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

“臣秉執樞密,未能擊退漢軍,使陛下心懷憂慮,是臣的罪過啊!”王昭遠恭順地對孟昶道。

王昭遠此人雖然虛有其表,但爲人也確實聰慧,累及將相,位高權重,但知道自己一身榮華權力皆來自於孟昶,是故在同僚、下屬面前可以頤指氣使,但對其主,素來忠順。

“你的忠心,朕知道!”對其表現,孟昶微微頷首,說:“只是北塞,邊情不斷,漢軍侵壓,李廷珪、高彥儔等將,雖然將漢軍擋在威武城北,但是,戰事一日不休,朕一日難以安眠啊!”

“朕看了看軍報,都是鳳州來的,李廷珪報,漢軍已經連續一月,未有軍事動作了?戰又不戰,退又不退,是何道理?”孟昶看着王昭遠,問:“你說,漢軍是否在籌劃什麼陰謀?”

“陛下勿過憂!我朝山川堅固,將士應對得體,威武城固若金湯,漢軍只是難以擊破我軍防線罷了!”見皇帝表露隱憂,王昭遠當即出言道,面態自信,倒也不似寬慰之言。

迎着孟昶的目光,王昭遠有些故作姿態,從容敘來,說:“臣去歲與今春,兩度北上查看安排邊防,鳳州的山川形勝,我軍的城關佈防,皆瞭然於心。

以城寨之堅固,只要兵馬、糧械充足,將士用心戍守,縱百萬敵軍,亦可守之。而今,南下漢軍,兵不過四萬,沿途又還需分出兵馬,保障糧道。真正寇關的漢軍,軍力只怕還不如我軍。

而威武城關前,野地多障,佔地不廣,難以展開兵馬,有城關依仗,更難發揮其漢軍優勢。我軍能守這近三月,而漢軍無有寸進,已然證明,我軍戍防之堅實。

若漢軍選擇強衝我關城,徒取死罷了。而漢帝能付大軍於其主帥向訓,定然也知曉之,不敢冒然進擊,徒耗兵卒性命!

否者,此番漢軍伐我,久戰而無建樹,靡費錢糧民力,已是無功,若是再損兵馬,那就是罪過了!”

聽王昭遠這麼一通分析,孟昶愁緒稍緩,下意識地點了點頭,看着他,問:“若依卿言,鳳州漢軍,豈不是進退兩難?”

“正是!陛下聰敏,可謂一語中的!”王昭遠嘴角含笑,向孟昶拱手道:“進則受阻於強關衆戍,退則難以向漢廷交待,是故只能深陷山嶺,進退難決啊!”

“若是北漢,能夠撤軍,便好了!”孟昶不由嘆道,言語從心。

就這些年的經驗來看,與漢軍交戰,不是個好的選擇,並且,孟昶心態轉變,如今他只想坐擁川蜀,當個太平君王,與中原兩不相犯。

能夠揣摩到孟昶的一部分心理,聽其言,王昭遠眼色微閃,卻輕輕地搖頭,打破孟昶的妄想,對他說道:“陛下,只怕北漢,是不會輕言罷兵的。

北漢皇帝劉承祐,驕矜自傲,貪婪強暴之心,天下皆知,這些年屢動刀兵,從來都是獲勝凱旋,以其武功之盛,斷然不原受挫於我朝,以免爲天下笑!是故,鳳州之戰,必然有個勝負結果!”

“說到底,北漢君臣,還是小看我大蜀了!”王昭遠說着,意態之間,竟露譏諷之色:“他親征南唐,半載而取全功,助其氣焰。而我朝兩度北出秦鳳,攻打關中,皆敗於其手。正因如此,漢帝纔敢這般託大,悍然入寇!

然而卻是不知,漢軍能縱橫淮南,只因其步騎犀利,而淮南平坦,且其君昏臣聵,致有喪國之敗。而我朝則不然,僅地勢之險,漢軍就難以逾越!”

王昭遠侃侃而談,泰然自若,見其意氣風發,孟昶也不禁增添幾分信心,想了想,說:“朕年少時,隨皇考入蜀,走的就是散關道,驛道崎嶇難行,行人商旅尚且艱難,而況於大軍。如李、高所奏,入冬之後,氣候轉涼,漢軍當無不撤之理啊!”

王昭遠捋須應道:“臣想,大雪封山以前,漢軍必然不會撤。甚至,漢軍可能在封山之前,往秦嶺營壁中,加快囤積糧草軍械,以備熬冬!根據前線軍情所報,已有這樣的跡象!”

“如此說來,漢軍還真是要不依不饒,至死方休了!”孟昶眉頭一擰。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Www_Tтkǎ n_C ○

王昭遠則笑了,意氣張揚,微昂首道:“臣倒希望,漢軍能夠固執不退,那麼,可就給了我朝,擊敗漢軍的機會!”

聽王昭遠這麼說,孟昶頓時來了精神,眼神發亮,緊盯着他:“聽你的意思,是有所籌謀?”

聞問,王昭遠起身,取過了一幅標記着鳳州前線蜀漢兩軍對峙態勢的地圖。一手在上邊比劃了幾下,對孟昶道:“陛下,這些年,我們於樑泉、威武城,屯有軍糧二十萬石,開戰後,又大量補充,完全足夠消耗。而漢軍則不然,數萬大軍深至威武城,人吃馬嚼,一米一粟,一槍一箭,都需從關中運輸。是故,漢軍的命脈,就在於那盤盤山道!”

看向孟超,王昭遠有些忍不住得意,說:“鏖兵已久,臣這些日子,也一直在苦思破局之策。今已有所得,正欲請示於陛下!”

“快講!”孟昶興趣愈濃。

裝模作樣的,王昭遠笑道:“臣之計策,實則不難,只需遣一上將,率一支勁旅,襲擊漢軍後方,截斷其糧道,絕其後路!屆時只需固守頭尾,數萬漢軍,必困斃於威武城前,爲我軍輕易所執!”

聞其策,孟昶先是一喜,旋即遲疑說:“朕雖不知兵,卻也曉糧道與後路的重要性,漢軍將帥多宿將,豈能不察?”

見孟昶竟然質疑自己的策略,王昭遠心下微有不愉,卻不敢表現出來。臉上仍舊帶着笑容,耐心地向孟昶解釋道:“若是初期,漢軍定然有所警惕,然而如今過去這般久,我朝始終採取保守策略,固防城鎮,縱有所出,也只是應邀出戰,試探虛實,並無其他舉動,是故漢軍定然有所鬆懈。

而對周邊地形、道路之熟悉,我軍也遠勝漢軍,只需密遣兵馬,悄然而動,出於漢軍意料之外,必能建功!”

“臣籌算過,只要能成功截斷漢軍,敵勢必大沮,我軍必然大勝!”王昭遠向孟昶拱手道:“陛下不需有疑!”

孟昶被王昭遠說得明顯心動了,情難自已地搓了搓手,終是點頭應道:“不管怎麼樣,可命李廷珪出擊,嘗試一番,縱然失敗了,也無礙於大局!”

聽孟昶這麼說,王昭遠則更加輕鬆了。他本在想,若功成,首功在他,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若出了意外,那麼就是李廷珪等人作戰不力,壞了他的好策略......

但經孟昶提前言明,於他而言,則更無弊處了,畢竟皇帝有言在先。

“但願,此策能夠成功,一舉擊退漢軍吧!”起身,孟昶又忍不住幽幽然地嘆息一聲:“此次漢軍若謀我失敗,他日必不敢輕易復來,如此,我朝就可得太平了......”

孟昶如今想要的,也只是個太平,要求並不高。

“陛下!”王昭遠卻是雄圖遠大,意氣風發地道:“此策若成,就不只是擊退漢軍了!北漢皇帝改革軍制,收地方節度兵權,關中精銳與一部分禁軍,皆在威武城前線。若能將之殲滅在秦嶺,我軍可趁勢兵出秦隴,席捲空虛的關中。

其後只要稍作整頓,就可東出崤函,與北漢爭奪中原。屆時,南唐與北漢有仇,必然發兵北渡,復取淮南。荊南高氏,素來貪圖小利,也可以利誘之。

這些年,中原在漢帝的治理下,國力日復,再以此誘党項、契丹發兵,屆時五國伐漢,共分中原,北漢豈能抵擋。

功成之後,党項、契丹爲異族,不能久待中國,南唐、荊南之流,更不足爲道,天下將歸我朝也......”

好一番宏偉藍圖,經緯大計,王昭遠是安排得明明白白的,清晰明瞭。三年前漢帝南征之時,王昭遠就是類似的說辭,誘得孟昶發兵北伐關中的。

然而此刻,孟昶的反應,顯然有些平淡。

第25章 開寶新政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444章 揣測者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26章 潘美守城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761章 新問題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210章 第三任武德使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39章 歸義軍有歸心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18章 詔議國策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3章 田畔問對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433章 韜光養晦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41章 西域戰況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86章 鬚髮花白第75章 敖萊小城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17章 輕取江陵1第19章 武夫第402章 這事沒完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3章 田畔問對第429章 向南!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65章 君臣相宜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54章 病虎獠牙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88章 天子金令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121章 登乾元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64章 楊業卻敵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30章 收穫第81章 下蔡大捷第54章 病虎獠牙第196章 橐駝兒第257章 龍舟第126章 冬至宴2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1694章 鹽州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1809章 餞行第15章 小人行徑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35章 室韋覆滅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51章 詔令西進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92章 金陵冬寒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140章 封王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241章 至此戰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