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矛頭直指

bookmark

一句吩咐下去,大概刻鐘的功夫,喦脫返回殿中,向已然抖擻精神的劉皇帝拜道:“官家,擊鼓者已在殿外候詔!”

“宣!”劉皇帝表情淡淡然的,指示道。

很快,那名年輕人在謁者引導下,年輕人走了進來,在這金碧輝煌的大殿,也實在難繃住,表現得格外侷促,面色緊張,目光猶疑。

進殿前,謁者可是緊急交待了一些注意事項,不過等到陛下,腦子裡記住的,也只剩跪下了。

劉皇帝打量着此人,不得不說,僅從面相,是有些不喜其面上掛着的晦色的。見其戰戰兢兢的模樣,劉皇帝不由暗思,就這膽量也來告御狀?甚至不如當年那個老農。

“你是何人?哪裡人氏?是何出身?”劉皇帝淡淡問道。

面對這一連三問,其人好似回過魂一般,埋頭答道:“回陛下,小民喚薛徹,開封府頓丘人氏,家中經商。”

“你因何事登上告?所告何人?”劉皇帝語氣逐漸變得嚴厲。

聞問,這薛徹明顯有些緊張,但在短暫的遲疑後,咬牙切齒地拜道:“回陛下,小民確有冤情求告!小民狀告皇城司探事督張盡節,殺人害命,破家奪財。小民一家,皆爲其所害,僅以身免,求告無門,今冒死上告,懇請陛下爲小民做主雪冤!”

聽到皇城司,提到張盡節,劉皇帝心中一動,兩眼微微眯起,目光彷彿都凝成銳利的刀片,直指向下跪的薛徹:“哦?說清楚些,那張盡節,是如何害你家破人亡的?”

聞問,薛徹兩眼頓時更紅了,迸發出強烈的恨意,就衝這眼神也能增添幾分信服。薛徹道:“小民家本是做些玉石生意,三代下來,也算小有成績,衣食無憂。家父薛顯在二十餘年前,曾購得一塊和田奇玉,質地優良,延請巧匠,依其形狀,將雕鑿成一尊玉佛,供奉家中,以爲傳家寶。

然去歲,不知那張盡節從何處得知玉佛之事,找到家父,討要玉佛。當時家父深愛此物,婉言拒絕,然後與小民商量,始終難以自安。

皇城司威名赫赫,那張盡節又是皇城使之子,小民父子細思極恐,未免招致禍端,決定獻出玉佛。但就在次日,頓丘縣衙便派捕役圍了家宅,抄家鎖人,經營的店鋪也被查封,小人恰因在外,得訊走脫。

本欲設法相救,不料三日之內父母兄弟即被判死,家眷僕役也都被髮配安西,小民也被通緝追捕,四處躲逃。

小民原地想遠走天涯,隱姓埋名,以存己身,然每每念及被戕害之父母兄弟,便痛不欲生,因此斗膽潛來洛陽,冒死上告,請陛下明鑑”

說着,薛徹還從懷中掏出一份血狀,捧在雙手。他的描述,很是動情,也難免讓人心生惻隱,不過劉皇帝聽着,始終是面無表情的。

從喦脫手中接過那張滿帶髒污的血狀,稍加瀏覽,放下,琢磨了下,方纔問道:“你說所言屬實?”

“小民所言,句句屬實!萬萬不敢欺瞞皇帝陛下啊!”見皇帝似有懷疑,薛徹有些慌張,立刻重重地磕着頭,以表確實。

“皇城司還有頓丘縣,是以何名義,抄家鎖人?最終又是用什麼罪名判你家人死刑?”劉皇帝又問。

薛徹泣淚道:“小民家人被誣與康氏有牽連,以同黨謀逆罪死!康氏原爲大族,財雄勢大,豈是小小薛家所能攀附的,唯一有所牽涉,只是早年給一位康氏族人售賣了一塊玉石”

劉皇帝的眉頭終於皺了些,沉吟少許,凝視薛徹道:“你所言,皆是一面之詞,可有證據?”

薛徹叩請道:“薛家慘劇,縣裡鄉鄰,皆有傳聞,張盡節行事猖獗,只要稍加調查,便可真相大白!”

不動聲色地打量着此人,良久,劉皇帝方輕聲嘆道:“就爲了一尊玉佛,值得如此大動干戈,要害得你破家滅門?”

“小民斗膽上告陛下,非薛家一門,就小民所知,僅京畿之內,因康氏逆案被毀家破財之良商善民便有數十家。皇城司看中的,何只一尊玉佛,更是薛家家財!”

“還有這回事?”劉皇帝斜眼,瞥向嵒脫。

注意到劉皇帝那面無表情的模樣,嵒脫快速斟酌了下,拱手道:“小的不知。不過,因爲康氏逆案,確實牽連了不少商賈家族,至於其中是否有冤屈,還需看具體偵辦情況……”

底下,薛徹似乎又想到了什麼,繼續道:“另,小民還曾打聽到一則消息,那張盡謀求我家玉佛,是欲作爲陛下嘉慶壽誕禮物覲獻……”

其言罷,劉皇帝老眼再度眯了起來,帶着少許危險的光芒。不過,飽含猜疑的目光卻直勾勾地落在薛徹身上,到此爲止,他對此人也有了一個基本的判斷。

凝視着薛徹,劉皇帝的老臉嚴肅得有些嚇人,沉聲道:“擡起頭來!”

薛徹緩緩擡首,露出他那張憔悴的充滿故事性的年輕面龐。

“你老實告訴朕,誰指使你敲登聞鼓告狀的?”劉皇帝緩緩問道。

聞此問,薛徹面露愕然,臉上閃過一抹驚慌,緊跟着拜道:“小民身負深仇,爲雪冤屈,寧與惡賊同死”

“正面回答朕!”劉皇帝冷冷道:“到了御前,還敢虛言應付,朕且不管你家案情是否冤屈,再敢閃爍其辭,朕先辦你個欺君之罪!”

“陛下,小民小民”見劉皇帝發怒,薛徹臉色頓時又白了一分,支支吾吾的。

“講!”劉皇帝面上已然帶着少許殺意了。

見狀,薛徹再也不敢踟躕了,叩頭道:“不敢欺瞞陛下,小民告御狀前,曾前往洛陽府。小民聽聞洛陽呂府尹公正無私,不懼權貴,因而求上門去,盡陳冤屈。

呂府尹說,此案案情重大,皇城司更屬於欽命衙司,洛陽府也無執法之權,小民想要洗刷冤屈,唯有登聞御告鳴冤,世上也唯有陛下能還小民父母兄弟一個清白公正”

又冒出個呂蒙正!劉皇帝心中,漸起波瀾,這事似乎越發“有趣”了。

“不只吧!”俯視着薛徹,劉皇帝還是那副滲人的表情,冷淡道:“你具述情況,恐怕不是一個通緝批捕的逃犯能夠探聽到的!開封的案情,就是呂蒙正也難盡數知曉,還有,你是如何混進西京的,還能見到呂蒙正!”

到這個地步,薛徹自然不可能再有任何隱瞞,倒豆子一般將他所知講來:“陛下,登聞上告,確實是呂府尹指教,小民所述,也確有一部分來自呂府尹。

至於小民能夠逃脫追捕,並且成功進去洛陽告狀,乃是得一名義士指點相助”

“還有個義士,本事不小啊!”劉皇帝呵呵一笑:“這個所謂義士,是誰?”

“小民不知,只曉得其姓鄭,聽聞我家冤屈,因而出手相助。”

“遮遮掩掩,宵小之輩!”

問到這兒,對這薛徹,劉皇帝已經沒有其他興趣了,擺擺手,衝嵒脫吩咐道:“將此人帶下去,好生看守着!”

很快,垂拱殿中安靜了下來,劉皇帝老腰難以承受長時間的端正坐姿,整個人很快歪了下來,斜倚在御座上,但表情依舊沉凝,顯然在思索那薛徹所言。

過了一會兒,嵒脫小聲試探着喚道:“官家對此人所告,心存疑慮?”

“怎麼,你對此案,也感興趣?”劉皇帝一句話,懟得嵒脫心驚不已。

嵒脫趕忙搖頭道:“小的只是覺得,倘如那小民所言,那情節實在深重,竟然假爲官家準備壽禮之名,害人斂財,實在是聳人聽聞,喪心病狂”

“呵呵”劉皇帝笑了兩聲,旋即衝嵒脫道:“你去一趟皇城司,把這薛徹上告之事,通報與張德鈞,朕要看看他是何反應!”

“是!”嵒脫心中微動,拱手應命而去。

而從後打量着嵒脫那靈活到有些滑稽的背影,劉皇帝目光中透露的,同樣有一絲懷疑。

顯然,老皇帝已然察覺到了,一張大網正潛然織就着,撲向皇城司。一個張盡節,無足輕重,真正針對的,恐怕還是皇城使王繼恩。

已經暴露出的洛陽府呂蒙正,以及那個姓鄭的所謂“義士”,怕只是冰山一角,而背後還有哪些人,哪些勢力,或許纔是劉皇帝更爲關心的。

而於劉皇帝而言,眼下更在意的,不是皇城司究竟幹了多少人神共憤的惡事,而是誰如此針對王繼恩,這個劉皇帝最寵信的宦官。無風不起浪,此前若沒點風聲傳出,劉皇帝是不信的。

而第一個懷疑的對象,就是嵒脫,畢竟,劉皇帝也僅僅在他面前表現過對王繼恩的不滿。

倘若是這樣一思及此,劉皇帝的心就更冷了,嵒脫可是他的貼身侍宦,內侍行首,他若是與外臣有交結勾連,後果可想而知。

這已是劉皇帝所不容的了,而他更憤恨的,則是總有人喜歡猜他的心思與態度,並據此判斷聖意行事。而劉皇帝越老,則越討厭那些擅自揣摩上意,甚至自以爲是地利用“上意”以達到個人目的的行爲。

皇城司,大太監、皇城使王繼恩,同樣目光陰冷地注視着嵒脫那得意離去的背影。堂間,王繼恩的“四大金剛”只到了兩個,除了常駐司衙協助王繼恩處置庶務的王守忠外,便是“正主”張盡節了。

四名義子中,張盡節年紀最小,形象最好,相貌堂堂的,一抹小鬍子也顯成熟,放到外面很難讓人想象這是個心狠手辣的鷹犬頭領。

當然,平日裡,張盡節也是行事最爲張狂,作風最爲酷烈的。不過,此時此刻,卻怎麼也驕狂不起來了,跪在那兒,耷拉着腦袋,像霜打的茄子,那張俊偉的面孔上甚至有些惶恐。

一旁,不管是王繼恩還算王守忠,都是面沉如水。王守忠低着頭,擰眉深思,王繼恩則不斷踱着步,良久方纔轉過身,怒火朝着張盡節發泄而去:“瞧你做的好事!吃相如此難看也就罷了,手腳還收拾不乾淨,竟讓人告到官家那裡去了!”

面對王繼恩的責難,張盡節也是一臉的懊惱,不是因爲其他,只爲疏忽大意,沒把後患清理乾淨。

深吸一口氣,張盡節鄭重道:“還請父親放心,禍是兒闖下的,兒一力擔着,絕不連累您!”

不過,這一番表態,只迎來王繼恩更加嚴厲的呵斥:“還在說蠢話!事到如今,你以爲這是衝你來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故事沒聽過?你沒看到嵒脫那老狗得意之態?這是衝我來的!”

王繼恩此言,讓王、張二兄弟都震動不已,張盡節甚至脫口而出,道:“他們敢!”

“父親,事態如此嚴重?”王守忠也不禁焦慮地問道。

王繼恩老臉抽動了幾下,右手緊握拳頭,沉聲道:“嚴不嚴重,要看官家如何看待!”

王守忠立刻接話:“陛下讓嵒脫老賊傳話,這是何意?”

聞問,王繼恩又踱了幾步,猛地停下看着張盡節,緩緩說道:“此一次,驚動了官家,就是我恐怕也保不住你了。盡節,你若是被明正典刑了,不會怨我吧!”

聽王繼恩這麼說,張盡節不免色變,迎着王繼恩那清冷而認真的目光,額間不由滲出汗水,經過一定的心理活動之後,叩首道:“父親對兒恩重如山,感激不盡,豈能生怨?若能不牽連父親,更是死而無憾!”

說着,張盡節哈哈笑了兩聲,繼續道:“這些年,兒也算享盡榮華富貴,足矣!”

王繼恩仔細地觀察着張盡節的表現,不肯放過一個細節,良久,上前兩步,探手輕撫其腦袋:“你的孝心,我知道!你放心吧,只要爲父能順利闖過此關,一定保住你家小,讓你香火不絕!”

“謝父親!”張盡節聞言,流着淚叩頭道。

“來人!將這逆子,打入牢房!”王繼恩轉身即變了臉,衝外邊的守衛吩咐道。

不需押送,張盡節主動下去,前往監房。然於王繼恩而言,如此處置,心中非但沒有一絲放鬆,反而更加憂心。

“父親,接下來,爲之奈何?”見王繼恩沉凝着,王守忠主動問道。

“吩咐下去,把人手都撒出去,還有,給守義、盡仁傳信,告以此事,給我查,盯着相關人等查!”王繼恩冷冷道:“我倒想看看,竟是誰要和我王某過不去!”

“是!”王守忠答應的同時,又提醒道:“陛下那邊,是否要去一趟?”

稍作思忖,王繼恩又嚴肅地道:“這是自然,我即刻進宮!不是有人罵我是閹狗嗎?這打狗,也不知看看主人?”

說這話時,王繼恩一張老臉幾乎扭曲在一起,從來沒有如此難看過,面上的憤恨,恐怕傾黃河之水也難沖刷掉。

第1694章 鹽州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97章 再臨六合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59章 元臣多鄙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71章 六合堤上第351章 林邑國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43章 “梳理”、“優化”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147章 德勝渡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180章 賞功第89章 威壓王帥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93章 班師第40章 潞州三傑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39章 長沙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53章 有詩云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41章 卷甲入城第480章 “新對策”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218章 走私第78章 火油彈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15章 名單第268章 西縣第289章 趙普使蜀3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10章 如此處置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99章 兩個人才第59章 明貶實升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273 王晏鎮洛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515章 最後的旅途14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417章 輕狂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55章 南唐來使2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7章 恩賞問題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41章 高麗國王第298章 事泄了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75章 敖萊小城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54章 聘納郭女第180章 賞功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236章 母、妻、子第39章 連夜南進第68章 湖南亂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376章 拷問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14章 大論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424章 開寶九年末的大調整第59章 病榻陳情第389章 分封與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