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東出太行

林慮縣,在太行山脈東麓,相州轄境內,境內多山地丘陵,算不得什麼大縣,然背靠太行,地理位置還算優越,是東進西達的要地。

距離潞州也不算遠,也就隔着一座太行山罷了......百來裡的山路叢林,若不是有古道可循,花個十天半個月都不一定走得出來。

耶律德光還在白馬津艱難渡河之時,劉承祐便已率着第一軍沿着壺林道,翻山而來,駐兵林慮城,得到了當地軍民的“熱烈”歡迎。

林慮縣城上,原本零散的遼旗已然被縣令撤下,踐踏焚燬,以贖前“順賊”之過。接替之的,是幾面嶄新的晉旗,以及醒目的“劉”字旗。

就在不久前,劉知遠在太原進行了第一次封官,基本是針對於軍隊的,原河東諸軍的中高級將領們,都得以遙兼他州刺史、防禦使之職,雖然各州都還不在掌控中,不過這一波分果,對河東文武來講,還是很提氣的。

帝嗣之中,除了皇長子劉承訓之外,只有劉承祐被拜爲左衛大將軍、河北行營都統,就如劉承祐所期待着的,他被委以方面之任,領兵進入河北道,主持河北抗擊契丹的大任。

中原那邊的“抗戰”大業,已然進入高潮,接下來,顯然要輪到河北了。當然,對此,劉知遠並沒有抱有太大的期待,明詔、密信中給劉承祐的任務很明確,僅作遲滯、騷擾。

沒有人會覺得,劉承祐率着龍棲軍能完成什麼偉業,就他手下那點人馬,若是撞上契丹大軍,卻是還不夠敵人塞牙縫的。

當然,就是劉承祐自己,對出擊河北,也沒有太高的期望與目標。他並不認爲自己是主角,便能所向披靡,無人能敵。

劉承祐向劉知遠請命領軍東出太行,最真實的想法,只是將新朝的勢力觸角徹底伸入河北,以爲日後收拾各州做準備,他清醒地知道,河北不必中原,契丹人在這邊的實力要強得多,哪怕耶律德光率主力退出,剩下的實力,也仍不可小覷。

再加各地節度方鎮,擁兵自守。如欲徹底興復河北諸州,拯溺數百萬戶民,還需奮武用謀。若不早做籌謀,日後必定麻煩。

同時,劉承祐也有爲自己再謀一份資歷、名望的目的,獨領一方,只要稍微出點成績,配合上皇子的身份,便足以讓所有人記住自己。

不過,哪怕將預期放得足夠低,也不妨礙劉承祐心裡生出些膽大的想法。旁人不知,他可清楚得記得,正當壯年的耶律德光會在回國途中突然暴斃。

只要蝴蝶的翅膀沒有閃得太厲害,耶律德光當真如“劇本”所寫的那般駕崩了,那麼,劉承祐也絕對有膽子在契丹人身上狠狠咬下一塊肥肉來。

當然,要是耶律德光意外地活下來了,這樣的情況下,劉承祐也只有老實地在河北當個攪屎棍,號召呼籲河北軍民站起來,殺胡虜,復江山......

在駐兵林慮的這兩日中,劉承祐親自接見了好幾波本地的縣望宗族與一些聞訊來投的“義軍”。說是義軍,實則就是一些打着抗擊契丹旗號的匪盜、草寇罷了,不過,顯然河北的“抗戰”事業也進行得如火如荼了,尤其在契丹人準備撤離中原的消息傳開之後,抗擊胡虜的氛圍,已然營很不錯。

夕陽西下,涼風吹過,城池周邊的山林,樹搖林伏。站在林慮城頭上,劉承祐習慣性地朝着東南方向望去,平靜的目光中掩藏着些許期待。

“殿下,既已出得太行,何不直接進取安陽,佔住相州?”身邊,見劉承祐又在神思,站在邊上有點無聊的張彥威不由主動開口。

“馬將軍,你給張都指揮使解釋解釋。”劉承祐頭都沒有晃一下,擡手示意一旁的馬全義。

如今的張彥威,升了一級,正式成爲龍棲軍都指揮使。

馬全義乍聞此吩咐,有點意外,但很快反應過來,略略思吟幾許,拱手朝着劉承祐與張彥威:“末將僅抒愚見,若有錯漏之處,還望殿下與將軍見諒。契丹大軍自白馬渡河,顯然是要走黎陽——安陽這條撤軍路線,我軍若進據安陽,豈非正當敵路。”

話說到這兒,哪怕以張彥威那並不是靈活的腦子,也連連點頭,嘴裡說道:“是極,是極。契丹十幾萬軍隊,我軍還是不去觸那個黴頭。”

“我軍至此,若是耶律德光前來攻打我們,那該怎麼辦?”突然地,張彥威又問。

“耶律德光既欲撤離,斷不會節外生枝!”劉承祐開口了,語氣一如既往地平淡:“就算,他遣兵來。軍少,我自據之;軍多,我等只需背靠山險守禦,再不濟,撤出相州。時間利我不利敵,拖得久了,我們會讓耶律德光感受到比中原更加熱情的‘招待’,常年以來,河北軍民受到契丹的苦楚可要痛徹多了......”

“這豈不是和此前對付耿崇美差不多?”問言,張彥威這一回反應快了很多。

豎起一根食指,劉承祐淡淡地說:“異曲同工之妙。這就是,主場作戰的好處!”

“主場?”張彥威有些納悶,不過見劉承祐平靜的表情,不覺明歷,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

“事實上,我倒真希望,到時候,那耶律德光能夠視我軍爲威脅,率軍來攻......”沒有解釋張彥威的疑惑,劉承祐摸着女牆,感受着土石的冰涼,幽幽然地嘆道:“只可惜,孤與將士們,恐怕入不了其眼啊。”

兩隻眼珠子,此刻變得尤其明亮,連續眨了好幾下,方纔掩去那“神光”。顯然,因有先知之覺,劉承祐又在推演起某種可能的劇情發展了。

“殿下,史將軍傳信,他已領軍,進駐上黨!”三人閒聊間,向訓順着梯級跑了上來,向劉承祐稟道。

在得知耶律德光動身歸國的消息後,晉陽那邊,劉知遠這回反應很快,當即命史宏肇率武節全軍一萬多兵馬,先鋒南下。

劉承祐東出,史宏肇的任務則是一路向南,只要確認契丹主力軍隊渡過大河,那就一路打進中原,還復兩京。

劉承祐接過書信,快速地瀏覽了一遍,表情間很快泛起一點莫名的神采。僅從文字間,應該是看不出什麼東西的,但劉承祐就是能夠感受到些許傲意。

“到了就到了!這史都指揮使,難道還想讓孤親自回去一趟,迎接他?”嘴角翹起一道平淡的弧度,劉承祐說道。

此言一落,身邊幾人面面相覷。劉承祐抽了口氣,又擺擺手,對向訓道:“替我回信,問候史都指揮使......”

“是!”

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327章 派系第165章 舊邸第374章 太室山上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78章 滄州府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201章 捐資第370章 國法爲大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347章 割韭菜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452章 皇孫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283章 雲中之圍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311章 李沆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270章 立場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31章 議治湖湘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42章 嶺南在望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92章 兩京並重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5章 荊南來使第4章 西南事務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216章 初夏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65章 決議南征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99章 兩個人才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94章 汝公出山第31章 邊公在任第196章 楊邠案(4)第97章 擴*整頓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80章 春夜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76章 去鄴都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484章 不對勁!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195章 楊邠案(3)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