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廣政殿議

bookmark

“成都捷報,孟蜀投降!”

“成都捷報,孟蜀投降!”

隨着驛騎東來,快馬入城,直趨南衙,沿途所過,民皆喜然,聞訊的士民百姓,多開門啓窗,探頭張望。很多人都只來得及望見驛騎飛馳而過的背影,但都不妨礙東京士民羣議紛紛,都不禁感慨,真快啊。

捷報傳來,大漢諸衙之間,也是一片喜悅沸騰,奔走歡呼,爭相告白,以爲國慶,就差燃放爆竹慶祝了。

得悉,閒在後宮帶孩子的劉承祐即擺駕廣政殿,喚來樞密,聽取捷報。殿中,亦洋溢着濃濃的喜意,樞密使柴榮,親自前來彙報。

“自向訓兵發漢中,及至孟昶投降,前後才三十九日,進兵之速,遠超臣等預料啊!”難得地,柴榮一臉的春風。

範質也道:“調赴川蜀的官員,朝廷尚未選拔結束,王師已然抵定,這實在讓臣等措手不及啊!哈哈......”

說着,範質就忍不住笑了出來,很是開懷。

劉承祐也笑道:“如此,範卿當敦促吏部,加快速度了!”

“然而,臣試思之,卻又不足爲奇。”柴榮繼續道:“平蜀之戰,我朝準備充足,盡知其虛實,向訓在蜀北,整訓三年,若自乾祐五年算起,爲滅蜀,足足籌備了五年。以五年之功,發此雷霆一擊,豈不功成?”

慕容延釗跟着說道:“綜合此番兩路進兵的戰情來看,僅利州、劍州、夔州三次戰役,稍有抵抗,餘者皆是橫掃。原因何在,蜀軍元氣與志氣,早在前期的幾次爭鋒中折損了,尤其是秦鳳大戰中,更是傷筋動骨,脊樑斷折。是故,臣以爲,從乾祐初年爲抵禦蜀侵的鳳翔鏖戰,雞峰山大捷開始,就已經奠定了今日滅蜀的結果......”

“我軍將士用命,衆志成城,蜀軍將帥怯戰,士卒離心,豈能不敗?”李處耘道。

聽他們一人一語,做着軍事總結,劉承祐伸手止住,說道:“平蜀的總結,可容後再深談細談!”

想了想,劉承祐看向範質,道:“朕還是那句話,滅蜀易,治蜀未必輕鬆。將士們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接下來,如何將川蜀州縣納入治下,落實大漢的統治秩序,化數百萬蜀民爲漢民,就要看諸卿的了!”

“是!”

“陛下,臣等前者所擬安蜀數條,是否可以頒行了?”範質趁機請示道。

聞之,劉承祐的態度又顯得曖昧起來了,一時沒有接話,這讓範質頗爲難受。起身在殿中踱了幾步,劉承祐擡指道:“我軍雖則已經進佔成都,孟昶獻降,蜀國宣告滅亡,但蜀北、川東、成都以南,還有大片的州縣,沒有真正降服。當此之時,當制告向訓,從速完成對川蜀重要州邑的佔領,實現對蜀地的真正收復!”

停頓了一下,劉承祐繼續指示道:“其一,朝廷當遣使入蜀,攜詔、旗頒賞諸軍,嘉獎作戰有功之將士。

其二,孟氏一族,全部北遷,將帥以下,不許折辱,該當禮待。告訴孟昶,朕在東京,爲他一家,準備的房舍,足供其居住,詔至即行。

其三,乾祐十年,凡蜀之小民,擁地二十畝以下,蠲免夏稅;五十畝以下,免半;餘者如舊;其餘無地、無產之民,租、稅悉免。蜀之雜稅及無名科役,盡數廢除。

其四,蜀中糧匱,民情大擾,當調派糧米,賑濟乏食,平抑糧價,鹽價高昂,亦當削減之。蜀之寇匪,十月以前,當各還其鄉,悉歸家園,發放田畝,復其耕作。

其五,凡蜀之州縣以下職吏,悉數留任,律令、政制從速整改,皆依漢制,此項當作爲朝廷考比標準。朝廷選調職吏、監察人員,儘快入蜀,選其德高行深、安民通政者褒拔之。

其六,收降之蜀卒,揀其精壯者補充平蜀諸軍,蜀之將校,有帶兵之能者,留用軍中。其餘老弱之卒,各給錢糧田畝。

關於川蜀軍政之制的構建,待其稍安,再作調整落實,不過,政事堂這邊,可以討論起來了。唔......暫時就這幾條,率先落實!”

聽劉承祐的指令,範質體會了一番,琢磨出一些異樣,天子似乎忽略了一部分人,成都朝廷的官員,蜀之權貴,小民百姓固然重要,這些掌握有大量社會資源的人與家族,一樣重要啊。

斟酌了一下語言,範質還是忍不住開口以此發問。看了範質一眼,劉承祐悠悠然地問道:“這些蜀國的貴族、官僚,於大漢有何功勞,還當與其在蜀之地位?”

事實上,這段時間以來,對於皇帝的某些態度,範質還是有所察覺的。聽其言語中所釋放出的信號,心中一緊,他當然是無法苟同的,但也沒有強辯,而是想了想,提醒道:“陛下,川蜀初下,一切以維穩當下。另外,蜀雖平定,尚有江南、吳越一隅及嶺南未定,還當甚重啊!”

範質的意思,劉承祐當然是明白的,只是他心意已決,笑笑並不說話。

見狀,範質又道:“陛下所言撫蜀數條,這分田一說,還需以官吏落實,是否押後?另,平蜀將士之賞賜......”

沒有如以往那邊激烈直言,但範質顯然有種要讓劉承祐把話說透的氣勢,給劉承祐一種被逼迫的感覺。

但見其肅穆的表情,環視一圈,劉承祐默然許久,終是道:“在座諸卿,都是大漢的重臣,朕的股肱輔弼,有些話,確是不當有所隱瞞!”

“趙普,你給衆卿說說!”劉承祐手一指,吩咐道。

“是!”趙普受命。

仔細想了想,對於川蜀的善後事宜,不管範質他們秉持什麼意見,還是該通個氣,取得共識,至少要讓他們有個準備。

趙普迅速地將他“分蛋糕”的具體措施敘來,其言罷,廣政殿內的氣氛,頓時一轉。思量幾許,範質的臉擰得更緊了,在他看來,這幾乎是一場變相的“滅佛”啊。

“陛下!”心中堅持,範質還是忍不住開口。

“範卿!”劉承祐擡手止住他:“朕知道你想說什麼,也知道你的顧慮所在。但朕以爲,有的事情,宜早不宜遲,大軍在蜀,當趁機而發定之!”

“朕素來固執,一意孤行的事情,也辦了不少了。倒掃除蜀中窠臼,亦可從容治蜀!”劉承祐道。

見皇帝態度堅決,其意不可挽,範質終是悵然一嘆,拱手應道:“是!”

#送888現金紅包# 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熱門神作,抽888現金紅包!

對於劉承祐與範質的對話,其他宰臣,都面露凝思,倒是柴榮,有所意會,但並不開言,有作壁上觀之意。

“成都乃西南之軍政中心,成都安,則蜀中定,卿等以爲,當以何人權知成都府事?”劉承祐又說。

迅速地沉下心,範質想了想,說:“李信臣巡撫荊湖,以其地位、才幹,皆足以鎮之,莫若以之自長沙溯流入蜀,治成都府事?”

如範質之言,這確實是個不錯的人選,用李濤這前宰相去主持成都乃至川蜀政務,挺合適的。不過,考慮到李濤的爲政風格,很大可能難以達到他的期許。

劉承祐也不拐彎抹角,直接問道:“趙普如何?”

聞此問,範質不由看了眼同樣有些意外的趙普,又張望向劉承祐,沉聲應道:“臣以爲可!”

“趙普,你收拾收拾,就火速前去赴任吧!”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劉承祐對趙普道。

趙普大腦中迅速琢磨了下赴任成都的利弊,得出結論,立功之所,用事之地,異日還朝,可拜相位。當即拜道:“是!”

待劉承祐一干人離開後,對着暫時沒有離去的魏仁溥、李谷,範質不由道:“魏公、李公,我勸不動陛下,你們爲何也不開言?”

魏、李二人,乃是朝中有名的仁人君子,範質話說得很開,也沒有那麼多顧忌。

聽其言,魏仁溥平靜地笑道:“範相,陛下素來剛強,他下定決心的事情,哪裡是勸得住?蜀中善後之事,陛下顯然籌思許久,利弊得失想來已經考慮得很清楚,乃有此議。再者,蜀中積弊,公難道不知嗎,如能趁勢刷新,對川蜀百姓,對大漢的統治,也是有利處的!”

範質搖了搖頭:“話雖如此,但只怕操之過急,恐蜀中生亂啊!”

“有些事,就需要操之過急!蜀中的情況,也只有陛下,能強勢革之!”李谷開口了:“陛下針對的,終究只是少數人,大軍在彼,再爭取得軍心、民心以及中下職吏,可以免禍!”

“再者!”頓了下,李谷說道:“範相難道沒有注意到,陛下所指安蜀幾條,並沒有直接言及此事嗎?”

“李公的意思是?”範質反應過來了,眉頭緊鎖。

李谷說道:“軍隊做起事來,更加乾脆,果斷,也容易落實!”

臉色微變,範質當即道:“如軍隊爲亂,則禍必甚矣!而況,此有違大漢今制!”

李谷說:“川蜀還不算徹底平定,事急從權!”

“陛下難道忘記前代的教訓了嗎?”範質卻不認可這說法:“不!我一定要再諫陛下,三思而行!”

言罷,看了魏仁溥與李谷二人一眼,便離席而去。

望着其匆匆而去的背影,李谷不由嘆道:“範相還是剛直如斯啊!”

“知其難爲而力爲之!”魏仁溥也悠悠而嘆,不知在說宰相,還是在說天子。

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62章 禍福之間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248章 西撤!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24章 不戰而屈人之兵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8章 瓊林宴第53章 遁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470章 分封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404章 冬夜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1762章 契丹政變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68章 撤了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408章 蠢兒子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76章 視察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284章 影響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27章 父子座談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51章 郭氏父子第406章 調任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175章 軍略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67章 遺表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41章 高麗國王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170章 御宴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6章 告一段落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