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貴戚解權

乾祐三年的深冬,東京又下雪了,風加雪,甚大,三日方霽,天地之間一片銀裝素裹,吉兆豐年。

宮城以南,龍棲軍駐所,是雪後最先復員的軍隊,三日假歸的士卒,在上下軍官的統領下,進入訓練狀態。操練聲中,又有數百士卒,搬運材料,修築被風雪破壞的營房,人多力量大,一日便可繕復。

皇城外,諸裡坊間,街巷內,窸窸窣窣的聲音集中起來,動靜卻也不小,無論貧富貴賤,都忙着自掃門前雪。生活的氣息,十分濃厚,孩童雪中嬉戲的歡笑聲,亦爲東京城增添了幾分顏色,越遠離皇城,越是熱鬧。

緊密的裡坊間,難得有寬闊的街道,而壽陽公府,便坐落在一條視野開闊的街上,爲一街之重。高門府邸,壯麗豪貴,規模驚人,府內,假山染霜雪,湖亭結冰層,林木蕭蕭瑟,但皆難褪其奢華之色。

壽陽公,武德使,李少遊,太后的侄子,皇帝的發小、表兄......

初夏之時,以侍奉用事之功,劉承祐將李少遊爵位晉爲郡公,增擴食邑,賞賜金銀、綢緞、美人,極盡恩寵,朝中無有甚者。

當然,突然這番厚賞,不是沒有代價的,一系列的榮祿需要以其父李洪信退隱爲代價的。

李洪信,太后的親弟,天子的舅舅,時位居殿前司副都指揮使,是大漢兩司軍隊中地位前列的高級將帥,握軍權。早前爲侍衛軍副帥,不論其他,在天子劉承祐繼位早期,作爲一個制衡外將、保駕護航的角色,還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當然,作用的時間,並不長,天子以出色的權謀手腕,快速地掌控局勢,坐住皇位。然後,李洪信在軍隊中的作用,也慢慢地偏負面的。

大漢禁軍的發展與變化,就是在不斷的編制調整與人員變化進行的,核心目的便是宣威皇帝威嚴與加強控制。析分侍衛司,外放宿將,提拔青俊,賞賜收買,整飭軍風軍紀......

近三年的時間,可以說,外臣之中,掌軍元老的威脅已經被劉承祐瓦解處置地差不多了,但對於劉承祐而言,仍舊不夠,外戚親族,成了他的目標。

首先針對的,便是李洪信。最初,怕李洪信不夠聰明,沒有暗示,直接明示其意,老李很不樂意,且不知趣,進宮向太后訴苦。畢竟是親弟弟,李氏忍不住過問了兩句,頭一次惹得劉承祐不滿,母子之間關係冷了幾分。

還是李少遊識時務,也比其父更瞭解劉承祐,心知真惹怒了這個表弟,他可不會真顧念什麼甥舅之情。尤其在,真因此事壞了皇帝母子間的關係,必然引得劉承祐的憤恨,那將是自取其禍。

而況,太后能保得住他們一時,還能保他們一世,太后沒了呢?

李少遊平日裡做人,或有些浪蕩不靠譜,但在大是大非上,從來都是精明的。一番懇切的分析與奉勸,驚出他爹一身冷汗,再無遲疑,慌慌張張地進宮,主動向劉承祐請辭去職。

雖有所波折,面對舅父的“回頭是岸”,劉承祐還是表示了接受,笑應之。解其軍職的同時,晉其爵爲榆國公,又加開國功臣稱號,賞賜宅邸、莊園、土地,錢帛也不加少。也不遣其離開,留他在東京城內享福,此前他利用身份、職務、權力之便,賺取的一大片家業,也不過問,既往不咎。

李洪信去職後,便是另外兩個舅舅,李洪殷與李洪建,有兄弟的例子在,都很識趣接受的天子的“交易”,各去軍職,解兵權。

這,也算是一份贖買策略!

針對於外戚的奪職解權,倒不是劉承祐對他們起了忌憚之心,而是,這些人實在能力有限,不堪重用。

以李洪信爲例,無州縣之才,卒伍之術,徒以貴戚身份倖進。爲人貪鄙吝嗇,好聚斂,失人心。如若長以之居高位,掌重權,只怕非但沒有益處,反生禍害。

幾個舅舅,稍微能看一點的,也只有時任平盧節度使的李洪威(義)了,年初的時候,前節度使郭謹病逝,議以李洪威繼任。履職半載,大顯鎮守之才,朝廷滅佛,淄青之地,少有亂者。

小舅李業,有片瓦之才,志高,只是少歷世事,有些眼高手低,心眼也不大。但以太后過於寵愛之故,就當是給母親一個面子,劉承祐仍舊留用之,讓他在宣徽使的位置上坐着。

大漢宗室貴戚,數量不少,但細數下來,足用者,當真寥寥,能入劉承祐眼的,也就李少遊、宋延渥、李洪威幾人。而剩下的,只能用歪瓜裂棗來形容,大多才德低下,屬不當人子之類......

殿前司這邊,李洪信去職,劉承祐將在禁軍中熟悉了一年多的慕容延釗升爲殿前都虞侯,協助殿帥尚洪遷統兵治軍。

尚洪遷,這個當初史弘肇外貶後,劉承祐扶上來的工具人,本是個過客,任職期間還起過某些念頭,所幸後來因情觀事,及時掐滅了。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是故,兩年多了,始終在禁軍統帥的位置上,而劉承祐還沒有撤換他的意思,還需要他這樣一個出了能力之外各方面都符合要求的元老宿將充當門面。

在劉承祐未設置殿前副都指揮使與馬、步軍指揮使,且尚洪遷逐漸放權的情況下,殿前司馬步諸軍日常統率事務,實際上已經是由慕容延釗處置了。

比起殿前司,侍衛司的變動還要大些,一二把手,正副都指揮使都被換了。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白文珂,以太尉銜致仕;副都指揮使李洪建,對於這個舅舅,劉承祐並沒有厚此薄彼,同樣厚祿榮華賞賜。

繼任的,是國丈,臨清王,前鄴都留守、天雄軍節度使高行周,以之統率侍衛兩軍。少不了制衡,劉承祐的選擇是樞密副使王峻。王峻性格越發孤高自負,容不得人,但此人的辦事能力與效率,卻是越發高了,用來得罪與制衡人,卻是再好不過了。

原本把他放在樞密院,是爲了制衡郭威,結果出乎劉承祐意料的是,郭威太滑了,平日裡敦厚、低調、謙遜,又順着王峻的毛捋,即便王峻攻擊性十足,仍舊被郭威給化解了,並且在樞密院的地位日漸鞏固。在樞密院日漸權重的情況下,這種情況,並不是劉承祐想看到的,所幸將王峻調出樞密院。

同時,高行周被調回東京任侍帥,對於後宮的高貴妃,着實是個不小的支持,尤其在劉暘、劉晞兩皇子出生的情況下。已將平衡手腕練習到家的劉承祐,又見機將另一個老丈人符彥卿調至大名府,繼任天雄軍,鎮守鄴都,並封爲衛王。

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27章 父子座談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73章 紙上談兵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56章 彌月之喜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772章 處置第313章 日常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93章 噩耗連連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50章 下定決心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41章 西域戰況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78章 南北併發第339章 那一腳第90章 安全脫身第416章 面試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284章 影響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章 王、鄭二公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77章 安陽之殤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65章 選擇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85章 善後爭議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85章 善後爭議第95章 掘地求生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100章 城戰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41章 高麗國王第374章 善待第133章 面聖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55章 燕王病故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348章 文武並舉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428章 用心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75章 恩威齊下第32章 後宮不平靜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17章 鼓譟第35章 東歸第159章 還朝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21章 黃袍加身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239章 耀州之戰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75章 高貴妃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89章 破財贖罪第133章 延禧驛第131章 鳴沙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