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出使歸來

宋州,州治宋城,此段汴河之上,已有大量清淤船,順流而下,疏浚運河。

隨着錢糧到位,實地勘察結束,由王樸做好計劃策略上報,經過廷議過後,朝廷正式下詔,革治汴河之弊,以王樸監其事,統管全局。

沿河州縣,各自徵發河工、勞力,在各治其河段的基礎上,由王樸統一調配,遣佐吏指導監督。自開封,經宋、亳,至宿州,五百餘里的水道,雖淤塞程度有異,但對大漢朝廷而言,這確實是個不小的工程。並且,這條清淤路線,指向性甚是明顯。

疏浚工作是要下苦力的,以行船拖淤。鑄鐵爪,繫於船尾,沉底,篙工持杆急擢,雖乘流水而下,案上猶需縴夫牽拉。如此這般攪蕩,汴河爲之渾濁......

一支船隊自東南溯水而上,都是千料大船,船吃水不淺,觀其所揚旗幟,乃公用官船。這是自南唐出使而還的陶谷與王溥一行,從這沉沉地壓排着河水的船隊可知,使唐之旅收穫不小。

將入盛夏,天氣已漸炎熱,船上的隨員、兵卒、船伕等衆,衣裳早早地便單薄起來,賣苦力者更是汗流浹背。頭船上,陶谷與王溥同樣也穿着輕便的夏衫,站在船舷邊,憑舷遠眺,袖袍迎風而動,很有一番名士風範。

“江南雖則風景宜人,但老夫,還是更喜歡北地風光啊!至少,不如南邊那等溼熱,讓人不適。”陶谷扶舷而立,觀運河之景遞次而去,很是感慨。

陶谷是邠州人,關中塊地方,要多幹有多幹,陶谷的感慨,倒也是臨其境而有所發。當然,嘴裡這般說着,面態之間猶帶着少許盪漾之意,似乎還徜徉在金陵的美好回憶之中。

江南女子,清雅如水,秦淮河上,青樓楚館,他可偷摸地享受了一番,回味無窮。出使江南,陶谷明顯是放飛自我了,遠沒有在漢廷之時的“謹慎”、“謙卑”,當然,他的謹慎與謙卑,一向只對天子劉承祐。

隨行爲副使,有此番共事的經歷,王溥對陶谷很是瞧不上,心中甚是鄙夷。只覺此人,虛有文名,而品德低下,傲慢而寡禮,好利而貪色,不知潔身自好......

此次出使金陵,舉止實屬道貌岸然,若非南唐君臣無意多生是非,只怕將大國使節的氣度臉面給丟個徹底,貽笑大方。

但陶谷,儼然不自知,甚至於洋洋得意。

雖然心中鄙夷,但王溥並沒有在臉上表現出來,只是隨意地以一種嚴肅的語氣附和道:“陶公所言甚是!自古以來,江南之地,卑溼水熱,我北方將士,不習南土,日後若動兵,還需注意。倘若慮備不及,恐遭重挫。即便是淮南,與北方氣候,亦有些差異,回朝之後,還需盡告陛下......”

陶谷只是想和王溥聊聊風情,以解行船之煩悶,誰料一句感慨,竟引得這後生如此鄭重其事的一番軍政論道,不禁有些鬱悶。

瞥着王溥那一本正經的表現,陶谷心生不悅,只覺這小輩在自己面前端架子,再思及在金陵期間,王溥以其智略大出風頭,又想到在東京之時便深受天子寵信......

狹窄的心胸使得陶谷很難受,各種情緒一下子涌了上來,皮笑肉不笑地說:“齊物言談之間,盡是爲國爲君,難怪如此受到陛下的賞識。”

陶谷的陰陽怪氣,對王溥並沒有造成什麼影響,只見其朝着北方,拱手遙拜,認真地說:“既食君祿,受陛下信重,在下不才,自當竭誠以報。”

“呵呵......”陶谷又笑了笑,眼神閃了幾下,微微眯起,隨口道:“此次使唐,得以談和,既探得其虛實,又滿載而歸。想來,回京之後,陛下定有賞拔。齊物前途無量......後生可畏啊!”

話是好話,可是陶谷的語氣,並不那麼地友善,換個其他人,比如王樸,以其烈性,估計會直接甩他一臉色,甚至直言斥罵。

不過王溥嘛,雖然眉宇間也透着不愉,但仍然保持着風度:“爲國效力,但求有功,又何需對陛下的賞拔心心而念之?”

王溥此言落,陶谷不怎麼好看了,目光是斜着瞟向王溥的,哼唧兩聲,拂袖而去。

王溥則沒有管陶谷,話不投機,他不只有風度,還有年輕氣盛。

望着運河之中,給船隊讓行的清淤舟船,王溥心中有數。對朝廷治河疏浚的執行力看高了一層,也感受到了劉承祐的決心。

撫着船舷,身體隨着船隻的行進而晃動,感受着大船艱難北行,王溥反倒踏實。船上所載,乃唐主李璟表示的議和誠意,糧三萬石,錢兩萬緡。

比起最初的獅子大開口,自然算不得什麼了,即便是這點錢糧,還是陶谷與王溥,說幹了嘴,磨破了皮,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示之以威,方纔使南唐方面鬆口。

如今的南唐,正處其“極盛”時期,立國以來,疆域最廣,人口最大多,財稅最富。並不是那麼好訛詐的,也就是唐主李璟“大氣”,再加上王溥巧妙地利用了南唐的黨爭,方獲其利。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總得來講,此次使唐談判議和,還是比較順利的,兩方之間議和的意願都比較充足。至於爲什麼會拖了足足一個半月的時間,陶谷與王溥有刻意拖延,逗留於金陵的意思。

他們身負劉承祐的使命,刺探南唐情報,纔是最重要的。知己知彼這句話,是永遠都不會過時的。

在南唐的這一個半月中,對其軍事,旁敲側擊粗察之;對其民事,直窺其貌;對其政事,探聽的情況可就太樂觀了......

至於堅持訛要的這些錢糧,只不過是點添頭罷了,當然這點添頭,足以讓並不富裕的漢廷君臣,感到欣喜。

盯着被破開的汴河水浪,反射着太陽光線的波光有些耀眼,王溥雙目清明,一副頭腦清醒的模樣,認真地回憶着此番使唐的經過與收穫,對南唐的瞭解,腦中已然組織着語言,如何向劉承祐彙報,又有什麼建議......

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65章 舊邸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484章 不對勁!第76章 處置決議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53章 有詩云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243章 不自知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53章 遁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27章 魏博問題第53章 交代後事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世宗篇51 皇太孫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60章 都安心了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53章 兵臨刪丹第6章 進士樓第216章 馬政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130章 西北剿匪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220章 啖耳將軍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7章 恩賞問題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196章 橐駝兒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106章 倒趙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297章 新山陽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4章 腹黑之謀第46章 郭榮奏事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73章 紙上談兵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79章 父子問對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84章 夏州降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98章 追捕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311章 舊識第1693章 安西王第353章 楊城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