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2章 決意南下

漢末的徐州可謂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主,在短短的幾年間連着換了幾茬主人,陶謙——劉備——呂布——曹操——劉備——曹操,在這走馬燈似的輪換之中,掌握着徐州兵馬大權的曹豹死了,號稱徐州第一富商的糜家倒了,唯一能穩坐釣魚臺的,只有陳家父子,無論徐州政局如何風雲變幻,陳家巍然不動。除了第一次的政權更迭是和平交接之外,剩餘的幾次都是在腥風血雨之中,無數的世家豪族在血腥的動盪之中覆滅了,只有陳家一次次地受到重用,這中間的學問真得就很耐人尋味了。

劉澤推斷,此時的陳登並沒有受到陶謙的重用,典農校尉,一個主管農田水利的官員無論如何也算不上徐州的軍政要員,他完全是被陶謙排除在權力核心之外的,所以陳登纔會有投效明主的想法。

良禽擇木而棲,良臣擇主而事,漢末亂世初臨,諸侯相互兼併,大局還未定,許多名士還處在擇主期,爲了家族的利益和自身的前途,陳登的選擇或許沒什麼錯。

劉澤手扶着卷軸,並沒打開的意思,不就是徐州的區劃圖嗎,劉澤的倉庫裡,有着比它精細十倍的地圖。但這個卷軸所代表的,不單純是一份地圖,而是一份政治野心,打開它,就意味着劉澤接受了陳登的建議,有鯨吞徐州之意。

取徐州的確是劉澤的戰略構想,放棄平原之後,劉澤下一個目標就是徐州,與其徐州最終落入曹操的手中,爲何不自取之?這與人的虛僞與否無關,一個卓越的政治家。必須能夠審時度勢,關鍵的時候絕不手軟,政治永遠都是血淋淋的,宋襄公的仁義最終只能是貽笑大方。

但表面文章還是要做的。聰明的政客都是極其會僞裝自己。所有劉澤並沒有急於點頭。

劉澤沒有表態,反倒讓陳登有些急了。“潤德公。非是某賣主求榮,徐州危如累卵,陶使君年邁老朽,曹兵來勢洶洶。若無能力挽狂瀾之人,徐州膏腴之地將淪爲無人之區。登若爲個人故,無論投何人,謀個一官半職均非難事,實是登不忍見徐州百姓蒙難,求潤德公看在徐州百姓的生死存亡是萬萬不要推辭。”

劉澤看了賈詡和徐庶一眼,兩人都用眼神表示了一下。劉澤微笑地道:“元龍先生舟車勞頓,權且到館驛安歇一宿,此事我們明日再議如何?”

陳登想想也是,這麼大的事肯定得容人家考慮一下才是。便起身告退了。

他一走,賈詡撫掌大笑道:“主公啊,這可是天賜良機,有陳元龍暗中相助,徐州唾手可得。高唐非久居之地,徐州地廣民多,實是主公開疆拓土的立足之本。”

徐庶有些擔憂地道:“只是我們如果打着救援的旗號,一入徐州便吞併陶謙的基業,恐怕與名聲有礙,爲天下人所恥笑。”

賈詡微笑道:“這個自然不能莽撞行事,主公南下,必定打的是救援徐州的旗號,如果陶謙夠聰明的話,他應該是將徐州拱手相讓纔是。”

劉澤很好奇,賈詡居然能算得這麼準,真是奇才呀,而事實的發展無疑不出他的意料。

“文和緣何如此斷言?”

賈詡眯着小眼,悠然地道:“現在徐州的實力和曹操抗衡的話無疑是以卵擊石,這一點陶謙應該很清楚,援兵雖可解一時之急,但徐州和曹操結下了殺父深仇,只要陶謙一日不離徐州牧的位子,曹操就絕不可能善罷甘休。各路援兵沒有好處,絕不可能長住徐州,而單憑徐州之力,陶謙根本就無法對抗曹操,如果陶謙還想保住他自己的性命和陶家的香火,退隱無疑是他最明智的選擇。至於選擇讓位於何人,陶謙肯定會思量再三的,這個人必須有能力對抗曹操而且仁德的品格,陶謙可不希望過河拆橋的事發生在他的身上。綜上所述,我認爲,陶謙的第一人選必定是主公無疑。”

劉澤淡然地道:“徐州可不只是陶謙一個人的,就算他想讓也未必有人不會反對,不過這趟渾水還是值得我們趟一趟的,正如文和說的,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無論如何我們也不能放過。”

徐庶點點頭,道:“高唐狹隘之地,已完全不能施展主公的抱負,徐州無疑是主公爭霸天下的最佳跳板,我們當全力取之。不過袁譚大軍在西,隔河而峙,我軍南下之際,他若乘機來攻的話,高唐危矣。”

袁紹拿下平原之後便轉戰幽州了,與公孫瓚打得正如火荼,平原這邊只留下了袁譚率五萬大軍鎮守,袁紹還加封他兒子青州刺史的頭銜。先前隔岸觀火的公孫瓚此時火燎屁股,才懊悔不迭,派出使者到劉澤這邊示好,劉澤暗自冷笑,虛言迎奉。

“袁紹與公孫瓚激戰幽州,根本就無瑕南顧,袁譚手下雖然五萬大軍,但估計袁紹給他的命令是死守平原,絕不可能渡黃河擴大戰場,現在以袁紹的兵力,尚無兩線作戰的能力,何況高唐黃河防線袁譚就想突破也無可能。只要我們在徐州站穩腳跟,高唐可以棄掉了。傳我軍令,陳到於毒率五千人馬駐守高唐,其餘諸軍隨我南下救援徐州。”

劉澤軍令既下,賈詡和徐庶立刻下去安排。劉澤轉身回到了內堂,蔡琰正抱着微兒,哄他入睡。

“琰兒,徐州被曹操圍攻,徐州牧陶謙派人求援,我已決意南下救援徐州。”

蔡琰臉色有些變化,道:“如此一來,夫君豈不要與孟德師兄兵戎相見了?你們二人關係一向很好,若因外人之故弄到兄弟鬩牆豈不得不償失?”

劉澤苦笑一聲,說實話,無論是平定黃巾還是諸侯討董,自己一直跟曹操保持着鐵哥們的關係,但歷史卻無可阻遏地將他們推向了對立面。徐州將會成爲他們第一次交鋒的戰場,既然要爭雄天下,化友爲敵將是無可避免的,無論劉澤願不願意接受,這都將是不可逆轉的事實。

“孟德兄在徐州把事情鬧大了,屠殺掉了手無寸鐵的十幾萬徐州百姓,如果我不去阻止的話,他會殺掉更多的人。天下以民爲本,孟德兄爲泄私憤,塗炭生靈,的確是不該。”

蔡琰聞聽之下臉色全白,急急地道:“孟德兄此時兵強馬壯,夫君能打得贏他嗎?”

劉澤握住她涼涼的手,道:“放心吧,到達徐州之後,我會先禮後兵,勸說孟德兄退兵的,徐州城垣強大,守備完善,孟德兄就算想攻破亦是不易。你和孩子且在家中安住,待徐州那邊平定之後我們再相會吧。”

蔡琰默默地點點頭,行軍打仗可不是她們女人可以參與的。

陳登一夜無眠,早上剛剛起來,便有中軍傳喚他去見劉澤,陳登趕忙洗漱完畢,連館驛之中給他準備好的早餐都沒有吃一口,立即前往劉澤處。

剛進門,劉澤便將尚未開過封的卷軸交到到了陳登的手中。陳登心中便是咯蹬一下,劉澤將地圖退回來,難道他拒絕出兵嗎?

“潤德公,這……”

劉澤微微一笑道:“元龍先生請別誤會,在下與僚屬已議過此事了,一致決意發兵南下救援徐州,請元龍先生放心,無論如何在下也不能坐視徐州百姓遭此無妄之災。”

陳登大喜,不過他還有些疑慮,緊握着卷軸,道:“在下昨日之言,潤德公就沒有考慮過嗎?”

劉澤哈哈大笑道:“扶危濟困,救難賑亂,當是君子義不容辭之責,乘人之危、落井下石之舉,劉某斷不肯爲之,今番進兵救徐州,只爲大義而去,劉某絕無半點私心。請元龍先生轉告陶使君,劉某決不求一絲回報,曹操退兵之後,某不會在徐州境內留一兵一卒。”

陳登大窘,躬身施禮道:“潤德公深明大義,登代表陶使君和徐州百姓先行謝過明公。”

劉澤雙手相扶,道:“元龍先生勿須多禮。大軍出征,瑣務繁雜,容我整飭軍隊,三日後便可出征。”

陳登連聲稱謝,劉澤既然已經應諾出兵,他那懸着的心就可以放回到肚子裡了。

劉澤傳令諸營整點軍械糧草,準備出征。又喚過了潘鳳來,命他調動各地錦鷹衛的力量,緝捕一個名叫張闓的人。據傳張闓殺了曹嵩劫獲了財物之後已逃往淮南去了,擒獲張闓便有和曹操化解的可能,所以劉澤特別命令錦鷹衛緝拿張闓。潘鳳欣然領命,在茫茫人海之中尋找一個人無疑是大海撈針,但對於錦鷹衛而言,這不算什麼難事。

到了第三日清晨,諸營兵馬已完成了集結,齊齊地在校場中候命,關羽、張飛、趙雲、徐榮、張郃、高覽、管亥等諸將披掛整齊,單等劉澤的命令了。

劉澤剛剛坐上了點將臺,準備發號施令,中軍官匆匆地趕了進來稟報道:“啓稟主公,營外有一人求見!”

第448章 玉人垂淚第611章 另闢蹊徑第173章 力保盧植第587章 蟻附攻城第381章 曹豹嫁女第270章 甄家提親第163章 長社城下第411章 開陽臧霸第189章 白虹貫日第413章 臧霸歸心第389章 夜襲徐州(下)第495章 立軍令狀第159章 小喬被劫第225章 鞭笞督郵第515章 行軍參議第158章 調虎離山第656章 滅門慘禍第47章 何爲分紅第91章 車裂酷刑第662章 葫蘆山谷第218章 針鋒相對第549章 柴桑要塞第499章 石從天降第433章 黯然而別第400章 全部拿下第288章 情何以堪第685章 周瑜北伐第257章 分崩離析第582章 糜芳投敵第512章 探親江東第307章 單騎救主第183章 裡應外合第334章 四大家族第247章 一石二鳥第136章 揭榜投軍第120章 昭姬婚事第241章 孫堅中伏第426章 將星璀燦第625章 強攻德陽第442章 陰陵之戰(五)第51章 西出陽關第405章 重燃舊情第616章 祝融夫人第264章 刺客來襲第623章 蜀將張任第99章 絕色女子第489章 夏口城陷第442章 陰陵之戰(五)第397章 困守孤城第180章 鐵桶圓陣第422章 特赦之令第178章 聲東擊西第157章 江東二喬第689章 許都之戰(中)第584章 高順戰死第331章 路遇刺客第478章 決意西進第205章 覲見陛下第80章 揚威鏢局第58章 收服大宛第13章 返回故里第165章 只欠西風第558章 暗使離間第198章 何府來人第192章 再宴盧府第553章 金雞納霜第104章 魚與熊掌第317章 下書曹營第519章 故人來訪第554章 華陀歸服第271章 西去長安第103章 盧門豪宴第114章 和氏玉墜第26章 大賢良師第81章 擂臺比武第401章 白門樓上第632章 圍而不打第60章 勢如破竹第236章 國相來訪第114章 和氏玉墜第310章 徐州之變第334章 四大家族第279章 力舉千斤第585章 臨危受命第558章 暗使離間第658章 驚聞噩耗第567章 棄城而逃第94章 呂氏春秋第319章 曹操退兵第680章 窮途末路第132章 十步芳草第159章 小喬被劫第507章 獻城而降第230章 驚見石油第512章 探親江東第490章 黃祖授首第10章 遼西太守第137章 初舉孝廉第120章 昭姬婚事第73章 軍法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