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 碑前行祭

築城之時,除國都外,城池的中央多爲府衙所在,武威城卻是不然。

劉徹在匠師規劃武威城時,特意命其在城池居中的位置留了大片空地,作爲中心廣場。武威的四面城牆各開三門,四條大道從各處正門通往中心廣場,軸線對稱。

中心廣場由青石鋪就,通天碑居中矗立,碑體正面朝西,正是河西走廊所在的方向。

大漢的建築向來樸實厚重,便連宮殿都採用暗色調,鮮少出現鎏金穹頂和雕樑畫棟,只求簡約大氣。故而劉徹也沒爲這通天碑設計甚麼浮雕或花紋,除卻必要的金屬避雷內構,碑身盡數由大塊的黑色花崗岩堆砌而成。

碑面題詞沒甚麼“永垂不朽”,就是將漢帝劉啓撰寫的兩個大字放大,銘刻在上,是爲“武威”。

依着劉徹的意思,日後大漢若再開疆拓土,新城中皆會立起同樣的通天碑,故以城名銘刻碑面即可,那是爲該城犧牲的將士們特有的榮耀,後人緬懷時也能以此牢記先輩的功績。

通天碑背後則銘刻着密密麻麻的名字,皆是在河西走廊乃至匈奴右部王庭戰死的大漢將士,他們的犧牲換來了武威城的落成,換來了大漢西陲的穩固安定。

羽林,虎賁,細柳,中壘,胡騎,乃至參與守城戰的邊軍步卒,合計一萬八千七百六十四人。

太子劉徹命匠師們用同等數量的花崗岩堆砌出這座九丈高的通天碑,施工期間克服了不少工程難題。

大漢的工程技術遠不如後世,且武威城的土質稍有些鬆,雖是儘量深挖,灌注黏漿土夯實地基,但還是不能如後世華夏的英雄紀念碑那般建成巨大的長方形碑體,而是從下而上逐漸縮小,以此減少下層碑體和地基的承重。

足足花了年餘,這通天碑才徹底落成,戰死將士姓名更是直到今年六月末方纔盡數銘刻完成。

七月十五,中元節。

虎賁和羽林的三萬將士及參與過守城戰的萬餘邊軍默然矗立,將偌大的中心廣場站滿,剛移防到武威不久的十萬邊軍沿周邊的寬闊街道向外排開。

大漢並未往武威城大舉遷移百姓,大多數奴隸又被押去修築周邊關牆,故而城中之人大多皆爲屯駐的將士,僅有少量平民,他們亦是自覺的默默行出民宅,站在街道上,望着城中心那座足有城牆三倍高的通天碑。

正午時分,驕陽攀至天穹中央,高懸通天碑之上。

戰鼓緩緩擂響,聲若驚雷。

“批鐵甲兮,挎長刀。與子征戰兮,路漫長。”

“同敵愾兮,共死生。與子征戰兮,心不怠。”

“踏塞外兮,逐胡兒。與子征戰兮,歌無畏!”

虎賁和羽林衛齊聲高歌,這本是後世的東漢將士馬踏燕然驅匈奴時的軍歌,劉徹自不介意將之寫出,提早百餘年作爲大漢軍歌使用。

詞句和曲調雖是簡單,但氣勢磅礴,朗朗上口,旁的軍民起先有些愣怔,待得聽過兩邊,便能隨着高歌。

雄壯的軍歌在武威城的上空迴盪,直衝九霄!

戰鼓漸止,歌聲止歇,城中軍民皆是望向那碑座高壇。

通天碑前,太子劉徹攜兩位小皇子奉太牢三牲,置於祭案之上。

劉徹不喜那些跳大神似的禮樂古舞,此番祭禮皆是免去,連祭文都未曾準備,只是衝通天碑深深三揖,祭以三樽美酒。

“汝等爲國捐軀,是爲大漢忠魂,爲教後人銘記,故立此碑!”

“逝者已矣,生者尤存,朝廷必將好生撫卹爾等親眷。撫汝等父母,使其安享天年;養汝等兒女,使其茁壯成長!”

“汝等可安心歸去,來世再入華夏,再爲漢人!”

劉徹躬身再拜,久久不起。

將士們亦是隨之行拜,武威城內靜寂無聲。

劉徹沒說甚麼慷慨激昂的話語,沒有藉機鼓舞軍心,更沒有故作哀慼的痛哭流涕,只是簡簡單單的幾句話,卻是真正說到將士們心裡,亦是爲國捐軀的英烈們最在意之事。

劉徹緩緩起身,退到一旁,以便身後的諸多將官得以親自上前祭拜。

這一日,城中軍民皆是輪番行至通天碑前,默默行拜。

太子劉徹領着兩位小皇子手執戰戟,立於碑前,爲逝者侍立守碑,直至日薄西山,軍民盡數祭拜過,方纔離去。

翌日清晨,劉徹率軍出城,回返長安。

若干年後,大漢史官記錄此事時,多認爲武帝劉徹此番前往武威立碑行祭之舉實在雷聲大雨點小,並無太大意義。

他們卻不知,劉徹本就沒想靠此事牟取甚麼軍心民心,他只想讓自己能少些愧疚,是他將諸多尚未及冠的羽林衛和虎賁衛過早推上戰場,於心不安啊!

想想後世非洲那些戰亂之地的娃娃兵,劉徹雖不是甚麼聖母表,但還是覺得自己先前的作法確實有些不妥。

即便可以重來,他還是會如此做,卻也還是會心懷愧疚。

雖是事出無奈,但若因此而處之泰然,就實在太過冷血了!

前往武威時,劉徹等人足足花了十餘日,但回程卻是快了不少,七月廿二便抵擋長安城,巧好趕上末伏,休朝期的最後一日。

翌日早朝,朝臣們看到闊別多日的太子劉徹高居御座之上,皆是鬆了口氣。

自太子六月初十離京後,到七月初二的初伏休朝,皇帝重新臨朝理政,雖只有短短二十餘日,卻真是要了羣臣的老命。

近年來,漢帝劉啓已習慣睡到自然醒,且因頑疾纏身,精神大不如前,突然要在天色未亮便登殿臨朝,那氣性可不是一般的大。

聽朝臣奏事時打盹就罷了,竟還鼾聲如雷。

更過分的就是被自個的鼾聲驚醒後,還瞪着那對鷹隼般的陰戾眸子嚇唬人,滿臉清夢被擾的不悅,這特麼像話麼?

皇帝你若真不想上早朝,稱病休朝就是了,何必強撐着,還讓大傢伙陪你受罪?

朝臣們盼星星盼月亮,終是盼回了太子殿下,簡直像見到了再生父母,幾欲痛哭流涕。

第五百零九章 巽加求和第六百五十九章 國弱處卑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八百零六章 儲君大婚第三十二章 王嬸還鄉 第三十章 長安望雪 第四百九十三章 月氏借道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七百五十二章 東風客運第一百二十七章 焚燒屍山第五百一十六章 沐王暑訓第五百三十章 勒石蔥嶺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七百九十八章 祆教祭典第四百八十四章 何人慫恿第八十七章 肥羊火鍋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四百三十四章 發條玩具第七百五十一章 直男劉沐第四百八十七章 屬國三等第四百八十五章 齊山婚事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六百零六章 特使避暑第三百一十四章 除夕纏綿第三百三十二章 宮寒之症第三百七十一章 背後主謀第八百二十章 迎汝還漢第五百六十五章 信號傳輸第二百九十四章 帝后大婚第五百三十八章 寒門虎子第六百零三章 三國密約第七百一十一章 母愛如斯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三百四十七章 立冬時節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十四章 運籌馬上 第一百七十四章 鑄幣亂源第四百一十一章 劉乘飛天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家氣象第一百六十八章 出使烏桓第四百三十一章 騎營演訓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八百一十一章 先鋒抵達第四百九十八章 張騫出使第五百六十三章 衝撞體制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六百四十八章 入宮觀禮第四百四十七章 枸醬血案第二百三十四章 泬西新區第四百六十八章 登門探望第七百八十三章 與子逛街第四百三十九章 鑄鋼爲炮第七百零一章 滇王更迭第六十六章 生化作戰第六百一十七章 不欲追究第六百八十二章 金融危機第七十七章 暗流洶涌 第二百四十四章 綠林好漢第八十六章 西北狀況第二百五十七章 外戚轉型第六十章 紡織工藝第六百三十七章 鐵道竣工第三十四章 上林春狩第六十二章 蹛林雲中 第八十章 密林設伏第二百八十九章 偶染風寒第一百七十九章 唯纔是舉第二百一十章 如何識人第三百一十二章 禁軍改制第七百一十五章 太子二傅第三百四十八章 烏孫滅國第五百三十五章 黥面爲倭第一百零七章 平虜沙盤第三百四十四章 河灘登岸第五百四十六章 化工安全第六百六十一章 坑爹坑兒第六百二十三章 腹背受敵第六百二十五章 電力照明第六百九十章 懲戒學子第七百二十七章 電力發展第三百二十一章 政經官學第六百七十一章 水師整軍第三百二十六章 僱傭戰艦第九十七章 羌人女奴 第六百七十九章 皇后贈馬第二百六十一章 欲設軍校第二百六十七章 意在擴編第六百零七章 巨頭齊聚第五百四十二章 以珠抵過第七十四章 工業血液 第七百四十二章 去病基友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六百四十七章 翁主婚事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漏寫十章,今天請假改大綱,明天雙更。第九十四章 齊聚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