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瓦橋關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順安軍,歸義縣,臨易水,居其陽,原爲涿州屬縣,石晉時期歸契丹,漢初之時,趁趙延壽北伐幽州成功之際,被何福進率軍收復。後劉承祐整頓北面邊防,歸義縣遂爲順安軍駐所,城關的名字聲名很盛,曰瓦橋關。

瓦橋關設立的初衷,本爲抵禦契丹的威脅,當然,具體起到了多少效果,還有待商榷。畢竟當初,耶律德光南下之時,可以算是從容越過,在當下,名頭不夠響亮,也並不是什麼強關險塞。

河北三關的名聲,還是在北宋防禦契丹的過程中,慢慢傳揚開來的。對於當下的大漢而言,以其地理通衢的優良位置,仍舊沿襲下來,加固修繕,設險防守。

順安軍使爲羅彥瓌,作爲早期投靠劉承祐的將領,自開國以來,便長駐北方,移駐瓦橋關,也有兩年了。雖然沒有太大的軍功,但在軍中的地位、資望卻是在逐步提升。

因爲國家戰略重心在南,北戍的漢軍,基本只能訓練、駐守,沒有立功的機會。多年下來,許多戍邊的將領,心裡或多或少都有些不平衡。

而劉承祐,也很照顧這些將領的情緒,也理解,是故對於羅彥瓌等邊將的關注,從來不加少。雖然少了實在的戰功,但品秩不斷提高,待遇按期加增,逢年過節,也少不了來自天子與朝廷的犒勞與賞賜。又時不時地,派遣朝中將帥北上巡邊,察閱軍情,關注兵心,去歲就是殿帥慕容延釗奉命巡視。

到目前爲止,劉承祐幾次出巡中,動靜最大,距離最遠的,都是北上巡狩。由此可見,他對北面軍事的重視。

乾祐九年四月初一,陽光明媚,天清雲淡,易水南岸,一千五百名威武甲士,陣列於此。官兵們軍容整齊,雄壯英偉,各個都換上了新發放的夏裝。

旗幟有異,這些甲士,並非都是順安軍下的戍卒,而是由北面五軍及都部署本部所挑選的精幹之士。卻是聞天子北巡,一干軍將們商議,在都部署安審琦的安排下,各自從軍中選拔精銳前來,既作迎駕,也準備接受檢閱。

畢竟,皇帝難得北來一次,都想好好表現一番。當然,此事也是提前上報行營,得到天子首肯的,否則,光一個擅自調動軍隊的罪名,就是難以承擔的。還是在御駕到來的敏感時期,哪怕安審琦尊爲陳留郡王。

在隊列前,北面上下數十名漢將,嚴整地候立着。其中,除了都部署安審琦外,便是順安軍羅彥瓌、永清軍馬全義、保定軍董遵誨、雄安軍韓令坤、信安軍郭進五軍使了,這就是大漢北面防禦的核心將帥了。

季風帶着海、河的潮溼,吹拂而過,旗幟飄揚,繩帶拂動,一干將士,已然等待多時,然而都沒有不耐之色,一個個始終保持着肅立,像雕塑一般。

不管心裡活動如,至少面上始終保持着沉穩與耐心,連已將滿六旬的安審琦,都靜立於前,其他人又豈能有所怨言。

直到日頭上移,衆人已然等待近兩個時辰了,幾名背插小旗的騎士,飛馳而來,近前矯健地躍下,躬身應道:“啓稟都帥,御駕已至五里外!”

此言落,衆人俱是精神一振,蒼髯皓須的安審琦,當即一揮手,吩咐道:“都打起精神,準備迎駕,將我北軍,最雄壯的面貌展現在陛下面前,誰出了差錯,也不需本帥多說了吧!”

“是!”

又是約兩刻鐘的等待,隨着儀仗冒頭,御駕緩緩北來,易水南岸,頓時鼓角齊鳴,北軍威武將士,熱情相迎御駕,以軍禮相拜。

而感受到北軍的雄壯的氣勢,護駕的禁軍衛士也下意識地,挺起胸膛,凝神肅穆以對之,似乎想要與之比拼。畢竟,誰還不是大漢精銳呢?

鑾駕至軍前,劉承祐慢慢地走出車駕,站在轅上,視線落在迎駕的將士身上。這是他北巡以來,第二次出駕接受迎拜。

“北面都部署臣安審琦,攜北面諸軍將士,恭迎陛下巡閱!”安審琦帶頭,長身恭拜。

掃了一圈,千軍伏首的感覺,着實令人陶醉,劉承祐手一揮,道:“衆將士免禮!”

“謝陛下!”

“請陛下檢視三軍!”安審琦在前,意態激揚。

“準!”

安審琦當即做了個手勢,後邊的軍陣,頓時提刀舉槍,動作整齊劃一,山呼萬歲。雖然人不算多,又處在開闊的易水河畔,猛然爆發出來,還是足夠震撼,堪比萬軍。

“請陛下,渡河入關!”安審琦請道。

回身入鑾駕,給張德鈞使了個眼色。張德鈞高聲說:“陛下有諭,請安都帥登駕敘話!”

“謝陛下!”安審琦恭敬應命的同時,臉上卻不動聲色。到他這個年紀與地位,不似一般人會輕易感動,當然,面對天子的恩遇與尊待,該有的臣節表現還是很到位的,態度規矩而恭謹。

“末將請爲陛下牽馬扶轅!”等安審琦登上鑾駕後,羅彥瓌站了出來,恭請道。

“準!”

得到准許,羅彥瓌頓時面露喜色,忙不迭地上前侍駕。那表情,那動作,不像一位鎮邊多年的將軍,更似一個諂媚的狗腿子。

而見其表現,剩下的幾名軍使,或多或少,都有所鄙視。當然,更多的,則是後悔與羨慕,沒曾想讓這廝搶了先。

羅彥瓌此人,素來機敏,眼光準,見機快。從當初,天下未定,中原未主,契丹勢盛,羅彥瓌便截奪軍馬,投奔劉承祐,就能看出他的不凡了。

御駕在羅彥瓌與御者的策動下,緩緩啓動,向易水上的浮橋走去。車駕外,仍舊是緊密的護從,以及聲勢不減的“萬歲”呼聲。

衆星捧月間,劉承祐收回了目光,看向安審琦,溫和笑道:“安卿這是將北邊最精銳的軍士,都選到此地了!”

“還有更多的軍士,同樣精銳,想要迎候陛下,只是未選上罷了!”安審琦應道。

“可惜,朕卻是不能一人一軍地接見了,倒拂了一衆將士的心意!”劉承祐嘆道。

“迎駕的將士們回到駐地後,會將陛下的恩威與關懷,轉述與他人的!”安審琦的政治覺悟,顯然很高。

第133章 延禧驛第87章 對夏綏事宜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11章 大典日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1811章 歸來第101章 大整軍第175章 在滑州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90章 關右節度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309章 衡釀第9章 公府密議第1756章 海豐號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51章 詔令西進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311章 李沆第36章 虒亭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323章 鬥法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76章 大才蒙塵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174章 帝崩第93章 完了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27章 郭威病了第1章 柩前繼位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465章 “教匪”第344章 打個賭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50章 喜訊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8章 請願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24章 天福十二年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34章 亡國之族第62章 二代勳貴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56章 彌月之喜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21章 西巡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50章 打他一仗仁宗篇8 罷相“疑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