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外戚

信的內容,簡明扼要,而聳人聽聞,實令大符心驚。這是寫給後蜀北面行營招討安撫使張虔釗的,而發信人,正是大漢河中節度使李守貞。他以大漢苛政害民,劉氏無德不能享有江山,欲於蒲州起兵,約以張虔釗襲取關中,於京兆會師,爾後東進,共滅大漢......

而觀發信日期,正月二十八,那是劉知遠駕崩的第二天。估計張虔釗率軍再出散關,與王峻鏖兵,也有李守貞此信的作用,只是沒想到王峻率漢軍那麼剛,沒等到李守貞有什麼動作,便被打垮了。

而王峻得此信,深感事關重大,以密摺專奏,並附書也一封做了詳細解釋,呈與劉承祐。

御前伺候的內侍,已被屏退。

“官家今日才明詔,對其恩賞嘉獎,又蔭其子,他竟早懷叛意!於國喪之日,便發此逆文,其安敢如此?真是豺狐之心!”作爲大漢的皇后,大符的屁股當然是坐在劉承祐這邊的,一開始便氣憤地表示出對李守貞的強烈譴責。

“李守貞有異心,我固知之,只是沒想到他會如此按捺不住罷了。”劉承祐倒是顯得很淡然的樣子。

在他的記憶中,原本這段歷史,其他或許模糊,但李守貞之叛,還有知道些片段的。並且,也正是因李守貞爲首的三叛連橫,使得後漢朝廷拼了老命平滅,反養肥了郭威。

感受到劉承祐的默然語氣,大符蛾眉顰蹙,觀察着劉承祐臉色的同時,神情間有一絲後怕。要知道,她前不久可還差點成了李守貞的兒媳,這其間的干係,大符怎麼會拎不清出。嫁給劉承祐,時間尚且不滿一月,劉承祐對她是相當寵愛,但大符也不會認爲自己在劉承祐心中當真有多重的份量。

此刻,她些顧慮劉承祐因“前事”,對她與符家有什麼誤解。君心難測,熟讀文史的大符,自然也明白其間的道理。

“先帝逐契丹,定社稷,天下歸屬既定。官家雖初繼位,天資英奇,聰穎睿哲,受羣僚擁戴。朝廷擁強兵,雄踞中原,李守貞僅以一隅之地,何敢言叛?”深吸了一口氣,大符沉聲道,語氣中透着少許的疑慮。

聞言,劉承祐偏頭看着她,以一種讓人意外的玩笑語氣說道:“朕,不是強奪了他所屬意的兒媳嗎?”

劉承祐說得輕鬆,大符聽其言,臉色卻一變,反應很大,徑直起身,步至御前,在劉承祐詫異的目光下,屈身行大禮拜倒。

“皇后這是何故?”劉承祐問。

“陛下!”稱呼都換了,大符大膽地望着劉承祐,玉容嚴肅地道:“臣妾自嫁與陛下不久,然自知婦德,安守本分,一心繫於陛下。若陛下以前事相疑,請此罪,無怨言!”

見符氏反應如此激烈,劉承祐趕緊起身,越過桌案親手將之扶起:“皇后言重了,朕豈有他意,僅戲言罷了。若有疑忌,豈會示與你,朕的肚量,可沒那麼小。”

劉承祐這話,也可以反着聽,若無疑忌,豈會示之以信。當然,劉承祐當真只是發個感慨罷了,至於符後會如何想,就不是他能控制的了。

聽他的解釋,大符受力站了起來,仍舊橫眉以對:“陛下身爲一國之君,這等戲言,還當少說!”

劉承祐則攤了攤手,看着大符說道:“此事是朕錯了。朕是皇帝,皇帝,可不輕易認錯的!”

見狀,大符玉容這才緩和下來,看着劉承祐,忍不住輕輕地埋下了腦袋,似乎,有點忐忑。這是她頭一次在劉承祐面前表現出她的烈性,對此,劉承祐倒頗感新奇。

“這段話不準記!”劉承祐偏頭,對在簾後的記錄的老頭嚴厲道。

“是!”其人嘴裡答應着,手中奮筆疾書不停。

起居舍人名爲賈緯,是個糟老頭子,曾爲後晉中書舍人、給事中,勤於撰述,長於記注,極具史才,《舊唐書》的編撰便有他的參與。此人性格剛強,一張嘴十分厲害。之前的起居郎,劉承祐不滿意,馮道推薦了這賈緯,體驗下來,此人足可爲“太史公”。但是,這種一言一行都被人記錄的感覺,當真不爽。

“你還寫?”

“臣奉命停筆。”賈緯終於放下了筆,不過看他那樣子,分明是已經記錄完了。

見劉承祐與賈緯的對話,大符卻是不禁樂了,展顏一笑。

氣氛恢復如初,再度落座。有點沒忍住,大符問道:“兇獠陰懷異心,官家打算如何應對此事?”

“大漢眼下,需要弭兵,百姓需要休養!”一句話表明了劉承祐的態度。

符氏點頭,卻很乖順地沒有繼續深問下去。劉承祐則衝她,嚴肅地說:“此事,朕需慎重應對,不可外泄。”

“請官家放心。”大符回答很輕,但語氣讓人信服。

對李守貞,劉承祐自然不可能放過,只是需要暫且忍耐一段時間。劉知遠殺了杜重威這隻雞,所以天下節度皆安。劉承祐,也正需要一隻雞,結果這隻雞還主動跳了出來,授以把柄。對蜀一戰還不算,沒有完全打上他劉承祐的印記。

不消多的時間,只需熬至夏糧成熟,大漢糧荒緩解。

另一方面,劉承祐也不願中了別人的套。據王峻報,密信是在蜀軍主帥張虔釗的帥帳中找到的,就擺在其帥案上,彷彿刻意讓人發現的一般。王峻分析,張虔釗是欲以此信,引朝廷內討河中,以緩解後蜀在鳳翔兵敗之後的壓力。

劉承祐思考過,可能性很大。

“對了,你大哥昭信還未出仕吧。”突然地,劉承祐問道。

大符微愣,很快意識到了什麼,答道:“大哥尚在家中,奉養雙親。”

聞答,劉承祐直接說道:“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我欲召其進京,爲國效力,爲官爲將皆可。”

“選賢舉能,乃官家與朝廷諸公之事,我爲婦人,不便插嘴。只教無有‘用人以私’的流言即可......”大符平靜地回答道,但劉承祐能從其語氣間,感受到些許愉悅。

不提兄妹倆關係有多親厚,僅從劉承祐主動提起此事,便足表他對符氏的重視。

當然,劉承祐這麼做,有一小部分理由確實是因爲大符,僅是一小部分。更重要的是,劉承祐需要引入一股新的外戚的力量來平衡勢力,平衡哪方勢力,說出來可能有些不孝——母族勢力。

太后李氏昆弟七人,除早亡之外,餘者盡在東京任着高官,掌重權。舅舅李洪信,爲侍衛步軍都指揮使,史弘肇、劉信之下就是他;舅舅李洪建,爲大內都部署,劉承祐才把控鶴、內殿直、散員三禁軍劃歸其屬下;舅舅李洪威爲侍衛馬軍都指揮使;連最不成器的小舅李業,也爲武德使,掌握一部分宮門事物......

細數下來,史弘肇、劉信二人,或許權重,但與李氏一族比起來,似乎又算不得什麼了。當然,也就是幾個舅舅能力一般,且不像是有什麼野心的樣子,可使劉承祐稍安,但是,該有的防範劉承祐是不可能沒有的。

李氏諸舅,佔據禁軍高位的情況,劉承祐是打算一道兒隨禁軍的改革一起解決的。不過在這之前,劉承祐打算將符家的力量,引入東京,畢竟將門世家,一族人才還是不少的。

除此之外,劉承祐還打算將另外一個妻兄召入東京。符昭信在歷史上或許沒什麼名氣,但高懷德,可是大名鼎鼎,有高氏這層關係在,沒道理不召入東京,委以重任。

乾祐元年二月既望,劉承祐再下詔,曰:朕以眇末之身,託於王公之上,懼德弗類,撫躬靡遑,豈可化未及人而過自奉養,道未方古而不知節量。與其耗費以勞人,曷若儉約而克己。自即日起,宮闈服御之所須,悉從減損;珍巧纖奇之厥貢,並使寢停。應天下州府舊貢滋味食饌之物,所宜除減。(本段摘錄)

這幾乎是對昨夜皇后所獻“水晶膾”的後續補充。

第123章 劉煦使命,親自拜訪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75章 在滑州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282章 善後之議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764章 禁轎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38章 任其紛擾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2章 登聞鼓響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1章 柩前繼位第41章 西域戰況第174章 帝崩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167章彈冠相慶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296章 反響第2197章 仁宗篇14 從港區到華亭第1744章 此路不通第1793章 又一個四品大員沒了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28章 下獄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70章 衛公辭世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236章 母、妻、子第92章 金陵冬寒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162章 兵事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世宗篇終 駕崩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53章 交代後事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164章 監國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02章 遼國現狀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284章 影響第78章 南北併發第1720章 靜默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365章 看衰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77章 安陽之殤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76章 雍王第3章 臺懷之事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67章 重建的雲中第90章 關右節度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95章 掘地求生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