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南口大戰5

bookmark

至晡時分,秋陽西垂,斜懸欲墜,就如南口搖搖欲墜的漢軍大營一般。遼軍的猛攻,就沒有停下過,就算仗着人多,輪番衝擊,仗打到這個份兒上,遼軍也是疲憊不堪。

長時間的強攻下來,遼軍的編制都被打殘打廢好幾支,炮灰們早就無力再戰,支持着遼軍繼續猛攻的,已經全然是遼軍的部族精銳了。

遼軍都如此艱難,漢軍的處境則更加危險了,將疲兵乏,四面圍攻,援軍未至,堅持到現在,全憑着將帥的有效指揮,官兵的拼命作戰。即便如此,南口漢軍,也基本就靠着一口氣支撐着了,在這口氣鬆懈之前,遼軍就是衝不垮他們。

自從南寨被破,安審琦選擇收縮兵力,圍繞着中寨營壘堅守,一個半多時辰的鏖戰,遼軍再無進展。

而漢軍守得越頑強,表現得越堅韌,遼軍則在統帥的督戰下,越瘋狂。耶律屋質是反對主動出擊的,然而真正上了戰場,指揮作戰卻是最堅決的,比耶律琮還沒有保留,也沒有在意什麼精兵不精兵的,目標只在擊破南口,殲滅漢軍。

倘若這支漢朝的精銳大軍被殲滅了,耶律屋質是太清楚這其中的價值與意義了。然而,意志固然堅決,但面對漢軍的瘋狂抵擋,契丹兒郎不斷倒下,耶律屋質的心情也難免沉重。

事實上,在這段攻防最激烈的時間內,遼軍不是沒有突破。但是,每在危急時刻,總有漢軍官兵能夠站出來。

南面防禦,被衝出缺口,是燕將高彥暉親自帶着五百燕軍,玩命拼殺,靠着血肉之軀,牢牢的擋住遼騎速來的破襲,給羅彥瓌爭取了調整兵卒,重構防線的寶貴時間,併成功使遼軍起勢的進攻又被抑制下去。付出的代價就是,高彥暉及那五百燕軍,全部戰死。

北面,是遼軍投入兵力最多的地方,承受的防禦壓力也是最大的,防線幾度陷入崩潰的局面。在最緊急的時刻,又是老將王殷站了出來。

自拂曉戰起,這個老將始終在廝殺線上,其勇悍竟不下血氣旺盛的青壯年。他親自率領一千漢卒,向北面遼軍發起反衝鋒,不要命的打法,竟然讓他成功帶人取得了對進攻遼軍的突破,向北足足突擊了半里地,生生地擾亂了遼軍陣型,打斷其進攻節奏。

惱羞成怒的遼軍,即四面圍攻,陷入重軍剿殺,王殷也沒有任何退縮抑或恐懼之意,帶着人,戰至最後一兵一卒,最終陣亡。

老將如此,大生激勵效果,漢軍極受感染。都將劉廷翰,雙目通紅,趁着機會,也帶領一千勁卒,發起反擊,親自提刀,玩命搏殺,發起突擊。

後邊,韓令坤在緊急調動人手,補充兵卒,穩固防線之後,也不假思索,又率一千卒,隨其後發起反擊。

憑着漢軍的一腔血勇,無畏奮戰,漢軍竟然取得了局部反擊勝利,殺傷遼軍一千五百餘卒,迫得遼軍往後撤。雖然憑着雄厚的勢力,遼軍很快穩定住了陣腳,但也讓劉廷翰把王殷的屍體給搶了回來。

等遼軍重整陣勢,再度發起進攻之時,面對的是防線新構,士氣復揚的漢軍。然後,新一輪的激烈攻防,殘酷廝殺,重新展開,雙方再度陷入焦灼的狀態。

似王殷、高彥暉者,只是捨生忘死的漢軍中,具備代表性的人物,正是在他們的帶動下,漢軍的抵抗意志,始終沒有崩潰。

東西兩面,所承受的壓力雖然小些,但是同樣激烈,董遵誨、石守信各統將士,堅定指揮,遇到危險的時候,身先士卒,提刀殺敵,也是沒有任何遲疑的。

作爲主帥的安審琦,則不斷在各軍之間巡視督戰,鼓舞士氣,以表將士一體,同生共死。

在南口鏖戰益酣之時,漢軍的第一支援兵,終於趕到了。騎兵雖然快,但是需要探查敵情,需要保持馬力,保證在抵達之後仍有作戰的能力,是以等高懷德率衆逼近南口時,已過晡時。

“啓稟大王,東面有漢軍援兵至!”寨南,耶律屋質正在督戰,收到了斥候的彙報。

對於可能趕來的漢軍援軍,遼軍顯然也是有所準備的,派出了不少斥候,東面監視牛欄山,南面則盯着昌平。

聞之,耶律屋質迅速做出判斷:“這定是牛欄山的漢軍鐵騎,距此多遠,有多少人?”

“二十餘里,人頭攢動,密密麻麻,觀其旗幟,當有五萬軍!”斥候答道。

聽其彙報,耶律屋質當即斥道:“漢軍哪裡有這麼多騎軍,此必是他們虛張聲勢之計!”

略作思考,耶律屋質命人將皮室軍詳穩耶律撒給喚來,嚴厲地對他道:“漢軍援軍已近,攻寨正急,容不得差錯,你率皮室軍,前去截擊,必不能使其影響殲滅南口漢軍!當初在雁門關你敗了,陛下未罰反獎,此次正是你雪恥,回報君恩的時候!”

“是!”面對疾言厲色的耶律屋質,耶律撒給也不敢有任何遲疑,嚴肅地應了聲,而後便帶着一直沒有參戰的左皮室軍,東向迎戰高懷德軍。

略作沉吟,耶律屋質又喚來一名軍官,吩咐道:“漢軍第一支援軍已至,把此事通報與漆水郡公,告訴他,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高懷德這邊,在發覺遼軍斥候的時候,就已經帶着人完全展開,呈作戰姿態,做好迎敵準備。果然,在距離南口十里開外,皮室軍的洶洶而來,對此,高懷德沒有絲毫猶豫,手執鐵槍,身先士卒,親自帶人迎了上去,漢遼之間,再度展開了一場騎兵爭鋒,只是此次,面對的是遼軍中最爲精銳的皮室軍。

而在交鋒之後,高懷德便深切地感受到了,皮室軍不愧爲遼御帳親兵,無論是組織紀律還是勇悍程度,都勝過此前的遼軍。

是以,在交戰之後,高懷德迅速調整了戰法,不再與之硬拼。遼軍的截殺意圖很明顯,高懷德也一言看破,在與皮室軍的糾纏之中,高懷德瞅準機會,派龍捷軍將領党進,率一千騎兵,突破遼騎的封鎖,直衝南口,而高懷德則與郭崇威領軍,繼續與遼軍周旋。

原本,高懷德的打算是,遼軍若無備,則領軍突襲。今遼軍有備,只能盡力與之糾纏,吸引圍攻南口遼軍的注意,牽扯其兵力,減輕守軍的壓力。

而遼軍既分兵來襲,也說明,南口尚未失陷,安審琦仍在堅守。這樣的情況下,就更需給守軍以希望,堅定其抵抗的信念,而党進那一千騎,就是爲了起這個作用,非爲破敵解救。

別看党進性情粗鄙,但在戰場上,除了不怕死,同樣有其機靈。貫徹着高懷德軍令,帶人直襲遼軍後背,雖然遼軍甚衆且有備,但仍舊讓他起到了一定的襲擾效果。

最重要的,党進命人以三根長杆相連,使大漢旗幟高揚於外,又使麾下齊聲高喊,援兵已至,讓守軍堅持。

對於這一小股漢騎,遼軍自是分兵前來圍剿,見勢不妙,党進又帶人轉向,由東向南,遊走高呼。這樣的做法,徹底激怒了遼軍,在其絞殺之中,幾度陷入圍困,都被帶着人左突右衝,硬生生地殺出一條血路,最終不支,只帶着不到兩百騎,朝昌平城逃去。

党進這支小部隊,對遼軍造成的殺傷不算多,但起到的效果很顯著,他在遼軍外圍引起的混亂,被守軍察覺到了。

董遵誨最先發覺,其後便指着那異常高懸的漢旗高呼,援軍到了。看到的,還有很多人,然後很快援軍已至的消息,傳遍了整個大營,已然有些力竭的漢軍,士氣頓振。

雖然只是一股難以成事的小部隊,但至少,苦苦堅守的南口將士,看到了實在的希望。援軍,並不遠。

漢軍的變化,感受最深的,當然是進攻的遼軍了。苦戰這麼久,死傷了那麼多人,始終難以突破,遼軍的氣勢實則也有所下滑,雖還不至無力,但不少人難免心生動搖,一種失敗的念頭不知覺間在腦海中發芽。

對此,從耶律琮到耶律屋質,都異常惱火,卻又沒有速破的辦法,仗打到這種程度,攻防雙方都已陷入一種死結中。

當然,靠着兵多,遼軍還有不小的餘力,比如耶律琮那邊,還有包括右皮室軍在內的三萬多軍隊,沒有投入戰鬥。

而這個時候,輪到遼軍將帥做選擇了,是不顧一切,再添油,全力進攻,謀求破擊。還是保持時下的圍攻,留以對付漢軍的援兵,以防不測。

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76章 太子還京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361章 “龍宮”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90章 交趾收復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50章 喜訊第125章 頌公亭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36章 虒亭第50章 喜訊第10章 如此處置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139章 銀州叛亂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284章 影響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43章 “梳理”、“優化”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380章 饒樂國第138章 破寨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404章 冬夜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39章 濮州案(2)第60章 “暴斃”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27章 郭威病了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10章 坦白第97章 隰州第321章 瑤女第44章 太后相召第391章 暗箭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40章 郭黨俊傑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58章 回師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24章 天福十二年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章 乾祐滅佛第141章 祭關公第87章 秋後算賬第87章 亦有其憂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408章 蠢兒子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64章 邊事不寧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95章 效果已顯第88章 童謠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88章 後續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450章 落幕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389章 宮廷秘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