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勳猶豫了好一會兒,最終還是沒向郭嘉道出自己乃穿越而來的真相。[.因爲眼前這位雖然命不久矣,可終究不是自己話一說完,他立刻就會翻眼瞪腿嚥氣的,要是再把這話傳給別人,尤其是曹操,那可如何得了?
這種真相,只能說給二十、二十一世紀之交,穿越文學尚未勃興,更未氾濫之前的人們聽,對方纔真有可能當你是信口胡謅或者發癔症,百分百地不相信。而這個年月的士大夫,除非王充復生,否則都是多多少少難逃迷信束縛的,未必就會把你的話全然當作春風馬耳。那麼在此時代的人們理解當中,後世穿越而來,知曉原本的歷史軌跡,那是何意?那必然是有“天命”加身啊!
這話若是傳入曹操耳中,是勳又將如何自處?就好比他還叫阿飛的時候,跟真氏勳編造神仙入夢授課的謊言,即便再如何荒誕無稽,氏勳都會有一兩分的相信;然後若非自己及時改口,說其實沒學到什麼,神仙只叫自己等着遇見貴人,說不定就被氏勳給宰掉了。一介鄉下少年尚且如此,更何況已爲人臣之極的曹操呢?臣子在君主面前暴露其有“天命”,那不是找死呢嘛!
即便蕭何爲劉邦舊友,對其政權不可或缺,更兼手無兵權,倘若蕭何有“天命”在身,你瞧劉邦會不會趕緊地除掉他?
所以啊,還是別爲了一時發泄的痛快,給自己惹下不測之禍爲好。
所以最終,是勳還是隻好雲山霧罩地糊弄郭嘉。他問郭嘉:“奉孝以爲。留侯之智。殆天授乎?是圯上老父教之乎?抑或僅爲人謀?”你認爲象張良那樣料無不中、運籌神算的本領,是上天賜予的呢,還是圯上老人傳授了兵法所致,或者僅僅是他個人的能力出類拔萃?
要是擱在後世,就沒幾個人相信張良真是得了黃石公或者其他什麼神仙傳授兵法,才能智冠當時的,當然更不會相信他的智謀跟後來辟穀修道有啥關聯。但是放在這個自然科學還很落後,迷信思想氾濫成災的時代就不同啦。即便郭奉孝並非成天嚷嚷“天命”的妄人,他也不敢否認神靈和天意的存在。故此沉吟半晌後,只好回答:“若真圯上老父所授,亦乃天所授也。留侯之智,嘉不敢妄測。”我不知道。
是勳微微一笑,伸出手指來朝上方一指:“奉孝當知,天降英雄,而必降其輔弼者,有高皇帝乃有留侯,有武皇帝乃有驃姚。其才能非我等所能臆測。”那意思,你信不信在情報方面有天才人物存在?老子就是這樣的天才。爾等凡俗是料不到的啦!
郭嘉長長地喘了一口氣:“倘真若此,則嘉不當薦宏輔鎮幽矣。”要是你真是天授的情報奇才,而不是另有其它秘而不宣的情報來源,就真應該讓你接我的位子。
是勳搖搖頭:“是非吾所願也。奉孝今日所薦,勳足感盛情。”他知道郭嘉還在半信半疑之間,但話已經說到這個地步了,也就沒必要再多呆下去啦,當即起身告辭。
出門再找曹操,表示說我願意接受幽州刺史的任命,只是——老規矩,你得答應我幾個條件。曹操說我就是欣賞你這點,預先就把事情考慮周全了,而不是先大拍胸脯,等辦不下去了再來找我求助。你說吧,只要合情合理,有助於幽州的穩定,我必然無有不允啊。
是勳扳着手指回答道:“其一,請準與鮮卑、烏丸等互市。”這是政府一項很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也有助於拉近與外族的關係,進而加以羈縻,別處我也管不到,你得把幽州的市禁給我放開嘍。
曹操點頭,說宏輔你當日在審理孫資一案的時候,所言御胡之策,我也都已經聽說了,你說得有道理,我百分百支持你。
是勳繼續扳手指頭:“其二,幽州初定,百廢待興,事務繁冗,恐勳一身難以勝任……”我一個人幹不了,你得給我派點兒能幹的部下過來。
曹操說閻柔、田疇,這兩位計劃中都還是要留在幽州的,都是治國之幹才,希望你付之以腹心之任。除此之外,你還想要誰?儘管開口吧。
是勳就光提了一個人選——“河東郡守司馬仲達,有理民之長才,前在河東,與勳符合若契,請徙爲廣陽守。”希望讓司馬懿來掌管幽州州治所在的廣陽郡。
他要把司馬懿拉到身邊來,其實有雙方面的用意。第一當然是因爲仲達能幹啊,庶務皆可委之,首郡亦可付之,自己可以只抓大政方針就成,省了很多的精神頭呢。但還有另方面的考量,即司馬懿出自河內望族,是世家大族的天然代表人物,是勳遲早是要對世家大族動屠刀的,然而面對這一巨山般的社會階層、社會勢力,他自己就象只小螞蟻一樣——愚公尚且不能移山,而得靠神仙垂救,更何況小螞蟻呢?想要打擊甚至消滅強大的敵人,就必須先分化瓦解敵人,把巨山轟塌,變成無數的小山包,那就比較容易剷除了。司馬懿爲其所薦,又曾經與之共事,是分化和拉攏的最佳人選。
更何況,是勳是真不想與仲達爲敵——他寧可與孔明爲敵,因爲諸葛亮純粹,純粹的人思路比較容易把握;而仲達這般複雜到了更貌似純粹之人,爲達目的不擇手段而又簡單幹淨,其心最爲叵測,你以爲他退縮的時候,他可能立刻就會展開反攻,你以爲他要攻擊的時候,可能正打算退守,實在太難應對了。
還不如再次把他拉到身邊來,一方面培養感情,拉近距離,另方面也潛移默化,趁着他還年輕的時候,讓他多少接受一點自己的治世理念爲好。
而在曹操看來,司馬懿確實是良吏,但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這種守牧之才,他手下一抓一大把,是勳想要,給就是了,沒什麼爲難。當下點頭應允,又問:“尚有三否?”
是勳低頭想了一想,突然又再擡頭:“主公欲得平州乎?”
曹操說我當然想要得到平州,別說平州了,揚州、荊州、益州、梁州、涼州……只要是大漢朝的疆土,我希望能夠全都捏在自己……啊不,歸於王化,直屬於朝廷,而非諸侯割據,各霸一方。只是:“恐今非徵平之時也。”宏輔你不是出使一趟遼東,回來跟我說公孫度梟雄之姿,不易應對嗎?他若是橫在中原腹地,哪怕付出再大代價,我也要去討伐他,但天幸他蜷曲一隅,不爲大患,我現在還真沒有精力去收拾他。
是勳答道:“勳幼少時客居樂浪,乃思定平州、退句麗,而能返樂浪,甚而復武皇帝朝鮮四郡也。固然,公孫升濟非易與輩,然其人終究垂垂老矣,其臣多難任事,嗣子康又止平平。倘或升濟有所不諱,則朝廷當速發大兵以取遼東,若待公孫康繼立,則難定也。”公孫度活不了多久啦,要是他突然掛掉,臣僚、兒子,都沒他那麼能幹,遼東政權就會產生哪怕是短暫的一段“硬直期”,趁勢而取,良機難再。
是勳光提了公孫康了,沒提公孫恭,因爲這個公孫度的小兒子,他此番出使襄平的時候,恰在外郡,沒能見着。但更重要的是,根據史書所載,公孫康去世後便傳位兄弟公孫恭,然而公孫恭身體病弱,甚至“陰消爲閹人”——徹底喪失了生育能力——公孫康之子公孫淵趁機悍然發動政變,搶了班,奪了權。所以除非有驚天大逆轉,否則此人更不足慮。
是勳跟曹操提這事兒,就是希望能夠在幽州保持一支力量足夠的機動兵馬,可以因應時局的變化,隨時發兵遼東,牽絆住公孫家,以待朝廷大軍來援,將之一舉蕩平。曹操沉思良久,勉強點了點頭,然後問是勳:“以誰爲將鎮幽?”
其實是勳提出這個建議,還有更深一層的考量,那就是在幽州放一大將,就等於隱性地分化了自己手中的兵權,則中樞將不會再起疑慮。既然如此,對於派誰爲將鎮守幽州,他更不能發表個人意見了——“勳無所屬,唯主公之命是聽。”
曹操繞着圈子踱了幾步,又擡起頭來瞟一眼是勳——曹老大精明着呢,是勳在顧慮些什麼,爲何獻此謀劃,他心裡如同明鏡一般。既然如此,那就必須放一個有威望、能服衆,既肯服從是勳的指派,又不至於文武徹底沆瀣一氣的將領。他原本屬意高覽,可是想想高覽終究是降將,威望不足,只好罷了。曹洪呢?也不成,威望倒是夠了,但就他那火爆脾氣,哪怕跟是勳再說得來,也必然不肯甘心聽命啊。
最後決定:“以於文則爲中郎將,助卿守幽。”留下於禁吧,此人雖非軍中大將,資歷、威望也逐漸培養起來了,尤其他能整兵,講原則,暫且留在幽州最爲合適。按照曹操的想法,不見得公孫度短期內就會掛,那乾脆讓于禁跟幽州募兵整軍,我若南方戰事吃緊,就可命其將兵南下守許,方便把許都的後備兵馬都調到前線去。說白了,幽州正好當預備軍基地。(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