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

bookmark

“臣高保融,參拜皇帝陛下!”崇政殿內,姍姍來遲的南平王高保融,終於低下頭,親自向漢帝行大禮。

劉承祐端居御案,審視着高保融,三十多歲,絡腮鬍子,風度翩翩的,賣相十分不錯,只是身體氣質看起來不佳,大抵是過於沉湎酒色的緣故。

“南平王一路辛苦了,就別跪着了,免禮平身,賜座!”劉承祐的語氣,並不怎麼客氣。

“謝陛下!”小心地瞥了劉承祐一眼,高保融起身倒也挺麻利的,在內侍的引導下落座。

“南平王可是讓朕好等啊!朕可是從四月開始,就盼着見上一見!”看着他,一開口就讓高保融心生忐忑,劉承祐做着感慨:“不過,好事多磨,今日總算是見到了。雖則初次謀面,但朕與南平王可是神交已久,今日會面,果有種親切感。南平王,你是否也有同感吶?”

“是!是!陛下說得是!”真正面對漢天子的時候,高保融發現自己是什麼底氣都沒了,或許是秋老虎的緣故,再加上皇帝那夾槍帶棒的話,冷汗不自覺地便從額頭滲出了。

見其狀,劉承祐嘴角終於泛起了少許笑意,只是有些冷:“可惜啊,前日朕納妃,你可錯過了朕的喜酒啊!”

“臣也是到京後方才知曉,萬分遺憾,追悔莫及,請陛下治罪!”高保融有些坐不住了,起身拜倒,解釋着。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南平王無罪啊!朕一沒給你發請帖,二嘛,難道還能因爲別人錯過了朕的喜酒而問罪?”劉承祐臉上笑意逐漸擴大。

“陛下寬仁,令臣慚愧!聞陛下大喜,臣略備薄禮,還望陛下笑納!”高保融趕忙道,似乎想要彌補一下。

“朕乃一國之君,富有天下,難道還在意你那點賀禮嗎?”劉承祐神色愈加和藹,看着高保融:“不過,你能有這份心意,朕很欣慰。既然備好了,想來你也不便收回,朕給你指個用處吧!”

聞言,高保融有些發愣,下意識地拱手應道:“還請陛下垂訓!”

“朕雖在東京,但耳目還算清明,聽說江陵原有兵馬指揮副使李景威,在朕的大軍南下前,曾建議你伏兵於險狹,王師入城之後,又橫劍自刎,以死殉國,以盡忠心......”劉承祐悠悠說來。

聽皇帝提起此事,高保融立刻慌了,說:“陛下,那李景威不過峽州土頑,固執愚鈍,不識天數,當時臣便嚴重斥之!臣,從未有抗拒陛下與朝廷之心啊!”

“南平王不要激動嘛!你對朝廷的恭順,這麼多年了,朕還不瞭解嗎?”劉承祐的語氣中多了一絲玩味,繼續說:“朕只是聽說,李景威死後,草草下葬,只一抔黃土,其老母妻兒,也是無人奉養,飽受宵小欺凌,悽苦無依。”

盯着高保融,劉承祐表情冷淡了幾分:“這李景威雖然庸鄙不堪,但對你高氏這份忠心,還是可憫的!唐季三代以來,世人多背棄忠義,似李景威這樣的人,也算是難得了。人既已死,朕也無意再追罪其高堂妻子。

旁人或許鄙之,南平王你該當有所表示。把你那份賀禮,發往江陵官府,由當地官府給李景威修座墳,剩下的再撫卹其家人,也算朕的一份心意!”

“陛下仁德,對一愚夫竟然也如此寬容厚待,臣萬分欽服,願獻賀禮,聽憑陛下處置!”高保融聽完,鬆了口氣的同時,大唱讚歌。

關於李景威的故事,在荊南之地倒有一定的流傳,民間有傳言,說荊南百萬戶民,三萬將吏,忠臣唯有一李景威......

說完李景威的事,劉承祐又讓高保融坐下,想了想,認真地說道:“自朱樑時起,高氏坐鎮荊南,除暴治安,育養生民,使要害之地長保安寧,功德大焉。大漢立國以前,也曾進表勸進,朕即位之後,也是恭服,歲貢不斷,從無忤逆之舉。

此番,又能主動獻土歸朝,免除一場刀兵,並協助大漢進討周逆,這些功績,朕也都記在心裡,此生都不敢忘懷!”

聽完皇帝這番話,高保融那顆虛懸的心終於落地了,屁股下邊也不似針氈,能坐住了。

“朕在汴河邊上,賜給你的那座王府,可曾去看了?”有些突然的,劉承祐問。

高保融搖搖頭,應道:“臣一進京,便來宮求覲,未曾去過!”

“帶着你的家人入住吧,希望你能滿意。朕封你爲安陽郡王,守太師,今後就在東京住下吧,朕不會苛待有功之臣,許你一世富貴!”劉承祐意態平和地說道。

聞言,高保融再度起身,滿臉激動地拜倒:“臣謝陛下恩典!”

待高保融退下之後,劉承祐說道:“這高保融,也不是太蠢嘛!何以行爲那般拖沓遲疑!”

此前默不作聲,侍候在側的趙普應道:“此庸碌之人,前番之表現,不足爲奇。如今人既已來京,經陛下這一番震懾兼恩典,今後想來會安分守己的!”

“希望如此吧!對於這第一個獻土歸誠的諸侯,朕還真想與他有始有終,不願發生什麼不和諧的事!”劉承祐說道。

“陛下,魏相公求見!”

“宣!”

很快,魏仁溥入殿,規規矩矩地行禮:“陛下!”

“魏卿,快坐!”對於自家的柱國大臣,劉承祐的態度和善得不是一星半點。

將手中一疊厚厚的奏章交給張德鈞呈上,魏仁溥說:“這是此番南征諸軍及將校所擬功賞,請陛下御覽!”

“魏卿先坐,朕看看!”

劉承祐當即翻開,認真地看了起來,又是一批將校的崛起。當然,中下層官兵,如今已不似當年那般受劉承祐關注了,不是不重視,只是沒有必要,經過這麼多年的整頓與發展,大漢軍隊已成其體系,軍功、升遷自有其規則。

當然,魏仁溥呈上的,只有軍職的升遷與錢物的賞賜,上呈給劉承祐,審覈是一方面,爵位與勳銜則需劉承祐來補充。

對此,劉承祐早有腹稿,迅速提筆,對照功名簿書寫,籤批用印,一系列動作,十分乾脆。如此一來,大漢又多了幾名侯、伯。

“兵部的評定覈准,朕沒有異議,照此頒佈獎賞吧!”擡眼,劉承祐對魏仁溥說。

“是!”

“這份名單,只是針對出征將校的!”看着魏仁溥,劉承祐說:“樞密院及各部有功之吏,如何升賞,魏卿可有建議?”

魏仁溥應道:“各部職吏,自有衙司內升賞,奏稟吏部及陛下覈准。而諸主官、重臣,則非兵部所能評定,需要陛下聖裁!”

點點頭,劉承祐做出一副苦惱的樣子,問他:“其他人,朕都有考量,唯有邢國公,他此番當大軍轉運之任,功勞一點不比攻城拔寨小,前又有治襄陽之功。魏卿覺得,朕當以何職酬之?”

聞此問,魏仁溥眉頭頓時便皺了起來,一個眨眼之間,思緒似乎百轉,迎着皇帝的目光,還是謹慎地應道:“陛下當與李相商討,非臣職分之事!”

聽其答,劉承祐當即道:“魏卿亦是宰臣,是協助朕治理天下的柱臣,雖署領兵部,豈能受限於職司?朕想聽聽你的看法!”

但明顯不想就此事發表看法,沉吟了下,拱手應道:“陛下聖明公正,論功行賞,斷無偏差!”

見其狀,劉承祐考慮了下,輕輕地揮手,嘆了口氣,說:“罷了,你不想說,朕也不勉強你!”

“謝陛下!”魏仁溥明顯鬆了口氣。

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41章 卷甲入城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46章 黃羊平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274章 厚葬之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141章 納降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339章 不登宰堂,終爲人所制第3章 臺懷之事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00章 城戰第154章 滅門第37章 新政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29章 勸諫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252章 面聖第83章 抉擇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52章 六穀土豪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368章 榮寵第47章 應對第77章 吏職變動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92章 金陵冬寒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77章 吏職變動第257章 龍舟第365章 邊事結論第74章 根由在朝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38章 賞第7章 恩賞問題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261章 大捷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35章 東歸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65章 選擇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96章 橐駝兒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116章 遼軍的異動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52章 六穀土豪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482章 李氏第362章 分封?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65章 舊邸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