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

從去歲冬至今,穩坐晉陽,觀望天下局勢發展近半載,隨着形勢日漸明朗,尤其在劉承祐、史宏肇兩路兵馬都有建樹之後,劉知遠終於坐不住了。

耶律德光北歸,已是定局,就表面看來,應該不是什麼陰謀,隨着各地“喜訊”不斷,劉知遠也放下了心。

此前契丹據有中原、河北,勢不能擋,慫一點可以用穩妥、謹慎來解釋,然若是到如今這個局勢,仍舊苟着,那恐怕就真令人大失所望。

怎麼都是一代梟雄,該果斷的時候,劉知遠要多果斷,就有多果斷。

劉知遠得到皇帝的寶座,表面看來就像是撿來一般輕鬆,稱帝之後,又一直苟在晉陽,新朝成立後真正的大動作,竟然是劉承祐的“南征”。相較之下,劉知遠這個皇帝反而“低調”了許多。

但是,絕不要去小看一個開國君主。從稱帝前後,就可看出,一切都在劉知遠的掌控之中。

稱帝之後,表面雖然沒有太大的作爲,然而事實上,劉知遠有條不紊地幹了不少事。收人心,定軍心,調整了一番晉陽禁兵,將軍隊徹底掌控中。

對原河東節度下屬諸州,包括沁、遼、石、汾、嵐、憲、忻、代甚至掌控度不高的府、麟等州,進行了一次大的調整,官員、兵力,各方面都考慮齊全,基本爲他率河東主力南下做好了準備。

同時,在稱帝后的這兩個月中,劉知遠將朝廷的中樞系統搭建起來了,這個過程,可不是是簡簡單單地用原河東臣僚升級替代,封幾個官設幾個職就能完事了的,雖然劉知遠基本就是這般做的。

即便如此,經綸構造,職權、制度、儀典等等設置都顯得異常簡單,甚至錯漏頗多。但終究,“後漢”的這個戲臺是被劉知遠搭起來了。直到不久之前,劉知遠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封官賞職,給那些期待已久的從龍之臣一個交代,撫聚人心。

一直到耶律德光用北上安陽的時候,劉知遠將一切安排妥當,以皇弟劉崇爲北京留守,皇子劉承訓爲太原府尹,算是看守老巢。其後,盡起河東馬步諸軍,浩浩蕩蕩地“南幸”。

劉知遠南進,比原本的歷史上,早了差不多一個月!

與劉承祐、史弘肇先後南下的走線不同,劉知遠的進軍路線選擇了西線,欲走晉、絳,經解、陝而東入河洛。

相較於已經基本打通的潞澤、河陽等地,西線這邊,明顯多了些阻礙。不過,問題也不算太大。晉州,此前爲慕容延釗所復,經過留後張晏洪的整頓已盡在掌控。

至於陝州,這可是“首義之地”。當初,劉知遠還未稱帝建號,趙暉、侯章、王晏三人便已舉兵抗戰。唯有絳、解二州,有耶律德光派遣的使者將校,所以尚且沒有歸命之意。

然而,等劉知遠大軍御駕南下,耀兵於正平城下之時,絳州的文武的反應很真實。

“陛下,絳州降了!”御駕之外,儀仗使郭允明朝劉知遠說道。

“朕看到了!”劉知遠表情顯然很平靜,一副理所當然的樣子。

也是,若是絳州當真一意孤行,選擇頑抗,那麼劉知遠倒會聊表驚訝。要知道,自踏入絳州境內之後,一路所經縣鎮,都是降服。

畢竟,耶律德光所委任的各州官員將校,還是以漢人居多,在契丹勢力北撤的大環境下,面對河東的數萬雄兵,根本沒有頑抗的必要。

“傳諭,三軍就地紮營,令郭威帶兵進城清查,領城中降臣至御營見駕!”淡淡然地,劉知遠吩咐道,兩個月下來,威嚴日盛,讓人不敢側目。

“是!”

絳州主事者,除了刺史李從朗之外,還有兩名契丹人委任的偏校成霸卿、曹可璠,面對劉知遠的召見,表現得十分恭順。不敢有一絲保留,盡陳效順之意。

劉知遠問他們,爲何此前不歸順,要到兵臨城下了才投降。三人的回答也很實誠,說是怕因前番受命於胡虜而被問罪,然天子御臨,不敢不降。

倒是將劉知遠逗樂了。爲了讓劉知遠放心,三人還很識趣地自請解職。

對此,劉知遠自然順水推舟,將三人封官留于軍中聽用,另委他人就職絳州。一路所過,都是後路,劉知遠不得不小心些。

......

傍晚時分,在搭建好的營帳之中,只稍微歇息了片刻,劉知遠便處理起軍政要務,國家初立,尤其是正處打江山的關鍵時期,需要他操心的事情太多了,且不敢有任何怠慢,以他如今的年紀,卻是分外辛苦。

帳中,已有內侍點亮了蠟燭,以免劉知遠老眼看不清東西。兩邊側座上,蘇逢吉與蘇禹珪端坐着,各自捧着一些奏章念着。

二蘇,如今仍舊是天子近臣,受封中書侍郎、同平章事,大概是蘇逢吉更受寵的緣故,加了個集賢殿大學士。隨駕南行,在御前處理庶務。

這次南下,楊邠與王章被留在的晉陽,統籌政事,調度糧械,支援前線。此番,劉知遠不只是精兵齊出,還欲窮河東全力進取中原、河北,鼎定江山,故後方之任尤爲重要。而能夠讓劉知遠相信,且有那個能力統籌這些紛繁事務而不至軍需短缺的,也未有楊邠、王章這對老鄉了。

此時,二人念道的,基本都是好消息。

蘇逢吉:“權點檢延州軍州事高允權上表歸順!”

蘇禹珪:“丹州都指揮使、權知軍州事高彥珣上表稱臣。”

蘇逢吉:“永安軍節度使折從阮奏,永安軍額已整編完畢。”

“陝州趙暉奏,已率軍北上,迎御駕。”

“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史弘肇奏,已將賊河陽節度使崔廷勳圍困於河內城,不日可破!”

“河陽武行德奏,僞命西京留守劉晞棄洛城,洛京巡檢使方太自署知留守事,嬰城抗命,南渡殺之。契丹僞命宣武軍節度使蕭翰,遣蕃將高牟翰將兵援送劉晞復歸於洛,寡不敵衆,退保孟州。”

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4章 西南事務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11章 動心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9章 鳳翔戰況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121章 大朝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51章 以鎰稱銖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90章 安東國王?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71章 六合堤上第31章 送行第261章 大捷第387章 就國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65章 決議南征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247章 視察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44章 堂審第218章 走私第159章 還朝第311章 舊識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94章 寬仁的處置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285章 家務事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97章 擴*整頓第384章 反響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第376章 對策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107章 殿試第137章 整編事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500章 老皇帝又“犯病”了第325章 和約締成,平南準備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77章 嚇人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47章 陶谷自薦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329章 遊市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455章 見聞第324章 交代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54章 病虎獠牙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35章 東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