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

乾祐十一年,冬,十月朔,

初冬降臨,天地之間,蕭索益甚,越過燕山的北風已初顯凜冽,刮動着野外的荒草枯木。南口之外,十萬休整完畢的漢軍具裝列陣,正面公墓,肅穆而立。

十萬漢軍,分爲十座軍陣,形理嚴整,氣勢磅礴,一派莊嚴宏大的景象。除了軍隊及將領,幽燕本地的諸多官員,以及隨駕的皇妃、皇子及大臣,皆正裝在此,一個個表情鄭重。

一座祭拜的高臺,在三日之內,拔地而起,沿着階級,天子儀衛擺開,在萬衆矚目中,皇帝劉承祐一身冕服登臺。這是一場對南口陣亡將士的祭奠儀式,規模弄得很大,也是一場政治作秀,卻是觀大戰之後,兵心士氣有所挫傷,劉承祐想出來的辦法,以此凝聚軍心,振奮士氣。

作爲典儀的,是陳留王安審琦,一身天子欽賜的御甲,面色莊嚴,雙手捧着一份祭文,朗聲宣讀。劉承祐則親自秉香,鄭重而行祭禮。

祭臺之下,一干人等,皆肅然垂首,以示禮敬。祭禮結束,劉承祐迴轉身體,環視一圈地臺下十萬之衆,如此威武雄壯之師,只是大漢強大實力的一小部分,任由自己所驅使,思之實有些心潮起伏。多少英雄好漢,能在這種地位與榮耀中,始終保持着清醒,而不迷失,劉承祐覺得自己,已經是夠冷靜的了。

穩定心神,無聲地清了清嗓子,劉承祐開口,發表一番致辭。劉承祐的演講,並不長,主要有三點。一是悼念北伐以來浴血作戰、奮勇殺敵而犧牲的將士;二是重申北伐大業;三則鼓勵將士再接再厲,爲國立功,爲己建勳。

當然,稿子是提前準備好的,並且,在劉承祐演講的同時,軍中的宣慰郎們,都快速準確地把天子所說,傳達下去。

這一切,看起來十分形式化,但很多時候,形式的東西,對人心所起到的鼓舞作用,是十分有效的。

最後,劉承祐振臂高呼,所有振奮人心的話都凝聚成一句:“漢軍威武!”

“漢軍威武!”

祭臺之下,也緊跟着爆發出振聾發聵的吶喊聲,所有人,都扯高了嗓子高呼。列於陣前,劉昉顯得十分激動,一手高擡,奮力揮動。

威武之聲,持續了許久,又在有心人的帶動下,變成“萬歲”、“萬勝”的呼聲。劉承祐繃緊的面容間,不自覺地露出了一抹淺笑。

祭典結束之後,劉承祐又安排了一件事,待到北伐戰終,在南口設一鎮,遷戶移民,充實人口,伺候公墓,照看英魂,以示對功勳將士的敬意。

經過劉承祐一連串的恩待禮敬手段,漢軍的軍心士氣,得到了極大的振奮,行營的實力,也在迅速恢復中。

相較之下,一山之隔,遼軍的境況,可就要悽慘多了,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有繼續惡化的跡象。軍力大損,士氣低落,人心動盪。

對於遼軍的損失,漢軍這邊只是個估算,具體如何,其創自知。出擊的二十萬軍,真正回到關後的,只有不到十二萬,並且傷兵滿營。因爲醫藥的嚴重缺乏,許多受傷的遼軍將士,都因爲得不到及時的治療而身亡。

當然,傷重不治的終究是少數,真正重傷的,根本回不來。即便如此,仍舊有數千卒,傷勢惡化,丟了性命。這段時間,遼軍這邊安排了幾次集中的火葬,軍心士氣,再受重創。

遼軍的損失,是全方位的,附屬民族、僕從兵馬的死傷就不提了,遼軍各部族軍死傷慘重,其餘精銳,鐵鷂子軍全部覆沒,拱衛皇權的左右皮室軍,也傷亡過萬,對於遼帝的打擊,不可謂不大。

退回山右之後,遼軍並沒有在居庸關久待,那裡根本放不下十幾萬遼軍,除了留一部分耶律璟新集結起來的軍隊駐守關城外,剩下的遼軍都在懷來縣休整,舔舐傷口,這是這傷口越舔越疼,痛徹心扉那種。

事實上,耶律璟此番,是把山右諸軍剩下的力量全部集中在懷來了,猶有十三萬之衆,但是,喪敗之師不可恃,哪怕是遼軍勁卒。

在接應敗軍之後,耶律璟也採取了一系列安撫軍心的措施,比如酒肉大賞賜,安排人全力救治傷兵,並親自巡視撫慰將士,沒有一點責怪之意,雖然起到了一定維穩的作用,但士氣的嚴重滑落,已是不可避免,南征的遼軍將士,怯戰之心漸濃,思歸之心益重。

經過南口這麼一場苦戰,對遼國而言,暫且不提戰略等大局方面的情況,就自身,已然遭受了嚴重的危機。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遼軍是無法再經受大戰了。

如果僅是士氣的問題,那倒也還沒有嚴重到那個地步,關鍵是,經此一戰,遼帝威信大跌,從而導致,在其內部,多生非議。

隨駕的貴族、大臣,不少人開始對大舉南下的決定,提出異議了。而其中,最讓耶律璟感到惱怒的,就是安平王耶律敵烈,終究是摻和到裡面去了。

一股反對耶律璟的力量,又開始積聚,雖然還不至於動搖他的帝位,但終究有種不穩的徵兆。一場失利,一場重大挫敗,將很多問題都暴露出來了。

而對於影響自己帝位的情況,耶律璟顯得十分敏感,一度有心整飭,但生生忍住了沒有動手,大敵仍舊當前,實不好再生周折,貿然行事。不過,耶律璟仍舊加強了對於軍隊的控制與約束。

所幸的是,遼帝手中掌控的軍事實力,仍舊很強,還足以彈壓。這段時間,他做的最多事情,就是安撫部族將領,花費了極大的精力。

這之後,隨着漢帝在南口祭奠活動的消息傳來,耶律璟這才真正騰出精力,開始思索,如何面對當下的形勢,如何應對仍舊咄咄逼人的漢軍。

這些日子,南口又是一座堅固的漢寨立起,虎視眈眈,直指居庸關。而佔據了縉山的李重進,也沒消停,遣輕騎往懷來方向襲擾,人數雖然不多,但十分猖狂,引得遼軍數驚。

對於南口大戰的結果,耶律璟是既惱怒又後悔,惱怒檀州守備失當、南口作戰不力,後悔不該貿然出擊,使的遼軍的局勢更加尷尬。

當然,這些情緒,耶律璟並沒有完全展露出來,還不到追究責任的時候。但是遼國的貴族大臣們,不乏聰明者,多少能夠感受得到。最先向耶律璟請罪的就是耶律屋質,但經此一戰,對他,耶律璟是倚重更甚,非但沒有苛責,反而溫言安撫。

至於蕭思溫,直接把他拿下了,剝奪一切官職,有新舊問題一併清算的意思。還是隨駕的蕭護思出言求情,方纔得免。

而韓匡美,因爲力戰重傷,倒免了罪責,對其忠勇,耶律璟還大加勉勵,給他升職晉爵,越是這種危難時刻,越需要樹立起些典型。

倒使得經檀州、南口兩次重大挫敗,遼國將臣中,韓匡美這個漢臣,成爲了唯一一個受到褒獎的大臣。

懷來城內,耶律璟再度召集幾名心腹大臣舉行御前會議,表情嚴肅,沒有多餘廢話,直接開口道:“檀州、南口兩仗,我軍挫傷甚重,到此爲止,大遼已到十分危急的地步,形勢於我,大爲不利。這段時日,朕反覆思量,深加總結,感慨良多。

南口之戰,損失雖大,但非大遼將士作戰不力,唯檀州一戰,數萬守軍,竟被其一戰而下,其中因由,不得不讓我們深思。

事實證明,主動出擊,決策並未失當,依城據守,纔是自曝其短,任漢軍肆意,實不足取!”

聽耶律璟這麼一番話,由蕭護思主動開口,說:“陛下,檀州的失利,確實值得我們警示。臣詳細瞭解過,其敗因有三。

一,漢軍器械犀利,有大量攻堅利器,而我軍卻缺乏應對手段,爲其所趁;

二,我軍準備不足,而漢軍迫城,大興土木,毫不吝惜軍械的消耗,爲兩國交戰以來的頭一遭;

三,漢軍士氣旺盛,訓練精銳,不惜傷亡,全力猛攻。

是故,臣以爲,檀州之失,乃是多方緣由,共同造成。有此教訓,大遼只需提前做好各方面準備,漢軍就別想再輕易破我關城!”

蕭護思這話,純粹就是不想太長漢軍志氣,話說得有理,也是實情,但是,就缺乏些可行性。

耶律璟嘆了口氣,環視一圈:“經此兩戰,我軍損失十幾萬大軍,這對大遼而言,是難以承受之失。而今,漢軍主力二十萬衆,仍屯於南口之外,縉山漢軍亦虎視在側,河東兵馬亦出塞,攻略雲朔。值此危局,我們當作何調整與選擇,纔是當下最爲緊要之事,諸公有何進言?”

遼帝一番話落,大臣們互相看了幾眼,都面露憂慮之色,一時間卻沒人應答。終於,還是耶律屋質,鄭重地看着耶律璟,說:“陛下,恕臣直言,經此一戰,憑我們手中的實力,斷難與漢軍抗衡於燕地了!”

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10章 坦白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393章 錢去哪兒了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39章 百年大計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38章 回宮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121章 大朝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317章 修法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501章 最後的旅途1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272章 徵發之苦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99章 御帳議戰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771章 襄陽王第115章 瀛州第5章 天子尤愛楊業第118章 蒲陰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46章 驕將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487章 “驚喜”第178章 祭拜第418章 洗禮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764章 禁轎第349章 邊情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37章 新政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24章 人事調整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19章 武夫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5章 漸不自知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04章 在真定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371章 殺,不殺?第268章 機遇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