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7章 指點

bookmark

洛陽有三大市,各有各的特色,而北市最大的特點,便是沒什麼“俗氣”,檔次很高,很少窮酸落魄,很少嘈雜混亂,畢竟,其存在的主要價值,是爲京城的“上流社會”而服務的。

洛陽城中,除皇城之外,最顯貴的地方,顯然是皇城南門外沿洛水擺開的幾座裡坊,那是頂級權貴府邸所在,只因爲離皇城的正門最近。

除此之外,權貴聚集的地方,就屬北城了,幾乎有一般的上層權貴、官僚,府宅都安在北城,而除了貴之外,還有富。

在這樣的背景下,與黔首屁民扎堆的南市、西市相比,北市自然要顯得高端一些,就連宮廷內部的一些日用採買都是在北市進行的。

同樣的,等級更加分明,貴賤更加懸殊,同時在繁華的表象之下,那種令人窒息的禁錮感則在悄然之間包裹着所有人。但就像一座圍城的,城外的人總是想方設法、削減了腦袋往裡鑽......

雖無一官半職在身,但作爲天下豪商、洛陽鉅富,康寧還是有資格住在北城的,並且在覈心繁華地帶,與權貴們做鄰居,爲貴氣所包圍。

近些年,放下了家族生意,康寧把剩下不多的精力,放在了追逐權貴上,哪怕無法完成身份的轉變,那便只能積極靠攏,建立自己的護城河與保護傘。

同時,錢在大部分時候,用處都是十分巨大的,對於這一點,康寧有足夠的自信與認知。權貴又如何,當財富積累到一定程度,也足以撬動他們,乃至支使他們,這些年的大撒錢(借錢),效果已然很顯着了。

此時的八方樓,正處於開門接客的最佳時段,人流量很大,並且大部分都是衣着光鮮之輩,爲了八方美食珍饈而來。

三層最深處,裝飾最奢華,環境最精緻的雅間內,康寧正在其間會客,作爲旗下的知名產業,八方樓也是康寧平日裡待人接物最常用的場所,相比之下,不管是城裡的“康宅”,還是城外的“康園”,都很少用到,裡邊逾制的東西擺設,終究太多了......

康寧接待的,是一名和他同樣白髮蒼蒼的老者,溝壑滿面,但精神矍鑠,容光煥發,一身精緻的錦袍,透着股低調奢華的氣質。

老者也不是什麼權貴,當然要論關係,還是扯得上的,他正是京師同樣聞名的大商人趙仙。與康寧的“白手起家”、辛苦發跡不同,趙仙的商途可要順暢得多,能夠利用的資源也更豐富,帶有白手套的屬性,他畢竟是已故盧國公趙匡讚的家臣。

而得益於劉皇帝早年對“燕藩”的特殊照顧,趙匡贊在入朝之後,可是着實藉機掙下了一大筆財富,勳貴之中,若說有錢,可以說無出其右者。

在趙匡贊或明或暗的支持下,趙仙這個家奴出身的武夫,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內,搖身一變,成爲了大漢有數的商業巨擘,而論安全與穩定,顯然不是康寧可比的。

說到底,康寧最大的短板,就在於沒有一個穩固牢靠的政治靠山,哪怕是權貴們的座上客,但關係並不可靠,甚至不乏笑裡藏刀,圖謀家產者。

康寧曾經做過不少努力,但一個人的運氣不會永遠那麼好,不會永遠都是順風順水的。早年王章算是一個,可惜倒得太快,權力保鮮時間太短,而王章的政治影響力,也因其孫張進的胡作非爲徹底斷送,連康寧也在背後受到了一定的牽連。

而最能依靠的,本是康氏家族,康延澤雖然只是一個合川伯,但那也是堂堂的軍功貴族。然而,陳年積怨太深,還曾爭搶過家產,幾十年下來,早已撕破臉皮,不說視爲仇讎,總歸是相看兩厭,遇到些麻煩,還會互扯後腿......

因此,相比之下,趙仙的出身或許還要卑微些,只是趙延壽從死人堆裡撿的一個僮僕家奴,但背靠盧國公府(先東平王府),日子可要滋潤得多,風險也要小得多。

同爲大商賈,生意上沒有多少衝突,甚至還有不少合作的地方,再加上康寧曲意逢迎,二者的關係自然不差,面對康寧時不時的邀請,只要有空,趙仙也都會給面子,親自赴會。

兩個人都年近七旬了,但都能喝酒,能吃肉,氛圍十分融洽,交談的話題,則離不開京城的大事以及與他們相關的一些朝廷“機密”,而純粹生意上的事情,反而聊得少。

酒至微醺,趙仙喝了口茶漱口,隨意問道:“兄臺家的商隊,又往安西輸送了一批軍需,算時間,也快返京了吧!”

聽趙仙提及此事,康寧老眼中閃過一抹思索,澹澹一笑,應道:“趙兄真是耳聽八方啊!正在歸程,不過要抵京,恐怕還要一段時間。

如今這樁生意,是沒有什麼賺頭可言了,安西畢竟太遠了,一去數千裡,又在打仗,兵部派下的任務,又不能不接。所幸,只需將軍械送抵碎葉,又能帶回那裡的一些土產,方纔不至虧損......”

見康寧在這裡掰扯起軍需運輸生意,趙仙也不由笑了笑,對於康寧的情況,他其實也瞭解一些,看在其還算對胃口的份上,以一種提醒的口吻,慢悠悠地道:

“朝廷往安西派遣足有十幾支輜重運輸隊伍,康兄可知,其中最特殊的一支,是那一支?”

聞問,康寧微訝,凝眉想了想,忽地面色微變,道:“趙兄指的,莫非是......”

話沒有說出口,但康寧的手卻指向西方,那裡既是皇城方向,也是東宮方向。迎着康寧的目光,趙仙輕聲道:“兄臺這些年追逐於權貴之家,這樣一位天潢貴胃,就在眼前,觸手可及,怎會忽略呢?”

此前,皇孫劉文渙奉劉皇帝口諭,親自給安西押運了一批武器,到如今,仍未返京。而劉文渙,對於康寧這樣身份的人來說,尋常時候是怎麼也不可能接觸得到的。

但趙仙,則一語點醒夢中人,似乎指出了一條明路......

心中有所計較,但面上不動分毫,舉杯朝趙仙示意了下,康寧很是自然地轉移話題道:“近來京中關於分封之事,可謂甚囂塵上,此事還請趙兄不吝賜教。”

對此,趙仙老眉一揚,以一種驚詫的語氣對康寧道:“兄臺經營海外多年,深耕廣殖,哪裡如何老夫指點,分明是我要向你請教纔是。以兄臺在南洋的墾殖,或許也能擁有一塊自己的封地呢?”

“趙兄說笑了!”聞言,康寧當即搖頭嘆道:“我也研究過分封之政,那是給貴族們的待遇,似我等商人,何來的資格,縱然經營有成,或許最終只是淪爲他人嫁衣......”

“我看不盡然!”趙仙還是那副慢條斯理的模樣,道:“陛下詔書裡,可沒有明確海外領地只有勳貴有資格受封,反倒是,諸封國王的再分封之權是清晰明確的。

只要南洋形勢明朗,封國定製,兄臺只需攜手下土地、人口附從即可,屆時即便不能成爲領地之主,作爲封國王的直轄子民,還是很有機會的。

再不濟,向權貴們討要一個名分,掛個名,同時保佑土地財產,以康兄這些年經營的關係,要做到也並不難吧......”

第344章 劉規改革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43章 事畢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56章 彌月之喜第182章 大漢最北端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193章 楊邠案(1)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36章 盡伏東北第50章 喜訊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104章 平息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78章 滄州府第408章 蠢兒子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281章 使君赴任第44章 箇中弊端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302章 有些事只能朕來做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376章 對策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180章 博弈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483章 南巡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92章 大調整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62章 難得遲疑第376章 拷問第7章 風波第474章 立場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75章 按*不動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135章 西北匪患第2081章 太宗篇28 劍南“玩”脫了第50章 下定決心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40章 郭黨俊傑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6章 進士樓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12章 如此安慰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90章 安東國王?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27章 父子座談第360章 宰割天下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66章 兄弟之國第359章 上元之夜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126章 冬至宴2第38章 殿議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84章 滅佛伊始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