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燕王請戰

bookmark

“不過,爾等也不必過於憂懷!”劉承祐想了想,安撫道:“李璟尚文德,當不至有株連之歹心。且用心任事,異日或有解決之途!”

“是!”

朝外看了看天色,夜幕已悄然降臨,城外漢營中,已然生出些動靜,劉承祐說道:“今夜軍中大慶,懷德軍雖新降,但破壽春也有功勞,當與三軍共慶。”

劉承祐指着李昉,吩咐着:“寫張條批,給徐都指揮使,去輜營領取酒肉,以作犒賞!”

“謝陛下!”

“都指揮使,方纔在皇帝面前,你怎麼能那般說!”告退之後,那張懿趕上徐象,稍顯激動。

“如何?”扭頭迎着張懿。

張懿深吸一口氣:“都將所言家小之慮,只怕會讓皇帝覺得,我等心存疑慮,憂懷故土,如此,會使陛下對我等心存疑忌,何以放心用我等。作爲初降之人,本當表以全忠,都將你卻......”

聽其言,徐象恍然,淡淡道:“原來,你是怕我牽累到你啊!”

“末將不是這個意思!”張懿也自覺有些激動了,稍稍冷靜下來。

“我只是道出心中隱憂罷了,漢皇何等英明,接納我等降將,豈會不考慮這些?再者,方纔皇帝不是也說了嗎,能念其家人,方能念其君,並未苛責,反表示理解!”徐象掃着張懿:“本將不似某些人,終究難以做到冷血絕情,你說呢,張都虞侯?”

能夠明顯地感覺到,徐象對自己態度的巨大轉變,前後有如雲泥之別。面上浮現出一抹思索,是因自己入了漢帝之言,連升數級,威脅到他了?

張懿思索間,徐象則冷哼一聲,快步先去了。在後邊,望着其背影,張懿語氣冰冷地呢喃道:“漢帝口中所指之‘君’,是哪國之君,你可考慮過......

節度衙堂內,李昉也以徐象之言,進諫劉承祐,說降將其心不定,當留任察看,不可委以軍職,還讓其率領舊部。

劉承祐則道:“漂泊在外,人少有不念其家者,尤其對於這些征夫而言。徐象能於朕面前直言其所慮,也算坦誠。

初降之人,短時間內,豈能奢望其全心全意。於朕而言,不是察其心,而是觀其行。”

很多時候,所用之降將降卒,爲新主效力階段,是會格外用心賣力的,畢竟想要融入新的軍政環境,想要得到認可。這樣的情況,不甚枚舉。

聽天子之言,李昉則揖手道:“陛下胸襟寬廣,以誠待人,令人敬服。然古有防微杜漸之說,徐象等人,確實心懷憂忌,陛下何不另作佈置,以防不測之患?”

聞諫,劉承祐頷首:“說得不錯!唐將可以分散使用,至於懷德軍,自行營將士中,挑揀人手,充任軍官,加強控制!”

“陛下英明!”

前往漢營與諸軍慶功途中,劉承祐將李少遊喚至車駕上,趁着機會,李少遊將壽春城內細作探查到的一些消息,整理呈報與皇帝。

有些感嘆,李少遊道:“武德司在壽春城內安插了三名精幹探事,最後活下來的,只餘一人,尋到臣時,也奄奄一息,身體大傷根本。

聞言,劉承祐直接指示道:“都是大漢的功臣,消息刺探,彼輩之功用,又豈弱於廝殺之功卒。當好生撫卹褒獎,不可使功臣寒心!”

“是!”李少遊說:“臣明白!”

“吩咐你的事,辦得如何了?”劉承祐問。

李少遊:“臣尋神衛軍校卒查問,略有所得,那張懿是滁州全椒人,父嘗爲縣令,李璟即位後因罪被罷。讀書知文,二十歲時棄筆從戎,從軍八載,以清淮牙兵,抽調金陵禁軍。曾參與僞唐滅王閩之戰,隨唐將查文徽兵敗被俘,孤身越逃歸旅,後調至神衛軍,數年之間,未得擢升。一直到徐象麾下,方纔逐步提升爲營將,左神衛軍調戍壽春,隨之北來。

另,據臣察,徐象投誠於大漢,爲其下定決心者,正是這張懿。”

聽完李少遊的彙報,劉承祐輕聲道:“如此看來,這張懿也算是失意之人,難怪如此積極投效。”

“陛下!”李少遊不禁好奇:“此人何德何能,得入陛下之眼?”

“朕觀投效之僞唐將臣,此人雖則不名一文,但若僅論能力、才幹以及野心,無出其右者!”劉承祐說道:“朕討淮南,攻佔其土地、城池,只是第一步,收買人心,使其歸治,從而爲大漢提供稅收、兵員、勞役,纔是更重要的。而要做到這一點,就要有足夠的人才,尤其是淮人,爲朕所用。

自古以來,江淮之地,就不缺人才,只是缺少用人之君,賢才之士難以實現其志,伸展拳腳,而朕之所來,就打算給他們這個機會!”

點了點頭,李少遊附和着劉承祐的話說道:“陛下之至,卻是與江淮賢士以福廕,如降甘霖啊!這張懿,能得陛下另眼相看,亦是其福分!”

......

在北漢大軍於淮南連戰連捷,所向披靡,橫行無敵之時,南唐君臣這邊,已然是如坐鍼氈,敗報頻傳,如坐鍼氈。

北方惡報,紛至沓來,漢軍如狼似虎,肆虐於大唐國土,數十萬軍民,竟不能擋。哪怕時間只倒退至半年前,也不會有人相信,雄踞江淮,物阜民豐,爲南國首屈之大唐帝國,竟然如此脆弱,面對北漢的進攻,幾無還手之力。高樓之坍塌,形勢之變化,總使人措手不及。

金陵皇宮,歌臺舞榭之間,已是春意盎然,生機勃勃,但整個宮城之內的靡靡之音,比起往常,卻是少了許多。正逢北難,國勢飄搖,唐主李璟,還沒昏聵到猶唱後庭花的地步。

內殿,李璟閱覽着來自江北的軍報,兩手不禁有些發顫。

“又敗了......”

李璟正當盛年,然而不過一個冬季的時間,人眼見着蒼老了幾分。盯着殿中掛着的大唐輿圖,江北諸州,雖然仍標記着唐旗,但落在李璟眼中,就如一個嬌弱的少女,仍由來自北方的七尺大漢,肆意馳騁凌辱......

壽州、滁州、楚州,三路大軍,三地敗績,之間沒有超過兩日,相繼南傳。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陛下,燕王殿下回京了,正在宮門待詔!”內侍前來,小心通稟。

聞報,李璟稍稍來了點精神,雖有些驚訝,忙道:“快宣他進宮!”

沒一會兒,燕王李弘冀入殿,一身戎甲,面容之間,雖難免疲憊,但神氣自然,見到李璟,快步上前行禮。李弘冀原本鎮潤州,此番回來,算是擅自還朝,但看李璟的樣子,顯然並不在意這點。

“我兒回來了,快快免禮!”李璟上前,親自扶起李弘冀。打量了長子幾眼,李璟強提起精神,道:“吳越在後襲擾,潤州當前線,乃危地,朕本欲召你還朝,奈何朝臣諫阻,言鎮帥不可輕離,恐有傷士氣,故作罷。不過,回來便好,在金陵,也可使朕與你母親安心。

天不佑朕,你弟弟多夭亡,國難之際,二郎又突然病薨,你爲長子,卻是不可再出事了......”

此時的李璟,言語中表露者,多舐犢之情。

李弘冀性情頗烈性,此時聞言,心有所感,見其父衰態,親自將李璟扶着坐下,道:“兒在常州,已率軍擊敗吳越軍,斬首三千,錢賊已退!”

“哦!”聞言,李璟下意識地點了點頭,隨即反應過來:“什麼,你已退了吳越?”

“正是!”李弘冀頷首。 wωω ▪ттkan ▪c o

“好!好!”李璟面色微喜,看着長子面容間的疲憊:“你這是親自將喜訊告與朕啊,辛苦了!”

南唐與吳越,互爲心腹之患,雙方之間大小戰事也不算少,此番吳越雖奉劉承祐詔命出兵,兵力不足是一方面,吳越內部同樣有所爭議,反應到戰場上的效果,便是被李弘冀率軍擊破,成就其名。

高興並沒有持續多久,李璟嘆道:“吳越終究小患,北漢纔是大敵。而今我朝,在淮南,連戰連敗,恐不能守......”

聞言,李弘冀很堅定地看着李璟:“兒此番還朝,就是欲向父親請命,重整兵馬,北上抵抗漢軍!”

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89章 談話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1752章 放手第338章 爭執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40章 荒唐太子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201章 捐資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174章 湖南:你方唱罷我登場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478章 登封降禪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418章 洗禮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半島史話·奇葩第175章 軍略第165章 舊邸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5章 惡劣的處境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99章 御帳議戰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55章 拉開序幕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18章 權謀手段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60章 狠狠敲打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297章 新山陽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35章 唐將空談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93章 楊邠案(1)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79章 勢孤危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29章 將卸甲,帥卸職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99章 御帳議戰第38章 賞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1771章 襄陽王第141章 祭關公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361章 “龍宮”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77章 安陽之殤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1756章 海豐號第456章 遺澤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32章 天子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