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君臣同心

爲近來打賞的書友們加更。

考慮了一會兒李濤的建議,說道:“淮東轉運司,調知濠州王溥履任,他在濠州待了三年多了,政績卓著,以他的才幹,以一州之政委他,倒是委屈他了!

至於其他,不作更改。上下所缺吏員,中樞及吏部當儘快選調充任,以免影響公務,需選幹員,新官要有新氣象,告訴他們四個字,引以爲戒!”

“是!”劉承祐既然發話了,李濤思來也並不覺得有什麼不妥,還是忍不住發問:“那沈遘呢?”

“讓他去關中,署按察司吧!”劉承祐直接道。

說完,又看向範質,臉上露出的笑容就如這三月春風一般溫暖和煦:“至於範卿,此番斷獄,親力親爲,不捨晝夜,端是辛苦,判罰公平,處理得體。朕若是不加表示,可就是不體恤臣工了。

這樣,從內帑撥錢五十緡,蜀錦十匹!這是朕的一番心意,不需拒絕!”

“是!”張德鈞在旁領命。

而範質聞言,倒也不故作清高地拒絕,躬身一拜:“謝陛下!”

就算當個清官,也是要吃飯穿衣的。範質再是廉潔自守,但畢竟是當朝宰相,平日一家老小、相府內外的花銷,再加一些額外開支,就是再精打細算,也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也是有着皇帝時不時的賞賜,方讓他的日子,過得還算滋潤。

說起來,中樞所有朝臣中,平日爲公事與皇帝爭辯最多的人是範質,但受到賞賜最多的,也是他。倘若君臣之間的這種情誼能夠長久得保持下去,一直走到終點,那麼也不失爲一樁美談,足以流傳千古。

“陛下對文素之厚遇,可着實讓人羨慕,我在旁看來,這心頭,都難免生出些嫉妒之情啊來!”走出崇政殿,李濤對範質道,不知玩笑話,還是藉着玩笑說心裡話。

範質形容也緩和了些,舒出一口氣,感慨道:“陛下的恩德,只有盡忠以報了!”

言罷,神情之間,露出少許疑思之色,道:“照陛下之意,此案到此,徹底了結了?”

“想來當是!”李濤有點輕鬆地笑道:“看來,陛下沒有趁機發作,整治全國的意思。倒是你我,有些想多了!”

範質的感覺,當然是有些意外的,不過,表情反倒徹底恢復了肅重,鄭重道:“這也說明,陛下已做南下荊湖的決心了!”

提及此,李濤也認真了些,思慮了一會兒,道:“以目前荊湖的形勢來看,倒也是個機會。再者,荊湖乃天下腹心,該當爲我朝攻取之目標!先取荊湖,至少比通過千里蜀嶺,一步一險,一步一戰要容易得多。”

“自唐季以來,戰火連年,藩鎮割據,諸國並起,中國內亂歷七十餘載。如今,人心思定,天下臣民,渴慕安寧久矣!天下一統,四海歸一,就在不遠的將來,你我能逢此時,共襄盛舉,也是莫大的幸運啊!”範質卻是,重重地感慨着。

“唯有盡心竭力,輔助陛下,成就大業了!”李濤的雙目中,也少有地露出兩道熾熱的光芒。

別看李、範二相,在劉承祐的伐蜀的選擇上,頗有微詞,甚至直接反對。但天下形勢,發展至此,對於一統天下,他們也不會拖後腿!

在二相清談闊論之時,崇政殿中的劉承祐,同樣將心思從淮東案上收回了。事實上,就如範質此前所考量的那般,爲了執行去歲冬便制定好的荊湖戰略,劉承祐並不打算將淮東的此次貪腐大案擴散到全國,當然並不否認起過這心思。

至於王樸與鄭仁誨在揚州的拿番作爲,他只是默默支持,淮東的情況,與其餘道州畢竟不一樣,那是近幾年才武力征服的地盤,論可操作性,要大得多。

是故,綜合考慮過後,就以範質的審斷結果爲結果,爲此事畫上一個句號。而通過武德司,劉承祐也瞭解,此事並沒有更多陰溝暗角了。

而針對貪腐事件的憤恨,劉承祐的氣早就消了,他心裡可清楚得很,想要杜絕貪腐,簡直是癡心妄想,他也不作那妄想。之所以那般鄭重其事,大張旗鼓,更多的考量,是爲了表明一種態度,打擊貪腐,歷來都是一種政治正確,只是每朝每代每時,程度不一罷了。

對於他這個皇帝而言,實則並不作貪官與清官之分,只在有用與無用之別。像趙鳳那樣的官吏,就是貪得太蠢了,做法太張揚,影響太惡劣,怎能不作整治。

在劉承祐斂容沉思,將思緒放到荊湖攻略上時,一聲通報,打斷了他:“陛下,榆國公求見!”

“榆國公?”回過神,劉承祐微訥,稍蹙眉,嘀咕了句:“他怎麼來了!”

旋即反應過來,想到了方纔範質的稟報,李洪信與那趙鳳有牽扯,嘴角輕微地翹了下,劉承祐似乎來了興致,吩咐着:“宣他進殿!”

很快,一道稍顯臃腫的身影,快步上殿,自去歲春慈明殿家宴過後,又是一年的時間沒見過李洪信了,這位國舅,似乎又胖了幾分。顯然,這就是常年吃喝玩樂、縱情享受所帶來的效果。

“舅舅免禮!”看李洪信有點急切的動作,劉承祐乾脆免他行禮,問道:“舅舅不在洛陽納福,怎麼有空來東京了?”

李洪信表情有些嚴肅,說話時臉上的肥肉都被牽動:“官家,我聽說東京有人造我的謠言,身心皆不爽,特來想求個清白!”

說實話,這話從李洪信口中說出,還是有些滑稽的。聞言,劉承祐輕笑道:“舅舅倒是耳目清明啊!”

李洪信倒是一點也不在意劉承祐的陰陽怪氣,臉上透着憤慨,衝他說道:“官家,我和你說實話,那趙鳳,與我確實有些交情,從前有過往來。

但自我歸養洛陽之後,早就斷了聯繫。每曾想,此人貪瀆枉法,固然該死,卻沒想這奸賊竟然攀誣於我,壞我清白,毀我名聲。

我在兩京,產業、土地也不少,十萬家財談不上,但也有數萬緡,足夠我與家人受用一輩子了,怎會在意他那幹人的髒錢。

官家,你可得替我做主啊!”

“舅舅莫急!”見李洪信有些激動,劉承祐不由笑了,安撫道:“先喝口茶!”

對於李洪信的話,劉承祐是聽全了的,但也只信一半,同時,也並不是特別在意。事實上,就算他真與淮東那邊有些牽扯,要不要辦他,如今他都要好好考慮。人皆有私,劉承祐不得不顧忌太后的感受,在李氏族人的安排與任用上,此前已經很傷太后的心了。

再者,對於李洪信這個舅舅,劉承祐還是挺滿意的。性格特徵顯著,好斂財,人吝嗇,除此之外,並沒有更多值得大書特書的短處,當然也沒有什麼長處就是了。

“舅舅不要管那些流言,免得污了耳朵!”略作思量,劉承祐對李洪信道:“那等查無實據的事情,我又豈會當真?此前,我纔將辦案的範質,訓斥了一頓。至於那趙鳳,不知悔改,死到臨頭,還想攀誣他人,其心可誅,我已將之勾決,只待處死!”

“官家英明!”聽劉承祐這番好言好語,李洪信神情立刻鬆弛下來,眉開眼笑的。

“既然來了,就在東京多待上兩日,先去慈明殿見見孃親吧!”劉承祐道。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是!官家你先忙,臣告退!”李洪信放下那喝了兩口的茶,起身屁顛屁顛去了。

第48章 耿崇美第91章 作別西行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14章 外戚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54章 病虎獠牙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95章 效果已顯第252章 面聖第121章 登乾元第55章 拉開序幕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61章 晉陽來人第396章 天花板第37章 覆滅在即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84章 示警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340章 定論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73章 解決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17章 武德司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324章 金山南麓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67章 又去一老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393章第102章 絕境第65章 開封府尹的問題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125章 邢州事第108 狀元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340章 定論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53章 兵制改革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83章 太子的作用第77章 安陽之殤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173章 日常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35章 楊村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416章 面試第1761章 新問題第324章 交代第73章 西北隱患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