和大批軍需。

巽加兵馬登岸後,僅是掃蕩沿海城鎮,卻未攻入百乘王朝的腹地,直至漢軍艦羣足足運來十五萬巽加將士,纔是緩緩向西推進。

百乘王朝早已傾盡舉國之力,徵調了三十餘萬步卒,五千戰象,兩萬餘騎兵,對外號稱“百萬雄兵”,壓根不懼絕大多數爲步卒的十五萬巽加大軍。

兵貴神速,百乘君臣覺着巽加的領軍將領實在愚蠢,連如此淺顯的道理都不懂,竟給了百乘充裕的時間徵調兵力。

將狂妄的巽加兵馬盡數逼到海里,活活溺死他們!

百乘君臣皆覺勝券在握,自是殺意凜然。

然待得百乘軍伍紛紛匯聚到東部,正待合圍巽加大軍時,北部突是傳來緊急軍情,數以萬計的騎兵已然橫渡戈達瓦里水,正在百乘北部大肆屠戮。

聞知此等軍情,百乘君臣皆是驚駭欲死。

戈達瓦里水乃是身毒半島中部最大的河川,發源於毗鄰身毒西海岸的西高止山脈東麓,橫貫身毒半島中部,蜿蜒流淌三千餘里,在百乘王朝東北部入海。

孔雀王朝末期,國力衰微,廣袤的疆域不斷崩解,身毒中部羯陵伽國的國君喀羅吠刺精武強軍,非但迫使諸多鄰近小國臣服,更數度出兵北上,連孔雀王朝的王舍城都一度被羯陵伽國攻佔,該國曾一度佔據了整個戈達瓦里水流域。

然喀羅吠刺英年早逝,且其死後羯陵伽國迅速衰落,加之巽加王朝取孔雀王朝而代之,穩定住了國內局勢,終於能騰出手來對付羯陵伽國。

身毒半島中部的案達羅人又不甘受巽加王朝的欺壓統治,在百乘部族的領導下,於戈達瓦里水以南自立建國,也就是百乘王朝。

風雨飄搖的羯陵伽國面對南北交逼,終是選擇了向巽加王朝屈服,雖未稱臣,但也繳納供奉,以示位卑。

之所以不向百乘王朝尋求結盟,蓋因羯陵伽國是雅利安人建立的國度,他們寧可屈從同爲雅利安人創立的巽加王朝,也不願與百乘王朝的案達羅人爲伍。

不要輕忽雅利安貴種的驕傲,婆羅門僧侶之所以能號召教衆對獅子國發動聖戰,除卻漢人的暗中慫恿,不也正因其臣服於注輦國的泰米爾土著,是雅利安人的恥辱麼?

百乘君臣萬萬沒想到,會有大批騎兵從羯陵伽國的領土南下,渡過戈達瓦里水,侵入百乘北部。

依照呈報來的軍情,就目前所能估算的騎兵數量就已遠超五萬之數,羯陵伽國甚麼時候擁有如此龐大的騎兵部隊?

羯陵伽國自是沒有這麼多騎兵,即便是身毒霸主巽加王朝都湊不齊如此多騎兵,不是五萬,而是足足十五萬!

細柳騎營,義渠騎營,甌騎,閩騎,兩營烏桓騎射,六支騎營外帶諸曹輔兵,足足十五萬騎,外加備齊換成的戰馬,馬匹數量已然近愈二十萬。

饒是大漢國力強盛,爲集結如此龐大的騎兵部隊,也用了大半年光景,早先留在巽加外海的五百艘戰艦更是足足耗費三個月,往返於仰光,波拉島和羯陵伽國的東部沿海,才趕在秋分前將十五萬將士和二十萬馬匹運送完。

十五萬騎兵,真真將羯陵伽國君臣嚇死了,好在巽加王朝的使臣再三承諾,漢軍只是借道討伐百乘王朝,且待得戰後,漢軍也不可能賴着不走,到時必會將戈達瓦里水南畔的蒂利羯陵地區“折價轉賣”給羯陵伽國。

羯陵伽國之所以願意行險,正因心心念念要奪回蒂利羯陵,在羯陵伽國最強盛時,分爲南北兩部分,北部叫烏特伽爾,南部叫蒂利羯陵,蒂利羯陵呈三角形,每個角皆建有一座溼婆林加廟。

失去了蒂利羯陵的羯陵伽國,實是再難以稱爲羯陵伽國的。

說來說去,還是百乘王朝發跡太過迅猛,想要開疆拓土,必是要得罪人,既是佔了注輦國泰米爾人的祖地,又是佔了羯陵伽國雅利安人的聖地。

沒辦法,身毒中部最肥沃豐饒的土地,恰恰就是兩大河川,戈達瓦里水和高韋裡水之間的廣袤地域。

百乘王朝國力強盛,自是老實不客氣的佔了這片地域,然現如今大漢和巽加既要聯手討伐該國,過往吃了虧的注輦國和羯陵伽國自也老實不客氣的跟在後頭撿便宜。

比起出動大軍的注輦國,羯陵伽國只是借道,就能跟着喝湯,何樂不爲?

甚麼脣亡齒寒的,別說笑了,雅利安人甚麼時候和案達羅人脣齒相依過?

羯陵伽國就算被巽加王朝吞併,雅利安貴族們也仍能享盡榮華富貴,他們都是婆羅門,都是剎帝利,只要信奉婆羅門教,甚麼都好談。

在神權隱隱凌駕王權之上的婆羅門社會,區分敵我的往往不是國別,而是信仰,而是種姓,羯陵伽國的婆羅門僧侶即便到得巽加國都,也是頗受禮遇的。

第二百三十九章 平皋候府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二十三章 保住棄子 第四百四十章 火炮設計第三百二十八章 欲購新宅第八百二十九章 何須多言第二百三十八章 淝陵水泊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三百六十章 雷管現世第六百八十四章 太子策問第四百六十四章 匈奴分裂第三百九十三章 陪伴嬌妻第六百零五章 權貴人脈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四百零四章 皇后臨盆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七百二十六章 抵達布山第三百一十一章 長安械鬥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三十三章 春暖衫薄 第五百四十一章 浪蕩少年第三百三十一章 冬去春來第三百八十章 城頭失守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五百九十九章 經略外夷第一百一十八章 煽動仇恨第四十七章 廠房落成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三百三十三章 兩代醫者第二百八十六章 帝國科院第七百三十章 匈奴內亂第四百八十三章 暗潮漸涌第七百六十七章 羅馬兵變第一百七十章 齊王獻國第一百三十六章 喪鐘敲響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二百八十一章 實地考察第三百二十章 兵發西域第一百三十四章 塞外羌人第六百一十三章 京衛趕至第三百五十七章 劉舍辭官第一百零四章 驗證炸藥 第九十六章 各自收穫第二百一十六章 賀蘭在望第七十四章 工業血液 第四章 甘泉夜宴第四百零八章 半島烽煙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六百二十七章 西域都護第三章 冊立太子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一百一十章 漢軍出塞第三百三十五章 誓滅烏孫第二百六十八章 黃埔軍學第九十章 火燒密林 第四百二十八章 塬南設邑第一百四十七章 瘋狂斂財第一百七十一章 打擊鹽商第三百五十六章 諸事底定第一百五十四章 四方雲動第九章 創立太學第五百四十八章 請款築路第三百六十五章 離京出狩第五百一十八章 金融擴張第四百四十一章 火車輪船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五百九十一章 劉乘之子第一百二十九章 關城大捷第五百九十三章 分子之篩第六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五百一十章 仰光條約第二百九十七章 經略南越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四百五十八章 膠漆嬌妻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四百六十章 帝御四海第二百六十四章 開發湘南第五十六章 西出狄道 第七百九十一章 放眼漠北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九十三章 無奈秦立 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二百六十九章 拜謁公婆第四百三十六章 臘月返京第三百三十四章 鏗鏘玫瑰第三百六十三章 着眼釜山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四十四章 山寨皇城 第二百三十一章 梟首腰斬第四百三十八章 兵發大夏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六百五十三章 兩國王儲第二百八十七章 引導輿論第七百二十一章 事出意外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