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

bookmark

臨清王府,內外一片素色,林立的白幡在秋風中飄動,一切燈籠火燭,皆改白色,所有豔麗之物都被收起,王府上下,瀰漫在一片肉眼可見的哀傷氣氛中,就如已露蕭瑟的秋風那般,讓人心生戚然。

靈堂早已搭設好,靈座上,很有儀式感地擺放着酒、果祭品及香爐,煙燻含香,催人淚下。大斂過後,高行周的遺體已被置於槨內,除錦衣、珠玉之物外,聽從高行周的遺囑,將他征戰多年的鎧甲、寶劍、戰刀、雕弓,全部置於其中,幾乎填滿棺槨縫隙。

靈牌高立,規制書寫,皆依郡王例,劉承祐親自替高行周擬定諡號,曰武穆。又着宰相馮道,給高行周寫一篇墓誌銘。

高懷德是高行周唯一的兒子,自然是作爲主喪人,以其子歲數尚小,不能視事,故從高氏近親中選了一名在京子侄,以爲護喪。

哀樂之中,披頭散髮,披麻戴孝,面帶悲慟,拜謝前來弔唁的賓客。高行周生前,地位高貴,名望甚高,是故京中,稍有資格的文武,皆紛紛着素衣前來,以盡哀思。

劉承祐稍晚些,親自出宮過府,與貴妃高氏相攜而來,再加上三皇子劉晞。靈堂前,看着一衆文武,文臣自不用說,倒是那些武將,基本都是自發前來,不乏京外近畿之將,聞訊飛馬而來。高家雖然不如符家那般人丁興旺,但在軍隊中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當然,劉承祐也相信,這些文武中,更多的人是,看重高行周的身份,看重他這個大漢天子對高家的寵信。

進堂行禮,劉承祐保持着肅容,悵然而嘆,朝高懷德寬慰道:“逝者已去,萬望節哀!”

高貴妃這兩日情緒本就不佳,高行周走得突然,讓人完全反應不過來,貴妃也因爲沒能見到老父最後一面,深感自責,畢竟不是千里相隔。

此時終於隨駕出宮,感受着周遭的氣氛,自是悲從中來,潸然淚下,將絲帕染溼,猶不能止。見母親哭啼啼的,坐在一邊小皇子劉晞,也跟着,眼淚說來就來,嚎啕大哭。高貴妃情緒不對,劉承祐嘆了口氣,上前將之扶起,輕聲寬慰着。

“娘子有孕在身,還望保重,切勿傷了身子,父親身後之事,自有爲兄操持!”高懷德也不由出言開解。

又帶動着大哭一場,高貴妃方纔在攙扶之下,隨皇帝回宮。天子在時,羣情肅穆,天子走後,哀傷的氣氛更加濃郁,但到場的文武們,卻下意識地鬆了口氣。

御輦之上,高貴妃依偎與劉承祐依偎着,豐潤曼妙的身軀緊緊地貼着,雖說俏麗一身孝,難得見高氏這副我見猶憐的模樣,但此時此景,劉承祐卻也還不至於起什麼齷齪心思。

見其雙眸通紅,仰頭望着劉承祐說:“官家,我想出宮回府,替亡父守靈!”

劉承祐眉頭一凝說道:“藏用可善理後事,你身子不便,未免觸景生情,還是在宮中休養,下葬之日,再行出宮,送婦翁最後一程!”

不過,一向對劉承祐言聽計從,恭順有加的高貴妃,此番卻固執地看着他:“請官家成全!”

“罷了,你有此孝心,朕又豈能強行奪情,回宮收拾收拾吧,朕允了!”劉承祐嘆了氣。

“謝官家!”高貴妃又沒能忍住眼淚。

回到宮內,正坐御案,沉思良久,召來李昉,盯着他,問:“那些違制,私自進京弔唁的軍將,可曾都記清楚了?”

“皆聽陛下之意,錄寫下來了,一共十三人,都是近畿禁軍、鎮軍將領,其他人,或有告假,或在休沐,故未記錄!請陛下御覽!”迎着皇帝的目光,李昉有些小心,呈上的一張薄紙,明明輕若飄萍,他卻一副如捧巨石的樣子,手微微在抖。

接過,劉承祐瀏覽了一遍,沒有什麼高級將領,都是中層軍官,高行周的舊部,帶着點感慨,說:“這些人,都是忠義之士啊,朝廷當大用,明遠,你說是不是啊?”

聞問,李昉仍舊小心地應道:“陛下說得是!”

當然,李昉表情上流露出的,分明是“陛下說是就是”,只是不好明言罷了。見其小心翼翼地樣子,劉承祐擺擺手:“去看看,有什麼新的奏疏!”

“是!”李昉鬆了口氣,轉過身去,心中感觸頗深。

天子對高氏之榮寵,可謂深厚,幾不於皇后、惠妃所出符氏,但是,雖然只讓他記錄了一些中下層軍官的名字,李昉便有一種聖人難測,如履薄冰的感覺。

劉承祐又將那份名單瀏覽一遍,輕輕地拿起,取出鑰匙,鎖到他的一處積攢多年的“密檔”之中。

對於這些軍官,劉承祐沒有大懲的意思,畢竟彼輩也算出於道義,再加高行周才死兩日,他也不便對其舊部動手,那樣顯得吃相太難看,不利於他大漢天子的形象。

不過,終究是違了例,大懲沒有,小誡卻少不了,必須得有所警告,還有彼輩上官,也有御下不嚴之過,在劉承祐這邊,都記錄在檔......

“陛下,金州防禦使馮暉病故,下屬將吏,共推其子馮繼業爲留守,上表朝廷,請封!”李昉帶給劉承祐一則消息。

金州防禦使馮暉,也是沙場老將,久經戰事,歷仕四朝,出身於大名鼎鼎的“銀槍效節軍”。自後晉天福四年(939年)起,十年間,兩度出鎮靈武,羈縻涼州、河西之地,任上恩撫並用,還與藥元福合力大破党項,功績斐然。

不過,在乾祐四年,劉承祐下詔以鄭國公史弘肇赴邊,爲朔方節度使,馮暉自然而然地,被調離。此公還算識趣,老實聽調,據說是其年近六旬,身體虧壞,縱有心也無力與朝廷相抗,再加當時党項雜虜作亂,不甚安寧。

金州,地處大漢西南,也是偏狹之地,北接秦嶺,南依巴山,漢水橫貫其間。原本的防禦使康彥環,同去年被郭榮的殺了的濮州刺史張建雄一樣,也是趁晉末之時,自立投誠,多年以來,自專軍政,在金州自娛自樂。

張建雄死後,劉承祐想起了此人,乾脆將馮暉調到金州。康彥環妄圖抗命,被馮暉梟首,送呈東京。讓劉承祐有所不滿的是,那康彥環在金州任上,聚斂之大量財貨,沒有一文輸送開封,據說都被馮暉的兒子們給瓜分了。

如今,馮暉死了,其子卻欲做那繼任者,還敢大言炎炎地上表請封。

“呵!”劉承祐將奏疏丟在案上,擡首即問:“今日何日?”

“回陛下,乾祐五年七月十日!”李昉答。

劉承祐的語氣中滿是譏誚:“朕還以爲,時間倒退了十幾年,還是方鎮割據,父死子繼那一套?這馮繼業何許人,敢這般向朝廷要官?”

見皇帝生氣了,李昉趕忙解釋道:“陛下,馮繼業乃幼子。另有金州判官密奏朝廷,說馮繼業爲爭家產,趁馮暉病重之際,殺害其長兄。金州僚屬上下請奏於朝廷,也是受到馮繼業的脅迫!”

“好樣的!朕當政這些年,還是頭一次,遇到這等情況!”劉承祐怒極而笑,衝李昉吩咐着:“讓宰相們商議商議,如何處置!金州雖然偏狹,但還是大漢國土,容不得這種弒兄犯上的惡逆猖狂!”

“是!”

金州之事,於劉承祐而言,不過小事,那麼多藩鎮節度,都被他輕鬆拿捏,一個小小的馮繼業,倒行逆施,翻不起什麼波瀾。不過,金州的情況,落在大漢朝廷收權改革,整頓內政的大背景下,反倒顯得有些特殊。

未己,貴妃高氏,出宮回府,給老夫守靈。劉承祐隨即下令,命欽天監替高行周測風水,選葬地,卜葬日,又着工部設計墓穴,撥給錢糧建造。

臨清王的爵位,劉承祐欲以高懷德繼之,但高懷德力辭不受。劉承祐以國丈福廕,定要賞他,高懷德則言,他已受其父蔭庇,不敢奢求更多,大丈夫如欲功名勳爵,當建功自取。

對於高懷德的豪邁,劉承祐很是欣賞,但仍舊要將高行周遺澤賜之,將高懷德的爵位自縣侯,提升至臨清郡公......

劉承祐與高懷德之間的對話,當然屬於一場演戲。爲那些鼓吹“世襲罔替”的人,降降溫,這些年,劉承祐已在控制爵位的賞賜,過往之氾濫,先朝遺臣,待其死,則收回,沒有承襲的道理。

但是開國之功臣們,卻需劉承祐慎重而行。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後,劉承祐又下詔,高行周下葬之時,京中文武五品以上,悉往。

第98章 山道第150章 蜀亡第300章 靈州換任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38章 濮州案(1)第82章 矛盾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344章 打個賭第18章 詔議國策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139章 韓常案第342章 殺肥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297章 心虛第120章 多子多福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21章 黃袍加身第412章 二王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6章 異見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126章 問罪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7章 原來這是筵席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393章第14章 武夫軍閥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326章 尋覓終有果第71章 六合堤上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76章 太子還京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470章 分封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41章 “戲言”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90章 交趾收復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477章 孝敬皇后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13章 相敬如賓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311章 李沆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65章 制舉進展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187章 瑣屑第74章 根由在朝第159章 亂情第332章 廣德殿婚宴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261章 大捷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51章 詔令西進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365章 看衰第459章 擺爛的李國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