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赤面之疾

是勳在海州境內巡迴了一個多月,先後於琅邪國內、東海國內開課講經,由此選拔了大批人才,舉薦給朝廷。他爲了拉攏王氏等大族,特意放低標準,多給了幾個名額,堂舅子王雄亦在其列——但這已經算照顧寒門啦,真要是由得地方官察舉,或者換個人比方說陳羣前來巡查,基本上一個單家子都上不了榜。

海州之士,總共薦舉了四十七人,建議五成往各府充當小吏,二成爲郎,剩下的都去太學就讀。估摸着等這些人到了許都,毛玠還會再審查、考覈一番,也可能刷落數人,具體安排,除了去上學的,也會有所調整。然而是勳對自家的眼光有信心,對自家的權勢也有信心,相信毛孝先不會太過份。

在原本的歷史上,曹操自任丞相以後,府中典選舉的就是毛玠和崔琰,史稱“其所舉用,皆清正之士,雖於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終莫得進”。換言之,這傢伙有點兒過於看重品德操守了,與曹操“唯纔是舉”的方針並不完全合榫,但同時因爲他出身不算很高,所以選用人才也並不重視門第——這點與崔琰不同。所謂“時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就是指的那些大家族出身,靠着家族之間互相吹捧、造輿論而哄擡起來的名士,其實沒什麼本事,甚至還可能道德敗壞。

丞相府中設置多名丞相司直,無論就親疏遠近,還是名位聲望而論,都以是勳爲其魁首。本來該當他坐鎮中央。派別人出去跑活兒的。然而是勳建議曹操恢復此職。並且毛遂自薦,目的就是要趁機拉攏天下尤其是關東的士人,所以當然自己必得出京啦。他主動推薦了毛玠留守,一是看重毛孝先剛直不阿,二是因爲毛玠並非世族子弟,真要是放到地方上,毛玠未必能夠和敢於招很多寒門士人上來,但在中央遴選自家推薦上去的單家子。也基本上不會打回票。

然而即便如此,是勳還是特意秘密地召見自己選拔出來的那十多名寒門士人,首先開門見山地問他們:“卿等雖有學識,然在州內名聲皆不甚佳,何也?”其中一人氣哼哼地說道:“民間有一俗諺,未知君可聽聞否?”

是勳問是什麼俗諺,那士人便背誦道:“舉茂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高第賢良恡如黽。”

是勳心說我就知道你要說這首民謠。此謠之意,是說此前舉人皆不得其才。被世家大族控制了進取之門,但那些世家子弟往往能力既差。品德又糟——被舉秀(茂)才的,根本不通經書;被舉孝廉的,竟與父親分爨;所謂賢良方正名次較高的,卻貪婪得如同癩蛤蟆一般。

此謠後來流傳爲:“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然而秀才於漢時爲避光武帝諱,改爲“茂才”,且“良將”科始於曹魏,“寒素”科始於晉代,亦皆非漢時名目,故當是晉以後語。

這首民謠是勳當然聽說過,隨即就聽那士人道:“世家無才,然而有勢,自可吹噓;寒門有才,便是懷璧,必爲所嫉,甚而爲其所污。或雲我等貪者,家無頃田,何所得貪?或雲我等不友者,親族見疏,欲友而不能行。或雲我等不孝者,父母貧寒而歿,如何盡孝?”

旁邊士人聞言,全都沉痛地點頭,只有是勳在心中暗笑。他心說你吹得好大氣,彷彿世族全都是沽名釣譽,寒門個個清白無垢似的。就算寒門,你們也是地主階級,家裡沒有頃田,幾十畝地還是不缺的,要不然也沒錢去讀書,別說得自己跟顏回復生一般——就算顏回,雖然安貧,家裡也未必真有多窮。

不過他也不想揭穿對方,只是很理解地捋須點頭,然後關照衆人:“鄉間污衊,吾自不會上奏,然而須知府中毛司直最重道德,崇儉約,卿等赴都,當謹言慎行,不可觸其怒也。”毛玠是個注重個人修養,而且儉樸方正之人,你們還得在他手下過一道,可千萬別掉鏈子,哪怕裝也得給我裝成個正人君子。

衆人感激涕零,諾諾而退。

於此其間,是勳還帶着諸葛亮去諸葛圭、諸葛玄墳前拜祭,順道見了諸葛瑾、諸葛均一面。諸葛瑾得知是勳已收二弟爲弟子,大感欣慰,諸葛均當即也拜倒在地,請求收納。然而是勳對這小子並無興趣——諸葛家三兄弟,老大在東吳做到大將軍,老二在蜀漢做到丞相,就這老三貌似最後纔是個什麼校尉吧。《世說新語》雲諸葛兄弟“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而狗竟然是指從弟諸葛誕,不及諸葛均,可見沒啥本事。

當然啦,當着人倆哥哥的面,也不好直接拒絕,於是微微而笑:“公齊請起。卿向學之心,吾知之矣,然若隨我而去,汝兄一人未免孤寂。且相伴先人冢前,待喪滿後再來尋吾吧。”諸葛均心說我就是想逃避這枯燥的守喪日子啊……可是沒有辦法,只得悻悻起身。

是勳千叮嚀,萬囑咐,叫諸葛瑾喪期一滿,就來許都找自己,然後才帶着諸葛亮,在瑾、均兄弟二人目送之下,飄然而去。

離開海州以後,是勳並未返都,而又南下奔了徐州。

時徐州刺史爲上黨人浩周,字孔異,將州治設置在臨淮郡的淮陰縣。是勳先在淮陰與浩周相見,二人素無交情,只是普通公事來往而已。隨即是勳即在淮陰縣內開課講經,招選人才,夏末離開淮陰,抵達廣陵。

一般情況下,丞相司直所到之處,各州刺史、郡守、縣令長都會親率僚署,到城門口去恭迎——是勳懶得再搞微服私訪那一套了,反正他的主要意圖在選舉。而不在監察。目的是收攬地方士人之心。要是到處得罪人那就適得其反了。不過這回,身爲廣陵太守和自家從妹夫、莫逆之交的陳登卻並沒有出現,領頭恭迎是勳的,是個身材高瘦、相貌清癯的官吏——

“廣陵功曹陳矯,恭迎司直——府君抱恙在身,不克來迎,還請寬宥。”

是勳跳下車來,朝陳矯拱手:“季弼不必多禮。郡守何在?速領某去相見。”

陳登跟他那是什麼交情啊。若非病得起不來身,就算讓人扶着也肯定會來迎接啊。

陳矯卻心說,我這般小吏,又是初次相見,是司直竟然一口就叫出了字來,看起來巡查之前,功課做得挺足啊。還好我廣陵上下盡皆清廉、勤勉,不會被他挑出什麼錯來。

是勳知道陳矯之字,那是理所當然之事,此人亦日後之曹魏名臣也。一直做到尚書令和司徒,史書有傳。他前世通讀了好幾遍《三國志》,又豈會淡忘?

當下跟隨着陳矯等人進入城內,前往郡署。到了後院門口,陳矯就止步不前了,是勳也把諸葛亮、郭淮等留了下來,自己昂然而入。果然,就見一位婦人牽着一個小孩子在院內相迎。

是勳打量這婦人,隱約可見昔日營陵是氏宅邸內一度驚豔的那位女公子的形貌,只可惜,老得太多了……難道陳元龍苛待你了嗎?還是廣陵這兒水土不好?我家幾個媳婦兒的變化都沒那麼大呀。

是氏夫人行禮道:“見過七兄。”然後招呼身邊的小孩子磕頭:“快來拜見七舅。”是勳先朝是氏還了一禮,然後伸手把旁邊正磕頭的小孩子抱起來——嚯,還挺沉——“此即肅兒麼?”

是氏嫁給陳登,生下一子,起名叫做陳肅。是勳觀書只看大略,常忽略很多細節——在原本的歷史上,陳登雖然未娶是氏女,所生的兒子也叫陳肅,沒啥本事,要等曹丕稱帝以後,才追錄其父前功,任爲郎中——從陳珪開始的超常智商,到這兒就算用完了。

是勳抱着陳肅,向是氏探問陳登的情況。是氏嘆息道:“仍爲舊疾,胸悶乏力,面赤而燥也。”於是領着是勳進入內室,而陳元龍已經在榻上爬起了身,倚靠着枕頭正大喘氣呢。

是勳放下陳肅,坐在榻上,拉着陳登的手詢問病情。就見陳登整個人都比上回相見的時候瘦了一大圈兒,然而面色赤紅,精神卻貌似很亢奮。他笑着對是勳說:“舊疾爾,已用藥,三日即可瘳也。未能遠迎宏輔,勿罪。”

是勳指着陳登問是氏,說這傢伙還在不要命地吃魚生嗎?是氏說有我管着,如今吃得很少了,而且如你所言,配以紫蘇,就以熱酒……陳登急忙插嘴:“宏輔之方甚佳,魚膾以紫蘇裹之,其味妙不可言也。”

是勳多少有點兒哭笑不得,說我讓你吃魚生的時候配紫蘇,是爲了殺蟲去毒,不是讓你飽口腹之慾的。兩人又隨便聊了幾句,陳登吩咐是氏領着兒子出去,趕緊整備酒食,款待是勳。等妻子出了門,他突然沉下臉來,問是勳道:“聞都中有人進言曹公,欲使我別守它處,真有此事否?”

是勳點頭,說確實有這種議論,都認爲你久鎮廣陵,兵馬強壯,恐有尾大不掉之勢,如今孫策已死,江東不足爲慮,因而須將你調去別處。陳登冷笑道:“此皆無識之言也!孫策雖死,孫權今領其衆,有張昭、周瑜等爲輔,收攬吳中士心,恐異日爲國家之禍,不在孫策之下也。”

是勳說這我明白,所以我也在曹公面前進言啦,說廣陵離不開你。只是你也需要限制一下飲食,注意一下身體啊,你要是經常這個樣子,誰放心把大江下游放給你鎮守?提醒陳登一句以後,突然轉變話題,詢問起江東局勢來——

“勳在途中,但聞朝廷分州於揚,未知其事若何?”陳登輕輕搖頭:“孫賁、張昭、周瑜皆辭任命矣……”人家根本不在乎名位,仍然牢牢地團結在孫仲謀周圍,即便孫權雖然掛着吳縣侯的爵位,正經官職仍然只是一個小小的陽羨縣長,那也無所謂。

是勳說我已經料到啦,看起來,欲平江東,全得靠你與太史子義、魯子敬,只要把水陸大軍都訓練成了,即可以武力破之——想搞分化瓦解的小陰謀,恐怕是行不通的。聊着聊着,又繞回來說到陳登的病情,是勳就問啦,你吃的什麼藥啊,管用嗎?

陳登道:“前日華元化途經廣陵,親爲寫方,但云可療一時,不得根治也……”是勳聞言猛然站起身來:“什麼,華佗見在廣陵?!”(未完待續。。)

第6章 王異國生第14章 未之聞也第14章 敝帚自珍第27章 思慮操勞第10章 西行取經第32章 出入此門第26章 罵死荀彧第22章 養虎貽患第19章 祖道之金第10章 併案討夷第3章 自恃其智第24章 高陵之變第5章 觀卿者心第5章 雛鳳引弓第13章 深肖乃父第23章 屠盡匈奴第17章 正是此賊第9章 德容言功第10章 海隅神威第28章 便有如何第9章 見性成佛第15章 名醫神針第29章 殆天授也第13章 十命可受第3章 天命天姓第2章 工商興利第29章 何者爲君第29章 堂堂正正第1章 南征袁術第17章 千鈞一髮第14章 明算之弊第9章 平州智士第11章 熟悉劇情第19章 覆蓋攻擊第30章 命中魔星第10章 天下英雄第4章 渾人心思第10章 擇易避難第22章 雷震行刺第8章 驃姚之業第21章 諸葛連弩第30章 不可迷失第34章 陣前車懸第12章 坊中石墨第30章 師恩如海第5章 二得二失第23章 涼州之戰第8章 我等自取第22章 革命宣言第4章 閉門課徒第10章 得無患乎第25章 汝國何在第2章 是儀北上第10章 翻供之謎第17章 僭越王章第18章 扣舷獨嘯第16章 我主不見第11章 空手奪刃第16章 爲人難哉第15章 不王而王第17章 火燒長安第8章 政治革命第5章 府中密議第25章 大盈若衝第27章 狐假虎威第14章 龍旗九旒第16章 數算之道第16章 歷史慣性第21章 海上仙山第23章 豈可無馬第27章 盡屠公孫第4章 渾人心思第15章 今古之爭第25章 初步較量第7章 逆天出師第12章 呂布來矣第7章 不忠不孝第18章 背主求榮第17章 願爲孫程第18章 行獵遇賊第9章 西域貢使第30章 有害令名第19章 擅出奇兵第17章 大戰序幕第3章 納頭便拜第9章 溳水之戰第17章 子桓發礮第16章 會稽顯姓第21章 意外重逢第29章 駐馬浿陽第30章 凌雲雕龍第25章 初步較量第9章 明察秋毫第25章 席藁待罪第5章 大國小鮮第2章 兄弟鬩牆第17章 含飴弄孫第6章 嚴其考法第17章 立長立賢第26章 君權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