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醫政

劉承祐嘴角帶着點笑意,回到崇政殿,腳步輕快,面容間的嚴肅都釋去幾分,讓殿中伺候的內侍們都輕鬆許多。

“參見陛下!”聞皇帝回殿,趙普前來陛見。

“免禮!”手虛擡,劉承祐一臉的溫和。

感之,趙普陪着笑容,問道:“陛下遇到什麼喜事了?”

劉承祐也直接答之:“太后病情已然康愈,朕的賢妃也查出有孕了,可稱喜事?”

“大喜!此爲雙喜臨門啊!”趙普也眉開眼笑,向劉承祐道:“臣恭喜陛下!”

劉承祐心情着實不錯,差點脫口而出,道出一句“同喜”。

他方自慈明殿探視歸,太后李氏病癒,氣色良好,連食慾都漲了許多,親自侍奉李氏進食。而回殿之時,又轉道去了一趟秋華殿,賢妃折娘子那邊傳來消息,又害喜了。

從四月到五月,於劉承祐而言,可謂喜事頻頻,家事國事,事事順利。荊湖輕鬆收取,太后病情好轉,四月時進宮多年的周淑妃查出有孕,而今邁入五月,賢妃又懷上了。

不算剛懷上的兩位,劉承祐膝下,已經有六子三女,可謂丁口豐盈了。甚至於,他感覺自己幾乎成了一架播種機器,命中率極高的那種。

事實上,算上夭亡、流產,還有更多。這幾年,在宮內,劉承祐並不只臨幸那一後四妃,像皇后身邊的女侍御、荊南、南唐、吳越進獻的美女也都有嘗一嘗。結果嘛,只有李璟獻上的孫氏,成功地給劉承祐誕下了一名公主,由此提級爲美人。

“太醫署的人,已經南下了吧!”看着趙普,劉承祐問起正事。

趙普也斂容答之:“醫師2人,醫工12人,再兼醫生20人,共計34人,已然動身,臣與署令一同相送,傳達聖意!”

滿意地點點頭:“醫者,懸壺濟世,湖南多疾,他們這幹人南下,是要替朕救濟軍民,診疾斷症,爲朝廷宣揚德化的!傳制地方官府,要善加安置這些醫者,配合他們工作。”

因考慮到湖南醫療條件惡劣,軍中多疾,劉承祐特意命太醫署選拔了一批人南下。拋去那些冠冕堂皇的話,目的則爲整合湖南醫療資源,研究病理,治療疾症,尤其針對嶺南的瘴氣、疫病做些深入探索,爲今後大軍南下做準備。

“如今太醫署中,有多少人?”劉承祐問趙普。

趙普說:“回陛下,兩部諸科及上下師生,已有近500人,醫學之盛,已邁前代啊!五日前,方舉行了一次月考!”

“500人,可能濟整個天下?”劉承祐不禁感慨:“還需擴大規模啊!”

漢承唐制,雖然如今的朝廷,諸多制度都有其特色了,但各處都透着大唐的影響,很多典制度都沿襲下來,有改來改去,乾脆被恢復唐制。

似醫學制度,基本照抄唐制,只是受劉承祐重視,恢復得很快,並且規模空前。開封可以說集中了天下最優良的醫療資源,不過能夠享受的,只有皇室、貴族、官僚以及軍隊,如今,基本每一支軍隊,都有一支軍醫隊伍。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這些年來,劉承祐逐年在加大在醫療事物上的投入,每歲都有地方上的名醫,被徵調入京。同時,太醫署經過考覈,也會釋放出一批人,到地方任醫官。爲此,專門設立了一套醫官的升級制度,提高品秩。

劉承祐一心想要擴大太醫署的規模,惠及於民,但到如今,也是稍顯乏力。一是投入大,二是醫生的培養也需要週期,三是願意幹這一行的畢竟是少數。

見劉承祐又陷入了思索,趙普也不打擾他,等他回過神來,方纔說道:“陛下有濟世之心,這是天下子民的福分,然事事猶需量力而行。太醫署有如今的盛況,已是難得,天下未平,朝廷各項支出甚大......”

“你不用說了!”劉承祐嘀咕了句:“朕明白你的意思!”

趙普的意思很明顯,做什麼都需要財力的支持。別看如今大漢朝廷財政歲歲向好,但攤子鋪得大,經不主花,劉承祐又是個有爲之主,想法多,每每念頭一起,就要投入財力、物力、人力。而醫療的投入,從來都是巨大的,從醫政到醫學,涉及的方方面面,沒一樣不費錢的。

考慮了一會兒,劉承祐一臉偉光正的表情,嘆道:“醫者治病,君王治國,這是相同的道理。待天下太平,朕不只要讓百姓居有其所,耕有其田,還需病有其醫啊!”

聞之,趙普不由滿臉感慨,鄭重地應道:“陛下仁心,包攬天地啊!”

擺了擺手,劉承祐嘴角不由掛上了點無奈的笑容。嘴裡雖然這麼說,但他自己都沒什麼底氣,想要做到此點,何其難矣,他真正能做的,只能儘量去提升大漢的醫療條件了。

“你說,今後的科考,增加一門醫科如何?”看着趙普,劉承祐問道。

眉頭稍凝,發覺皇帝那興致勃勃的表情,稍微盤算了下,趙普還是說道:“或可一試,只怕引起上下非議!”

“有什麼可非議的?”劉承祐當即道:“這滿朝臣工,有誰遇疾了,不需尋醫問藥的?”

“這樣,你稍後發文至政事堂、禮部及太醫署,籌議此事!”劉承祐直接吩咐着。

“是!”

縱使增涉醫科,想來也不會造成羣起報考的效果,但有一點還是可以保證的,那邊是醫師地位的提升。

談完此事,注意到趙普手中的奏章,劉承祐問:“何事要奏?”

聞問,趙普將奏章呈上,將淮東的兩道急務講了一遍。

“鄭仁誨已病重至斯?”劉承祐眉頭稍凝。

雖然鄭仁誨身上帶着濃濃的“郭氏”印記,但劉承祐從不否認其才幹,不管當初的樞密副使,還是如今的淮東按察使,都堪稱賢臣良吏。年初淮東大案時,就有耳聞鄭仁誨身體不爽,如今幾個月過去,卻又加重了。

“淮東既然上報朝廷,那就說明鄭公的病情確實嚴重,甚至比想象中的還要重!”趙普說。

“使臣僚羸病而理事,卻是朕有些不恤下情了!”劉承祐說:“應當提早放其回鄉休養的!”

“陛下不必過於自責!”趙普勸慰道。

“老臣漸凋零啊!”劉承祐嘆了口氣,此番感慨比起從前更加深切。

今歲以來,朝廷的文武老臣,幾乎約好了一般,染疾,病重,折從阮、趙暉、劉詞、和凝,再到這鄭仁誨,無一例外,開封府尹景範身體似乎也有不爽了。

念及這些,劉承祐的心情,似乎沒有那麼美妙的。

但心情再沉重,擺在面前的問題還是得解決的,趙普問:“不知李相公所擬,如何批覆?”

“制下,鄭仁誨以本職致仕,賜太谷郡公!”劉承祐說道:“至於淮東按察司之職,就從李濤所請,以徐臺符徙任吧!說起來,徐臺符盡忠王室,也有些年頭了!”

“是!”

聽命的同時,趙普心中難免異樣,給鄭仁誨封公,似乎有些不妥,爵位重了。不過轉念一想,趙普又有些明白了,鄭仁誨的兒子已經死了,屬絕嗣的情況,這樣,待其亡,朝廷可直接收回爵位。

“至於龜山運河之事,朕相信王樸,他既然主動奏請,必然已經考慮周全,詔允之!”

第193章 楊邠案(1)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78章 召還二郎?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69章 東出太行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270章 立場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218章 進兵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1714章 百姓苦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465章 “教匪”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418章 洗禮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41章 探監第2章 登聞鼓響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1761章 新問題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273 王晏鎮洛第15章 小人行徑第35章 楊村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13章 舉城同歡第264章 孺魏王第349章 邊情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74章 萬歲呼聲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92章 金陵冬寒第339章 那一腳第37章 回鶻使者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52章 幽燕變故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243章 總結第59章 睡王上位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357章 國滅第397章 指點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2章 王、鄭二公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95章 玩陰謀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7章 風波第71章 六合堤上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