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惶恐難已

bookmark

“張德鈞對朕一向忠敬恭順,雖然有時在朕面前耍些小心機,賣弄些小聰明,但在大事大非上卻向來極有分寸。【.\nCOM思兔更新的章節最完整全面,無錯內容修復最及時,由於緩存原因推薦瀏覽器訪問.\nCOM官網】他對朕忠心耿耿,此番進言,也算無所保留!”平靜了一會兒,劉皇帝擡眼,斜視着喦脫,意味深長地道:

“你說,此番興沖沖而來,朕不只駁了他的彙報,還對厲言訓斥,大加責難,他會作何感想?會不會懷恨在心?”

這話問得,可着實讓喦脫又驚又喜,以他在劉皇帝身邊幾十年鍛煉出來的機巧之心,幾乎在瞬間便窺見了一個機會,一個扳倒老對手的可能。

嵒脫也是貼身伺候了劉皇帝三十來年的老人了,對劉皇帝可謂是無比熟悉,哪怕是放個屁都能聞出點別樣味道來,何況是如此露骨的疑問。

過去,劉皇帝斥罵、懲罰王繼恩,嵒脫心裡雖然舒爽,但基本上只會看着,不會付諸什麼言行,那樣結果只會自討沒趣,上眼藥也是要分時候的。

但此時,聽到劉皇帝這麼問,嵒脫就一個反應:官家對王繼恩那老狗起疑了!對嵒脫來說,這實在是個好消息。

一時間,甚至連惶恐的情緒都收起來了,稍微琢磨了下,這麼答道:“王繼恩常以得官家信任自矜,每有奏,必應之。今日駁斥之,以此人對官家之敬畏,怨恨想來是不敢的,然人心難測,受挫之下,是否會產生失望之情就說不準了……”

嵒脫這話答的,就透着一股子虛僞與陰險,但劉皇帝聽了,卻有些沉默,思考良久,嘴裡呢喃道:“人心難測?失望?”

突然,劉皇帝直接視着嵒脫:“失望之餘,會做出什麼?”

“這,恕小的無從知曉,官家不妨耐心觀之。”嵒脫這麼說道,有點到爲止的意思,他多少還是有些分寸的,知道過猶不及道理。

而劉皇帝雖然沒有再就此話題說些什麼,但那雙有如深潭的眸子卻越顯陰沉了。

……

另外一邊,王繼恩沒有選擇去太醫院包紮療傷,而是直接匆匆返回皇城司。一回到老巢,見着他那副狼狽的模樣,徒子徒孫們盡皆失色,面面相覷。

堂內,王繼恩陰沉着一張老臉坐着,司屬醫官膽戰心驚地幫他料理着傷口,平日裡麻利的手都多了幾分顫抖,一直到包紮好,方纔逃也似地告退。

人一離開,侍候在邊上的王守忠便急聲道:“父親,您無礙吧。”

王繼恩瞥了他一眼,擡手撫了下脖子,淡淡道:“無甚大礙!至少,腦袋還沒搬家!”

“這竟是怎麼回事?”王守忠關切地問道道。

聞問,王繼恩一臉的鬱悶,愁眉苦思一會兒,方纔有些懊惱道:“失策!失策啊!”

經過這麼一段時間的緩衝,王繼恩已然冷靜下來,回想反思下來,也終於意識到自己今日之舉的不妥了。當然,王繼恩知道,官家憤怒的,絕不是把眼線埋入政事堂,不施盡手段,怎麼可能做到監察勳貴百官、京畿輿情,有些出格之處,官家也當能夠理解。

真正不妥,引得官家如此激烈本身的,恐怕還是彙報問題的本身,王繼恩自詡忠誠,不避權貴,連首相與太子都不顧慮了,但偏偏小看了劉皇帝對這二人的看重程度……

越想,王繼恩便越懊惱,越後悔,也越害怕,幾十年了,王繼恩都沒有像此時這般不安過,劉皇帝今日起的反應,王繼恩實則很熟悉,那幾乎就是要殺人的節奏……

等王繼恩簡單將垂拱殿上發生的狀況描述之後,王守忠的臉色也變了,看起來比王繼恩還要緊張,這是可以想見的,他們這些人如今的權勢富貴,都都源自王繼恩這個義父,若是王繼恩失寵了,他們又豈能有好下場。

王守忠是王繼恩幾個義子中城府最深的,短暫的慌張後,迅速冷靜下來了,見王繼恩面色沉凝,不由出言寬慰道:“父親也不必過於憂慮,您畢竟是陛下身邊親近老人,此番責罵雖然嚴厲些,或許也就如此過去了……”

“但願如此吧!”王繼恩想了想,輕聲嘆道。

然而,王繼恩心裡卻總覺不踏實,似乎忽略了什麼重要的東西,但幾番思考,卻始終不得其所。

事實上,王繼恩此番舉動,本就有些急中出錯的原因。至於這份急切,則來源於心中不安,這兩年,王繼恩有種事事不順的感覺,最關鍵的是,與劉皇帝那親密的主僕關係發生了一些微妙的變化,王繼恩是個敏感的人,他也能感受到劉皇帝不似當初那般信任他了。

而這,是王繼恩絕對不能忍受的,他伺候了劉皇帝一輩子,雖不乏私心,但總體而言,還是盡忠王事,爲主考慮的。他也深知,他今時今日的權勢地位,也都來源於劉皇帝的信任,一旦這份信任出現缺陷,那他在宮廷內外也就難站住腳了,那意味着他的立足之基不穩了。

也正因爲意識到了此點,這兩年,王繼恩一直想方設法、辛苦辦事,想要建功立業,重獲劉皇帝的歡心,包括去年的康寧案,那般積極,這也是原因之一。

然而,慌忙之中,往往容易出錯。此番的“奏章案”,便是王繼恩又找到的一個機會,在他想來,他連太子、趙普都不顧忌避諱了,可見對官家的死心塌地,官家也當了然他的忠心了……

然而,結果事與願違,劉皇帝的反應甚至可以說完全朝他意料相反的方向發展,實實在在碰了個頭破血流。

也正因如此,王繼恩才覺棘手,才意識到,他已經完全跟不上劉皇帝思路,揣測聖心也變得更加困難了。對旁人,王繼恩有的是手段對付,但對劉皇帝,他是一點辦法都沒有,即便有,也難以施展……

而這些,是王守忠這樣的後輩難以理解的,也沒法細說,只能默默消化着。

左思右想不得法,長吁短嘆不得用,最終,王繼恩只能向王守忠交待道:“吩咐下去,讓衙內職事探吏接下來都給我收斂着些,不得肆意妄爲。還有,盯着宮內,但有風吹草動,即刻來報……”

“是!”

當日傍晚,中書舍人陳象輿便被下獄了,奉命的侍衛,是直接從政事堂帶走的人。

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258章 漢軍的反應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384章 皇帝意志不改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136章 趙都帥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412章 二王第119章 難審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112章 整風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1703章 如釋重負第30章 收穫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428章 用心第455章 見聞第130章 御漢大計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43章 事畢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47章 誘其北上第39章 濮州案(2)第82章 四件大事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37章 新政第158章 善後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456章 遺澤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127章 冬至宴3第141章 祭關公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89章 威壓王帥第399章 還債第70章 大禮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173章 日常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403章 抓起來!世宗篇終 駕崩第180章 博弈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73章 紙上談兵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21章 黃袍加身第98章 封禪之議第75章 高貴妃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59章 病榻陳情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376章 對策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32章 天子上門第364章 沉默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53章 兵制改革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59章 元臣多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