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朝官實用

“王卿乃朕欽點的狀元,及第之後,卻一直被朕放在翰林院,編纂考定,是否覺得屈才了?”劉承祐略帶好奇,看着王樸問道。

王樸年紀不小了,少年輕人的衝動銳氣,歷經世事,看準時勢,四十多歲,才參加貢舉入仕,可謂是滿級出山。

迎着劉承祐的目光,一副恬然自安,謙恭應道:“陛下有言,法理爲天下之本,臣學有所成,得以闡法述律,於臣而言,實乃幸事!”

顯然,王樸這樣的人,沉穩以示其才情,明君在前,得其信重,並非難事。而劉承祐,自無不滿意之處。

“話雖如此,然卿之才幹豈止於此?”想了想,劉承祐道:“以朕之見,卿胸構經綸,滿腹韜略,熟諳時務,運籌帷幄之能,滿朝又少有相提並論者,豈能長久囿於翰林,爲文筆事!”

劉承祐的話,將王樸捧得很高,即便以其心態,面對天子這般恭維,生出些感動的情緒,也是應有之理。只見王樸意態之間,鄭重異常,謹然而拜。

“卿前以狀元及第,留觀翰林,朕有重用之意,然慮少功績,不可遽拔!”

在劉承祐說後續的話時,王樸身體都下意識地繃了起來,他以不惑之年考舉出仕,當然是抱着建立一番功業,聞名青史的志向。沒什麼好含蓄的,也不需委婉,比起在翰林院刊定《刑統》,他自然更希望能行安邦定國、決策平邊之大事。

似乎注意到了王樸的眼神,劉承祐看着他,微帶笑,道:“此番得釐革律議之功,朕正可因功而賞!朕任賢舉才,向以實幹爲先,唔......”

又略作沉吟,劉承祐說道:“前番朝議,王齊物進言,中原河渠不暢,水運不興,使舟楫往來,州府溝通,殊爲不便。尤以汴河,年久失修,水道淤塞,暗礁密佈,實不利於公私之船轉運調動。”

王樸聽得認真,劉承祐說得清楚:“經朕與諸宰相議,也決定,待春耕之後,撥錢二十萬緡,谷糧十萬石,徵調民力,用以治河疏浚。朕欲下令徵集治河案策,已於內外抽調職吏,籌備河工。聞卿知天文,識地理,朕欲以卿統籌其事,可當其任?”

經劉承祐這番描述,王樸心中有底,治河之事,是劉承祐回京之後不兩日便由王溥提出的,也是皇帝劉承祐一力推行的,他自有所耳聞。

此時,王樸心裡已經琢磨開了,以他的眼光,當然知道疏浚溝渠,申通河運的重要性,不只是轉運、商賈、灌溉之上的利事,他更考慮到了,若漢軍南取江淮,軍需物資轉運的便利。

“臣不才,願爲陛下籌謀都監此事!”各種念頭在腦中快速地過了一遍,王樸自信而從容地應下。

“對了,往卿或可治河之機,將中原各州水系水文,詳繪以成圖冊!”劉承祐突然想到,吩咐着:“這是個辛苦活!”

注意到劉承祐認真的眼神,王樸似乎也領會到了他的意圖:“臣奉命!”

王樸知道,接下來,自己的工作重心,得轉到治河之事上來,並且在不短的時間內,要服其勞了。

事實上,若依歷史上的名氣來看,讓王樸去治河,仍算大材小用,甚至有所用非材之嫌。但是,就如劉承祐之言,不能驟然提拔其高居廟堂,必須得積累資歷,時下,軍政權重之位,還沒有他的位置。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劉承祐又不願,僅讓他在御前參議,無軍政之履歷,縱使見識再高,亦如空中樓閣,虛。治河,又豈只是治水,那是集治人,治軍、治錢於一體的。

有一點,劉承祐是發自內心的,他用人,首在實幹。他欲變三代之因循,開大漢之祖法,就需要大量功能之才,真抓實幹,以佐弼他。

僅論謀臣,他並不缺,若論出謀劃策。比如陶谷,每諮之以事,都能給劉承祐不少滿意的答案,但是,劉承祐還真不敢將他放到地方上,只因其德,不欲使物失其能。像陶谷這樣的人,在中樞的作用,會大得多。

不止是王樸,王溥劉承祐也存着外放的心思,這樣的年輕人,縱使資質再高,也當在州縣上多加歷練,也有助於其發展。當然,這般考慮,也是依循着劉承祐開始逐步啓動的朝官知州的政策。

東京與洛陽,前朝遺老,勳臣頗多,但在這養着的大量閒官中,仔細挑選,總能找到些道州府縣之才。經三代數十年積累的文臣朝官,公正地來說,可都不是糟粕與累贅。

縱使彼輩能力有高低,道德有優劣,但在這麼個武盛文衰世道,都屬時代精英。其中有不少老臣,都有累朝的治政經驗。

要給劉承勳找太傅,舉薦有李崧;劉承祐要學書法,便有楊凝式;禮制禮儀有張昭;編修國史實錄有賈緯;欲重塑御史臺,邊歸讜足其用;地方任上,已有邊蔚知同州......

在發掘舊才,劉承祐已嘗足了甜頭,他發現,石晉留下的大量官員,完全算得上是個人才寶庫,只要用心,總能找到些驚喜。尤其是當年劉承祐在欒城救出那些後晉高官重臣,能被耶律德光重點收攏在身邊的,都有其不凡之處。

此前棄之不用抑或束之高閣的顧慮,只是忠誠的問題,但在這麼個君臣義絕的時代,能苛求人家對你竭忠盡誠嗎?對於此點,劉承祐也早有十分清醒的認識,只要自己夠強,控制住軍隊,就不需過慮。

而劉承祐,自認也有任用前朝舊臣的胸懷與魄力,他也是這麼做的。想要培養人臣對大漢、對劉氏的忠臣與認同感,非二十載與一代人的不懈堅持不可。變數十年以來的因循故例,哪有那麼容易。

當然,劉承祐也不會迷信這些文臣朝官,畢竟,總有些文人,就只適合玩玩筆桿子。若人不盡其用,放錯了位置,其危害又豈弱於武夫。所幸,這麼個時代,讀死書的,當真不多,尤其在北方几十載戰火紛飛中成長起來的文人。

軍隊方面也一樣,在不影響禁軍的強勢戰力與穩定的情況下,劉承祐也開始把將校外放,行守禦之事。

最近的例子,便是楊業。當然,對於將校外派,劉承祐得選那些值得信任託付,經過考驗的,否則貿然將武夫外放,那就是給朝廷、給百姓添亂。

遠的說,得算劉承祐當初在南易水的佈防設置了,慕容延釗、李筠、何福進這些人,在將近兩年的時間中,在防禦北患,鎮定邊事上,已起了其應有的作用。

近來,劉承祐已經在籌謀着,將彼輩南調東京。增加他對禁軍掌控的同時,順便行更戍之事。

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428章 用心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293章 北伐的尾聲2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19章 武夫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429章 向南!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87章 秋後算賬第79章 大獲全勝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480章 “新對策”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385 禮賓館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338章 爭執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41章 劉信遭貶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149章 降表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407章 麻煩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387章 就國第148章 教誨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85章 安心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126章 問罪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38章 賞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第6章 “座談會”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461章 癲狂?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18章 請願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52章 幽燕變故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22章 “鄭州站”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351章 南粵,危!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391章 大漢第一將帥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99章 又窮了第140章 惱火的趙匡胤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140章 兩個皇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