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財計

就如當初楊邠下獄那般突然,此案的結束,也同樣意外,讓一直默默關注此事的大漢朝臣們措手不及。如此巨案,戛然而止,從始至終,針對於楊邠案,都沒有拿到檯面上來說,在天子的授意下,低調調查,突然處理,事情結果之後,方纔發出了一份簡單而平淡的通報......

這樣的過程與結果,讓大漢的朝臣們突然有些不適應,漢宮之中那個年輕的天子,權勢似乎有些重了,不知覺間,君權已然開始蓋過臣權了。

這樣的形勢下,本該有大臣牽頭,表示對天子不合規矩的做法表示抗議。以往,衝在前頭的,正是楊邠。

然而作爲此次政治事件的主角,被拿下後,遍觀朝中文武,有此能力,有此影響的,竟然點不出一個人了。

郭威倒是有這個威望,不過這個武臣,已逐漸進化成爲一個政治動物,老謀深算,看得清形勢,並不會就此事,去纓天子的鋒芒。王章因楊邠的下場,意志有些消沉。蘇禹珪,仍掛着宰相的職位,但已逐漸淡出權力中心。至於馮道、趙瑩等輩,沒這個影響。

而範質等政治新貴,且不說他們受劉承祐親自提拔,根基尚淺,還沒有那個資格向君權發起“挑戰”。

驀然之間,大漢王朝的權力,開始向君主集權邁進了一大步,就因爲拿下了一個老臣。可以想見的是,在接下來不短的一段時間內,朝廷中樞,不會出現皇帝的“反對者”,至少不會像楊邠那般流於表面。

而楊邠的倒臺,也註定不可能波瀾不興地度過,一場政治洗牌不可避免,而楊邠去朝之後留下的權力空白,勢必引起政治格局的大變動。

楊邠事件,並未以楊邠的入罪而告終,針對於“楊邠集團”的政治清洗,在劉承祐授意之下,緊接着從容展開。這是一個外強中乾的政治集團,諸司六部的黨羽僅僅依附於楊邠,大樹一倒,藤蔓、枝葉,在面對天子的重拳出擊之時,毫無反抗能力,只能任由御史臺及武德司炮製。

上元節後的第一次大朝,朝臣是萬衆期待,劉承祐知道他們在期待什麼,但是並沒有滿足他們。沒有就楊邠案做個正面的迴應,更重要的,對於羣臣們更關心的政事堂調整,也沒有做明確指示。總之,突出一個聖心難測。

乾祐二年的多災多難已然過去,對乾祐三年的展望也在上元夜宴的時候發表了。故在大朝上,劉承祐是實實在在地議政,迅速進入“工作狀態”。

議題只有一個核心,錢。大漢的財政,經過兩年的拮据,到如今,勉強算是緩了一口氣。然而國家窮困的本質並沒有得到改善,自上而下,都過着苦巴巴的日子。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這樣的情況,根本無法供劉承祐實現他的宏圖大略,是故,必須得改變。自繼位起,耗費兩載時間,用以穩固皇權,梳理軍政之後,劉承祐終於能騰出手來,專心致力於發展國力,強國強軍。

關於財政,無非開源節流。在節流方面,劉承祐以身作則,提倡全國性的節儉,漢宮縮衣節食持續兩載,一切宮苑建造修繕,盡數停罷。朝廷之中,亦少無用靡費。

甚至於,劉承祐對朝臣的俸祿、絹糧有所削減,只是後來引起的怨念過大,且大部分中下層漢臣的日子,也確實艱苦,劉承祐方淺嘗輒止,沒有繼續對他的臣子們下手。

故大朝議政,討論重點,只在如何開源。而以如今大漢朝臣目光侷限所在,大多數人,無非在稅賦之上動心思。對於這些人的意見,劉承祐基本無視。

在耶律德光滅晉的中浩劫之中,中原元氣大傷,漢興之後,又幾度戰亂,遠遠未到恢復的程度。雖然在朝廷秉施養民生息的政策下,大漢的子民過上了勉強安穩的日子。但對於大部分人,尤其是基層的農民來說,生計依舊貧苦。

漢廷的稅收,本就沉重,劉承祐繼位之初取消了不少苛捐雜稅,但對於王章牽頭制定的一系列吸民血汗的政策,可一直沒有改弦更張的意思。

負擔已然夠重,若是再行加稅增賦之政,劉承祐可以想見,必起民亂。而若加上各地素質堪憂的官員將吏,他們這些執行者,能導致什麼樣的惡果,劉承祐也不敢保證。

故,縱使財政再艱難,朝廷也不當繼續壓榨農民。甚至於,劉承祐想到的,是適當地削減農民的負擔,而這隻會加劇朝廷的財政壓力。

集思廣益,總有所得。度支判官薛居正等人,倒是提出了一些讓劉承祐滿意的辦法。核心只有一條,繼續在朝廷已有的稅入之上,挖掘潛力。

比如官營的鹽鐵,酒麴,這兩項本是朝廷財政收入的大項,他們建議,重立條制,深入規範,同時嚴厲打擊非法。

在鹽鐵、酒麴的基礎上,繼續擴大官營範圍,將茶、糖等項,盡數納入朝廷“統籌”管理經營。壟斷的,總是賺錢的。劉承祐心中僅有的遲疑,只是朝廷有沒有這個執行力......

有人提議,繼續幣制的改革,新舊錢的淘換,中間可操作的空間太大。

也有臣子將目光放到了商稅上,然而大漢的商業,並不算髮達。劉承祐的想法是,養肥了再殺,非但沒有同意加徵商稅,反而定下,貫徹落實此前減免規範關稅的政策。在之前,各地把朝廷政策當放屁的將吏太多了,也該着手整飭。

爲國家財稅,羣臣爭相諫言獻策,而身爲三司的王章,卻出奇地,未發一言,未進一策。

還是在崇政殿,劉承祐喝了口熱茶,舒緩長時間議政的疲乏。將王章喚至御前,就朝上事問他:“國家貧瘠,財稅拮据,朕向爲錢糧一道,焦頭爛額。崇元殿上,臣僚競相發言,以抒策略,王卿何故緘默不言。”

“臣素愚鈍,不知通變,實無良策。且而今朝堂,人才濟濟,何需臣這冬烘老朽妄言!”王章的回答,讓劉承祐稍顯意外,總覺其,話裡有話。

盯着冷硬着一張臉的王章,劉承祐心生不愉,被冒犯了的感覺,有些強烈。

“王卿何故菲薄,立國以來,財計大事,悉委於卿,能勞功苦,朕都看在眼裡!”劉承祐輕言道,但語氣有些不鹹不淡。

聞言,坐於案後,沉默了一會兒,王章忽地起身,步至殿中,拜道:“臣有一請,望陛下應允!”

見狀,劉承祐原以爲王章又有什麼財計方面的見地,卻沒料到,開口後,竟是辭官。

“臣病體纏身,久無良醫,愈發不濟,已無案牘勞形之力,未免耽誤國事,今上請致仕......”王章平靜地說道。

一句話,劉承祐微訥,打量着王章的目光,逐漸深邃。

第2141章 世宗篇16 中亞風雲終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167章彈冠相慶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110章 坦白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51章 詔令西進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334章 交待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68章 婚宴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8章 楊蘇還京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107章 殿試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487章 “驚喜”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379章 蕭思溫淺談兩點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465章 遼奸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284章 影響第151章 聽政2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110章 坦白第337章 特權第2章 王、鄭二公第1764章 禁轎第131章 鳴沙匪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19章 武夫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71章 兵臨壽春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47章 戰略所向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1675章 血戰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487章 “驚喜”第268章 機遇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118章 查抄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346章 底層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29章 獨眠孤館第215章 確立太子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216章 初夏第35章 唐將空談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19章 節度進京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199章 出宮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