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欲設慈濟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黃河流域,是中華民族的發源地。“河”字在秦漢以前基本上是黃河的專稱,而河流稱爲“川”或者“水”,可見黃河在中華民族心中的獨特地位。

面對眼前黃沙滾滾的大河,劉徹心緒萬千,面露慼慼之色。

善於察言觀色的公孫賀見狀,頗爲疑惑,躬身問道:“殿下今日前來觀景,本是興致勃勃,如今爲何面有憂色,可是記掛河朔戰事?”

劉徹搖搖頭,沒有答話,而是扭頭看向身側的宣德,緩緩問道:“你在太初宮修道數載,可知‘天人合一’作何解?”

宣德乃是個面相方塊臉,濃眉大眼的關中大漢,身長八尺有餘,出身世家豪門。其祖乃先秦都尉,後隨高祖劉邦征戰天下,得了右更的爵位,在弘農得封地千戶,至今已傳了數代。雖子孫未有先祖遺風,家境日益沒落,但也算豪富之家。

宣德更被戲稱爲將門犬子,雖有八尺之軀,卻是個文弱的性子。他乃嫡子,家中行三,生性仁厚,崇尚道學,對諸子百家也是頗多涉及。不願與家中兄長爭奪家業,成丁後便到函谷關旁的太極宮出世修道,不問家中俗物,如今已過而立之年。

數日前,劉徹率衆遊覽太初宮時,恰好碰到宣德和數位老者在後殿坐而論道,便駐足細細聽了許久,倒覺得這宣德端是個妙人。

從他言談舉止之中,劉徹隱隱感到,此人患有輕微的人格分裂。他雖有悲天憫人的善念,試圖以理服人,卻又不排斥使用暴力,屢屢言及以兵鋒佈道;他雖論據充足,條理清晰,卻極爲狡詐厚黑,詭辯連連。氣得一干老者七竅生煙,卻又啞口無言。

劉徹覺得宣德實在有才,今後定有大用,回營後便命人給他送去盜版的《老子注》。

宣德拜讀後,自是若獲至寶,只覺得盡是自己心中所想,卻無法論述的真義,當即提出要拜見撰寫之人。

其後自是兩人見面,劉徹虎軀一震,霸氣四溢,將其收入麾下聽用,略去不提。

今日劉徹出行,也便帶上了宣德,此時更是心念微動,藉機提點他一番。

宣德聞得殿下相詢,沉吟片刻,躬身答道:“人乃萬物之靈,卻同世間萬物一般,皆是由天地哺育,靠陽光雨露滋潤,方纔獲得生命,有了生機。故人需順天意,應天時,與天合。”

劉徹不予置評,擡手指着岸邊堤壩,復又問道:“既是要順天意,爲何構築堤壩,防堵河水?”

宣德聞言啞然,想要回答很簡單,堤壩不就是爲了防止洪水氾濫,使百姓免遭災劫,但他知道,這並不是殿下想要的答案。

劉徹不以爲意,面無表情的緩緩道:“大河沿岸自古土地肥沃,水草豐美。先秦之時,大河中下游尚有如雷夏澤、大野澤等諸多湖泊存在,關中之地,依然草木暢茂,禽獸繁殖,山林川穀美,天才之力多。然自秦朝以降,關中乃京畿所在,民生富庶,天下萬民難免蜂擁而至。我朝又是與民生息,租賦極低,焚林墾荒者不可勝數。加之華夏自古重農輕牧,長此以往,關中植被減少,滾滾黃沙入河,河患氾濫,又該怨誰?若將之歸於天意,便不應築堤防堵;若將至過於人禍,便是我等逆天而行!”

周圍的衆人聞言,不由心中大駭。

殿下此言可謂誅心之語,大漢崇尚黃老之學,講究順天而爲,如今與民生息,重農墾荒的國策卻被殿下批駁爲逆天而行,傳揚出去,必定引人非議,御史們怕也要彈劾不斷了。

劉徹卻壓根沒有這種自覺,正是後世的帝皇和羣臣,高舉“人定勝天”的大旗,爲所欲爲,大肆破壞環境,自然要遭受大自然懲罰。

令人無奈的是,正是尊崇黃老之學的漢初和以道家爲尊的盛唐,這兩個華夏民族最輝煌的時代,在關中進行了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次焚林墾荒,雖造福了百姓,卻是遺禍子孫。

只知道掠奪、索取的人們,他們不是去改造自然,也不是去掌握規律、利用規律的,而是隻顧眼前利益,殺雞取卵的人羣,他們遵循的是“我定勝他人”的思想,而不是“人定勝天”。

宣德本就仁厚,雖暫時找不出劉徹話中的謬誤,卻不願任由他否定惠及萬民的國策,硬着頭皮問道:“依殿下所言,與民生息倒是錯了?”

劉徹瞟了他一眼,淡淡道:“與民生息沒有錯,焚林墾荒就錯了!正如築堤防洪沒有錯,胡亂營建卻是大錯特錯!”

“殿下何出此言?這堤壩並非胡亂營建,草民自幼生長於斯,深知水患爲禍甚深,若不營建堤壩,百姓如何免除災禍,安居樂業?”

宣德搖搖頭,言語中隱隱有不敬之意,顯然對劉徹不知民間疾苦的言論有些不滿。

劉徹毫無不悅之色,耐心的解釋道:“這大河之水自古含沙極多,自秦以降,更是一石水六鬥沙。如今有了堤防,河道迅速淤高,下游河段長期淤積,如今成了地上河。又因河灘地常被墾佔,築圍堤防洪,形成堤中有堤,堤線曲折不合理,砂石淤積更甚。長此以往,不出數十年,必定爆發百年不遇的水患!”

隨行的衆人聞言,盡皆露出不可置信的神色。

防洪措施首先是堵口修堤,秦統一華夏後曾整頓河川堤防,百餘年來,黃河水患減輕了不少。雖然近年來,水患變得有些頻繁,但大多是堤壩決口造成的,因此沿岸郡縣紛紛將堤壩建得更高,建得更多。

若依殿下所言,難道這些兢兢業業的官員們反而做錯了不成?

劉徹無可奈何的看着諸多疑惑的屬下,心中長嘆了一口氣,卻苦於無法告訴他們未來的可怕災難。

具史籍記載,大漢自景帝朝起始,其後不足兩百年間,黃河大決口十餘次。

最嚴重的那次,就發生在十五年後的漢武帝元光三年,黃河在瓠子決口。洪水向東南衝入鉅野澤,泛入泗水、淮水,淹及十六郡,災情嚴重。

漢武帝派汲黯、鄭當時率十萬人去堵塞,未成功。此後黃河氾濫二十三年。直到元封二年,武帝纔派汲仁、郭昌率數萬人再次堵口。

漢武帝甚至親臨現場,並命令隨從官員自將軍以下都參加堵口勞動,工程十分艱鉅。堵口採用的方法,有人解釋爲樁柴平堵法。堵口需要薪柴,砍光了百里之外的淇園竹林。漢武帝還作《瓠子歌》記述了決口造成的巨大災難、堵口工程的艱鉅性和堵口的技術措施。堵口成功,在堤上建宣房宮作紀念。

而在其後的千餘年間,黃河下游決口近兩千次,大的改道二十六次,每次都有數以百萬計的百姓流離失所,餓殍偏野。

劉徹實在是不希望黃河下游河段這條擺動的龍尾,繼續給華夏子民帶來深重的災難。

最好的方法,就是減少河道的淤積,避免黃河改道過於頻繁。

所謂的黃河改道,便是河流決口後放棄原來河牀而另循新道稱爲改道,黃河由於多沙善淤,變遷無常,改道十分頻繁,黃河河道中上游雖也曾多次變遷,但影響重大的是黃河下游河道改道。

在很多穿越小說中,大部分帶主角光環的猛男要興修水利,都是撒下大把的銀錢,動用巨大的人力,修築堤壩。

在劉徹看來,純屬扯淡。

水利工程必須經過嚴格的論證,所謂堵不如疏,一味的硬幹,構築堤壩,一旦決口,必定禍患無窮。

後世爭論不休的三峽大壩就是明證,無論多大的經濟利益都掩蓋不住一個絕世隱患,三峽雖是重力壩,不易潰壩,但若是有個萬一,長江中下游便是一片汪洋,要死多少人,簡直不敢想象。

甚至有人認爲三峽照成了地質結構變化加劇,導致四川地震連連,這就無從得知,暫不評論。

其實,人們一直關注三峽,卻忽視了一個經濟利益不大,卻頗爲重要的水利工程——黃河小浪底。小浪底的開發目標以防洪(防凌)、減淤爲主,其次纔是供水、灌溉和發電。可謂蓄清排渾,除害興利,綜合利用。

劉徹沉吟了片刻,望着宣德微微道:“治水並不簡單,孤王心中早有謀劃,只是現下有件利國利民的大事,不知道你肯不肯去做?”

宣德聞言一愣,他跟隨殿下不過短短數日,實在不相信殿下能交辦什麼大事,但還是躬身沉聲道:“若真是利國利民,草民自當竭盡全力,死而後已!”

劉徹滿意的點點頭,饒有趣味的笑道:“倒用不着死,孤王只是讓你到各地建設道觀,廣爲佈道罷了。道觀的名字孤王都想好了,就叫‘慈濟’吧。”

劉徹心中暗笑不已,把佛教的名頭放到道家的頭上,實在有趣得緊。

今後疏浚河道,難免要和原有的堤壩衝突,造成不少短期水患,必須設立類似後世的民間慈善組織,發動羣衆協助救災啊。

光靠朝廷和地方官府的力量,還是無法完全顧及的。

第五百六十九章 火力發電第六百三十三章 佯攻敵都第五百六十八章 塞北烏桓第一百一十四章 生機勃勃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二十七章 新華書局 第四百六十三章 雒越復國第二百八十四章 登基爲帝第八百零七章 釜底抽薪第七百七十五章 尋獲玉米第六百四十章 血祭之年(中)第四百四十八章 有限戰爭第四百零七章 朝堂換血第一百二十章 兩軍對壘 第七百五十九章 安排見習第七百七十七章 安息認慫第一百八十五章 悍然出手第三百五十二章 出言請戰第五百零二章 增設預學第一百二十六章 關城血戰第五百六十一章 馳道路軌第四百一十五章 隋珠驚現第八十五章 瘋狂認購第五百八十一章 贏家爲誰第八百零一章 攪屎棍子第七百八十九章 羯人南下第六百四十六章 親王召見第三百零七章 項王藏寶第三百九十二章 敗家婆娘第一百四十五章 爭相競價 第八百一十七章 匈奴都尉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七百八十六章 生猛婆媳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二百五十八章 公主出降第六百三十二章 渴求奴隸第二百零五章 調教蘿莉第四百零六章 各自盤算第八百二十三章 去病擒酋第十八章 管家野望 第八百一十八章 寄子歸鄉第五百六十六章 通信編碼第一百八十九章 孔僅入士第一百三十章 舉國歡騰第二百四十五章 大義滅親第三百零五章 鐵業整合第五百一十三章 舍兒套狼第一百九十五章 平準府司第一百八十六章 告上公堂第十一章 父子攤牌第二百二十二章 血洗漠南第三百零四章 雍涼乳業第七百零九章 士子難爲第三百一十九章 下旨推恩第一百零八章 廷尉汲黯第五百九十七章 上帝之鞭第四十五章 劉榮歸國 第二百五十九章 圖謀西南第七百七十九章 家有犟兒第六百九十八章 搭乘火車第五百零四章 伴讀入宮第三百六十九章 泄密之人第四百八十一章 趙王西巡第八十九章 攻城利器第一百五十五章 刑訊逼供第四百二十三章 悽惶衛長第四百一十章 長秋醫學第三百二十三章 難得糊塗第四百九十五章 掌控西域第六百五十章 交辦太子第五百三十二章 子承父業第一百四十八章 募民屯田出差結束,坐高鐵回家,估計晚上才能更新第一百一十三章 帝國石油第六百二十六章 無憂翁主第七百三十三章 少年心思第四百六十七章 齊萱求見第六百五十五章 所爲何來第四百二十二章 妻兒隨任第二百五十三章 驚聞身毒第三百二十五章 葡萄引戰第三百七十四章 意欲親征第四百九十一章 殘暴奴律第五百二十四章 猝不及防第一百四十三章 長安獻俘第七百九十三章 雍涼畜牧第六百六十九章 滌綸衣料第四百六十二章 單車問世第五百七十六章 特殊賭賽第二百章 水戰操演第二百四十八章 初雪過後第三百七十二章 魯圖圖魯第一章 夜色未央第三百三十九章 雖遠必誅第七百零八章 京南鐵路第七百三十七章 妙悟真理第七百章 注輦歲贈第三十一章 特種作戰 第八百一十四章 出隘佈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