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 沉默

對劉昉的安排定下之後,且不提其他人是何感想,至少作爲太子的劉暘心中是暗自鬆了一口氣。

如今,在衆兄弟中,如果說晉王劉晞是他最忌憚的人,那對趙王劉昉就是僅次於劉晞的了,原因無他,榆林平叛回朝後,劉昉歇了一段時間,但緊跟着就和劉晞一樣再度被劉皇帝啓用,並且是主持軍事相關工作,眼下如今更以侍衛馬步軍都虞候的身份主持侍衛司禁軍各項日常事務。

禁軍三衙,侍衛司雖然在過去的幾十年間始終被殿前司壓半頭,但其實力始終是強悍的,至少從規模上要優勢不少。在多年的變遷與調動中,禁軍三衙也形成了新格局,巡檢司徹底淪爲治安應急部隊,在大漢官民眼中出場頻率最高,存在感最強,同時實際的政治影響力也最強,畢竟兩京除皇城之外的大部分要害地方都是巡檢司的士卒在負責。

殿前司與侍衛司則偏重於軍事職業化,士卒的裝備、訓練以及戰鬥力已不是巡檢司兵馬所能相比的了。同時,殿前、侍二司兵馬的影響也早已不侷限於兩京或京畿周邊,從開寶北伐之後,劉皇帝便深入落實軍事輪換制並積極推動中央禁輪戍邊疆與諸道要地。

因此,如今的大漢禁軍,並不只是拱衛京畿的“中央軍”,影響力早已擴散到全國的要害地方。而論及在各地的實力,侍衛司是要勝過殿前司的。

侍衛馬步軍都虞侯,在侍衛司的領導體系中,排次只在第五,在這個職位之上,還有正副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以及侍衛馬軍都指揮使、侍衛步軍都指揮使。

但以上四職,在多年的變遷之中,職權已逐漸被剝離,到這開寶二十六年,已然成爲軍中將帥退居二線的養老所,名譽屬性高於實職。侍衛司下屬馬步諸軍的實際掌管與統率,則由各軍都將、都虞侯負責,這些人,又屬於軍中的後起之秀,老一輩的人基本都已經退出軍旅給後生晚輩們讓位。

而侍衛司的實際領導者,負責各項庶務處置的,恰恰就是馬步軍都虞侯,這是侍衛禁軍中真正的實權職位。而劉昉以親王之尊,兼領侍衛司工作,想要不引人注目都難,要知道,劉皇帝對趙王的喜愛,可朝野盡知的。

對此,太子劉暘也很難自己騙自己,說能對劉昉放心,別的方面他或許有些遲疑迂緩,但對於軍權的敏感性與重要性,在劉皇帝身邊耳濡目染,早有清晰的認識。

每每思及劉昉過去的功績與在軍中的威望,再聯想到劉皇帝的寵信以及對侍衛司的領導,劉暘心中就有一定的憂慮感。也就是劉昉坦蕩,也從沒表露出過有奪嫡的意思,以及任何逾越的舉動,否則兄弟倆的關係也難說會變成什麼樣,即便如此,劉暘對劉昉的警惕心理依舊很強。

如今,聽劉皇帝的意思,是要把劉昉封到安西那旮沓與劉旻、劉曄三兄弟一起覓食,劉暘心中自然而然地放鬆不少,目光則有意無意瞥向晉王劉晞。

四個長兄弟間,也只剩下這個理政親王了,就是不知劉皇帝打算如何安排了。

不過,讓劉暘有些疑惑,也有些警惕的是,到最後劉皇帝也沒有就劉晞的未來做出安排。

相比於劉煦、劉昉、劉昀幾人,對其他皇子的封賞,劉皇帝就顯得有那麼些漫不經心了,不加商量,直接宣佈結果。

七皇子劉暉被封新吳王(蘇門答臘島),八皇子劉曖、十一皇子劉曉分別封爲新魯王、新樑王,兩兄弟一起將爪哇島分了。

十二皇子劉晗爲新越王,十四皇子劉昕爲新宋王、十五皇子劉晅爲新韓王,三兄弟分據加裡曼丹島。

當然,劉皇帝對南洋諸島的分封,有那麼些想當然,也有些一廂情願,至少所涉的三大島,還是存在一些土着組織及政權的,漢人商民到目前爲止也僅是取得了一些據點,獲得了一些土地、礦山,建設了少許鎮寨罷了,與安東、林邑不同,並不完全具備成熟的分封條件。

這還是在避開了三佛齊這個地方“小強”的前提下,可以想見的是,哪怕只是對付一些南洋土着,分封的落實也不會是輕鬆的。

隨着劉皇帝對南洋分封詔令的下達,只怕在南邊又會掀起景濤駭浪了,乃至釀成腥風血雨,至少被劉皇帝意志劃爲皇子封國的那三島政權,就不會輕易認同。畢竟這可不同於漢人商民的拓殖民,這是行吞併之實了,而僅靠那幾個皇子,顯然是不可能把封國之事落實的。

不過,問題固然存在,但並不影響劉皇帝此時此刻宰分天下的豪情萬丈與酣暢淋漓,而臣子們,暫時也只能由着他的性子來。

當然,劉皇帝到了也沒一次性把他的子孫們都封出去,十六子劉曜便沒有封地,另外皇十子、燕國公劉昭也是一般,還有一個重要人物便是晉王劉晞。

因此,在劉皇帝讓人收起分封圖,慢悠悠回到御座之時,幾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劉晞與劉昭二人,且目光中多飽含深意。

劉昭是符後生的第三子,名義上的嫡次子,劉晞則是理政親王,二者的身份都具備一定的特殊性,而劉皇帝又特殊對待,就不要怪其他人多想。

於是,還有一些目光是看向太子劉暘的,似乎想看看他是怎樣的反應,如何的表情。可惜,劉暘呈現在人前的只有滿臉的平靜。

不知覺間,子夜已過,垂拱殿內的氣氛,並未因分封的商定而有所喜悅,反而有些壓抑,一個個都沉默着。顯然,對於劉皇帝分封的意志,並不是所有人都樂於接受的,接受了,也只是迫於他的權威,不敢反抗罷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大概是感受到了皇子們的遲疑與不滿,劉皇帝冷澹的目光掃視一圈,又道:“朕還是那句話,聽憑自願,若朕無其志,朕可以收回另封!”

這話,還是沒人信......

“今日就到這裡吧!”氣氛有些尷尬,劉皇帝也有些疲憊了,終是沒有再多話,擺擺手趕人了。

劉皇帝需要時間繼續思考完善他的分封大計,皇子們也需要消化這一點,思考未來的道路,以及找到應對此局的辦法......

第141章 雌威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381章 功臣閣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48章 第三次西征第120章 折家第487章 “驚喜”第53章 交代後事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44章 箇中弊端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32章 郭氏之慮第15章 荊南來使第434章 還得是王禹偁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第7章 風波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246章 遼軍又何去何從?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59章 元臣多鄙第159章 還朝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85章 少壯派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283章 降將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47章 誘其北上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22章 “鄭州站”第133章 西征!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1774章 又罷一相第69章 東出太行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78章 南北併發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55章 符氏姐妹第76章 處置決議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329章 陽翟大地主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6章 遺奏十條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1761章 新問題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372章 封王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372章 封王第72章 頤指氣使VS意氣風發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178章 會獵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97章 再臨六合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353章 信使第40章 荒唐太子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487章 “驚喜”第78章 滄州府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16章 異見第88章 童謠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137章 整編事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395章 大商人第5章 王樸走了第343章 宦官少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