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

bookmark

此時,雖然從劉皇帝語氣中感受到了一些隱晦的態度變化,但劉暘並不打算直抒胸意,而是選擇以一個不偏不倚的態度。

略作沉吟,劉暘說道:“安西軍中,畜力豐富,騾馬衆多,行軍速度可以保證在日行五十里,都督府打算用一個月的時間行軍,半個月時間休整,而後尋機進攻怛羅斯敵軍。臣詢問過潘樞密的意見,認爲計劃可行。

另,都督府奏報,大食聯軍經去歲之敗,遭受重創,軍心早已動搖,再兼其內部矛盾重重,號令不一,且相互掣肘,難成大患。此番楊城大捷,怛羅斯敵軍東進救援,也只是做做樣子,未進兩百里,與李繼隆軍前哨一觸即退......

因此,安西將帥認爲,這是一個破敵良機,不可錯過!”

“你也這麼想的?”不出意料的,劉皇帝終是問起劉暘的態度。

迎着劉皇帝那明顯帶有審視的目光,劉暘平靜地道:“可戰!”

見狀,劉皇帝嘴角輕微地咧了下,露出一點滿意的笑容。但沒有持續多久,表情一肅,又道:“根據前報,即便經碎葉之役,敵聯軍損失慘重,但怛羅斯之殘敵猶不下兩萬之衆,再加上這一年多的補充,仍是一支頑敵,不可小覷啊。

安西我軍眼下有多少將士,樞密院的調配都落實了?”

聞問,劉暘熟稔地答道:“經過這一年多的調整補充,安西都督府下屬諸軍可戰之士,已達三萬兩千餘衆,其中半數都是沙場老卒,餘者除了一部分番兵義勇,大部分也都經過至少一年的鄉兵訓練。糧草軍械的轉運囤積,也足以發起一場大戰......”

“你對安西情況的瞭解,倒也充分!”聽完其描述,劉皇帝這麼說道。

聞言,劉暘稍微蹙了下眉,拱手從容道:“眼下邊地之上,安西是唯一重兵雲集之所,且是大漢唯一對外交戰之所,臣自當多加留心!”

劉皇帝似乎只是隨口有感而發,點了點頭,感慨道:“手裡掌握着如此實力,劉旻豈能坐得住?要打,就痛快得打一場,把那些敢於來犯天威的賊寇一舉消滅了,長期屯重兵於邊陲,朝廷負擔太重,對朝廷也不是什麼好事......”

就眼下來看,安西是大漢邊地最大的一支重兵集團,是可以進行戰略性作戰的大軍,實力也是首屈一指,這是安東都無法比擬的。

這些年,安東的治安戰雖然始終未曾罷休過,但朝廷在安東的兵馬,卻是在不斷削減的,到開寶二十五年,在冊正兵,只剩下九千步騎了。

與之相比,那些僕從的部族軍隊,數量卻在不斷提升,這也是不得不爲的事情,僅靠那點軍隊以及四五十萬的漢民,想要把偌大的安東地區都控制住,是不現實的,不得不依靠那些土着蠻夷。

當然,這並不是毫無選擇的徵募土着,安東都督府挑選的,都是那些經過長時間調教,且對大漢服從心理強的部族,因此在近些年,不管是清剿白山黑水的生女直還是驅逐不斷南犯的蒙兀室韋,主要作戰力量都是僕從部族戰士。

漢家兒郎的命總歸要金貴些,儘量不用在治安消耗上,安東的漢軍在歷次作戰中,更多的是作爲監軍督戰、查漏堵缺,這已然成爲一種模式了。

唯一需要防備的,是這些僕屬蠻夷噬主,不過就目前來看,問題還不大。劉煦父子在此事上,尤其警惕,也會用手腕,大棒與紅棗將之調教得乖巧極了,還不時地進行拆分重組,保證掌控力。

而相比於安東在軍事結構上的變化,安西這邊就要純粹多了,雖然也有一些僕從軍隊,但規模不大,以漢人爲主的軍隊,戰鬥力自然要強悍許多。當然,硬仗多由漢軍去打,遭受的損失也自然要大些,這些是朝廷內部對安西反對意見層出不窮的原因,實在是負擔太重了。

此時劉皇帝這樣說,還是有些出人意料的,至少在劉暘看來,劉皇帝“竟然”能如此冷靜理性地考慮事情了。這些問題雖然並不複雜,但過去的劉皇帝,似乎並不能看到,又或者刻意忽視。

不管心中如何想,劉暘還是含笑恭維了一句:“陛下英明!”

“已經入秋了,安西那邊恐怕已經動兵了,等結果吧!”輕輕地舒了口氣,劉皇帝輕聲道:“那麼多大漢俊傑,他們應該是不會讓朕與朝廷失望的!”

盤點一下當前安西軍中當權者吧,劉旻、李繼隆、向德明、楊延朗、康保裔以及劉皇帝的十三兒劉曄。其他勳貴就不談了,就這兩個皇子、一個女婿,便足以體現重視了,與之相比,那三萬多大軍,反倒不那麼重要了。

“依劉旻過去的習慣,楊城獻捷,必然伴隨着不少請求,說說吧,他此番又向朝廷要什麼東西了?”劉皇帝語氣中帶着調侃,但一張老臉卻是慈眉善目的。

劉暘則依舊是一副嚴肅的面孔,應道:“時下安西軍中,最爲緊缺,急需朝廷支援的,乃是火藥、火炮,六弟希望朝廷能再調一百門火炮進行作戰,同時再派遣一部分製造炮彈、維修火炮的工匠前往軍前效力......”

“這小子,胃口還挺大!”劉皇帝聞言,頓時罵咧一句。

眼下,大漢的火炮已經研發到第三代了,開花彈也到試驗的地步,但能成熟生產、使用的,主要還是“壹代”炮。總產量還不高,這麼些年了,也不過兩千餘門,拋去各種損耗,在全國軍中服役的數量都不多,許多軍隊還盼着列裝。

在這種背景下,劉皇帝此前往安西調撥兩百多門火炮,也就親兒子有這待遇了。如今劉旻一張嘴便是一百門火炮,且不提樞密院、兵部是何反應,劉皇帝這裡首先便通不過。

“數千裡之遙的距離,火炮又笨重,等運到安西,恐怕戰事都結束了,劉旻這小子有點鬼精啊!”劉皇帝笑了笑,道:“火藥及維護的工匠,都可以抽調一部分,至於火炮嘛......從河西給他調二十門過去,更多就沒有了,至於河西,後續由兵部調補上!”

“是!”

“另外!”武器雖然重要,但並不是根本,緊接着,劉暘又道:“比起武器軍械,六弟更希望補充的,還是人口!”

一聽這話,劉皇帝眉頭就忍不住皺起,語氣中甚至帶有少許不耐煩:“朕若有撒豆成兵的本事,大可送她幾車豆子,這不是沒有嘛......何況,以安西如今的情況,如何能夠留得住人,等戰事結束後再考慮吧!”

劉暘先是點了下頭,然後解釋道:“六弟的意思,楊城周邊的突騎施部族,首鼠兩端,叛服不定,無法再信任,他也失去了耐心。六弟此番要的,並非大漢的良民百姓,而沿邊諸胡族部落。

楊城周邊,水草豐美、氣候宜人,適合放牧,六弟想要通過從國內遷移部族前往放牧生產,以平衡當地的部族勢力......”

聞言,劉皇帝明顯來了些興趣,考慮了下,問道:“你以爲如何?”

劉暘拱手道:“臣考慮過此事,在沿邊道州,山野之間,仍舊活躍着一些不服王化的部族,這些部族的活動,對地方的治安造成了嚴重破壞。

臣想,若遣使招撫,許其保留自己的習俗,但代價是外遷安西,或許能夠兩全其美!”

聽到劉暘這則建議,劉皇帝有些詫異了,打量着劉暘,擡指道:“想法不錯,你覺得此策能夠成行?”

劉暘一臉平和地道:“未曾嘗試,難知效果!”

“那就去試試吧!”劉皇帝擺擺手道。

目光從劉暘身上收回,轉而注意到劉文渙身上,此子一直坐在一旁,默默傾聽着父祖的談話。

看着這個自己喜歡的孫兒,劉皇帝露出點和藹的表情,似是玩笑道:“文渙,朕給你一個差事!你六叔那裡需要一批軍械物資,你負責押運到安西戰場,可敢?”

第46章 郭榮奏事第9章 鳳翔戰況第69章 禍事了第194章 減稅難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1697章 蠢蠢欲動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227章 延州事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150章 蜀亡第28章 下獄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63章 武德奏事第72章 求名而不惜身第433章 聖訓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301章 藩臣離京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297章 心虛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241章 “戲言”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690章 拼圖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1770章 總要殺些人第470章 分封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67章 又去一老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334章 交待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297章 新山陽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39章 連夜南進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68章 撤了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218章 進兵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122章 睡仙第147章 許州事了(2)第68章 二次北巡第17章 武德司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360章 今日狩兔,他日獵敵第35章 室韋覆滅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18章 請願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383章 敞開談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397章 指點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217章 大動干戈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172章 太子妃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76章 大才蒙塵第62章 二代勳貴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89章 威壓王帥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47章 戰略所向第88章 童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