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樞密院內

東京,漢帝下詔,廢朝三日,以前宰相、太師、燕國公馮道卒故。距離馮道請辭,也不滿一年半的時間,從結果來看,當初馮道對劉承祐確是一番“衷言”,預見到生死。

聞哀訊,劉承祐這心裡,倒也有些感傷。馮道此人,可謂名臣,在中原政壇上活躍的不倒翁,三十年間,累朝歷代不離將、相、三公、三師之位,其顯貴榮耀,是名噪一代。

晚年得仕大漢朝,卻是馮道宦海生涯的最巔峰。雖然在後兩年中,對於皇帝的作用已然不大,近乎應聲蟲,但在國初的三四年間,憑着其名望、能力、經驗,在穩固朝政、安撫人心方面,於劉承祐有大功。是故,劉承祐也感念之,與其死後哀榮。

馮道之死,也算是壽終正寢,安享晚年,少有人以爲憾。天子雖然廢朝,但朝廷的運轉,卻沒有受到一絲一毫的影響,尤其在西南戰事爆發之後。

眼下,已入初秋,將要出伏,太陽不似此前那般毒辣,但氣候仍舊炎熱。樞密院、兵部與三司,大抵是近來朝廷中樞最爲忙碌的部門了。不過,相較於另外兩部的瑣碎、繁複,樞密院這邊,需要投入的精力要更多。

樞密副使郭榮,親自挑選了幾名僚屬,專事負責西南伐蜀軍情,其中便包括自河北整軍歸來的李處耘與潘美。

劉承祐踏入機務房中時,郭榮幾人,正在輿圖前,比對着前方軍報,進行標記,研究,商討。上前,命衆臣免禮,劉承祐直接問道:“又有新的戰報來京了?”

來自西南前線的軍報,是三日一報,奏明戰況,以使中樞察之。六日以前,收到了劉承祐將詔伐蜀近一月以來的第一封捷報,王仁贍、李彥二將,率十二營兵士,南進散關道,攻打蜀黃牛八寨,三日之間,連破四寨。

李處耘向劉承祐稟道:“蜀軍黃牛寨、青馬嶺等八寨,已然被王仁贍與李彥全數攻破,八寨蜀軍,損兵過半,蜀將韓繼勳已率敗殘之兵,退至樑泉東北的威武城。我大軍南下鳳州的道路,已然打通......”

“這王、李二將,確係將才,首戰告捷,連破八寨,蜀軍必然震恐,形勢大好啊!”劉承祐臉上露出了點滿意的神色,不吝誇獎:“兩年前東河村之戰,二人也有戰功,大破蜀軍,看來,此二人,乃伐蜀之急先鋒吶!”

大概是覺得皇帝高興得太早了,李處耘臉上閃過一絲尷尬,向劉承祐道:“陛下,破得八寨之後,王仁贍率兩千兵馬,急行南下,追擊韓繼勳敗兵,意欲趁勢奪取威武城。然而倍道而往,連戰兵疲,受挫於城關,爲蜀將高彥儔所敗,折兵五百,北退。”

聞此言,劉承祐眉頭這才輕皺,笑容微凝,說:“王仁贍,這還是心急了啊!”

“現在是什麼情況?軍報給朕看看!”劉承祐扭頭。

呈上,接過御覽的同時,郭榮在旁,向劉承祐道:“根據向訓所奏,他已率三萬軍,自散關入鳳,時已入秋,氣候轉好,意欲於威武城,與蜀軍展開一場大戰!”

“陛下,鳳州道阻險礙,在樑泉之後,青泥嶺道。自散關至威武城,驛道雖則難行,卻也非最險要處,然自前方情況來看,大軍行進,糧秣軍械之運輸,已然十分不便。是故,若能聚兵會戰於樑泉以北,於我軍而言,大利!”

“這也要看,蜀軍給不給這個機會了!”劉承祐頷首道。

“威武城在散關西南約八十里外,爲蜀北關屏障,是其兵防要塞。拿下了威武城,可直驅樑泉,則勝勢在我,蜀軍絕不會放棄,是故,如向訓計劃,在威武城,必定可以打一場奠定勝局的大仗!”郭榮語氣肯定地說。

“我們陳兵邊境,磨刀霍霍,不就是要這麼個效果嗎?”劉承祐形容微展開,頷首道:“發制向訓,秦鳳戰事,臨機決斷,盡委於他。爲滅蜀,讓他給朕用心打這一仗!”

“是!”郭榮看着劉承祐,向他讚譽道:“陛下能有如此襟懷雄略,是大將之福啊!”

郭榮很少夸人,更少恭維劉承祐,但每出讚美之詞,必是發乎於真心的感慨。劉承祐瞭解這一點,所以聽其言,仍不免心情大好。

“秦州那邊,戰況如何?”劉承祐問。

“據報,王公已率武節及西南邊軍兩萬,溯渭水,沿隴有大道,初戰於隴城,將蜀軍逼於城中自守,已然壓制蜀軍。蜀將趙季札庸碌,兵力又寡於我軍,絕非王公對手!”郭榮回答道,看起來十分自信。

“開戰之後,領軍作戰之事,只能依靠前線將帥了。朕在後方,只能籌糧集餉,使其無匱於輜需了!”放下手中把玩着的軍報,劉承祐嘆了口氣:“想來西南將帥,當不負朕望!”

“陛下從來謀定而後動,遣將派兵,發動戰事,亦皆準備充足。廟算如此周全,我朝必勝,蜀軍必敗!”李處耘向劉承祐拱手,意氣激昂:“陛下,只需於東京,坐待捷報即可!”

“此言,倒也提氣振奮!”劉承祐衝李處耘笑了笑:“這點自信,朕還是有的!”

言罷,又瞧向郭榮,有些悵然地道:“代國公身體不爽,難以理事,樞密機要,國家軍務,要全數加諸於郭卿身上了,還請多加擔待啊!”

聞其言,郭榮鄭重應道:“此臣應盡之職責,自不敢怠慢!”

郭榮素有功名大志,精力旺盛,職責加重,只會讓他更加興奮,更有幹勁兒。入夏之後,國丈折從阮,也病倒了,畢竟年紀到了,戎馬操勞多年,身體難堪其負累。

不過,樞密院這邊,倒沒有受太大影響。折從阮並不貪戀權位,這兩年多的時間內,郭榮的實權反倒要重些,足以順利接掌軍政,而不生波瀾。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劉承祐有所感,或許用不了多久,他將失去這位長輩老臣了。是故,近段時間以來,對摺家也是頗爲照顧。太醫往府上派,藥材、補品、御用之物,也大方賞給。宮內,賢妃折娘子那邊,也去得最多。有點像,當初高行周病逝之前。

壓下心頭的些許悵惘,劉承祐看了眼認真而平靜地在地圖前研究軍情的潘美,問郭榮道:“郭卿,你覺得潘美如何?”

聞問,郭榮毫不掩飾目光中的欣賞之色:“陛下慧眼識人啊!潘美知兵節義,將帥之英,可堪大用!”

“在樞密院任職這兩年,辦事勤勉,剖析事務,常有見解。大漢勇將雖多,但帥才猶爲可貴,尤其老將逐漸凋零。潘美有其資質,而今天下未平,臣竊以爲,領兵征戰,攻城拔寨,更能一展其才!”

劉承祐不由點頭,到目前爲止,軍中後起之秀中,被劉承祐所看重,有將帥之能而獨擋一面的沒有多少,高懷德、楊業、趙匡胤、潘美、石守信等人罷了。

考慮了一陣,劉承祐說道:“朕打算派遣潘美去襄州,你看如何?”

郭榮眉毛微微上揚,目光轉到大漢輿圖,落在荊、湖上,顯然,伐蜀之役才起了個頭,秦鳳大戰未酣,皇帝的心思,已然開始考慮起下一步了。

“臣以爲,甚可!”郭榮點頭。

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242章 戰後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32章 潞州震動第9章 鳳翔戰況第126章 問罪第6章 進士樓第61章 晉陽來人第40章 濮州案(3)第70章 衛公辭世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19章 難審第16章 異見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1736章 試炮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41章 探監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151章 我,慕容彥超,委屈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139章 韓常案第365章 看衰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76章 大才蒙塵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115章 瀛州第84章 滅佛伊始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84章 夏州降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11章 大典日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33章 兩廣運動第53章 兵臨刪丹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119章 回京第198章 秋獵第4章 君臣同心第35章 坐不住了第344章 打個賭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327章 派系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1764章 禁轎第59章 不知死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68章 撤了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263 史彥超的結局第497章 重拾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1702章 頭疼的太子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128章 二使攜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