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

在錢、留二人辭別開封南去後的第三日,開封南郊,老地方,頌公亭。又是一場送別,又是寂寥涼秋,又是重臣別京城。這一回的主角,沒有意外,又是一位大漢政壇的風雲人物,在大漢朝堂上聲名顯赫的宰臣——範質。

關於範質的去職,是早有徵兆,並且由多方因素造成的,性格是其一,經常有觸怒皇帝的行爲也是其一,與皇帝的治國理念漸有衝突也是其一。當然最重要的,還在於劉承祐對於十多年以來大漢朝堂調整的考慮。

從劉承祐繼位前後,範質便爲其所看重,累受升拔,待劉承祐登基爲帝,更是作爲從龍之臣,在短短的時間內,封侯拜相,成爲平衡開國元臣的一個帝黨代表。

然而,十多年的宰臣生涯,讓劉承祐覺得,他幹得太久了。尤其是這三年的首宰經歷,劉承祐認爲,範質可爲相,卻不適合爲首相,因爲其性格與行事作風,在和協同僚,戮力辦公方面,差得很遠。

總的來說,範質的個人品質是合格的,私德無虧,以劉承祐如今的威勢,朝野上下,真正敢逆其心意,始終堅持個人操守的,也只剩下範質了。

範質辦事能力也有,而且不俗,就是欠缺一些氣度,不論爲人還是做事的氣度,隨着年紀的增長,也日趨於保守。保守不是不好,只是不爲此階段的劉承祐所喜罷了。

因此,範質被罷相了。同時,這些年被罷的宰相中,也只有範質算是正常卸任,政治的鬥爭沒那麼激烈,也多了少許人情味。

從頭到尾,劉承祐只是釋放了一些換相的信號,範質接收到了,然後主動上表請辭。不像前任李濤,幾乎是被逼着辭官。從這一方面來看,範質並不是那麼完全固執,不識趣,不知變通。或許只是因爲,在其任,謀其政,當其責,如此而已。

頌公亭前,來送別範質的人員,還是不少的,六部九卿、諸司衙門,或親赴,或遣代表,再加上一些親友,倒也有些熱鬧,沖淡了些別離的傷感。

範質在擔任宰相的這些年中,沒有大肆結黨,同志者少,以他爲核心的政治勢力,總體而言並不強。這也就代表着,在秉政期間,做事時難免有怠慢、遲誤不能貫徹他意志的事情。每當其時,就是一場爭端,結果往往是範質強壓下去,以其性格,是得罪了不少人。

或因利益受損,或因升遷受阻,或因個人衝突,種種原因,使得上下嫉恨的範質官員着實不少。不過,如今範質去職,過往的怨氣似乎一夕之間消散一空,更多的人開始回顧其功績,讚揚其品德了......

範質罷相,也未嘗沒有緩解一下朝局矛盾,平息朝臣怨氣的原因。當然,最終的結果,便是皇權的進一步強化。待範質去職,你看朝堂之上,還有誰敢直纓皇帝的鋒芒。理性地講,對於帝國而言,這並不一定是件好事情。

劉承祐給範質安排的去處,去淮西任布政使,不過與一般的布政使所不同的是,加了同平章事,謂之使相。不過,這個使相與過去的節度同平章事是有本質區別的。

至於淮西道原布政使劉溫叟,在那邊幹得,總歸不那麼讓劉承祐滿意。事實證明,道德君子,人品無缺,但在治事上,單純地依靠教化、通過道德去約束官民,怎能不出問題。

讓範質去淮西,也是想通過範質,去整肅一番淮西官場,扭轉的風氣,不管什麼時候,在劉承祐這邊,治實務更重於治道義,法更重於德。

至於那劉溫叟,被召回京師,去國子監教書,或許育人,更適合他。

對於頌公亭的,範質也算是熟悉,這些年來,他也再次送了不少人。只是如今,輪到他了。不過,哪怕是罷相就職地方,面對衆僚相送,範質仍沒有表現出太多的感動與熱氣,保持着那副古板的表情,嚴肅地道:“多謝諸位相送,此番情誼,老夫在此拜謝,不過,諸君多負要職,爲我一老朽脫離職司,卻有擅離職守之嫌,也易落人口實。還請速還!”

見狀,一干官僚,也有些無趣,朝其回禮,多少說了些場面話,陸續歸去。其後,範質又把其親戚呵斥回去,就是呵斥,並且告誡,他雖不在東京,但如敢借他名號招搖肆意者,必不相饒。

做範質這樣的大臣的親友,確實不容易,非但少有好處,還受到更嚴格的約束,其治家之嚴,是朝野聞名的。當然,倒不是說範質的親友日子有多苦,再怎麼樣都是親權貴階級,只是相對於其他人,再特權方面受到了極嚴的限制。

範質能對官員勸離,對親戚的呵斥,卻無法趕走薛居正。前來送行範質的官員中,以薛居正權勢最重,地位最高。

看着他仍舊嚴肅的面龐,不由說道:“文素對同僚與家人,還是太嚴厲了!”

“這麼多年了,脾性也改不了了!”範質難得地露出了笑容,自嘲道:“都說我範某人緣差,今日相送者,也不算少啊!”

範質精神狀態看起來很不錯,薛居正也顯得比較平靜,都沒有慼慼之態。一起站在亭中,欣賞着那一篇篇詩作,薛居正道:“李公當年離京時,曾做詩一首,今文素在此,就不吟詠一二?”

聞言,範質滿臉泰然,揮手道:“此番我走得坦然,並不需寄情於此,與其費神,莫若同飲一爵?”

“自當奉陪!”薛居正儒雅的面容間,也流露出笑意。

在僮僕的侍奉下,二人對飲暢談,所議的事情,也逃不脫朝局、政務,這幾乎是融入骨子裡的事情。

不過,言談之間,範質的目光卻不時瞟向官道,隱含着少許期盼。看起來坦然,但心緒豈能真的平靜如水。

然而,一直過了近兩刻中,道途之間來往的,還是行旅百姓。終於,範質起身了,拱手向薛居正:“酒已罷,我也該啓程了,子平兄,你我就此告辭吧!”

“珍重!”薛居正回禮。

心中微嘆,驀然轉身之際,一行輕騎緩馳而來,護衛之中,是一名身着紫綢的少年。見到來人,二者皆感意外,匆匆出亭,躬身迎拜。來人,正是太子劉暘。

“孤來晚了,範公切莫見怪!”劉暘平復了下氣息,那已具幾分威嚴的小臉上,帶着恭敬的笑容。劉暘此來,自然是代表皇帝相送的。

“怎勞太子殿下親來?”雖然心裡高興,範質面上仍舊沉穩,嘴裡謙慎應道。

......

“卿也要請辭?”崇政殿內,皇帝劉承祐語氣中透着幾分詫異。

如果說範質的辭官,是在其掌控之中,那麼,此時面對薛居正的請辭,他是真感到意外。而意外,是劉承祐所不喜的,打量着站在御前的薛居正,劉承祐的第一反應,是在懷疑其用心。三司使薛居正,並不在他此次對朝堂人事調整的範圍之內。

迎着皇帝有些扎人的目光,薛居正一臉平靜,雙手端在胸前,從容地應答道:“啓稟陛下,得蒙陛下信任,臣得署三司,管理財政,已歷八載有餘。三司之務,素來繁劇,雖不敢言殫精竭慮,也是誠惶誠恐,以臣之能幹,也只是勉爲之。今臣年事漸高,愈覺力不從心,爲免貽誤國事,還請陛下另擇賢能充任!”

薛居正的話,劉承祐只當他是託詞,盯了他一會兒,腦中閃現着各種念頭。良久,薛居正壓力漸增之時,終於開口了:“若薛卿覺得三司事務繁重,儘可直言,朕可着人分擔,何必請辭?”

事實上,一直以來,對於薛居正在財政上的管理,還是很滿意的。要是做得不好,也不可能讓他一干就是八年。

“實在是臣的精力、能力,已難以堪當其任,還望陛下成全!”薛居正說道。

聞言,劉承祐笑了笑,目光都彷彿變得冷了幾分,道:“既然如此,朕也不勉強薛公了。卿欲棄朕而去,朕也不好強留!”

“陛下言重了!”感受到劉承祐語氣中隱隱的不善,薛居正臉色微變,薛居正趕忙道:“臣雖去三司,卻希望向陛下另謀一職!”

聽他這麼說,劉承祐的神色終於有所緩和,並且來了興趣,問道:“哦?是何職位,能讓卿放棄三司要職?”

“三館編修!”薛居正回答道:“唐末以來,世道紛亂,至於大漢,方纔歸治。樑唐晉三代,雖僅數十年,卻承上啓下,需加以整理,記敘其事......”

聞其想法,劉承祐眼中的不悅之色總算消散了大部分,考慮了一會兒,道:“朕素喜讀史,卿既有此志,也是好事。不過,區區一個編修,怎能配卿,可爲集賢殿大學士、監修國史,至於編纂人選,三館文才,翰林學士,卿自可調用!”

“謝陛下!”薛居正趕忙拜謝。

“不過,卿若離職,何人可繼三司?”劉承祐又盯着薛居正,垂詢道:“此事,卿最有發言權,當給朕舉薦幾個能才!”

薛居正原本是想避諱的,不過注意到他的眼神,還是認真地思量一陣,稟道:“京畿轉運使閻晉卿、川蜀水陸轉運使張美、鹽鐵轉運使雷德驤,此三者,皆有主事之才!”

“嗯,朕會考慮的......”

範質、薛居正的相繼去職,對大漢朝堂而言,就像一道驚雷。隨之而來的,就是一系列的人事變動,涉及軍政,自上而下,從中央到地方,乾祐十二年的下半年,劉承祐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對內外官僚的調整上。

接替範質爲首相的,乃是魏仁溥,他總領國政後,太子太傅職被奪了,改任爲薛居正。

慕容延釗任兵部尚書、同平章事,正式出將入相;陶谷苦熬多年,以禮部尚書遷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終於拜相;昌黎郡王慕容彥超,拜刑部尚書、同平章事;另外就是,新任的三司使閻晉卿,同平章事。

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86章 駕臨渦口第108章 井陘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53章 削藩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100章 梁山濼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48章 耿崇美第96章 言官第1803章 運動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133章 面聖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35章 瑤華春第471章 勞民傷財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162章 河東風雲(9)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83章 遼帝之亡第39章 百年大計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87章 兄弟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6章 異見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78章 滄州府第195章 楊邠案(3)第60章 都安心了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1713章 機遇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260章 論婿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162章 薨逝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187章 瑣屑第55章 山上山下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18章 侯益第1811章 歸來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93章 完了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93章 班師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34章 回府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95章 楊邠案(3)第86章 籠絡人心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20章 威臨荊南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59章 病榻陳情第379章 蕭思溫第36章 西面來人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51章 詔令西進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