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勢孤危

bookmark

叛軍河西寨旁,沿着河灘是一大片蓬蒿,綿延而無邊際,不知深淺,配合着沖刷焦石的水浪,險惡異常。秋風冷拂而過,帶動起沙沙之聲,白鷺駐於野,獾鼠覓其間。

在拂曉時分,臨岸的敵寨中突然發出了一陣異樣的動靜,隱隱有刀兵廝殺之聲,但很快消散在風聲、水聲之中。

待天徹底放亮,秋夜之涼漸緩,晨霧籠罩下,兩千官軍已前趨寨前,後方另有數千壓陣以備不測的軍隊。敵寨,則營門大開,砦柵放倒,各處白幡聳立,在風中飄蕩無依。

而寨中,蒲軍列隊以迎,依照約定,都未執武器。見着這副場景,領軍前來的藥元福,神情稍微放鬆了下,不過警惕猶在。

寨前,領頭的便是原河中副使周光遜,身邊一名小校手裡提着一顆首級,那是李守貞委任的河西寨主將張延嗣。

眼見着叛軍情勢不妙,再加與李守貞之間積攢的矛盾,一經聯絡,便允諾“舉義”,且動作十分快,有種早降早脫身的意思。

李守貞雖委張延嗣爲河西寨主將,但將周光遜還留在西岸,就是最大的敗筆。周光遜僅召集了少數的親信士卒,突襲軍帳,斬了張延嗣,再憑着在軍中的影響力,牽頭投降,過程幾無阻礙,十分順暢。

“罪將周光遜,爲李逆所惑,從叛作亂,以抗王師,愧悔難當。今率軍中義士,殺賊反正,以順朝廷,請使君原宥接納!”既是獻降,周光遜做得很到位,姿態放得很低,腰彎得更低,身後跟隨的將校有樣學樣,至於周遭的蒲軍士卒,則顯得漠然。

“周將軍免禮!”藥元福顯得很大度,沒有倨傲態,向東岸拱了拱手,道:“天子有命,迷途知返,未爲晚也,應蒲軍反正舉義將士,皆赦其罪!”

此言落,在場聞聲的蒲軍將士都鬆了口氣,面上的疑慮消散不少。周光遜更是一副感激涕零的模樣,朝東面深揖,切切道:“謝陛下!陛下仁慈!”

藥元福則掃向小校手裡提着的首級:“這便是那張延嗣?”

“正是!”周光遜主動道。

藥元福上前,順手接過,掃了眼那猙獰可怖的頭顱,面色如常,淡淡道:“無名之輩!”

“將其首級送與御營!”藥元福吩咐着。

“是!”

整個受降過程,很順利,沒有出現任何意外。藥元福與宋延渥迅速地進駐其軍寨,並將投誠的兩千餘蒲軍移駐旁邊的河灘,全數收繳武器,並遣兵從側翼監視。這是臨陣之時,不可能爲了表示信任與誠意,留下隱患。

一切處理完畢,河西寨叛旗斬落,大漢玄旗復立。遣人東渡將受降情況報與大營,藥元福則與宋延渥一道,登望樓東眺。

“沒成想這叛軍如此不中用,這般輕易便降了。”藥元福重重地嘆了口氣,粗獷的面容間,怎麼都有點得了便宜還賣乖的感覺。

宋延渥也明白點藥元福的心態,在旁,不減其謙謙有禮的風度,含笑道:“河西叛軍,屢受其挫,關寨失修,不似蒲城有堅城可依,大河相隔,份屬孤寨殘軍。人且不衆,心且不齊,將校齟齬,又有藥公將軍,勇勢難擋,扈都監遣人稍作間之,其衆來降,亦在情理之中。”

“當然,縱彼輩頑抗,藥公將師以攻,拿下也是三兩日的事情。”說着,宋延渥還小小地恭維了藥元福一句:“但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減少將士損傷,上善之道。”

聞言,藥元福灑然一笑:“駙馬此言,說得某家心裡格外舒坦。”

遠望對岸的河東城,西寨一下,則徹底變成孤城一座,藥元福笑容一斂,注視了一會兒,說道:“接下來,就看中軍的了。這破城之功,恐怕輪不上我等了......”

宋延渥卻爽朗地反問道:“自平叛以來,藥公已煊赫武功,揚盡威名,總不至將平叛之功,盡握於手中吧?”

此言,倒令藥元福發笑。偏頭看着這個風度翩翩,英氣逼人的駙馬,好感頓生,他見過不少金玉其外的皇親國戚了,唯有宋延渥,共事下來,感覺不錯。

御營這邊,得到西岸的彙報與送來的張延嗣首級,劉承祐即令通報全軍,派人於城下樹高杆,以頭顱掛於其間,繼續打擊城中叛軍的士氣。

同時,擂鼓聚將,議攻城事。中心思想很明確,西寨既下,鐵壁合圍,該進攻了。即令各軍,回營整軍備,勵士卒,準備進攻事宜。

東城以白文珂爲指揮,輔以趙暉、劉詞、楊業等將校;南城以李洪建爲指揮,孫立、吳虔裕、馬全義、李崇矩等統軍聽調。

不分主次,兩面齊攻。但劉承祐在南督戰,且南城以禁軍爲主。

在城下,官軍將士休整訓練也差不多了,再拖下去,恐怕得生怠戰之心了。而土木寨牆後,三百餘架拋石車,依陣勢安設到位,上萬顆經過打磨的石彈以及那些威力巨大的火油彈也分發完畢。

與戰諸軍,各領任務,各司其職,並且作戰目標也都明確到各軍。對於很都將士來說,這還是頭一次,在戰鬥之前,作戰任務、目標乃至時機都廟算至如此清晰的地步。說到底,還是在結硬寨,打呆仗,只是充分準備下,欲以霹靂之勢,一舉打垮叛軍。

而劉承祐另傳諭與衆軍,打進城池過中秋,犒賞三軍!

河東城中,河西寨的異樣早爲守卒探知,報與李守貞。都不用其費勁調查,西寨飄揚的漢旗、城外高掛的頭顱以及那些煩人的“宣傳員”,很快便讓李守貞得知發生了什麼事。

“周光遜這個背主之徒,早知其包藏禍心,孤當日就不該手軟,早早將之斬殺問罪!”節度府堂中,李守貞怒不可遏,有點歇斯底里地發泄着怒火:“張延嗣也是個廢物,枉孤如此信重於他,這般輕易便殞命失寨!”

造反的這一個月時間以來,李守貞的日子,是一日不如一日。尤其是圍城之後,愈見煎熬,眼見着,蒼老了許多,脾性不知覺間也變得殘戾起來。

堂間,只有李守貞父子,及僧總倫以及兩名屬官孫願、劉芮。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大王,西寨一失,河東徹底淪爲孤城,情況十分不妙啊!”孫願形容憂慮地說道。

“還需你說!”李守貞怒瞪向孫願,目露兇光,嚇得其失聲。

“父親......”李崇訓面露倉皇,小心地喚了李守貞一句。

李守貞顯然是壓抑久,深呼吸了幾口氣,看向總倫法師,對這和尚的態度也沒了以往信重:“大師,孤起兵不過一月,然出兵屢屢受挫,聯絡盟友,皆背約反諾,四面諸國,亦無響應,而今坐守孤城,勢孤兵危,大業難繼,爲之奈何?”

和尚總倫還是一副淡定的模樣,不過心跳得可厲害,注意着李守貞,此時他整個人都透着一股危險的氣息。

心下琢磨了下,不敢隨意忽悠了,想了想,方纔勸慰道:“自古欲成大事,必經磨礪,此番災變,乃上天的考驗。城雖孤,足堅利,當年唐末帝,困守鳳翔,亦遭大軍圍攻,其勢孤危,更甚大王今時,而待時機一起,遽然而奪天下,進大位。大王自擁天分,縱一人一騎得存,異日亦得鵲起,不需憂!”

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18章 詔議國策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53章 兵臨刪丹第90章 交趾收復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375章 少林寺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1811章 歸來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125章 冬至宴第371章 殺,不殺?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452章 皇孫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36章 西面來人第124章 辭表第70章 衛公辭世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10章 契丹亂政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119章 難審第40章 郭黨俊傑第80章 春夜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240章 城塌了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136章 迎奉第399章 還債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121章 道士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82章 遼營之中的暗流第55章 符氏姐妹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206章 難免異議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176章 去鄴都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132章 進宮第210章 問題來了,誰做主帥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32章 潞州震動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67章 請辭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100章 城戰第47章 誘其北上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56章 腹心之談第33章 西巡結束第40章 開拓之志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29章 太后的病第146章 黃羊平第2133章 世宗篇8 走進新時代第176章 去鄴都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375章 少林寺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36章 虒亭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66章 朕要親征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1764章 禁轎第143章 夔州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