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兩個人才

欒城這邊,隨着劉承祐接連不斷的邀買人心之舉,大營之中的氣氛和諧了許多,軍心、民心漸安。

龍棲軍的擴充進展很順利,除了手下將領辦事得力,晉軍降卒樂於整編之外,待遇賞賜也很重要,這個時代的將士,收買起來並不算難。

而隨着,那些晉軍降卒被吸收消化,燕兵過多的隱患也立時下降了許多,明顯得能夠感覺到,有一部分燕兵,消停了許多。

通過在燕兵中收買的眼線,劉承祐有所耳聞,在擴軍整頓之前,燕軍的那些將校中,有好些人見財起意,都曾暗中鼓動作亂,只是劉承祐防備很嚴密,一直沒給他們機會。晉兵徹底降服,就更沒機會了!

順便着,劉承祐組織人,將洨水河畔那遍佈的屍體給清理了,掩埋太費勁,直接焚燒。天氣已經十分炎熱,得預防疫病的發生。

周邊營壘森嚴,寬敞的軍帳口,一名中年文士揹着手,微佝着身子,小心地朝外張望着。看着外邊規律地巡邏而過的軍士,不由太守拎着脣上稠密的髭鬚,感嘆道:“這河東軍馬,果真強悍,有此強軍,這天下,合該劉氏所得啊!”

中年文士體形瘦削,身上有股儒氣,觀其眉色,此時情緒似有些許的焦慮。他叫陶谷,在後晉官居中書舍人,此前也歷經職事,不過仕途並不算太過如意。亂軍之中,運氣不差,活了下來,與一衆晉臣安置在一起,換上了乾淨的衣服,再無當日的狼狽。

“這劉家子,小小年紀,也算威豪雄斷,區區八千人,就將契丹數十萬大軍擊敗。自古以來,能成此事者,都極具大氣魄、大膽略之人,此子端是不凡啊!”陶谷回身在帳中踱了幾步,嘖嘖稱奇。

這兩日間,關於欒城之戰的情況,已然在軍民之間傳開了,並且在暗中的推動下,快速地擴散開來。這些晉臣,自然也都有所耳聞,文人,總是習慣針對時事,評點一番的。

帳中還有三四個人,也都是後晉朝臣,左右閒得有些蛋疼,遂與陶谷附和着,議論一二。

“只是啊——”陶谷嘆了口氣,眼神一掃,頓了下,將涌到喉頭的某些不遜之言嚥了下去,換了個說法:“我等也算朝廷重臣,這都兩日了,也不接見一二,就將我們晾在此處……”

聞陶谷之言,有個官員接話說:“我卻是聽說,馮公、李公他們,頗得二皇子禮遇啊!”

“呵呵……”陶谷努了努嘴,以自嘲掩飾去些許尷尬:“看來,還是我等位卑職低,不受重視,倒也在情理之中。”

語氣中,有點泛酸。

話音剛落,外邊傳來一陣動靜,鱗甲的摩擦聲很清晰,一名軍官走了進來,隨意地拱了下手:“哪位是陶谷,陶舍人?”

來者一看便是個武夫,是名下級軍官,有點橫,不怎麼客氣,目光帶有傾略性。見狀,帳內的幾個人,都下意識地看向陶谷。

望着軍官那一臉兇相,陶谷心裡也是一個咯噔,不過心理素質不錯,很快調整過來,小心翼翼地問道:“下官正是陶谷,不知將軍,尋我何事?”

軍官眼睛圓睜,在陶谷身上打量了一圈,直接招呼着道:“殿下召見,這便跟我走吧!”

“啊?”陶谷微微一驚,正欲發問,可軍官卻不給他這個機會,扭身便去。

陶谷見狀,回過神,眼神中閃過一絲喜意,麻利地理了理自己的袍服,正了正襆頭,邁着小碎步快速跟的上去,那副鄭重的模樣,哪有此前口吐怨言的“憤懣”。

路上,小心翼翼地遞了塊翠玉,陶谷打聽清楚了軍官的身份,劉承祐的親兵隊長。

一番討好的吹捧之辭過後,陶谷小心翼翼地試探着問道:“下官位卑職低,不知皇子殿下,如何得知我的?”

隊長沒怎麼當回事,直接答道:“好像是那個叫李崧的前朝宰相舉薦的!”

聞言,陶谷徹底放鬆下來,心中默默給李崧點了贊。事實上,李崧一直是陶谷在仕途上的恩主,此前能在後晉朝廷,他便是爲李崧所發掘。

......

“殿下,這是整訓調整後,各軍都頭以上軍官的名單!”中軍帳內,張彥威與郭榮這兩個如今的龍棲軍一、二把手,聯袂向劉承祐彙報着。

接過名單簿子,劉承祐直接略過軍級以上的將領,那些基本都是他直接任命的,沒什麼看頭,重點放在營、都這兩級軍官上,這個層級的軍官建設,尤爲重要。

經過郭榮的敘說,劉承祐心中也漸漸有數。欒城一戰,中下級軍官死傷過多,基本依照軍功遞補升遷,一番調整下來,原龍棲軍官兵,基本都升了職。

另外,還有一些晉軍的軍官經過簡拔留任,這也是安撫軍心的舉措,畢竟要注意吃相,維持和諧穩定。

劉承祐特別注意到了楊業的名字,馬軍左營指揮。繳獲的那麼多匹戰馬,不擴大騎兵的規模,簡直是對不起自己。然而,軍中能騎馬者不少,能騎戰者太少,費心挑揀下來,也只組建了一支兩千騎的馬軍,分左右前後四營。

而楊業,憑藉着他這短時間以來累積的戰功,再加此次擴軍的機遇,終於取得了突破,成爲一名中級軍官。升級的速度,實在不慢,軍中傳聞的劉承祐對他的特別關注之外,並沒有吸引太多嫉妒的目光。

因爲,有人比他升得還要快,比如楊業的上官韓通,比如此時站在劉承祐面前的郭榮,比如已成爲龍棲軍右廂都指揮使的慕容延釗。這三者,不是履歷夠豐富,便是出身註定了其起點高,但是都有一個共同點,能力足夠。

“這個李筠?”看到在李筠名字後邊備註了一個待定,劉承祐有點疑惑地看向二人。

這回由張彥威,主動說道:“殿下,關於李筠,末將以爲,一個新降之將,委一營指揮即可。不過,郭虞侯認爲,當授之以一軍之職。”

劉承祐看向郭榮,郭榮神情間表現出了一種銳氣,說道:“末將以爲,晉兵新併入我軍,升拔降卻,竟沒有一人在軍級指揮以上。縱使難以做到絕對的公平,也還需儘量做到使人信服。”

“李筠此人,歷職唐晉,在禁軍中履歷十分豐富,且擅長騎射,驍勇善戰。殿下不妨以之爲典型,善加恩待,而表推誠以待之心。何況,殿下差遣其招撫晉卒,晉卒之投效,他也是立有功勞的!”

聽完郭榮的解釋,劉承祐略略琢磨了下,擺擺手:“李筠既善騎射,便以之爲馬軍都虞侯,與韓通搭檔去!”

聞言,郭榮也稍微想了想,隨即拱手稱讚:“殿下英明。”

見劉承祐又接受了郭榮的意見,而否定了自己的想法,張彥威在旁有些尷尬,臉色變了變,慢慢地垂下眼瞼。餘光在劉承祐與郭榮之間來回掃了下,心中默默一嘆,這軍中,當真是年輕人的天下了。

提筆,在名單上籤了批示,順便揭開帥案上的印盒,取出他的都統大印,蓋上,拿起吹了口氣,命身邊的一名官員交給張彥威,吩咐着:“就照此名單,孤沒有意見。”

略作沉吟,眼神閃了閃,劉承祐補充道:“以上軍官,孤要親自見見他們!”

此言,讓郭榮一訥,凝着眉頭略作思忖,似有所得,恭敬地行了個禮:“是。末將這便去安排。”

“還有一事,需稟報殿下!”退下前,郭榮又道。

“何事?”

“方纔,李崇矩李指揮使方纔尋末將領罪......”郭榮說。

劉承祐恍然,似有意外,又彷彿在意料之中一般,李崇矩此人,看起來沒有忘記那夜自己的隨口一提。

摸了摸已經被清理得十分光滑的下巴,劉承祐有點好奇地問:“你是如何處置的?”

“末將綜合功過,杖二十。待殿下確認,便可執行!”郭榮平靜地向劉承祐請示着。

李崇矩畢竟是劉承祐的侍衛軍官,郭榮看起來,還是挺有分寸的。

“準!”劉承祐直接表態。

待郭榮退下之後,劉承祐再度低頭研究起地圖來,盯着真定,發了一會兒呆,方纔問身邊的那名文吏:“魏先生,你說真定的遼軍,接下來會作何抉擇,如何行動?”

魏先生,指的是魏仁浦。向訓被劉承祐派去統兵了,身邊需要一個參謀的人才,前番接見馮道與李崧的時候,劉承祐問了問。馮道推薦了魏仁浦,李崧推薦了陶谷。

魏仁浦,在聚攏民壯投效之時,便給劉承祐留下了不錯的印象,在交流之中,也感受到了此人的不凡,不管劉承祐說什麼、問什麼,他總能應答如流,並且提出自己的見解。心有好感,劉承祐直接將他收爲幕佐,授參軍之職。

魏仁浦在旁整理着一些文書,聞問,停下手中動作,順勢便作答:“若遼軍足夠冷靜,會從速退出我中國!”

“爲何?”

原以爲魏仁浦就中原、河北的形勢與兩軍的狀況,進行一番深入其裡的剖析,結果只見魏仁浦很簡單地答了句:“遼主崩於欒城,哪有國內無主,而專注於國戰者。”

劉承祐瞭然,點了下頭,語氣中帶着玩味:“此前,我還有些顧慮,真定的遼軍會不顧一切南攻而來。現在,我卻是希望,其能南來!”

“殿下,契丹在各州,仍有不少的軍隊,如欲盡力地削弱其實力,可着眼於這部分敵軍!”魏仁浦主動提議道。

“孤,正有此意!”劉承祐答道。

談話間,帳前來人稟報:“陶谷帶來了!”

“請!”

對陶谷,劉承祐終於喚起了腦中的那點模糊記憶,此君,不正是在趙匡胤篡周之時,主動寫好禪位詔書進獻,給趙大“陳橋兵變”那場戲畫蛇添足的那個人嗎。

召來陶谷,在劉承祐面前,此人表現地很謹慎,除了表現地太過恭順之外,並沒有特別讓人感到不舒服的地方。

又魏仁浦作陪,與之隨便聊了聊,劉承祐給了陶谷一個任務:“孤聽李公說,陶舍人博通經史,善作文章,文采斐然。”

“李公謬讚了!”被誇,陶谷故作謙虛,嘴角微微上揚,分明帶着點得意。

“自晉立國以來,我中國一直深受契丹壓制。孤受天子詔命,都統河北衆軍以抗遼。欒城一戰,將士奮勇,乃數十年間難得的大勝,大漲士氣,當善加宣揚。孤欲請陶舍人作一篇檄文,傳視河北,召諸州軍民,逐殺胡虜!”

劉承祐提出要求,沒想過陶谷會拒絕,卻也沒想到,他請得筆紙,只稍微醞釀了一番,便當着劉承祐的面,下筆揮灑文字,幾乎一蹴而就。

陶谷,還是有一支好筆桿子的。

第251章 壽國公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63章 武德奏事第59章 明貶實升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89章 破財贖罪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251章 壽國公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158章 善後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1768章 崩第13章 考校第36章 奉宸營第32章 郭氏之慮第15章 荊南來使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31章 送行第12章 方略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160章 平定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399章 還債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31章 邊公在任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376章 拷問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73章 紙上談兵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321章 矛盾第1779章 四王畢第159章 亂情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50章 下定決心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100章 城戰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51章 耿淑妃薨第50章 喜訊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3章 田畔問對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49章 求援第39章 百年大計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26章 名將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98章 封禪之議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17章 附議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1790章 憂勞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