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關中蜀亂

在歷次的漢蜀交戰中,孟蜀前後損兵達十萬之衆,而這些蜀軍,有近半都做了大漢的俘虜,這其中,除了一部分精幹老卒,被收編爲懷德軍,剩下有三萬餘人,都被打散安置在鳳翔、京兆、華同、陝洛等地。

在關中的蜀軍俘虜,就有兩萬餘衆,這些年紀適中,身強體壯的青壯,都是寶貴的人力資源,被用以修路、築城、挖礦、開渠、種地,基本是被當苦力來用的,關中平原的恢復,這些俘虜是做出了不少貢獻的。

然而,也正因爲有“俘虜”的屬性,下邊的州縣官府,對於這些蜀卒的使用,難免有勞役過重的情況。吃穿差,活計重,苦力工程,還有不少過勞而死者。但是,對關中的地方官吏而言,從中嚐到了甜頭,政績之所出,無不與俘虜之所爲者息息相關,以致役俘更盛。

多年下來,在還算嚴密的控制之下,一直相安無事,雖然俘虜們在嚴重的勞役與負累中怨聲載道,但礙於漢軍的強大,官府的監控,以及身處關中腹地,都默默地忍受着。

但是,所有的忍耐都是有限度的,一切的沉默,都等待着爆發。直到五月初五,再也難以忍受的大漢官府壓榨的蜀軍俘虜們,開始反抗了。

最初的爆發點在耀州的雲陽縣,約有三百採石挖土的俘虜,殺了監工,而後裹衆,偷襲縣城。雲陽只是小縣,城郭低矮,民寡兵少,城內只有不到百人的衙役、縣兵,亂起突然,又無準備,被亂兵席捲而過,一縣屬吏差兵,全數被殺,縣長被吊死在衙中。

雲陽之亂,算是激情之亂,純粹是飽受苦役的勞力們,爲了發泄積壓在心胸中的怨氣與仇恨。以殘酷而血腥的手段,對雲陽的官府進行報復,蒐集兵甲、衣裳、糧食,搶掠城中士民財產。

但激情過後,冷靜下來,便是惶恐與畏懼了,幹了萬死不赦的事,可想而知會遭到漢軍怎樣的報復。於是,一干亂賊開始爲活命,開始有組織地將亂象向周邊縣鎮擴散。雲陽的亂軍,推舉了一個叫王順的人爲首領,此人原本是蜀軍的低級軍官,在他的率領下,亂軍南下涇陽,救出了當地的數百俘虜,而後破城,效仿雲陽事,破涇陽後,也不作停留,繼續南下,向咸陽挺進。

咸陽乃是京兆府內的大縣,治下所役的蜀軍俘虜也不少,一起加入王順的亂軍,亂軍的規模很快便擴充到兩千餘人,其中一千多都是有參軍經歷的原蜀軍。其後,王順果斷選擇,帶人攻擊咸陽縣城。

所幸,咸陽有備,面對亂軍洶洶之勢,提前集中官兵、差役,徵集青壯上城固守,亂軍缺少攻城重器,突襲不成,果斷退縮,改爲劫掠鄉里,裹挾民衆。

而此時,劉承祐收到的奏報,箇中描述,難以詳細,但大概的情況很清楚,蜀軍降卒作亂了,亂衆越兩千,已然自雲陽擴散到涇陽、咸陽兩縣。禍連三縣,亂勢洶洶。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此番奏報,是由京兆府上報東京,再由東京,轉報行營。這其中光消息的傳遞,便花費了六七日,過了這麼久,關中的亂事發展到什麼程度,也是不得而知了。

針對雲陽的亂軍,駐守在長安的都指揮使趙弘毅,在聞訊的第一時間,便加強守備,並積極調動都司兵馬,準備進剿滅。

大漢在關右,屯有重兵,但多集中在西北與西南,像京兆這些腹地,駐兵並不多。關中都司下轄兵馬過萬,除了長安有兩營之外,也是分散在各州縣。

考慮到這種情況,劉承祐心裡也不由產生幾分煩躁與焦慮,也沒有什麼閒情逸致,觀賞永濟市鎮,渡口風情了。

“這可真是給朕一個措手不及啊!嗯?大漢境內,有多久沒有發生過此等規模的亂事了?”上得車駕,火速還城,劉承祐表情還算平靜,但語氣之中難掩憤怒:“雲陽、涇陽、咸陽,京兆腹地,蜀軍幾次北上攻略,都未曾突破,而今卻讓一干俘虜亂軍,肆掠縣鎮,殺官害民!”

河中府衙中,李少遊不由出言安慰道:“陛下不必過於憂心,這幹亂賊,不過是散兵遊勇,烏合之衆,驟起發難,有所侵擾,也是地方官府一時不備。如今賊衆也不過兩千餘,只要及時反應,採取果斷措施,調兵平叛,必然將之盡數剿除!”

“你不要小看這兩千人啊,整個關中的蜀軍俘虜,沒有三萬,也有兩萬,雖則分散,卻起遍佈之效。一旦消息傳開,亂象擴散,那便是禍及整個關右的亂事,而關中腹地州縣,守備多空虛,如爲其所趁,結果如何,還用朕多說嗎?”劉承祐深吸一口道:“關鍵是,這段時間下來,亂事發展如何,有無擴大,趙弘毅平叛如何,朕都還不知道!”

說着,劉承祐終於將手中的奏報狠狠地擲於案上,小小地爆發一場。

“這......”李少遊稍訥口,想了想,還是道:“請陛下暫息雷霆之怒,待關中亂事詳情,相信各州府將吏,會齊心協力,以勘暴亂!”

河中府尹與州兵指揮使匆匆上堂,不待其開口,劉承祐直接問道:“河中府境內,受役的蜀軍俘虜有多少人?”

大抵是皇帝態度比較冷硬,嚇了府尹一跳,不敢怠慢,惴惴地答道:“回陛下,有三千餘人,分散在鹽池於礦場!”

“你,立刻去下令安排,加強對彼等的監控,勿致生亂!”劉承祐對二者吩咐着:“朕允許調動兵馬,加強管控,如有異動,殺!”

“是!”河中府尹嚇了一跳,趕忙應道,不過還知道問明情由:“敢問陛下,發生了何事?”

多看了他一眼,劉承祐將關右亂事的情況,簡單地講了一遍。聞之,兩個人更加不敢怠慢了,匆匆而去安排。對他們而言,關中的亂象與其無關,但御駕在河中,可不敢在皇帝的眼皮子底下出了差錯。

所幸,在河中受役的俘虜,比較集中,看管處理起來,倒也方便。

略作沉吟,劉承祐招呼着郭侗與扈載等人,疾言厲色地吩咐着:“其一,通知下去,將近期關中的情況,火速報抵,此後,亂情直接向朕彙報。

其二,頒詔關中各州府縣,嚴厲控制治安,加強監察,以防亂事。尤其是有役用俘虜的州縣,更需加強戒備。

其三,責令關中都司,從速剿滅亂軍,勿使亂事擴大。以趙弘殷爲剿賊都部署,徵調都司軍隊作戰。

其四,傳令鳳翔、秦隴駐軍,遣一軍東進,配合剿匪戡亂!”

“是!”郭侗、扈載兩個,感事態重大與皇帝的決心,當即應命領詔。

略作停頓,劉承祐又瞧向李少遊,吩咐道:“你即刻啓程,前往長安,首要之事,督導各州府縣官吏,專政安民,給朕將局面穩定住!”

“遵命!”

“傳令石守信,鑾駕起行,南下潼關。再派人告訴趙弘殷,朕就在潼關等着,等着他剿定叛亂!”劉承祐冷冷道。

“是!”

從劉承祐的安排看來,似乎有些反應過激了,不過一干烏合之衆罷了,長受苦役,缺少兵甲,殺官掠民,更似匪盜。

但是,從後面紛紛來的奏報可知,劉承祐的應對,一點都不過分。在攻取咸陽失敗後,叛首王順,帶人轉道西北,攻醴泉,在亂軍不要命的衝擊下,城破,縣長帶人逃亡。

稍作補充,王順又率軍向西掠興平、武功,雖未成功攻破城池,但將京兆攪擾了個天翻地覆。同時,王順派人,往關中各地散播鼓動,聞其起義,散佈在各地的蜀軍俘虜們,感同身受下,多有反應,雖不算羣起反應,但州縣之間的動盪,已是不可避免。

關中地方官府、軍隊,初時反應不及,但調整過來後,多采取果斷措施,以備不測。即便如此,仍舊有幾處成事,以浦城、櫟陽、渭南三縣爲甚,與西面的王順軍,遙相呼應。

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6章 軍中俊才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690章 拼圖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165章 舊邸第92章 萬歲殿宴第100章 梁山濼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1720章 靜默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34章 崇元殿中第410章 剋制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73章 西北隱患第47章 應對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62章 難得遲疑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12章 如此安慰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1708章 格局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27章 父子座談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408章 蠢兒子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99章 兩個人才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131章 和議達成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379章 蕭思溫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11章 大敗蜀軍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1676章 慘重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47章 應對第87章 兄弟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1707章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1708章 格局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32章 天子上門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482章 李氏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267章 國難之際第53章 遁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268章 機遇第1720章 靜默第92章 兩京並重第43章 接見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244章 皇子赴軍世宗篇51 皇太孫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260章 論婿第48章 處處矛盾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