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注水的開寶功臣

“開寶功臣評價,王明排名第幾?”順着話題,劉皇帝突然問道。

關於開寶功臣的評價,已然正式開啓,正在評選階段。和乾祐功臣的評定不同,劉皇帝將之放權給了太子劉暘,由其主持,徵集了數百勳貴、朝官、疆臣、軍官、士兵及學子,共同組成了一個“評選委員會”,對開寶功臣進行評選。這其中體現着的,顯然還是劉皇帝那“天馬行空”的想法。

這本就是一個大工程,還不像乾祐功臣的評定那般乾脆,還要搞出這麼些花樣來,自然麻煩不斷,爭論不休。而比起乾祐功臣,開寶功臣的“候選者”們,資歷、名望都要更相近,功勞大小也難有個具體標準,評價清楚、排出次序本就不容易,再兼人多嘴雜,來源不一,水平參差,幾日間便搞得一地雞毛。

事實上,對於老皇帝的異想天開,朝中很多人都是不贊同的,開寶功臣是何等的榮譽、何等的重要,那是需要載入歷史的,那些人哪有資格在這上邊指手畫腳,多嘴多舌?

而後來的發展,果如其言,差點搞得沒法收場。這等事情,絕不是人越多越公平,那樣只會帶來麻煩,最好是乾綱獨斷,不要拖泥帶水。

於是,劉皇帝再度“虛心”納諫了,不再堅持“大衆選評”,而是由劉暘會同宰臣、部司堂官及退休的一些老臣勳貴,一起商討。如此,人更少,份量更重,效率也更高,當然,該爭還得爭,但劉暘與趙普能更好把控局面了。

更爲重要的則是,這似乎也意味着老皇帝對太子進一步放權,連開寶功臣這樣重大的事情都可由太子來主持評定結論,其地位、權勢影響如何,也可想而知。

至於此前召集的那些人,只能繼續讓其議着,只不過不再有重量級人物參與,討論出的東西也不再具備任何參考作用,什麼時候等事情結束了,也就自然而然地解散了

此時,聽劉皇帝問起,劉暘還是四平八穩地,輕聲應道:“臣等數次廷推,達成了一個初步的十二臣人選,王公不在其列?”

聞言,劉皇帝臉色如常,但語氣立刻就有些偏冷的變化趨勢:“哦?竟然連王明都無一席之地,說說看,你們討論出的結果,都有誰?”

注意着老皇帝的表情,劉暘在大腦中稍微搜索了下,稟道:“趙相公、惠公、宋公、廣陽伯”

“等等!”剛講出幾人,劉皇帝立刻打斷他,一副腦子不夠用的模樣:“說名字!”

“是!”劉暘應道,略作調整,繼續道:“趙普、宋延渥、宋琪、趙匡義、王彥升、楊業、石守信、潘美、曹彬、李昉、石熙載、呂端。”

隨着一個個名字道出,劉皇帝腦子裡思考着,嘴上呢喃着,良久,指出:“倒也算中肯,榜上有名者,都夠資格,功勞也足,但似乎以文臣居多嘛?”

大概對劉皇帝這樣的反應有所預計,劉暘不慌不忙地應道:“臣等商討,一致認爲,開寶乃治世、盛世,當以文治優先。”

“開寶年以來,戰爭還少嗎?”劉皇帝這麼說道。

對這方面,劉皇帝有記憶,有思考,就是沒逼數。事實上,開寶年以來發生的大小戰事,數量可一點不比統一戰爭時期少,甚至在數量上猶有過之,而論規模與損耗,開寶北伐便是這個時代的巔峰,沒有任何一場戰爭能與之相提並論。

看起來,劉皇帝對文臣居多的開寶功臣結構,是有些疑議的。不過,劉暘還是決定將其考量道出:“乾祐時期是亂世割據,開寶則爲大一統盛世,乾祐是創業,開寶是守業,兩者之間,有根本區別。”

稍加停頓,小心地瞄了劉皇帝一眼,劉暘以一種坦誠從容的態度說道:“兒並無以文馭武之意,文武相濟、文武相制,乃是陛下馭臣之法,不敢擅改。只是今朝國情如此,大勢如此,順勢而爲罷了”

雖然對劉暘這樣的說辭並不是太滿意,不過劉皇帝並沒有過於糾結,而是突兀地問到一個人:“爲何沒有盧多遜?”

“盧多遜?”這個名字可着實出乎劉暘意料了,按捺住心頭的疑惑,劉暘沉聲道:“盧多遜乃罪臣,奪職處死,豈能位列開寶功臣!”

似乎知道劉暘會這麼說,劉皇帝淡淡一笑:“開寶功臣,議的是功還是罪?平心而論,盧多遜功勞如何?”

劉暘沉默了下,沉聲答道:“盧多遜不論在地方還是在朝,功勞甚高,建樹頗多!”

也就點到爲止了,劉暘並沒有再多討論盧多遜問題的意思。老皇帝隱露出的心思,劉暘不是沒有察覺到,他甚至覺得劉皇帝這種考量太過異想天開,不切實際。

盧多遜的問題,僅僅是功勞是否足夠嗎?事情能這麼簡單對待嗎?關於盧多遜,是已經釘上歷史了的,罪責清晰,當年還是劉皇帝自己下詔查辦,又是他出決定處死的。

這麼多年了,劉皇帝又要來這一套,就算他自己有所反覆,也要顧忌一下朝臣們的想法吧。其他人不提,老趙普會作何感想,盧多遜可是他針鋒相對的死對頭,如今又要用趙普,又要把盧多遜重新擡回功臣閣供着,趙普會沒意見?趙普的器量,可不至於大到這個地步。

退一步來說,即便趙普能忍,其他功臣呢,將他們與一個罪臣並列,那“開寶功臣”的成色會是如何?他們能心甘情願?天下人又當如何看待。這段歷史,這個人物,後人又當如何解讀,只因爲劉皇帝偶爾一個莫名其妙的想法?

雖然歷史上總有荒唐皇帝、荒唐想法,但劉暘實在不願意將這個詞與他敬畏了也尊重了幾十年的皇父聯繫到一起。

劉暘的沉默太不自然,劉皇帝自然察覺到了其情緒間的微妙變化,也終於瞥了他一眼,再度轉移話題:“爲何限定在十二人?朕總覺得,少了些人,開寶功臣大事,豈是這區區十二人就能涵蓋的?”

劉暘眉頭頓時蹙了下,有幾分無奈,開寶定十二臣,這不是劉皇帝自己的意思嗎?當然,事情還沒有定論,聖意有變,增增減減也是可以理解的,只不過,老皇帝這樣的多變,實在是讓人心中沒底。

不過看起來,劉皇帝在此事上還是有點逼數的,只聽他繼續說道:“名單沒擬出來之前,朕覺得十二人就夠了,但現在,卻是明顯不足!你三叔,你大哥,三弟、四弟、六弟,開寶足足二十八年的,我皇室子弟的功勳,同樣不能被遺忘!”

聽劉皇帝這麼一說,劉暘頓時瞭然,說來說去,目的在此啊

“陛下所言有理,此事是我等疏忽了,考慮不周!”輕輕地舒了一口氣,劉暘拱手,試探着問道:“是否將三叔、大哥他們,一併列入功臣名單?”

“若是全部列入,是否合適?似乎不太好看?”劉皇帝想了想,說道,但不等劉暘接話,便又開口道:“但手心手背都是肉,少了誰,也都不落忍啊”

劉皇帝都如此說了,劉暘哪裡還不明白他心裡的傾向,略微琢磨了下,道:“臣回去,再與諸公商討一番,做些修改!”

“該議一議!此事需慎重!”劉皇帝立刻表示道:“但是,也不當拖得太久,爲此事,前前後後,也折騰好幾個月了,搞得人心惶惶的,不好!”

這種話,從老皇帝的口中說出來,多少有些諷刺,不過,劉暘還是儘量順着他的意思,恭聲應道:“是!”

“朕看不如這樣,就後天,嘉慶壽誕上,當衆宣佈,來一個雙喜臨門!”劉皇帝又道。

聞言,劉暘眉頭當即鎖了起來,看着老皇帝那興奮的勁兒頭,有些遲疑道:“如此是否太匆忙了?只怕時間上會來不及。”

“有什麼匆忙的?”劉皇帝當即擺擺手,一副自信的模樣:“擬定名單,寫上評語,制好冊書,人手充足,半日的時間即可。何況,只是宣佈一番,圖個氛圍,具體授勳儀式,另找時間便行”

劉皇帝說得輕鬆,劉暘可就大感牙疼,道理是那個道理,但倘若罔顧具體落實過程中難處,那是容易出問題的。

但老皇帝話已經說得如此直白了,劉暘心裡清楚,商量的餘地很小,也就不再堅持了。心裡琢磨着,如何把這件事按照劉皇帝的要求與指揮,儘可能妥當地解決

告退離開,朝廣政殿走去的途中,劉暘的表情很是不自然,有些古怪,更像便秘,全然一副蛋疼的模樣。

到今日,劉暘是真的很難再把握住老皇帝心態了,更無法理解其腦回路,變化得實在太快,也太奇怪,根本把握不住。

說句犯上的話,如今的老皇帝,實在有些不可理喻

一路上臉都是板着的,沒有太多表情,不過等回到廣政殿,面色已然恢復正常。進入殿宇,殿中的氛圍如常一般嚴肅,劉暘徑入辦公閣堂,落座,內侍奉茶畢。啜了一口,長長地嘆了口氣,劉暘即吩咐道:“去,把兩位趙相公、呂相公、辛相公找來!”

“是!”

隨着太子這一項吩咐,整個政事堂都忙碌起來了,皇帝一句話,下邊跑斷腿。但是,有些事情,在具體落實階段,當真不是劉皇帝嘴上說得那麼輕鬆的。

劉暘等人加班加點,當夜便琢磨出一份名單,提交給劉皇帝,然後被他自己給否了。理由很簡單,就是劉皇帝看着不對勁,覺得不符他心意。

打回去,繼續改,還是不滿意,繼續改,連改三版,一直到翌日下午,眼瞧着時間似乎不夠了,放出去的話又得實現,劉皇帝終於忍不住,拿出劉暘呈上的最新一版,親自修改。

一番着墨之後,“開寶二十四臣”就在一種緊張的氛圍中突兀地出臺了,明顯匆忙,過於草率,突出劉皇帝的隨性。名單擬出來,接下來的事情,就真如劉皇帝所言,只需走走流程與形式罷了。

三月初七,嘉慶聖誕,在當夜乾元殿上的御宴上,在劉皇帝授意下,當場公佈結果,由新任內侍行首胡德做宣讀。當然,不只是把名單宣讀一遍,還配上每個人的履歷、功績,二十四個人,對於第一次在這等隆重場合做“報告”的胡德來說,壓力實在不小,喉嚨都幾乎要冒煙了。

然而,這份開寶功臣名單,不論從其出臺的過程還是內容,總不是那麼地孚人意。最終名單,按照劉皇帝的意思,把他劉家的幾個叔侄全部列上了,大概是自己也知道如此不太好看,便又往裡添人,於是開寶功臣的人數,便從初步計劃的十二人,一點點膨脹到二十四人,與乾祐功臣一般。

劉暘呈上的那十二人,一個沒減,算是對他們工作的認可,然後,就是按照劉皇帝意思來,劉承勳、劉煦、劉晞、劉昉、劉旻五個叔侄,又加上王全斌、王明、馬仁瑀、王祐、張永德、張雍、郭良平七人,一共二十四人。

盧多遜最終還是沒能上榜,劉暘堅決反對,這件事,沒讓劉皇帝胡來。

當然,在次序上,趙普是雷打不動的第一人,不管是皇弟、皇子還是皇親,都被他壓在後邊。

然而,這樣這份注水的名單,卻在朝廷上下引起了大波瀾,總得而言,給人一種成分不足的感覺。

最讓人無法理解的,還是劉皇帝在整個過程中的“騷操作”,讓人既無奈,也無語,好好的一樁事,經他一番折騰,多少有些變了味。

就是被列在衆臣之首的趙普,心裡也有種吃了蒼蠅的難受感。實話實說,趙普對於這件事,可暗暗期待許久了,這幾乎是蓋棺定論的事情,但是結果卻沒有感受到多少榮幸,沒能體會到皇帝對臣子的尊重,說難聽一些,就像是施捨一般。

這樣一番操作下來,開寶功臣,根本就沒法和乾祐功臣相提並論。人數雖然相等,但待遇,那真是天差地別。雖然同樣配享功臣閣,但是別提政治地位了,僅看物質待遇,就難以對比。

乾祐功臣,那是二十四王公,開寶功臣,除了本身擁有爵位者,其他人就只加了一個散勳官頭銜,每年多給一份榮祿,即便都是二品以上的高銜。

說白了,開寶功臣,就只是給一份榮譽,名義遠遠大於實際。但即便是這樣,還被劉皇帝把格局給搞小了。

當然,如果拋開人數、過程不談,這仍舊是一項莫大的榮譽,名垂青史是足夠的,畢竟,開寶二十八年間,出了多少風雲人物、英雄豪傑,最終就這二十四人,何況,每年一份二品散勳官俸祿,這還是實實在在的。

凡事,怕的還是對比

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98章 封禪之議第139章 韓常案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35章 楊村第15章 襄陽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91章 作別西行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104章 來點日常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91章 作別西行第413章 分食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85章 善後爭議第240章 城塌了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146章 驕將第32章 天子上門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65章 選擇第104章 平息第5章 王樸走了這纔是感言第319章 稅制的考量,二治山陽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62章 二代勳貴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177章 小賢王第393章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第1683章 武德司的整頓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22章 “鄭州站”第55章 拉開序幕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63章 河東風雲(終)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80章 京觀第5章 王樸走了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76章 去鄴都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104章 在真定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5章 春闈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93章 升遷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218章 走私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706章 拾遺補闕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6章 態度迥異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381章 功臣閣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7章 風波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33章 捷報第62章 奸宦昏主第37章 覆滅在即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