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平定荊州

蔡瑁做爲新降之人,何況劉澤的口氣堅決,似乎根本就沒有同任何人商量的意思,毅然決斷,蔡瑁本來還想再說什麼,也最終住口不言。在他看來,蒯家雖然沒有被斬盡殺絕,不過蒯良死蒯越逃後,蒯家已經是樹倒猢猻散,必然是一蹶不振,以後再難與他蔡家來抗衡了,蔡瑁有就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劉澤一面在襄陽廣貼安民告示,一面令人飛傳進攻江陵的徐榮和甘寧,要他們暫停進攻江陵,荊州已降,根據協議,江陵將歸南郡太守蔡瑁管轄,此時徐州軍再行進攻江陵已是不合時宜。

當劉澤率徐州軍主力北攻章陵之時,徐榮和甘寧水陸兩路,從夏口沿江而上,向江陵的荊州守軍發動了攻擊。

甘寧的水師收編了江夏的水軍之後,以蘇飛爲副總兵,水師的規模已經擴充到了五六千人兩百餘條戰船,但與駐守江陵的荊州水軍相比,實力還是遠遜不少,不過甘寧指揮得法,調度有方,在巴丘水戰之中,一舉摧毀了荊州水軍的十餘艘樓船,大敗荊州水軍。徐榮率第一和第十步兵師乘荊州水師敗績之際,一舉拿下了重鎮巴丘,取得了西進江陵的第一場勝仗。而後水陸齊進,直逼江陵城下。

江陵的守軍在巴丘慘敗之後,再也不敢輕易出戰,依託江陵城堅固的城防死守待援。徐榮率軍兵圍江陵之後,也是幾次圍攻。但一直未有建樹。打破堅固的城防僅憑人海戰術和蟻附攻勢是很難奏效的,但徐州軍象投石車營牀弩營這樣的重型攻城器械只有軍團一級纔會配置,此次徐榮進攻江陵,轄下是兩個步兵師兩萬人馬,並未配置重型的攻城武器,野戰之時尚可遊刃有餘,但想要打破堅城,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徐榮也不想因爲攻城而付出太大的傷亡代價,所以幾次強攻未遂之後,他便也就改變了策略。對江陵城圍而不打。同時向劉澤那邊請求投石車的援助,只有能調幾輛投石車過來,攻破江陵的城牆自不在話下。

很快地徐榮就接到了劉澤的回覆,投石車沒有派來。卻意外地接到了劉澤命令他撤軍巴丘的軍令。徐榮甘寧好生奇怪。江陵還未攻克。主公緣何要放棄攻打江陵,要知道江陵可是南郡的郡治,只要拿下江陵。就等於攻下了南郡。

傳令的使者告訴徐榮,主公兵圍襄陽,荊州牧劉琮和荊州兵馬都督蔡瑁已是舉州而降,江陵也在投降的範圍,根據主公與蔡瑁的協定,南郡將整個兒的歸蔡瑁統轄,所以江陵就不必再打了。

徐榮和甘寧面面相覷,皆生出功敗垂成的嘆息,雖然江陵投降了,但對於徐甘二人,此次進攻江陵的任務卻是失敗的。但劉澤的命令已下,江陵不能再打了,他們只有退守巴丘。

巴丘在長江與洞庭湖的交匯點,是千里荊江的咽喉要衝,北連漢沔、南通瀟湘,東接江夏、西至江陵,無論是西取江陵還是南下長沙,巴丘都是必爭之地。劉澤對巴丘極爲看重,徐榮甘寧退兵之後,劉澤並沒有令他們退往夏口而是屯紮在了巴丘,其用意很是明確,將來對南郡的蔡瑁可以直接起到鉗制作用,第二點則是爲以後南下荊南四郡打下基礎。當然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東吳對巴丘一直是虎視眈眈,劉澤派重兵駐守在巴丘,也算是絕了江東的念想。

整個荊州的局勢稍定之後,劉澤首先對荊州舊臣進行了安撫。劉琮的荊州牧肯定是坐不成了,不過鎮南將軍的印綬和成武侯的爵位都保留了下來,由於鎮南將軍的封號和侯爵的位子都是受封自朝庭的,劉澤雖然貴爲靖王,卻也不能擅行廢立,於是劉澤向許都上表,奏請漢獻帝批准劉琮繼承劉表的鎮南將軍的封號和成武侯的爵位。表上遞到許都了,至於漢獻帝能不能瞧着,又能不能批准,那就是兩回事了,反正劉澤的奏章一遞,就等同於獲得了朝庭的認可,這大概已經成爲了各大諸侯的慣例。

至於對蔡瑁的安排,劉澤沒有失信,按照協議的約定,封蔡瑁爲南郡太守,同時都督荊州水陸兩軍,荊州原屬軍隊編制未變,番號不改,一切維持原有模樣。蔡瑁對這個安排心滿意足,辭了劉澤,率領着荊州水陸軍隊十幾萬人南下江陵,開始構建他國中之國的夢想去了。

對於荊州的一干官吏,劉澤大抵予以留任,鄧義仍爲治中從事,劉先仍爲別駕從事,王粲爲襄陽郡太守,韓嵩爲章陵郡太守,陳震爲江夏郡太守,其餘諸官,一併擢用。

其他的官吏大多原職錄用,唯獨兩人是劉澤刻意提撥起來的,一個是前水軍校尉王威,因爲在漢水之役中保護公子劉琦失利,致使劉琦失蹤下落不明,被蔡瑁責罰,降爲了軍司馬,另外一個是伊籍,伊籍先前在荊州只是劉表的幕賓,未有實職,後來奉劉表之命,給公子劉琦做老師,劉琦死後,閒居在襄陽。此次劉澤任命王威爲水師副總兵,裨將軍銜,前往巴丘協助甘寧統領水師,任命伊籍爲州牧府長史。

劉澤入主荊州之後,並未立即推行徐州的三省六部制度,而是沿用漢制舊規,主要的原因是荊州初定,冒然推行新的制度必然會引起混亂,不過這只是暫時的權宜之計,荊州與徐州全面接軌,也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劉澤深知,此事不可急功近利,得徐緩圖之。

荊州的舊有軍隊劃歸了蔡瑁統領,那也只是投降之時蔡瑁手中還能控制的軍隊,至於在江夏、在安陸、包括在新野收降的文聘的軍隊,劉澤可沒有交還給蔡瑁的意思,尤其是安陸一戰中俘虜的騎兵和新野的文聘軍,這可是荊州軍隊的精銳所在,蔡瑁也沒膽要求劉澤歸還這些降兵,劉澤已經計劃着對這些軍隊將全面地進行整編,充實到徐州軍的編制當中去。。

第148章 離別樓桑第577章 戰雲密佈第227章 前往青州第17章 君子六藝第211章 誓堵決口第303章 叛出冀州第43章 力撥頭籌第439章 陰陵之戰(二)第136章 揭榜投軍第556章 黃忠出戰第511章 平定荊州第365章 開科取士(一)第4章 半截手指第99章 絕色女子第704章 漢家一瓦第688章 許都之戰(上)第372章 許親子龍第58章 收服大宛第92章 山雨欲來第139章 小人得志第276章 挾持人質第272章 天牢重地第471章 靖王殿下第19章 初入洛陽第504章 臥龍在野第568章 韓玄之死第564章 黃忠歸降第265章 人工呼吸第510章 輕取襄陽第406章 往事如煙第448章 玉人垂淚第699章 喬裝改扮第99章 絕色女子第239章 酸棗大營第531章 龐統夜遁第473章 青梅煮酒第26章 大賢良師第12章 高橋馬鞍第307章 單騎救主第597章 秦晉之好第210章 黃河氾濫第170章 盧植獲罪第510章 輕取襄陽第647章 新兵招募第687章 重中之重第402章 呂布殞命第439章 陰陵之戰(二)第239章 酸棗大營第301章 刀斬顏良第592章 棄子爭先第427章 第三軍團第38章 中山馬商第124章 離開洛陽第440章 陰陵之戰(三)第231章 張榜招軍第221章 多多益善第256章 收降徐榮第447章 倚老賣老第430章 劉備來了第704章 漢家一瓦第618章 兵抵三江第77章 調虎離山第36章 青花瓷器第125章 賣身葬父第327章 枕蓆私語第287章 心意已決第118章 刀聖揚威第48章 汗血寶馬第356章 三不原則第284章 瞞天過海第241章 孫堅中伏第561章 慘絕人寰第562章 奪路而逃第410章 酩酊一醉第188章 破陣之法第440章 陰陵之戰(三)第662章 葫蘆山谷第74章 亮銀鋼槍第294章 富貴如雲第228章 朝庭賦稅第338章 米市風波第649章 葭萌險關第201章 宗室重臣第83章 噩耗傳來第443章 兵圍壽春第301章 刀斬顏良第188章 破陣之法第22章 峽江平渡第360章 挾持人質第48章 汗血寶馬第74章 亮銀鋼槍第86章 遼西採礦第379章 不堪回首第475章 孫策遇刺第648章 第九軍團第125章 賣身葬父第66章 賈詡歸心第586章 初顯崢嶸第615章 蠻心難收第522章 離間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