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定州事

bookmark

遂城縣,原屬易州,不過後來隨着漢軍防線北移,成爲了北軍的駐地,朝廷以此固城設險,以防契丹,爲保定軍駐地,保定軍額三千。

御駕只在遂縣停留了兩日,檢視保定軍,就如董遵誨所期待的那般,對於保定軍的軍容、士氣、訓練、兵備、城防,劉承祐給了不低的評價,對他統練兵馬的能力表示認可,讓董遵誨樂開了懷。

劉承祐告訴董遵誨,趙匡胤曾向自己舉薦他,說他董遵誨乃是難得的將才,知兵略,性豁達,可託大事。

當時,劉承祐觀察着董遵誨的表情,有驚訝,有回憶,有惆悵,有不甘,當然最終都化作一縷釋然。顯然,趙匡胤對董遵誨的評價,讓他很是意外。

因爲知道董遵誨不喜讀書,臨行前,劉承祐還特意叮囑他要多讀書,並拿趙匡胤來刺激他,說他若不知書,則永遠可爲將而不能爲帥。並且,將隨身攜帶的幾本,由三館修訂的史志典籍送給他。

對於董遵誨,劉承祐算是十分恩待了,而從董遵誨的反饋來看,效果很不錯。

自遂縣南下,行百六十里路,乃是祁州浦陰縣。不算平整的道途間,大隊施施而行,四處鬱鬱蔥蔥,一片夏日的繁茂盛景。

場面很安靜,周遭除了鳥叫蟲鳴之外,便是士卒的腳步,車輪的碾壓,以及行營的鳴聲了。慵慵懶懶地自睡夢中醒來,劉承祐注意了下外邊的環境,垂陽暗黃,時辰已然不晚。

敲了敲車廂,問:“誰在外值守?”

候在外邊的是張德鈞,聞聲趕忙開口應道:“是小的,官家有何吩咐?”

“到哪裡了?”劉承祐問。

“回官家,還有不到五里,便至蒲陰縣!”

“朕醒得,倒趁其時!”劉承祐說道:“通知石守信,在蒲陰歇一夜!”

“是!”

眨了眨稍顯迷濛的眼睛,似乎能看到空氣中的光塵,目光移動,落到身旁貴婦人身上。因爲身處鑾駕內的緣故,高貴妃衣衫比較單薄,是劉承祐最喜愛的“朦朧裝”,峰巒凝聚,幽谷深深。

感受到劉承祐的不加收斂的目光,高貴妃姿態撩人地掩住私密部位,微嗔道:“往哪裡看呢?”

一番舉動更加誘人,深諳其道,吸引得劉承祐挪不開眼,笑道:“欣賞我家高娘子,這美妙的身段啊......”

輕咬紅脣,目露秋波,微紅的臉蛋上,帶有少許的不解:“官家怎麼,如此輕浮了?”

“情之所至,何談輕浮?”劉承祐搞突然襲擊,猛地把高貴妃攬入懷中,上下其手,笑問道:“怎麼,你喜歡這樣嗎?”

高貴妃身子被摸索得直顫,嬌喘低吟:“官家,別鬧了,此間不合適......”

過了一番手癮,劉承祐方纔放開宮衫凌亂貴妃,肆意地癱倒在她腿上,隨口道:“你是越來越不經挑逗了。”

玉面上的紅潤濃了幾分,貴妃語氣中含着羞怒之情:“還不是你使壞作弄於我,說得妾身有多**似的。”

曖昧的氣息,在鑾駕內氤氳。

與高貴妃調了會兒情,劉承祐用力聳了聳鼻子,似乎在嗅着什麼,高貴妃只道他仍不安分,俏臉又紅了幾分。

不過,這回確實是誤會了。

“蒲陰不愧是我朝北方藥都,這空氣中,似乎都瀰漫着藥香。”劉承祐說道。

“是嗎?”高貴妃也褶了下瓊鼻,說:“我怎麼沒有聞到?”

“我覺得有,那就有!”劉承祐微微一笑。

“官家說什麼,那就是什麼了!”

這些年下來,祁州蒲陰,已經成爲了大漢最有名的藥都之一,祁州也因此得以單獨建置州縣。境內藥材貿易繁榮,官軍民用藥材,多取用之,朝廷特意於此地設立藥監,管理各類藥材之培育、採摘、市易等一系列事宜。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在御駕抵臨之前,蒲陰縣這邊,已然在城外擇以良地,徵召民壯,準備木料,提前搭建好了一座營寨。鑾駕之至,直接入駐,倒也省卻了不小的麻煩。

入夜,行營之中,隨駕宮人、官員方纔安頓好,行營之中,仍有些波瀾,雜聲不斷,護駕的軍士們分批享用着蒲陰當地提供的食物。

御帳之中,劉承祐卻不得歇,稍微擦了擦臉,略淨塵埃,稍去乏累。神色沉穩地回到大案後邊,看着奉命來見的幾名文武。

“諸位尚未進食吧,朕也餓着肚子,入座,一起吧,我們邊吃邊談!”指着擺好菜餚的幾張食案,劉承祐輕笑道。

“謝陛下!”

應召的而來的,共四人,石守信、白重贊、李浣以及一名身着武德司服的官吏。只是簡單的進食,使得帳中氣氛很融洽。

吃了點東西墊肚子,白重贊主動問劉承祐道:“不知陛下,有何事教誨,臣等靜聽!”

“教誨談不上,只是有事相托罷了!”劉承祐擺了擺手,看了看白重贊與李浣:“你二人隨駕北上的時間也不短了,陪着走過河北大半土地州縣,對於自己將來的去處,只怕心中也期待已久了吧!朕已經給你們,選好了職位!”

聞其言,李浣問道:“莫非是祁州?”

“不,祁州的鄰居,定州!”劉承祐應道:“朕意,以李卿爲定州知州,白卿爲永寧軍使,替朝廷治守定州!”

“是!”李、白二人,起身應命。

“不過,就任之前,定州的情況,你們需要有所瞭解!”劉承祐說道,一開口,便透着少許不尋常,令人警醒。

“給他們說說!”劉承祐朝那名榮幸陪座共宴的武德司探事官說道。

“是!”其人聞聲,趕忙起身,介紹道:“自前定州節度孫方簡卸職入朝後,朝廷以其弟孫行友爲永寧軍使。孫行友在任兩載,屢有涉政,插足民務。並支持釋家傳道,縱容其蠱惑人心,有妖尼於定州治下,以邪法魅人,括斂錢財,定州之民,爭相往拜,竟不能止!”

“這個孫行友,竟然如此大膽妄爲?”白重贊有些愕然。

李浣也凝着眉說:“釋家之政,朝廷已有規制,豈能容忍妖尼惑民作亂?”

在劉承祐的示意下,那探事官繼續道:“據報,孫行友有心整飭,然積重難返。此番,陛下北巡,御駕臨近,孫行友心懷憂心恐,畏陛下治罪,已有取州庫錢貨,率親近之卒,退望狼山,以求自保......”

探事官的話,讓在場的幾人,都不禁面露古怪,都乾祐九年了,世間還有如此愚昧大膽之人?事實上,還真有,要說那孫行友對朝廷有背反之心,也不至於,只是疑罪畏罰,而不顧後果罷了。

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146章 黃羊平第7章 恩賞問題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239章 進退世宗篇51 皇太孫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9章 武夫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97章 再臨井陘第268章 西縣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195章 遼帝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41章 祭關公第370章 其志甚堅半島史話·桓王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125章 冬至宴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200章 誰能繼位?第331章 泰來樓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24章 巡遊第421章 樑孝王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71章 北齊鎮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204章 解決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118章 商賈第79章 父子問對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15章 馬楚內亂第314章 還京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416章 尾聲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29章 獨眠孤館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446章 皇后駕到第29章 請纓第374章 善待第133章 延禧驛第79章 滏陽之捷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87章 秋後算賬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