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

bookmark

垂拱殿內,劉暘緩慢地在御案前踱着步,腳步聲顯得很沉重,而那張沉凝的面龐間,甚至有那麼一絲愁苦,顯然,他的心情並不好。

御前侍候着的,除了內侍鄭元之外,便只有內閣學士徐士廉了,不過都低着頭,大氣也不敢喘一下。

良久,劉暘擡眼瞥向保持着默然狀的徐士廉,稍顯悵然地道:“先帝在時,豈是如此多事?紛至沓來!層出不窮!簡直可惡!”

此言落,徐士廉與鄭元都不由心頭大震,鄭元則趕忙道:“官家息怒!”

沒有搭理他,劉暘直接衝着徐士廉道:“這些個大臣、御史、使君、知州知縣,還有將軍,本章之上,一個個懇切陳言,盡職盡忠,爲國爲民,然而從其本心,有將朕視爲君父親嗎?”

徐士廉在劉暘身邊也侍從好些年了,在他的印象中,這個皇帝素來沉穩內斂,但此時,陛下竟然在埋怨,這可是極其少見的。一時間,徐士廉心裡也是感慨頗多,憂思重重。

“爲何不說話?”見徐士廉沉默,劉暘不由惱怒道。

便是寬和如劉暘,發起怒來,帶給臣僕的壓力也比山大。迎着皇帝的目光,徐士廉不敢再作啞了,沉吟少許,略顯謹慎地道來:“以臣愚見,一切紛擾,概因爲陛下初登大寶,威權不固……”

“初登大寶?從柩前繼位開始,整整一年了!”劉暘徑道。

這該是劉暘今日抱怨的最後一句話,發泄了一番情緒過後,理智重新恢復,認真思量幾許,一雙深眸之中閃過少許負複雜的色彩,嘴裡喃喃道:政治

“那麼如何樹立權威,嚴刑峻法,殺人立威何如?溫良恭儉讓以得之,那朕究竟得到了什麼?”

劉暘的聲音如尋常時候那般平和,但聽在徐士廉耳中,卻覺從裡到外的發寒,皇帝儼然被下邊人的手腳以及地方上的亂象激怒了。

所幸,劉暘很快地從那種駭人的狀態中擺脫出來,又沉吟良久,悠然一嘆,問徐士廉道:“內外臣僚上書,關於稅制改革的這些個弊端、損失、禍亂、惡果,你有什麼看法?”

見皇帝進入正常問政的狀態,徐士廉心頭莫名一鬆,略作思索,沉穩地應道:“回陛下,以臣愚見,事或有其事,但理絕非其理!”

“怎麼講?”劉暘直直地盯着徐士廉。

在劉暘的印象中,徐士廉平日裡話並不多,那似乎是二十年前登聞鼓案落下的“後遺症”,但對於內外軍政,徐士廉也常有驚人之語,此時的劉暘,顯然希望從徐士廉嘴裡聽到一些“真知灼見”。

徐士廉則繼續從容道:“稅制新法,乃是先帝、陛下、晉王、趙相併朝中諸宰及相關部司幹臣多方聽取、審慎調查、細緻考量,方纔得來。

試想,以君臣之賢能,及多年治國之經驗,所擬大政,便有考慮不當之處,也不至於引發如此多的紛擾與動亂。

因此,恕臣斗膽直言,在這些騷亂背後,必有奸人作祟,推波助瀾!”

“你所言奸人,所指何人?”劉暘追問道。

“以陛下之睿智,如何不曉?”徐士廉道:“誰在稅改中利益受損,誰又在這些騷亂之中得利,誰就是禍國奸人!”

聽其言,劉暘不由冷笑兩聲,意味深長地說道:“你此言,可囊括了不少人,若是傳將出去,這羣情洶洶,怕是要衝你去了!”

見皇帝這般說,徐士廉顯得雲淡風氣的,拱手道:“倘若如此,那豈不是佐證臣之所言,皆據實而談!”

注視了徐士廉一會兒,劉暘又思索片刻,面帶會議,悵然地說道:“先帝曾多次講過,政策無關對錯,只在利益,制定政策也從來是不難的,困難只在如何執行政策。現在看來,朝廷在稅制改革的執行上,問題很大啊.”

“陛下英明!”徐士廉道。

“英明的是先帝!”劉暘斷然道,嘴角復現出少許的苦澀:“朕若是英明,何以讓人小覷,反覆挑釁?”

對此,徐士廉默然,雖然他還想再勸皇帝忍耐,但此時實在說不出口,因爲就如其言,整整一年多了,紛擾不加少,騷亂反在加劇,忍已經不該再是皇帝的治國理念了。相忍爲國,若成了單方面的,那就是一廂情願了。

“徐卿,你家有多少地?”劉暘忽然聞道。

對此問,徐士廉下意識地陪了幾分小心,但稍作斟酌,還是如實稟來,道:“臣出身寒微,入仕之後,泰半時間居邊州,及奉調入京,朝廷以榆林卻亂之功賞,兼多年俸祿及陛下之賜,在家鄉置有薄田百畝,只待致仕之後,還鄉養老。”

對這個回答,劉暘眼神中閃過少許恍惚,連徐士廉這等一心紮在公事政務上的幹臣,公事之外,仍不免將俸祿、賞賜拿回鄉置辦土地,而況他人。百畝地雖然不多,卻深刻地反應着大漢臣民們對於土地那等偏執的熱愛。大漢帝國的商品經濟在過去的幾十年蓬勃發展,但是經濟,依舊是建立在以億萬計的土地基礎上。

“百畝地夠嗎?”劉暘又這麼問道。

“臣家裡人丁不多,連帶父母妻兒,也不過六口人。待臣歸養之後,足以耕讀傳家了!”徐士廉很坦然地道:“時下土地之經營,僱傭了三戶人家,每年扣除僱資以及稅賦,也有不少盈餘”

“百畝田土,就足以讓朝廷一四品大員滿足!”聽完徐士廉的敘說,劉暘又不禁憤慨道:“然而,有些人家萬畝肥田,仍不知惜福,仍要對那些窮苦民衆敲骨吸髓,貪婪之心,令人作嘔,他們的禮義廉恥,道德抱負,都學到哪兒去了!”

“陛下息怒!”見劉暘怒火蹭蹭往上冒,徐士廉立刻勸道。

劉暘則一擺手,一副朕很冷靜的模樣,沉吟良久,鄭重其事地問道:“關於稅改,如今朝裡朝外,爭議甚至反對之聲很大,有些人甚至將其批爲亂政虐民之源,以你之見,朕當如何應對?”

聞問,徐士廉一時沒有作答,而是極其嚴肅地反問劉暘道:“陛下欲改世祖之政乎?”

注意着徐士廉那張凝重的面孔,劉暘灑然一笑,就兩個字答道:“如何?”

徐士廉深吸一口氣,便有些激切地說道:“亂政者,不法勳貴;禍國者,背主官僚;虐民者,無良地主。此三者,乃稅務改制騷亂之根源!

恕臣直言,陛下當矢志如一,堅定如初,推進改革,不因一時阻礙滯而氣餒!

如有改棄,一則背先帝之志,二則損朝廷權威,三則傷改革志士與天下庶民之心.”

見徐士廉說得如此懇切,劉暘淡淡地笑了,不知譏諷向何人,隨意拿起一道御案上的奏章,道:“然而,天下庶民,已經被稅改折騰得筋疲力盡,已經處在水深火熱之中了.”

徐士廉當即道:“奏章中上報之騷亂,與全天下德惠之小民貧農相比,能佔幾何?

恕臣直言,大漢稅制改革進展到如今,已然見到成效,反對之聲越激烈,越見改革之必要!

同時,若有始無終,半途而廢,既無濟於解決當下面臨之問題,還會使大漢稅制更加混亂,於臣民而言,也會造成更大的傷害。

臣,祈請陛下明鑑!”

徐士廉對過去半年間發生在帝國內部的民亂看法就相對清楚了,稅改固然在執行中,在有心人的對抗中、曲解利用中,造成了不小的破壞與混亂。

然而,實事求是地說,那終究是小部分,大漢主要的權貴、地主羣體們,多少還是有些底線的,不是人人都敢明目張膽地對抗朝廷大政,也不是所有地主都連最後一粒口糧都不留給農民,否則,這大漢帝國早就動搖了。

一個還處在上升期的,政治相對清明,中央權威鞏固的帝國體制下,對所有人的約束力都是很強的,對人性中惡的一面都有極大的壓制。

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那些關於稅改弊端的危言聳聽,又是從何而來呢?對此,作爲皇帝的劉暘,又如何不知,然而也正是如此,他才難掩怒氣,很明顯,有些人當真把他的寬厚當作興風作浪的本錢了。

“朕還收到一份劾章,來自成都知府王審銳,彈劾劍南道布政使潘佑,用政不善,苛待僚屬,欺虐下民,西川大旱,賑濟不力,致民騷亂這道奏章,透露的意味,有些不尋常吶!”

王審銳,乃是已故平南公王全斌次子,而這份由於成都知府彈劾劍南道布政使的奏章,其中透露的意思,顯然絕不只是一次“道府之爭”。

徐士廉聽了,眉頭也皺得極緊,看着劉暘說道:“陛下,潘使君御下嚴厲,不爲己甚,此事朝野盡知。

然而,他待小民從來寬和,據臣所知,劍南幾年任上,從來兢兢業業,致力於稅改,打擊豪強,成果顯著。

西川大旱,朝廷也有明詔,責其救濟,臣無法相信,潘使君會在此等事務上懈怠!”

“朕也不信!”劉暘直接道,帶有懷疑的兩眼稍稍眯着:“然而,這樣的劾章,就這般堂而皇之地呈上朕案頭了!”

徐士廉凝眉想了想,道:“陛下或可去文,讓潘使君就此事解釋一二,兩相對照,箇中曲直,自當瞭然!”

劉暘點了點頭,又是一陣沉默,突然衝鄭元、徐士廉道:“許久沒有出宮了,陪朕去周遭州縣逛逛,朕倒要看看,大漢的百姓們,究竟處在怎樣一種水深火熱之中。倘若有,又究竟是如何造成的!”

第98章 追捕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42章 嶺南在望第81章 內外變動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185章 賜宴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157章 劉老四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7章 貴戚解權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100章 城戰第118章 蒲陰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121章 大朝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44章 箇中弊端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45章 治安第52章 幽燕變故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316章 不裝了第370章 劉鋹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97章 再臨六合第1675章 血戰第109章 在長安第46章 郭榮奏事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42章 李郡公一怒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36章 李業告狀第133章 面聖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72章 雷王之爭,西北現狀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44章 箇中弊端第198章 轉折點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72章 磁州賊第404章 冬夜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60章 “暴斃”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10章 議取淮南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283章 降將第20章 威臨荊南第433章 聖訓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107章 殿試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72章 太子妃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91章 王峻驕狂第197章 決斷!第457章 鄭州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88章 後續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66章 出使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