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 得意失意

對於朝廷的酬功,大部分人都還是滿意的,畢竟劉承祐與有司花了這麼長的時間準備,是經過綜合考量的,基本上顧及到方方面面。

拿柴趙來說,在北伐的過程中,一直是作爲參贊決斷的將帥身份隨駕,雖然直接的戰功,相較於其他人少些,但其功績不容抹殺。爵位上沒有繼續提升或變動,一方面在於劉承祐壓制的心思,一方面也確實不便輕易賞給。

到如今,大漢的爵位,雖然已經名大於實,但待遇、地位、榮譽擺在那裡,劉承祐已經在有意控制爵位的發放。十來年中,也收回了不少此前顯得氾濫的爵位,他的想法也很簡單,不能讓大漢的爵位表現得太廉價了。因此,越到高級爵位,提升越困難。

像趙匡胤,當初伐蜀歸來,直接賜以亳國公爵,就有賞給過重的嫌疑,他崛起得太快,並不像向訓那般,履歷紮實。

至於柴榮,免去樞密使之職,看起來有所薄待,但事前劉承祐也與其有過溝通。一者,在還京的時候,其身體抱恙,他已年近四旬,在常年的繁重事務中,身體難免有虧空,又經北伐,此番在健康上出現問題了,念及其“英年早逝”,劉承祐想讓他休養一段時間,等養好了身體,再復出。

二者,就是柴榮在樞密院掌全國軍政的時間太長了,把郭威當權那段時間算上,基本可以說,樞密院一直在“郭系”的掌控中。再持續下去,對國家,對於劉承祐,對柴榮,都不是件好事,退一步,會是海闊天空。

是以,當劉承祐給柴榮一個簡單的暗示後,他是欣然接受。因此,劉承祐給柴榮的賞賜,異常豐厚,錢三萬貫,絹一千匹,粟五千石。同時,劉承祐也有意,加封郭威爲王,這幾年過去,對郭威,劉承祐的愧疚心理居然加重了。

三個異姓王,趙匡贊改爵,是繼續去“幽燕”化,以燕改陳,雖然逼格降低了,但劉承祐還算厚道地給了大量賞賜。符彥卿與安審琦,北伐之後,都將處於半隱退狀態,頤養天年纔是其歸宿。

其餘如高懷德、趙匡胤等爵位未變者,都在錢糧賞賜與勳位提升上,給予了補償。

而像石守信、楊業這樣戰功卓著、表現突出、深受皇帝看重的將領,算是熬出了頭,但賜以公爵,仍舊矚目。不過,沒有人能對此有什麼異議。

楊業就不用說了,八年前就封侯了,但一直熬到如今,有十年鎮戍邊關的履歷打底,再加這一年間對遼的輝煌戰果,哪怕他年輕,在能力與功績上值得非議的並不多。

至於石守信,也是很早便聞名于軍中,晉升也是一步一個腳印,在幾次重要大戰中,都表現出了卓越的統率才能,功勞也是拿得出手的。

而這二者,還是很大的晉升空間。

另外,便是那些此前的邊軍將領,似馬全義、羅彥瓌、韓令坤、王審琦、李漢瓊、董遵誨等,最少都得了個侯爵,賜以軍職,這其中,也有對他們久戍邊陲的補償。

似馬全義、羅彥瓌者,至今還在幽州主管軍務,未及返京。有一種說法,仍留在北邊戍守的將領,都是被天子倚爲股肱的大將。當然,這種說法,有失偏頗。

此次封賞的另一方面,則是劉承祐明令成文,所有軍功爵位,三代之內世襲,三代之後遞次降減。文臣爵位,加開國者類此。同時定下,皇室封爵,一如此例。

雖然不能算是與國休慼,但這道詔令,也着實安了大部分人心。因爲,此前因爲爵位的世襲問題,有過一些傳言。

要說最出人意料的,晉升顯得突然的,要屬李處耘的樞密使之職了。雖然沒有赫赫戰功,但他的功勞,卻是不能忽視的,此番北伐,動兵規模龐大,實際打的就是國力與錢糧軍械。供給前線數十萬軍民,其中沒有短缺、遲誤、疏漏,這可不是一件易事。

是以,李處耘的功勳排名沒有太過靠前,但在劉承祐心目之中,對他的功勞是卻是異常肯定。便樞密使的事情,當然也是與其通過氣的,初時李處耘還有些顧慮,但被劉承祐三言兩語化解,讓其坦然接受,不要有心理負擔。

李處耘呢,本是個極有抱負、勇於任事的人,意外之餘,也是鄭重接受。劉承祐用李處耘,除了他本身的才幹與此次的功勞外,也因爲他在樞密院任重要職事多年,熟悉其事務運轉,能夠無縫銜接,擔起柴榮去職後的擔子。只是不管如何,李處耘就任樞密使,在旁人眼中,都是躍升,直接成爲大漢朝堂上最具權勢的大臣之一。

有得意的,自然也有失意不滿的,比如折德扆。作爲皇親國戚,論功行賞,竟然排不上號,前十的功臣中,居然沒他的名字。這心中難免有落差,然而,若是實實在在地擺功勞,也卻是沒法和名列前茅的將帥們比。

對於折德扆而言,一張老臉,有點無處安放的羞臊感。不過,對於這個丈人,劉承祐也沒有薄待,除了代國公的爵位不易再變之外,也是大方地給予賞賜,宅邸、莊園、土地、錢糧,很豐厚。同時,把他留在東京擔任太僕卿。

還有就是李重進、韓令坤等人了。李重進呢,算是個倒黴蛋,北伐之中,漢軍打了那麼多仗,損失慘重的苦戰、惡戰有,但直接的敗績,也就那兩場,還是損失了朝廷的精銳禁騎。即便劉承祐也念其不易,再加給郭威、柴榮面子,也不好優賞。是以,李重進雖然仍被拜爲興捷都指揮使,但爵位還是樂陵侯。

憑着以往的資歷,在軍中,地位並不算低,但問題是,早在七八年前,李重進就已經是一軍都將了。這等於,還是原地踏步,對於李重進而言,很是鬱悶。搞得李重進,已經打算另謀出路,到地方上當個官。

韓令坤呢,則是覺得朝廷的賞賜不配其功,他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在南口大戰之際,重傷垂危。在他看來,力戰遼軍,差點連命都丟了,最終的評價,還不如楊業、石守信,豈能甘心。

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70章 大禮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106章 敲打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1707章第71章 六合堤上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0章 契丹亂政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268章 機遇第59章 不知死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87章 秋後算賬第159章 還朝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2章 王、鄭二公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74章 根由在朝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54章 病虎獠牙第64章 楊業卻敵第55章 拉開序幕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72章 磁州賊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88章 天子金令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101章 大整軍第273 王晏鎮洛第323章 鬥法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76章 處置決議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96章 壽春城內第40章 荒唐太子第139章 韓常案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395章 大商人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1752章 放手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44章 箇中弊端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416章 面試第173章 日常第51章 耿淑妃薨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127章 皇城司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23章 老臣凋零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53章 兵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