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6章 面試

“有沒有見到你六叔,他身體可還好?”劉暘問道。

關於劉文渙西行的經歷,劉皇帝已經問過了,劉暘也同樣關心,由劉文渙親自講述,這一點很重要。當初讓未經實事的劉文渙去押運物資,不管劉皇帝那裡具體是怎樣的心理,但在劉暘這邊,是真存着考察的意圖。如今歸來殿中問對,也算是“面試”了。

劉文渙一時則沒想那麼多,問什麼,就答什麼,道:“未曾!兒一行,只到了碎葉城,將軍需物料交付與安西都督府,是向使君接收的。六叔當時仍在怛羅斯,親自坐鎮,佈置防禦,彈壓新占城鎮土地。兒在碎葉城待了半月後,便返程回京!”

“既然已經到了碎葉城,爲何不再多行幾百裡,去怛羅斯看望你六叔?以當下國家的走勢來看,我們是數年乃至十數年,都未必再有機會見到他了......”劉暘看着劉文渙,輕聲道。

聞言,劉文渙面露踟躕,低聲答道:“兒本來也打算率領親衛西行怛羅斯,去拜見六叔,只是被趙德芳、慕容永仁勸阻了,說怛羅斯以西治安未靖,賊盜橫行,仍有不少抗拒大漢的叛賊,向使君也堅決不同意兒西行,因而,最終沒能前去面見六叔。”

聽劉文渙這麼說,劉暘沉默了下,嘆道:“你六叔是我的胞弟,是你祖父愛子,也是大漢親王。怛羅斯那些地方,再兇險,反抗再激烈,也已爲大漢所佔據,插着我大漢的旗幟。你六叔不怕危險,那麼多百戰將士也不怕。

臣下們勸阻,是因爲你的身份,擔心你的安危,甚至可以說是他們職責所在。又不是讓你去上陣殺敵,代你祖父去看望你六叔,哪怕替你六叔給你祖父帶回幾句話,也是好的啊......”

這話一出,劉文渙臉色不由變了,他意識到,自己似乎犯一個錯誤,至於這個錯誤有多嚴重,則不是他此時能夠評估的。

劉文渙突然想到,在垂拱殿時,皇祖父也問了六叔的事,當時也是這般回答的。皇祖父對自己始終是一臉的慈和,也難知其深不可測的想法,但父親顯然是有些失望的。

劉文渙的腦子還懵着,所幸劉暘沒有繼續糾結於此事,而是換了個話題,繼續問:“碎葉城如今是什麼情況,是怎樣一番面貌?”

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只需描述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即可,同時又很難,難在不知道劉暘更關心什麼,又想聽什麼。

因此,劉文渙沒有貿然開口,認真思忖片刻之後,方纔拱拱手,一臉思考狀,緩緩道來:“這些年來,兒聽得最多的,便是安西、安東與南洋,碎葉城過去只記載於史冊中,六叔奮武,將之收復,兒也一直飽懷好奇,充滿嚮往。

然而,此番親臨碎葉城,卻多少有些失望。自不提兩京了,也不必與道府治城相比,即便是兒西行路上所經州城,也少有是碎葉能勝過的,而碎葉,此前黑汗國竟然都之。”

劉文渙的話裡,充滿了對大漢的自豪之情,同時也有對碎葉城濃濃的鄙視。這種鄙夷,劉暘明顯感覺到了,不過面上並無異狀,只是多瞥了他一眼。

劉文渙見劉暘聽得認真,也更加自信了,組織了下言語,侃侃而談:“碎葉城,是一座石頭城,防禦還算堅固,只是能夠容納的士民人口不多,大抵是戰爭的緣故,至今仍是一片蕭條,並未見識到書中描述的繁榮景象,到目前爲止,碎葉主要的任務依舊是爲西征大軍供饋輜重。

城內外只擁民數萬,半數都是胡人,滿城都是胡音雜語,漢胡之間,屢有衝突,不過,敢於鬧事的胡人都被嚴厲處罰了。

爲了鼓勵、保護遷徙的漢民,六叔在當地制定了嚴酷的刑罰,以約束當地胡民。每個城鎮都貼有佈告,言胡人敢犯漢民財產者,殺之無罪!

六叔是以嚴刑峻法,強行統治當地,亂世武典,此事見效極快,但後患頗多,引發劇烈的胡漢矛盾,當地胡民對我大漢將士、移民很是仇視......”

劉暘越聽,眉頭越皺,終於忍不住打斷他,仔細地觀察了劉文渙兩眼,擡指道:“這些情況,是你想出來的?”

聞問,劉文渙小心地道:“兒見識淺薄,這些是趙德芳與慕容永仁討論安西時政時提出來的,兒覺得有些道理,因而記住了!”

劉暘略微釋疑,伸手示意,道:“你繼續講!”

“是!”劉文渙再度行禮,從容道來:“趙德芳認爲,六叔在安西之政,有失苛暴,如此雖可見奇效,但難以持久。長此以往,恐生禍端。

當地胡民,也並非全是不服王化者,也有心向朝廷者,對於這些人,都督府應當加以區分,施恩招撫,王而化之,同於華夏,以求長治。”

聽到這番論調,劉暘的表情有些嚴肅,甚至泛着些苦澀,眼神緩緩了轉悠地兩圈,道:“你也認同此觀點?”

劉文渙差點脫口而出,不過,見着父親那有些“便秘”的表情,忍不住,思索了下,答非所問:“慕容永仁則與趙德芳持相反觀點,他很佩服都督府的強硬政策,並堅定支持,他認爲,想要大漢想要在安西建立牢固統治,非一朝一夕之功,時下當以壓服當地胡民、抵抗薩曼人反撲爲要務。

想要長治久安,對不服王化者,就該言嚴刑重典,與其費心去招撫那些頑固的胡民,不若將教育同化的目標,轉向下一代孩童。

另外,大漢內地遷徙部民及百姓,充實當地人口,也是該長期堅持的政策......”

聽到這兒,劉暘的臉色有了點淺淺的變化,想了想,舒出一口氣,問劉文渙:“對這二人看法,你認同誰?”

劉文渙明顯感受到了劉暘那考校的意圖,顯得很慎重,好生思吟了一會兒,道:“二者所言,皆有道理,兒以爲,若能加以結合,或許會有喜人的結果!”

得到這麼一個回答,劉暘嗔地看了他一眼:“滑頭!”

劉文渙訕訕一笑,不過,劉暘卻沒有放過他的意思,又道:“你所說的,都是別人的想法,你自己呢?對碎葉,對安西軍政,有何看法?”

不知覺間,劉暘自己都沒注意,他的問題有些跑偏了,偏重大,偏嚴肅。

劉文渙也是慎重地思考一番後,方纔道:“軍國大事,兒不敢妄言,只是此番西行,經歷見識深刻。爲供饋安西大軍作戰,大漢付出的代價過於沉重了,且不提將士死傷,僅輜重轉運,耗費之人物力,便遠超想象。

兒在高昌道時,曾遇到一支河西轉運隊伍,任務是轉運軍糧三千石,兒與帶隊的州尉聊過,據其所言,爲了保證三千石軍糧運抵作戰前線,他們出發時至少需要準備兩萬石,其餘都耗損在轉運路途中了。

兒聽得出,河西官民,對安西征戰不休,對朝廷‘四徵’,已然厭煩,河西也已疲敝不堪。兒以爲,河西如此,朝廷亦然,安西的長期作戰,已是一個巨大負擔,朝廷當及時止損擺脫纔是,否則長此以往,損害的也是朝廷與百姓的利益......”

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世宗篇41 帝國之法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375章 少林寺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295章 難第41章 高麗國王第148章 還京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96章 楊邠案(4)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60章 “暴斃”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31章 送行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47章 應對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243章 總結第4章 西南事務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197章 剛愎依舊無題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87章 亦有其憂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213章 紆尊降貴這纔是感言第6章 “座談會”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1681章 陸海之爭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30章 滿堂春宴第151章 聽政2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317章 劉皇帝還是那個劉皇帝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121章 大朝第93章 升遷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3章 取士不公第465章 遼奸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403章 抓起來!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88章 童謠第466章 亟需改變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374章 善待第51章 耿淑妃薨第15章 名單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458章 再臨東京完結感言第134章 回府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93章 班師第229章 血戰錦州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68章 婚宴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483章 南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