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爲彼等耳

周不疑懷疑曹操是想利用是勳做漢之尚書令的契機,來搞臭他的名聲,是勳聞言,不禁悚然而驚。但是關靖卻撇嘴笑笑:“元直過慮矣。”你未免想得太多了——“以魏代漢,固從天心,亦賴人謀,能爲之引經據典,使百姓樂從者,舍主公其誰歟?”

改朝換代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不但必須擁有足夠強悍的實力,還必須具備相當的輿論基礎,才能得到萬民擁戴——當然啦,其實是得到士大夫階層的擁護,老百姓哪在乎天子姓劉還是姓曹呢?當然,對於後世那些並不在意中原士大夫階層觀感的蠻夷來說,推翻固有中原王朝便可純靠武力,而不必顧及社會輿論啦——只是若想真正站穩腳跟,最終還必須得拉攏士大夫階層,還得爲改朝換代披上件儒學外衣,金與元、清,莫不如是。

所以關靖說了,如今能夠在輿論上給予曹操最大幫助的,正是你是宏輔——郗慮名聲都臭大街了,任嘏等人還未夠班——事尚未成呢,曹操又何必自斷臂膀來抹污你呢?再說了,計算時日,許都下詔,應該還在你收留孔氏遺孤的消息傳至安邑以前,咱沒必要杯弓蛇影,特意把這兩件事關聯起來分析吧。

此言確實有理,就連周不疑聽了都不住點頭,躬身受教。是勳也終於放下了心,說那我便知會辛佐治,請他宣詔,我受命便了——可是話纔出口,突然又一皺眉,隨即沉吟少頃。緩緩地道:“或者。乃再辭之可也。”

關士起你說得不錯。朝廷下詔徵我爲尚書令的時候,曹操可還不知道我收留孔氏二子之事呢,在他的念想中,或許還爲迫我辭職,及殺孔融事,多少有點兒內疚,故此授意郗慮召我入朝,以爲補償。可是如今他已經讀到我的詩稿了。想法會不會有所改變呢?倘若曹操才欲收回成命,我倒坦然就職了,會不會反倒違逆其意,使其生恨哪?

周不疑一撇嘴:“如此,辭之可也——所慮甚多,則官何必受,事又如何成?”剛纔是我想多了,現在您又想多了,真要這麼畏首畏尾的,這官不當也罷。您期望成就的大事業,估計也終究沒戲哪。

可是這回反倒是關靖點頭。贊同是勳的想法,並且說:“主公前辭,爲身罹寒疾也,今乃再辭,不可不表。”你如今無病無災的,沒有特別的理由而推辭朝廷徵召,就必須上表謙遜一番——此亦官場慣例也。何妨趁着這個機會,再向曹操表表忠心,以避免產生不必要的嫌隙呢?

是勳採納了關靖的建議,就此撰寫表文——四平八穩的官樣文章,他還是有足夠能力的。表文的基本內容,不外乎謙讓說自己能力不足,難當重任——

“尚書者,本少府之屬,主殿中文書也……”尚書這一職務,最早是秦代設置的,漢初延用,與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並稱“六尚”,只不過是負責皇家文書的內廷小官而已——“孝武皇帝因設中朝,使尚書涉政事,而以重臣錄之,逮世祖始命‘三獨坐’,其令總攬臺事,輔燮陰陽,比之宰相……”漢武帝初設尚書檯的時候,往往以重臣掛以“錄尚書事”、“領尚書事”的頭銜來負責,所謂尚書令還並不是尚書檯真正意義上的首腦,一直要到東漢朝,尚書令才主管尚書檯,並且與司隸校尉、御史中丞並列爲“三獨坐”,也就是朝會時可單獨設置坐席,以示優寵。尚書令就此成爲內廷首腦,權勢可比宰相。

所以呢,這麼重要的職務我可幹不來啊——“臣前雖爲光祿,乃建武改制後,政歸中朝,九卿備位,事消繁劇,若當國初,實不敢爲……”是,我從前也做過朝官光祿勳,但東漢朝政歸內廷,九卿的工作已經簡省很多了,故此才能勉強應付,真要是漢初的光祿勳,我還真不敢接受。

“臣前亦爲魏之中書,由與魏王份屬姻親,受其厚恩,乃不得不勉力爲之,以竭盡忠悃者也。況魏小而漢大,臣河鯉耳,能跳蕩濁波之上,而不敢遨遊汪洋之間。汪洋間自有噴鬣修鯨,陛下可善訪之,必能有所裨益,恢弘德業……”前半句是實話,說我跟曹操是姻親關係,所以纔去做了魏國的中書令,我跟陛下您又有啥關係了?沒必要辛苦操勞,去幹自己並不完全勝任的工作啊;後半句是虛的,說魏小漢大,我能做魏國的中書令,未必就一定能做漢朝的尚書令啊,您還是另請高明吧。

寫先中間,再一頭一尾添上好多句空泛的謙遜之辭,然後封起來,交給辛毗,請他詔書也不必要宣讀了,就此返回許都去吧。辛毗倒也並不在意——從來三公九卿的任命,所召者自重身份,三辭三讓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是低聲提醒是勳:“料吾之後,更有來者。”朝廷還會再派人來徵召的。是勳微笑不語,心說真要是曹操還想讓我當這個尚書令,我接受就是了,有何難哉。

終究這回上辭表,並非簡單地遵從士林慣例,主要在於試探一下曹操在得知他收留孔氏二子以後,態度是不是有所改變。

他這番心思,關靖、周不疑自然是心知肚明的。某次周不疑就來請問:“魏之代漢,大勢已成,先生於其間謀劃、折衝之功,史必不諱。如此,何不真隱林泉,注經以爲萬世師表,而仍孜孜於祿位者,所爲何也?”你想輔佐曹操統一天下,開創新朝,眼瞧着勝利就在眼前了,大勢所趨,應該不會再起什麼波折,那你也大可以功成身退啊,如今仍然執著於官職祿位,究竟是爲了什麼呢?能不能跟我講講?

是勳捻鬚而笑,隨即手指庭中:“爲彼等耳。”

從前在許都和安邑的時候,是勳習慣於枯坐書齋,輕易不往庭院跑,而最近幾個月裡,他卻越來越多地搬把椅子當庭而坐。庭院中熙熙攘攘的,奴婢們往來灑掃、搬運什物,一開始見到主人出來,往往躬身而退,結果是勳告訴他們,該忙什麼還忙什麼,我只是出來透透氣,清醒一下頭腦罷了,並沒有監督你們工作的意思——真要督工,也輪不到我一家之主來做。

逐漸的,奴婢們也都習慣了,遇見是勳只是遠遠地躬身行禮,然後繼續手上的工作。

之所以慣常跑庭院裡來透風,因爲是勳需要利用清新的空氣來解頭腦睏乏,對自己的過往做一反思,也對日後的人生歷程再做規劃。自從出仕曹操以來,他馬不停蹄,四處遊說,或者身居中樞,構劃方略,總是被形勢逼着忙碌,沒有足夠的時間沉下心來思索。一方面,終究年歲到了,他不再是二十郎當歲的毛頭小子,擱後世三十來歲、四十出頭,事業纔剛起步也未可知,此世卻已達到人生的巔峰中段,而立且將不惑了,心思乃更細密,習慣謀定後動;另方面,也是難得一段閒暇,跳出局外,可以更客觀、清晰地看清時勢,也看清楚自己。

所以這回周不疑詢問的時候,是勳就正端坐庭院之中,身旁擺一高几,沏了一壺濃茶——有時候他真覺得這隱居跟老耄應該劃等號吧,怎麼一旦歸隱,自己就習慣喝茶曬太陽,真跟個耄耋老朽似的呢?

漢代尚無飲茶習慣,人們日常的飲料主要是白開水,是勳穿來此世雖已很久,仍然覺得——“口裡都要淡出鳥來”。於是遣人到處尋訪茶樹,因爲雖說神農發現茶樹的傳說太也無稽,但理論上起碼漢人是已經知道有茶這種植物了,只是不以爲飲,只以入藥而已。可是他一開始在思路上走進了誤區,光想着去揚州山谷間尋茶了,尤其伐滅東吳之後,更命留贊於錢塘、餘暨間留意——黃山毛峰所在尚僻,西湖龍井總能夠找得着吧?

然而卻一無所獲——野茶當然也找着一些,但質量實在太次,難以入口。是勳都快要失望了,誰想峰迴路轉,卻偶爾在華佗遺稿中翻到一句:“(茶樹)生益州川穀、山陵、道旁,凌冬不死,三月三日採。”啊呦,我光琢磨東南了,怎麼忘記西南地區將來也多名茶產地了?

只可惜益州爲劉備治下,難以深入,只得尋訪來往益州的商賈,高價採買茶葉,終於得着了幾十斤。嘗試翻炒之後沖泡,估計是儲藏不得法,略有黴味……沒關係,再着些幹茉莉花,咱們從此喝花茶吧。

也不知道是否與年齡有關,是勳以茶讓關靖,說久飲此物可消食、袪痰、止渴、利尿,大有益身心,關士起很快也上了癮,但小年輕周不疑卻徹底接受不了:“雖香而甚苦也。”他沒有見識過好茶葉(是勳也沒處掏摸去),懷疑香味只是因茉莉花而來,那我直接聞花香好了,幹嘛要受這種罪?

藥嘛,等有病了再喝,哪有天天當水喝的道理?

所以是勳於庭中飲茶,周不疑在旁侍坐,卻只是喝白開水罷了。他問是勳,您如此在宦途中輾轉,究竟爲的什麼?是勳隨手一指:“爲彼等耳。”周不疑順着是勳所指的方向一瞧,這不是府中奴婢嗎?若言爲家人,爲子女,尚有可說,爲了奴婢——“弟子愚魯,請先生解惑。”(未完待續……)

第16章 孰輕孰重第8章 願爲雲敞第5章 霹靂高車第11章 社會進步第1章 內科聖手第14章 再作馮婦第16章 屯敵必取第6章 並無雅骨第16章 爲人難哉第7章 寄身豪門第2章 飛龜舞蛇第3章 蒼天不仁第8章 公達三策第12章 懸危之勢第11章 借胡殺人第32章 天下第一第6章 一時俱反第26章 直取葭萌第25章 陸梁冀州第7章 宛城宣詔第6章 建安石經第5章 賣官鬻爵第20章 天象示警第4章 西走而王第37章 項莊舞劍第19章 二虎媾合第12章 壯當封侯第21章 家國國家第10章 月黑殺人第9章 平州智士第25章 誰堪伯仲第12章 白地將軍第14章 黑心煤窯第33章 先登者誰第32章 使王蜀中第13章 木秀於林第20章 亥豬巳蛇第12章 兔死狗烹第4章 海東來去第8章 囊中羞澀第29章 前倨後恭第18章 行獵遇賊第19章 嶺南烽煙第5章 賣官鬻爵第22章 收服荊南第25章 大地爲球第28章 便有如何第19章 東出盧龍第17章 含飴弄孫第25章 萬人敵也第25章 五火鬼兵第17章 大戰序幕第5章 谷口設伏第36章 誰人祖道第6章 一時俱反第23章 幼平奮威第36章 誰人祖道第26章 文姬歸漢第29章 何者爲君第6章 王異國生第1章 託孤之重第29章 何者爲君第34章 階級鬥爭第10章 西行取經第2章 工商興利第23章 屠盡匈奴第20章 鞭長莫及第21章 六氣之毒第3章 姻不如族第38章 矜功失節第5章 幽州之戰第17章 願爲孫程第22章 生死度外第24章 壯士斷腕第13章 大勢已去第16章 孰輕孰重第16章 舉賢任能第10章 離間江陵第21章 吾等何往第33章 乃可不歸第21章 先見神亭第7章 卿何人也第12章 觀其決斷第25章 大盈若衝第3章 深入西域第34章 猛虎出柙第16章 屯敵必取第7章 吾青州人第18章 扣舷獨嘯第25章 席藁待罪第17章 莒縣奇案第32章 秦失其鹿第20章 忙中得閒第13章 從情從禮第3章 天命天姓第12章 坊中石墨第36章 誰人祖道第21章 奉耶挾耶第1章 兩面三刀第2章 不務正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