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

「範希文要回京了!」

正統六年暮春的大漢帝都,類似的感慨與議論,尤其多,一直到正主抵京,方纔勉強安靜下來。顯然,帝京權貴們真實的感慨是:範希文要當尚書令了......

自江陵出發北歸,並不算太漫長的路程,范仲淹足足走了一個多月,關鍵不在於時間,而在於這段旅途中的心情。要知道,以往任何一次,聞君召喚,他都是日夜兼程,急奔京城,述職盡忠。

而這一回,除了作爲一個文臣、老臣、名臣的矜持之外,還有他內心的遲疑與忐忑,或許有那麼幾分矯情,然若非打心裡重視、珍視,又何至於此。

北歸途中,沿路官僚權貴們,就像蒼蠅聞到蜜一般,蜂擁而上,范仲淹是擋也擋不住,排也排不開,可謂不勝其煩。

即便不爲所動,但范仲淹也被搞得心力交瘁,因爲他深切地明白,如今這一張張面孔有多殷勤和善,將來就可能有多猙獰可怖。

一路北行,在抵達洛京以南的龍門驛時,已經有人出京數十里前來迎接……也是在龍門驛,范仲淹收到了一則噩耗,一則喪報。其知交好友滕宗諒,在前往蘇州就任的途中病逝了。

滕宗諒字子京,也是端拱二年那一科的進士,在范仲淹、晏殊、蔡齊等人光環籠罩下,他並不是那麼出衆,甚至一度只能被視作范仲淹的附從。

早年范仲淹第一次揹負重任,被世宗皇帝安排到淮東主持沿海堤堰修築事宜,滕宗諒就作爲僚佐在旁輔助。范仲淹後來升任鹽鐵使,主持鹽務整頓改革,滕宗諒也作爲判官,聽命協助,任事專心,頗有成績。

其後歷職多方,因爲范仲淹的關係,也屢次受到提拔與貶謫,而不論在何任上,都以清廉自守、勤政愛民而受人讚揚。最近一次卓越的政績,便是在嶽州這個湖北大州任上,雖然沒有重修岳陽樓,但在《岳陽樓記》中,范仲淹對滕宗諒治嶽州之功績依舊有所提及……

滕宗諒之於范仲淹,不僅是好友至交,更是同道同志,在進京的關鍵時刻,收到如此噩耗,對范仲淹來說,實在是一個重大打擊。

哪怕報國之志早已堅如鐵石,也難免爲之黯然神傷,就在這個春雨之夜,涕泗之餘,范仲淹又寫下了一首新詞——《蝶戀花·夜宿龍門》。

范仲淹不只是一個政治家,朝廷的能臣幹吏,還是一個文學家,在入仕後很長的時間裡,他的文才並不是那麼顯着,而他流傳於世的諸多文章、詩詞、政論等作品,大部分都成於他五十歲之後。

出現這樣的情況,顯然與范仲淹所處的政治環境與社會背景有關。要知道,范仲淹從少年到青壯年,一直處於大漢帝國最繁榮昌盛的一段時間,尤其是堪稱帝國最清明的雍熙時代,先承恩於太宗皇帝,又立志於少年,可以說是他一生理想與追求的開端。

及至世宗繼位,范仲淹進士入仕,得其幸運,受到世宗的看重與提拔,二十來年間快速崛起,也一直忙碌於國家大事,乃至一步步成爲庶族官僚中佼佼之人物。

可以說,在五十歲前,是范仲淹人生最光明也最有價值的一段時間,爲國爲民,鞠躬盡瘁,一直持續到隴右任上。

而那段時間,恰恰是世宗皇帝二十七年統治時期的一大轉折點,因章德太子早薨,而引發的一系列奪嫡與政鬥,導致朝政混亂,風氣渾濁,這樣的情況,也顯然更加容易引起范仲淹這樣忠心耿耿的仁人志士的感慨與擔憂。

等到世宗駕崩,年輕的皇太孫劉維箴繼位,真正進入到大漢帝國巔峰的一個轉折點,眼瞧着洛京朝堂上那些復萌的昏臣弊政,眼看着帝國順着下坡滑落......

這樣的背景下,以范仲淹那滿腹的才華,滿腔的忠心,伴着一壺愁酒,往往就能化作一篇醇香詩文

......

皇帝對於范仲淹此番歸來,顯然寄予了厚望,禮遇上也十分周到,得知其已近京師,特地遣內侍行首石全彬,率領禁衛,以國公儀仗,出城十里相接。

面對這番恩遇,若說不感動,那是不可能的,更爲關鍵的地方在於,即便對皇帝劉維箴心存猶豫,但經此陣仗,終究還是增添了幾分信心。

而劉維箴對范仲淹,也的確重視,在進城之後,專門安排其到漢宮中的皇家浴湯中沐浴更衣,又賜紫金麟袍,和田玉冠,親自接見於崇政殿。

對於這次會面,皇帝至少在場面上,是足夠重視的,而事前,范仲淹也準備了一肚子的忠言善諫,想要向劉維箴稟報。

但是,君臣會面的時間,並不長,至少談論國家大事的時間不長。只在客套性的一番問對後,皇帝劉維箴,正式下詔,任范仲淹爲大漢尚書令,總領國政。

反倒是稍後的御宴,劉維箴談及吃喝的時候,話多了一些,這樣的情況,讓范仲淹心頭極其彆扭。劉維箴並非不清楚范仲淹的脾性,也知道這樣的表現會引起這老相公的不滿,或許,他只是想通過這樣的手段表明他的態度,國政朕交給你了,就不要以其他俗事來打擾朕......

事實上,劉維箴對范仲淹已經足夠尊重了。要知道,爲了接見他,劉維箴甚至推脫掉與貴妃春遊踏青的活動。劉維箴顯然是個風流天子,在當下的漢宮,不說佳麗三千,三四百總是有的,到正統六年,有名號的妃嬪,便已達37人。

而其中,最得寵的,就是韓貴妃,幾與曹皇后分庭抗禮。韓貴妃的出身自然也不是簡單的,他是建隆宰相韓承均之孫。

在帝國百年之後的當下,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洗牌,帝國的勳貴階層也發生了堪稱天翻地覆的變化,頂層的權貴圈子越來越小,繼續保留在帝國權力中樞,依舊對國家事務保持着強大影響力的,也只剩下那十幾二十個家族了,這是通過百年曆史激盪、風雲變幻,方纔篩選出來的。

其餘的,或因後繼無人,或因立場出錯,抑或是出現重大政治過失,比起大漢帝國,還先走起下坡路......

許多曾經顯赫一時的功臣家族,都沉寂乃至淪落,甚至有的僅剩個空頭爵位,有些家族因爲經營不善,甚至開始變賣祖產過活。

而正統時代的到來,對於天下勳貴來說,都是一樁幸事。因爲,來自皇權的壓制力大大減輕了,即便是那些破落的勳貴,也得以「捲土重來」,「再興家業」。

那麼,一個問題出現了,正統時代,是文臣的春天,是庶族的時代,勳貴們也迎來複蘇,那麼在蛋糕有限的情況下,權貴們春天,又建立在哪些羣體的寒冬之上呢?

范仲淹拜相之後,所發起的一系列對帝國政治、經濟、軍事等諸多方面的改革(良),都是衝着解答這個問題去的,雖然最後證明,這個問題,無解!

而就在范仲淹拜相不過幾日的功夫,一個麻煩就找上門了,廣陵王劉繼臻強闖政事堂,狀告洛陽府尹包拯,藐視天家、侮辱皇叔、濫用官權等十大罪名,要求范仲淹將之免官懲辦......

歷史的修正下,包拯,「包大人」,依舊在帝國朝廷煥發着他的光彩,甚至於,因爲政法大學堂的履歷,世宗近臣,乃至與皇帝劉維箴還有一段師生情誼,使他在朝廷內部的聲望比正史上還要高。

在四十五歲,就擔任洛陽府尹,這樣的履歷,在當下的大漢帝國,是極其難得的一件事情。要知道,普天之下,絕大多數走正常升遷路線的官僚,便是那些出類拔萃且不失運氣者,在這個年紀,大部分也只能做到普通州府一級。

連范仲淹,都在年近六旬的時候,才擔任首相,還是在朝堂發生重大變故的情況下,可想

而知,當下的大漢帝國,上層權貴中,「老齡化」有多嚴重。

而包拯這個「年輕人」,在擔任洛陽府尹後,也很快就得到了「包青天」的名聲,只因爲兩點,不畏權貴,爲民請命。

在太宗—世宗二朝加強法治建設的背景下,導致全國各地,訟師行業快速勃興,而在京中,也出現了一批專門爲高門富戶打官司的「大狀」,這批人,可謂是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然而,自包拯就任洛陽府尹以來,這些人的「敗訴率」直線下降,甚至到後來,一聽是包青天親自斷案,都趕忙勸「當事人」止損爲優先......

廣陵王劉繼臻,乃是世宗皇帝四子,初封廣陵公,劉維箴繼位後,晉位爲王。如今的大漢宗室,老一輩的,基本只剩下一個許王劉曜了,他當了將近三十年的中書令,對帝國朝局的穩定起到了突出作用。

等燕王劉昭薨逝後,又身兼宗正之職,直到前幾年,方以年高從中書令位置上退下,專心於宗正事務。依宗室慣例,劉維箴又以二叔安陽王劉繼德爲中書令,不過,到劉繼德時,中書令的權威與作用,雖然依舊保持着,不過因爲人的關係,也逐漸下滑了。

劉繼臻徒以親貴,平日裡也還算安分,但在范仲淹初任首相之際,鬧出「闖堂」的風波來,背後自然少不了推手。只不過,就他自己,也確實與包拯有怨,因爲他的女婿因爲私販鹽茶、害人死命,被包拯拿下,當堂判死了。

事前,礙於情面,劉繼臻也低頭做小,希望包拯能高擡一手,至少保住性命,結果,「包大人」原則性很強,毫無通融之處,在劉繼臻找到皇帝之前,就將其婿判死了。

這裡又有個背景,在大漢帝國的地方官府中,唯有洛陽與開封二府,當堂判死的案例,幾無推翻可能,這是二府府尹權威的一個極其重要的來源,這也導致,二府無法輕易判死,也達到一個制衡的效果。

因而,當包拯的判決書生效的時候,能夠救廣陵王之婿的就基本只有皇帝,然而,當今皇帝,又豈會因一個罪證確鑿的「郡馬」,而去挑戰政治潛規則?

回到范仲淹這邊,在瞭解事情的前因後果之後,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支持包拯,然而面對不依不饒的劉繼臻,爲免場面上鬧得太不好看,最終將宗正許王劉曜請了出來,將劉繼臻禁足三月,此事方纔告終。

但這件事,也成爲範相公與朝廷內外那些不法勳貴以及頑固而強大的保守派們,角力戰鬥的開端,而類似的事件,在范仲淹整個執政生涯,是層出不窮,並且每一次,都能搞得范仲淹心力交瘁。

范仲淹是一個渴望做事也能夠做事的人,但是,當他很大一部分精力都不得不被牽扯到朝廷內部的齟齬上時,他爲大漢帝國的一切努力,就只剩下苦苦支撐了......

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69章 東出太行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242章 戰後第417章 輕狂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90章 交趾收復第52章 六穀土豪第203章 勝利的意義第169章 遼國政壇的暗流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75章 按*不動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32章 郭氏之慮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173章 闊別多年的東京第43章 事畢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21章 登乾元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78章 三百與十萬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162章 薨逝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39章 連夜南進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18章 棉第81章 下蔡大捷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46章 許州事了(1)第357章 國滅第18章 侯益第90章 老將可用第447章 形勢不妙第482章 李氏第58章 回師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41章 劉信遭貶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71章 我能說,我看上的是符家二娘子嗎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345章 治世之道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79章 勢孤危第80章 一意孤行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29章 勸諫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395章 大商人第80章 春夜第72章 磁州賊第130章 陳橋第323章 鬥法第15章 荊南來使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216章 馬政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195章 遼帝第218章 進兵第25章 開寶新政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91章 王峻驕狂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半島史話·桓王第10章 如此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